细说倪匡的传奇── 专访香港作家联会会长潘耀明
编按:二○二二年七月三日,著名作家、科幻小说大师倪匡安详离世,享寿九十岁,香港作家联会会长潘耀明接受访问,追忆倪匡传奇。潘耀明与倪匡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识,为他出版过多部科幻小说、武侠小说以及散文集,更是没代沟的老友,访问中提及倪匡最后的遗作、从美回港的原因,生活中的轶闻趣事,不乏第一手资料。
倪匡的鬼马动作(潘耀明于二○一四年一月拜候倪匡,摄于倪匡家)。主编:潘耀明
执行编辑:张志豪
文艺访问及整理
● 记者文艺(以下简称「记」):您和倪匡是怎么认识的?
● 潘耀明(以下简称「潘」):我跟倪匡先生认识时间比较早,大概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认识了,因为大家都在文化界,所以经常会在一些聚会上碰面。后来我曾一度主持过明报出版社和明窗出版社,将倪匡过去的一些作品整理出版,包括他的卫斯理系列和原振侠系列,还整理出版了他二十多部武侠小说,以及《倪匡说三道四》五册散文集。
● 记:除了工作,你们生活中联系多吗?
● 潘:因为有出版与作者这层关系,所以我们联系还算密切。后来因为他患有皮肤癌等身体疾病,晚期时行动不便,再加上他太太有老人痴呆症,所以我们很难再到外面聚了。平常逢年过节时我会到他家去拜访,给他带点水果及应节的食物,我们也是这样慢慢成为朋友的。
实际上在倪匡晚年的时候,我还为他策划出版了一套书,名叫《岁月留声——倪匡有声笔记本》,一套三本,是二○一九年出的。这一套书里收录了倪匡的录音讲话,还有他早期的珍贵照片,也是倪匡最后的遗作。
● 记:最后一次见到倪匡是在什么时候?
● 潘:我跟他最后一次通话是在三个多月前,因为他喜欢喝茶,恰好朋友送了我上好的绿茶,我就想着拿一些给他,但是电话里他告诉我他不喝绿茶,如果将来有好的普洱茶的话可以送给他。当时他讲话还是很流利的,我本来想找时间再去看望他,但是想不到他这么快就离开了,这对我来说太突然了。
线下最后一次见面是今年春节期间,在他的家中。当时我们还一起拍了合照,现在再看这些照片,不禁睹物思人!
● 记:二○○六年倪匡从美国回到香港,回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的太太,他是一个重视家庭观念的人吗?
● 潘:倪匡早年比较向往风花雪月,套他的话说:「酒色财气样样齐。」但到晚年他由绚烂归于平淡,一直在照顾、守护他的太太,他经常说希望自己不要走在太太前面。但是因为他患有皮肤癌和其他很多毛病,还在医院动过几次手术,所以身体情况不好。他给我看过他的大腿,上面有很多手术留下的疤痕。他的脚也经常肿得厉害,后来走路都不行了,但他还是硬撑下去。
倪匡本人比较乐观,他说他死不了,因为还有个太太要照顾,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精神支柱。他喜欢讲笑,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非常可嘉,很多人年纪大了就喜欢唉声叹气,暮气沉沉,但好像从来没有听过倪匡唉声叹气,所以我很佩服他。现在他走在了太太前面,这是一件令人非常遗憾的事。
● 记:您认为倪匡是一个怎样的作家?
● 潘:他是个天才,他的创作可说前无古人,相信也很难有来者的。倪匡的写作量非常惊人,他自己说他写出的字数超过一个亿。过去他曾在多家报刊同时开设专栏,最高峰时期,每天要写二万字。如果说香港有专业作家,那么一定非倪匡莫属了,其他作家大都是业余的。
因为在那么多作家中,只有倪匡及有限的作家是以写作为生,他写得太多了。各种题材都在写,还能保持较高的品质。倪匡的文章读起来是非常流畅的,情节总是曲折离奇和出人意料之外。
倪匡还有个好习惯,他喜欢阅读,总是书不离手。内地作家的作品他也看,他非常关心内地的创作。他几乎将内地所有好的文学作品都看遍了,他的书架上有很多内地作家的书,如余华、贾平凹、刘震云、莫言、韩少功等等,他认为内地新一代的作家写的小说题材比香港及海外的更加开阔、甚至表现手法更加新潮,而且文字表达也更流畅,引人入胜。
● 记:您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倪匡的作品?您与倪匡有代沟吗?
