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呈祥评点电影《红楼梦》

发布时间:2024-08-21 12:50

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剧照

□仲呈祥

胡玫导演的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尚未上映,便已引起关注与争议。这本是好事,但作为《红楼梦》改编领域的长期研究者,我感到遗憾的是,这部电影还未与观众见面,就因为一些剧照或画面片段而受到批评。这种现象显然是不正常和不公平的,因为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整体表现远不止于几个画面的呈现。

如何理解“忠实于原著”

忠实于原著的争议在文学改编中屡见不鲜,尤其是像《红楼梦》这样享誉中外的经典巨著。什么是真正的“忠实”?在我看来,百分之百忠实于原著是不可能的。因为小说与电影本质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达语言。小说依赖于文学语言,作用于读者的阅读神经,形成千人千面的空间联想;而电影则是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具象语言,作用于观众的视听感官,将情感、情节浓缩成直接的感官体验,创造出共时性的时间联想。而且,小说作者与电影改编者身处不同的时代和环境,要想使两者的审美思想百分之百重合,也是不可能的。

《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巨著,其语言之精美、叙事之细腻、意象之丰富,使其在改编成电影时面临巨大的挑战。胡玫导演选择将《红楼梦》搬上银幕,必然要面对如何在忠实原著精神的同时,进行必要的艺术再创造这一难题。《红楼梦》的价值,一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二是书写了人类两性间纯真的爱情。在《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中,胡玫以她独到的理解,择重于后者,忠实于原著的核心价值观,尤其是对爱情的诠释,将“木石前盟”的真挚爱情与“金玉良缘”的虚假结合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宝黛爱情的纯真与可贵。这种改编,在我看来,是忠实于对原著精神的正确理解和创新表达。

电影的改编不仅需要对原著的深刻而正确的理解,还需要对电影语言的巧妙运用。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和情感,可以通过文学语言进行无尽的书写延展,而电影则需要在有限的时长内,将这些丰富的内涵浓缩加以视听呈现。胡玫在电影中的表现手法,恰恰是她对这两者之间关系的适度把握。她通过对宝黛爱情的核心情节进行集中和强化,使得观众能够在短时间内感受到原著中情感的浓烈与复杂。她的这种再创造,使得《红楼梦》不仅在视觉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更在情感传达上保留了原著的精髓。

关于跨媒介改编的艺术

改编经典作品,尤其是《红楼梦》这样复杂的文学巨著,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责任。从小说到电影,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媒介语言。具体来说,小说依赖于文字来构建其世界观和叙事结构,通过语言的力量唤起读者的想象力,形成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而电影则依赖于视觉和听觉的直观呈现,通过画面和声音直接作用于观众的感官,带来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美感。

胡玫在《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中的改编策略,体现了她对这两种媒介语言的深刻理解。她在改编中,不是简单地将小说的文字内容搬上银幕,而是通过电影语言的再创造,赋予故事新的生命。这种改编不仅是在视觉和听觉层面的创新,更是叙事结构和情感表达上的全新尝试。

小说的力量在于其语言的丰富性和多义性,而电影则通过具体的形象和场景来传递情感和意义。胡玫通过电影语言的创新运用,将《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荣国府等经典场景再现于银幕,使观众不仅能够直观感受到这些场景的壮丽和华美,更能够通过画面的层次和细节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意。这种改编,不仅是对原著精神的忠实呈现,更是对电影艺术的一次有益探索。

关于改编的时代性

《红楼梦》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改编不仅需要忠实于原著的精神内核,更需要在改编中融入时代精神。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深受其所处时代的影响,同样,胡玫导演在改编《红楼梦》时,也是在新时代的文化语境下进行的创作。她的改编不仅是对曹雪芹原著的理解与再创造,更是对当代文化需求的回应。

在现代社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面对的是一个碎片化、快速消费的信息时代。因此,电影版《红楼梦》在展现历史与文化的同时,也需要与观众的现代审美接轨,才能引发共鸣。胡玫导演在两小时的影片中,选择了以宝黛爱情为主线,以“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对比来展开故事。这种选择不仅使得影片在有限的时长内能够从一个重要方面集中表现出《红楼梦》的精髓,同时也通过电影语言对原著进行了一种创新性的诠释。她通过浓缩与提炼,将原著中最具有冲击力的情感在电影中得以展现。

文化背景与时代精神的交融,是胡玫在改编《红楼梦》时的一个重要考虑。她在电影中不仅展现了原著中的贵族生活和社会风貌,更通过对人物关系的深入挖掘,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价值。这种处理方式,使得这部《红楼梦》不仅是一部古代文学作品的再现,更成为一部反映当代社会问题和情感困境的现代电影。

在当代社会,个性自由与社会压力的冲突依然是许多年轻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胡玫通过《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中的宝黛爱情,展现了这种冲突的普遍性和深刻性。她通过电影语言的独特表达,使得这一古老的爱情故事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并引发观众对现代社会婚恋观念的反思。引导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走进经典、敬畏经典,养成一种沉稳而不浮躁、深刻而不肤浅、典雅而不媚俗、幽默而不油滑的审美鉴赏习惯,是文艺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文化传承的责任与新时代电影人的使命

作为中华民族和人类的经典,《红楼梦》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如何将这样一部经典通过电影传播给更多的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这是改编者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发行,正是一种文化使命与责任的体现。

这部作品通过现代电影的表达方式,将《红楼梦》的精神内核传递给当代观众。文化传承不仅仅是对经典作品的再现,更是在现代语境下对文化精神的重新诠释。胡玫导演在《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中,展现了她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她通过电影这种大众传播媒介,将《红楼梦》的经典价值观和人文精神传递给了更多的观众,特别是年轻一代。通过电影,观众能够感受到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同时,电影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传播载体,具有超越语言和文化障碍的能力。通过《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中的精湛叙事和视觉呈现,使得这一经典作品的人文精神和美学魅力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并在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中产生共鸣。这种跨文化的传播,不仅是对《红楼梦》的成功改编,更是对中华文化的有力推广。在新时代的文化语境中,电影人不仅需要具备创作才能,更需要承担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胡玫导演的《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以成功的艺术实践证明:新时代的电影人不仅仅是艺术的创作者,更是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通过现代电影的方式,让经典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这是每一位电影人所应追求的目标,也是对中华文化最深沉的热爱与敬意。

(作者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评协原主席)

责任编辑:

网址:仲呈祥评点电影《红楼梦》 https://mxgxt.com/news/view/29336

相关内容

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
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正式上映…
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发布终极预告…
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浙音华美启幕
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华东政法放映 改编忠于原著精神
看完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的电影了,只想说:别看!
电影版《红楼梦》上映,文学名著被拍得稀碎,简直没法看
红楼一梦,终究成空
电影《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今日发布终极预告
因看《红楼梦》哀伤至死!江苏常州人爱《红楼梦》远不止于此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