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新品被指疑似日本军服舆情事件分析
一、舆情概述
近日,李宁新品服装被指疑似日本军服引发争议,舆论焦点在于新品设计触犯民族情感,与李宁一贯宣称的爱国形象相悖。
二、传播分析
(一)演化过程分析
从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获悉,事件从10月15日开始发酵,源于9月20日李宁大秀照片被网友翻出,网络陆续出现质疑李宁新品与日军军服相似的声音,在10月18日形成舆情波峰,主要由于李宁两位高管于10月17日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公开回应且说辞内容被指有“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说教意味,并未对网民关注的新品设计问题做出明确解释,网民情绪被点燃,愈发激烈和愤怒,网络出现大批声讨李宁新品的声音。受负面舆论影响,17日李宁股价在盘中一度暴跌13%,股价逼近今年创下的年内低点,引发资本市场关注,随着舆情被引爆,李宁CEO为日籍华人的信息被挖掘,网民揣测其与新品设计造型存在关联,各种网络信息交杂在一起,当日新闻量突破8000条。微博相继形成 #李宁2022逐梦行机场大秀#(阅读次数10.6亿 讨论次数388.8万)、#李宁冬装惹争议#(阅读次数1719.7万 讨论次数3.5万)话题,10月19日,李宁在官方微博发布致歉声明,网友讨论热度逐渐下降,舆论逐渐平息。本阶段网民主要就致歉声明进行讨论,当日新闻量突破3500条,微博形成 #李宁致歉#(阅读次数2597万 讨论次数5341)、#李宁回应产品设计质疑#(阅读次数1105.9万 讨论次数1444)#李宁致歉声明#(阅读次数930.5万 讨论次数1198)、#李宁回应冬装争议#(阅读次数264.4万 讨论次数245)话题。
(二)传播渠道分析
从优讯全媒体舆情监测平台获悉,截止到10月25日,“李宁新品”相关新闻量为14104条,其中报刊6条,网络2139条,微博9412条,论坛32条,博客2条,微信1414条,客户端884条,广播4条,视频180条,外媒10条,小视频21条。
分析发现,本次事件传播主要集中在微博端和网络端,微博占比67%,网络占比15%,其中微博端主要集中在财经媒体和个人账号中,以碎片化、短平快的方式呈现信息,展现出强大的话题制作能力和互动传播能力,吸引网民广泛参与,事件从发酵,再到引爆,网民讨论信息内容多元且分化,微博融合了各种声音,成为大量信息的承载平台。网络端主要集中在自媒体号以及一些商业网站,传播内容主要为媒体或者整合式报道,凭借着传播快捷、检索便利、容量丰富以及互动强大、综合性强等特点,网络传播对事件影响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舆论观点
李宁新品从被曝疑似日军军服再到发布声明澄清,舆论场出现多种声音,其中鞋服行业独立分析师程伟雄观点最有代表,被中国新闻周刊、新京报、北京商报、AI财经社等多家媒体引用报道。他认为,此次风波主要还是内部管理上出现问题,设计之初的审版工作是品牌公司重要的工作,出现引发争议的产品,却没有审核出来,暴露出商品管理问题。再者,在出问题后,多位李宁内部人士发出一些声音,但是这些人好像与直接参与的部门或者高管不搭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说明内部问题,貌似是上下脱节。以做加盟特许出身的李宁本身发展就经历了粗犷阶段,在品牌宣传和产品研发上有实力,但是从对渠道的精细化管理上,内功是不够的。“练内功,一个层面是从渠道管理、运营管理和门店的精细化管理上提升,以此来促进营收和利润;另一层面则是,要做好品牌管理,不能忽略用户的基本需求,一定要把中国用户的偏好当回事”。
网友观点则较为分化,主要集中在质疑新品设计像日军军服、质疑消费者太敏感、质疑日籍华人CEO与新品设计存在关联、质疑李宁品牌缺乏政治敏感、质疑高管回应“欲盖弥彰”、质疑李宁公关团队等方面。
质疑新品设计像日军军服
质疑消费者太敏感
质疑日籍华人CEO与新品设计存在关联
