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莫奈、毕加索的真迹“在一起”

发布时间:2024-12-18 16:13

原标题:与莫奈、毕加索的真迹“在一起”

莫奈的《睡莲》

查尔斯·毛林的《拿洋娃娃的少女》

毕加索的《静物:水罐、杯子和橙子》

这是继《对话达·芬奇:第四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和《从酒神赞歌到阿卡迪亚:马库斯·吕佩尔茨作品展》之后,运营仅一年多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又一重磅艺术特展,所展出的51件绘画作品皆是首次亮相中国,全部来自法国圣艾蒂安大都会现当代艺术博物馆。莫奈的《睡莲》、毕加索的《维纳斯与爱神》都在其中。

雪白的墙壁中央,一幅圆形的画作犹如王者般在聚光灯下“光芒四射”,画面上“淡淡”的油彩却层次分明,漂浮在水中的一朵朵莲花仿佛将要“冲”了出来。那是法国印象派画家克劳德·莫奈于1907年所作的一幅圆形《睡莲》,珍藏于法国圣艾蒂安大都会现当代艺术博物馆,原本遥不可及,如今,却近在咫尺……

在天空飘雨的时候走进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原以为会很清冷的一楼展厅却是格外的“热闹”,“从莫奈到苏拉热:西方现代绘画之路(1800~1980)”展已开幕近一个月,慕名而来的人们仍是络绎不绝。在观展人群中,以年轻人居多,一位带着小婴儿的年轻妈妈尤为惹眼,而欣赏画作之余,还有很多人停下来与莫奈的《睡莲》合影留念,均是难掩一脸的喜悦。

或许,能与莫奈、毕加索、杜布菲、马蒂斯、苏拉热等大师的真迹“在一起”,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不愿意与之错过吧!

这是继《对话达·芬奇:第四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和《从酒神赞歌到阿卡迪亚:马库斯·吕佩尔茨作品展》之后,运营仅一年多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又一重磅艺术特展,所展出的51件绘画作品全部来自法国圣艾蒂安大都会现当代艺术博物馆,皆是首次亮相中国。展览以19世纪的风景画为开端,分六个部分,以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回望1800年至1980年这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

走进展厅,迎面就是《睡莲》的巨幅投影,如此“隆重”,不难想象,莫奈和他的这幅作品已然就是这次展览的“超级明星”。

1840年出生于法国巴黎的莫奈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他热衷于描绘风景,作品以色彩和光线的精巧运用著称,他早期的画作多是海滩、港口、小镇、山野、麦田……直至晚年,日日所见的睡莲成了他最重要的作品。1883年,43岁的莫奈在吉维尼小镇定居后,开始热爱描绘受约束的自然——他的花园、他的池塘与他的小桥……那时,莫奈住所花园中的一切都是他画中的风景。

从19世纪90年代起,池塘中的睡莲成为主题开始出现在莫奈的画作中,一直到1926年去世,30多年的时间里,他创作了250多幅《睡莲》。

在莫奈的笔下,浮于水中的睡莲,因不同的光线折射出各种斑斓的色彩,同一片“天地”却生出了不同的景致。

这次展出的唯一一幅莫奈的作品,是他在1907年~1908年间创作的4幅圆形《睡莲》之一。据说,之所以采用圆形画幅,是他从日本艺术中汲取了创作风格的重要原则:拒绝透视、抛弃水平面、开扩空间……

面前这幅直径80.7厘米的圆形《睡莲》,荷叶、湖面、花朵的颜色对比令空间无限伸展,明明暗暗间还带着一丝忧郁。

得来此画尤为不易,1914年,皮埃尔·戈蒂埃·杜蒙向圣艾蒂安养老院遗赠了一栋建筑,并在遗嘱中声明之后的60年内,养老院需每年从因此获得的收入中,拿出5000法郎缴纳给市政府,用于市立博物馆购入画作或艺术品。这幅《睡莲》,即是用1918年~1920年间三年的款项所购,之后便成为圣艾蒂安大都会现当代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也就难怪,有那么多人争相恐后地与其合影了。

渐渐地远离“风景”,在古典主义、写实主义、立体主义等不同风格的画作中游走,最引人注目的大概就是巴勃罗·毕加索的3幅画了。

《静物:水罐、杯子和橙子》,并不大的画却占据了一整面墙,厚重的黑色粗线条将三个物品置于矩形画布上,画面的色彩暗沉,简单的构图却展示了他作为立体主义的领军人物,将所见通过概念化的语言转化为所想的智慧。