● 潘:在我少年时期,金庸、倪匡的小说就已经很流行了,那个时候我看了不少。倪匡的小说给我最初的印象就是天马行空,给了少年时期的我很多想像的空间,所以我当时算是比较痴迷。他的小说还有一个特点是受众年龄段跨度很大,小到八、九岁的小朋友,大到九十多岁的老人家都喜欢看。
认识倪匡先生后,虽然我俩之间有一定的年龄差距,但是因为同属于文化界和大致相同的生活背景,所以我们之间并不存在代沟,算是比较谈得来的朋友。
我记得我曾问他写作有什么经验,他说:「好看的书就是好书,不好看的书就是不好的书。」虽然说得很简单,却很有道理。他接着说,你看中国四大名著,古人也把它们当成流行小说、通俗小说,是不能进殿堂的,慢慢的喜欢看的人多了,它们就变成了经典。他认为好的流行小说,将来也是能够传世的。我个人觉得,倪匡的部分小说及他的好友金庸的一些作品,都会流传下去的,很可能成为后人的经典读物。
● 记:生活中的倪匡是个什么样的人?
● 潘:他是一个率性的人。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好朋友在一起吃饭,他说他想吃大闸蟹,但是因为他有皮肤病最好不吃这类食物,朋友们也都劝他别吃,结果他说每个人的生命长度都是有定数的,要顺应上天的安排。
后来我给他叫了两只大闸蟹,他一个人全吃掉了。另外,他还喜欢吃潮州菜,潮州有道名菜叫冻蟹,也是生冷类的食物,但他也喜欢吃。有一次我还跟好友、香港足球总会主席贝钧奇兄把潮州冻蟹打包带到他家里去,吃完好像也没有什么副作用,这可能跟他的心态有关。
倪匡最后遗著《岁月留声──倪匡有声笔记本》(逍、遥、游,三本一套)。● 记:倪匡身上有什么是值得当下青年作家学习的?
● 潘:首先非常重要的是乐观精神,倪匡在皮肤癌晚期及其他多种毛病缠身的情况下,从来没有愁眉苦脸,该吃吃,该喝喝,该看书就看书。生活中见到他也总是笑容满面,特别喜欢和人开玩笑。
然后是爱读书的精神。倪匡喜欢读书,他没有一天是不读书的,有时候他也尝试在网上阅读,他这种爱书、好书的精神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还有就是勤奋刻苦的精神,在倪匡的创作时期,他每天可以写两万字,这对一般的作家来说是不容易做到的,而且他还是手写的,一笔一划爬出来的。不要说两万字,我认识的作家中有的每天写两千字已不容易了。他给年轻作家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倪匡二○一八年十一月题赠潘耀明的十六真言:「谤誉随之,尔言尔是;宠辱不惊,我行我素」,他说这十六真言亦题赠过给金庸。● 记:金庸、倪匡、黄霑、蔡澜「四大才子」其中三个都已离世了,老友的陆续离去,会不会让您对生死产生新的看法?
● 潘:倪匡的离世对我触动特别大的。从他身上我也领悟良多,特别是他的豁达精神。人生在世,不能太过斤斤计较,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就行。现在社会变化太快,也太商品化,套刘再复的说法,是「器世界」当道,「情世界」在消退,我们无法预料接下来的任何变化,只需要过好这一天,做好这一刻,认真履行本份的职责就是了。
潘耀明某次上门探访倪匡,恰巧倪震(左一)来看望爸爸,照片中倪匡与倪震的笑容有几分神似。 (摄于二○一九年六月十五日)(本文图片由潘耀明提供。访问及整理者为《明月湾区》特约记者。)
网址:细说倪匡的传奇── 专访香港作家联会会长潘耀明 https://mxgxt.com/news/view/297160
相关内容
访谈:香港四大才子之倪匡篇金庸、倪匡、黄霑、蔡澜:香港四大才子的传奇人生
“香港才子”倪匡逝世
香港四大才子(黄霑、倪匡、蔡澜、金庸)真实水平如何?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倪匡与苏州的不解之缘
香港四大才子倪匡与亲妹亦舒22年不联系 与脑退化妻子互称猪猪宝
倪匡|与华人科幻小说大师告别
倪匡的作品有哪些 倪匡个人资料简介
倪匡走了,“香港四大才子”仅剩一人
15个故事读懂倪匡传奇一生:对古龙有知遇之恩,曾大骂张纪中不该改编金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