质疑李宁品牌缺乏政治敏感
质疑高管回应“欲盖弥彰”
质疑李宁公关团队
四、舆情应对点评
1、两位高管分别在个人微信朋友圈和微博发文回应
10月17日,李宁高管分别在个人微信朋友圈和微博发文回应。电商总经理、品牌副总裁冯晔在其个人微信朋友圈发文:我们的消费者,对于中国文化的沉淀,教育知识的传承还是少了。同时我们更应该自省,如何在正确引导消费者的过程中,避免更多的误读。同时配有四张古代“笠型盔”的图片,暗指此次新品设计灵感来源自中国古代士兵戴的“笠型盔”,并将事件爆发原因归结于消费者缺乏相关知识认知,进而对新品产生误读;紧接着微博实名认证为“李宁集团执行董事,非凡中国体育CEO”的“colin李麒麟”(公司创始人李宁侄子)在自己的微博账号里上传了五张图片,包括电影《长津湖》剧照以及雷锋、保尔·柯察金等战士头戴军帽的照片,其意图与“冯晔”并无二异。
回应发布以后,对舆论发展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不但没有平息言论,反而招致网友更加不满,认为新品设计不但欠妥,其回应态度和方式有“强词夺理”之嫌,网友情绪更加愤怒。
二者发文内容共性为急于与“日军军服”撇清关系,完全不顾网友愤怒的民族情绪,回应态度有 “傲慢”、“颐指气使”、“高高在上” 的说教意味,网友自然不买账,舆论周期被延长。
2、官方微博公开发表声明回应
10月19日,李宁官方微博就网友关注的新品设计及造型公开发表声明回应,称:本次“逐梦行”秀款产品的设计以“飞行”为主题,从飞行员装备中汲取灵感,展现人类不断探索天空的梦想。其中大家讨论最多的飞行帽设计源于中国古代头盔、户外防护帽及棉帽,产品以多种颜色、款式进行呈现,兼具防风保暖等专业功能,以适应更多户外穿着场景。
声明发出以后,网友评论观点不一,大部分认为李宁品牌态度诚恳,建议以后要加强审核。
整体来看,声明言简意赅,回复了舆论关切且态度诚恳,为挽回企业声誉起到一定作用。
五、分析研判
近年来因触犯民族情感而使企业形象受损的事件时有发生,事发以后都会遭到网友强烈抵制以及舆论围攻,舆情回应得当可以消除负面影响,缓解舆论压力,回应不当则会造成反噬,产生次生舆情,官方引导能力一旦势弱,非理性声音就会趁势而上,误导网民,此时再想扭转舆论走向,难度颇大。从企业舆情危机案例来看,企业处理不当,大多先是波及口碑形象,继而影响经营业绩,再牵连至资本市场份额,种种现象对企业来说都是致命打击,严重者,还会招致监管部门处罚,所以提前设置企业舆情应对预案很有必要。
拿此次事件来讲,舆论刚爆发时,李宁内部未及时就网友关注的新品设计问题做出回应,两位高管自发在社交平台表态回应且回应内容未做统一口径,不料却引发舆论反弹,不仅未能抑制舆论扩散,还激起更多言论,进而延长舆情周期,还间接影响股价下跌。这给了企业重要启示,在网络舆情萌芽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应及时回应,掌握主动权,回应及时就易抢占先机,回应迟缓则易陷入被动局面。与此同时,事发早期,在回应与公司相关内容时,公司应遵循从上到下,从线上到线下口径一致的原则,从而避免次生危机,缩短负面言论影响。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及时、准确的回复舆论关切,避免避重就轻,欲盖弥彰,尤其在处理易引发民族情绪的危机事件时,更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危机应对流程,避免应处理不当造成更大负面影响。
本期作者:优讯舆情分析师 温晓岚
网址:李宁新品被指疑似日本军服舆情事件分析 https://mxgxt.com/news/view/293813
相关内容
艺人舆情分析:李湘退租事件引发的明星舆情口碑分析事件舆情分析报告.pptx
倒奶事件舆情分析报告.pptx
红黄蓝事件舆情分析报告.pptx
娃哈哈和农夫山泉事件始末公关舆情分析
2022年一季度社会热点事件舆情分析汇总
近年地震舆情事件分析报告汇总
关于考研事件舆情分析报告.pptx
舆情分析及事件追踪系统
明星逃税事件舆情分析报告.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