与之相邻的左侧墙壁上的《维纳斯与爱神》仿古作第3版和第2版,却是风格大变,只以简洁的黑白线条来描绘一个女人和一个孩童。这两幅黑白版画为仿古作,参照的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和雕塑家老卢卡斯·克拉纳赫的作品。据说,画中的维纳斯有女诗人和电影制作人吉娜维夫·拉波特的影子,那源于毕加索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恋情。

2005年,79岁的拉波特曝光了50多年前和毕加索的陈年旧事,世人才知毕加索70岁时曾与24岁的拉波特相恋,相爱时光长达两年。后来,拉波特拍卖了20幅毕加索留给她的画作,而那些画作大多以她为主题进行创作。

往事如风,旧人已故,世间却留下了他们那或浅或深的爱情。这或许,也是那作品的“功劳”吧。

除了世人皆知的莫奈与毕加索的作品,超现实主义画家伊夫·唐吉创作的《手与手套》、被称为“二战后出现的最伟大的法国画家”的让·杜布菲创作的《虚幻的风景》也让人印象深刻。

而最特别的,是抽象派大师皮埃尔·苏拉热创作的《1979年6月19日画作》。整幅画没有任何图案,只是一片漆黑的油彩,然细细观察,却会发现,画的表面被分为三个同宽的水平部分,并通过角落留白的米色画布进行划分。刮刀的划痕打乱了水平条纹的规则纹路,露出叠加的层次,还能看到那时隐时现的光泽。

苏拉热将自己的绘画定义为“诗意的瞬间”,这大概就是他把创作日期作为标题的原因。早在1953年,他就开始在画作的彩色背景上运用黑色,并用自己发明的小刀和刮刀在地面上的大尺寸画板上创作。1979年,他彻底采用黑色这个极端又利于表现光线的色彩。对于黑色的善于运用,让他的作品被誉为“将黑色从黑暗之中解放出来”。

展览并非以时间为序,却可以让人洞悉,从描绘自然、记录现实、刻画人物到流露情感、表达观念、输出意识,西方现代艺术经历了从写实主义到几何抽象主义风格的演变,展览所呈现的恰恰是这一时期,充满矛盾和创新的崎岖之路。

将这些画作珍藏起来的法国圣艾蒂安大都会现当代艺术博物馆,自1987年起对公众开放已经运营了30年,收藏了超过1.9万件从古代到当代的艺术品,据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博物馆的执行馆长马蒂娜·穆赫·丹瑟介绍,这次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合作,之所以选择以现代艺术为主,主要考虑的是中国观众对法国现代艺术大师的作品更为熟悉。“我们希望令中国观众意识到除了莫奈、毕加索等声名在外的艺术家,还有许多并不广为人知的艺术家也影响了这些艺术流派的兴起和发展。”

在临近出口的一个空间,大师们的其他作品以影像的方式向观众呈现。《日出·印象》《穿和服的女人》《塞纳河的日落·冬季》……那些闻名于世的莫奈名作以及他的自画像、黑白相片在光影中不停变幻,照片中的莫奈望向远方,他的目光炯炯有神却又是那样“温柔”,他的生平、他与作品的故事就这样被“娓娓道来”。

而在“他”的银幕身后,巴勃罗·毕加索、皮埃尔·苏拉热、亨利·马蒂斯,让·杜布菲也以相同的方式,等待人们与之“相识”。

一次精妙的展览犹如打开了一扇窗,令观者窥一斑乃至全豹。此番与莫奈、毕加索等大师的“零距离”相遇,正是一个了解西方现代艺术两百年历史的窗口,世界在变,但艺术却是永恒的,那些风格迥异的绘画作品像是一系列闪回的镜头,指引人们去追寻它走过的轨迹。

特展将持续至8月31日。 ■ 记者 钟玲 文/摄

(责编:陈蓝燕、张子剑)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网址:与莫奈、毕加索的真迹“在一起” https://mxgxt.com/news/view/294869

相关内容

他与毕加索一起“出差”,天才画家莫迪里阿尼罕见作品亮相上海
毕加索大展:如何促成与准备一场名家的展览?
毕加索为孩子擎起一片蓝天
深入莫奈的画作:探索一个艺术家与其时代的对话
毕加索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
“毕加索和大师们”:20亿欧元的豪华聚会
《元人秋猎图》与毕加索情人领衔首拍
张大千夫妇拜访毕加索,见面后毕加索一开口,就让张大千尴尬
绘画大师毕加索的五个时期
毕加索、爱因斯坦 艺术与科学的神交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