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健《搭错车》:没声,好戏也出得来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李雪健在采访中表示,是想通过哑叔孙力这个角色,表现出人性中那些善良的品质。
南方网讯 《搭错车》“哑叔孙力”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要报答病痛期间曾给予他帮助的人
对话人物:李雪健夫妇 本报记者 孙琳琳
采访地点:某茶舍
采访时间:2005年5月28日
我们到达采访地点的时候,李雪健夫妇早已静静地等候在那里了。他们起身与我们握手,那种与通常明星身上不同的谦和竟让我感到有点儿不安。李雪健在《搭错车》中的精彩演绎,赚取的不仅仅是观众的眼泪。在如今浮躁纷争的娱乐圈里,李雪健的人格魅力可以让你感觉到一种纯净的强大力量。
在我的采访对象中,李雪健是为数不多的,可以让我强烈感到某种崇敬的力量的表演艺术家之一。采访结束后,李雪健的目光、神情和话语让我一路上思量回味了很久,以至于记录完整个采访录音,心情还不能完全平复。
为了演好“哑叔孙力”,李雪健花了十个月的时间观察聋哑人的生活,因为剧中不能使用手语,这无疑为表演增加了难度。十个月备演聋哑人
“孙力有着残疾人所具有的强烈的自尊心、善良和敏感,极易走向一种‘极致’,与我的生活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新京报:你在《搭错车》中首次饰演独自抚养女儿长大的哑叔孙力,相当成功。之前做了很多准备吗?
李雪健:我为这个角色准备了近十个月,观察聋哑人的生活、看卓别林的电影,还有相关的纪录片等影视作品。但是我不能用那样专业的手语,因为这样观众会看不懂,这就给剧本创作和表演都带来很大的难度。
编剧到后来故事几乎写不下去了,觉得只有让孙力说话才能继续下去,但是我不干,我说如果让他说话我就不演了。我相信不用语言照样能表达出孙力的真实情感。
新京报:你曾做过一个广告,说“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这次却为何要饰演一个“没有声音”的角色?
李雪健:主要有两个原因。
我现在经常在家里看电视剧,我觉得现在的电视剧很少用表演来说话,都是用对白堆砌出来的。同样一句台词,要反复在剧中出现好几次,有时甚至把结局都说出来了,这样会让观众感觉寡然无味。
不过接演这个角色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孙力是一个残疾人,他身上有着残疾人所具有的强烈的自尊心、善良和敏感,极易走向一种“极致”———这种极致与我的生活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新京报:是你在自己的生活中也体会到的?
李雪健:这是在我生病前后才感受到的,我觉得也许可以说是因祸得福吧。50岁之前我一直忙于工作,生病那段日子让我突然安静下来,开始静下心去想一些事情。世上的人情冷暖在这段时间感受得格外清晰。那些真善美的东西……着实让我感动。
那我该如何去报答?看到这个剧本的时候,我再次感受到了“真情”这两个字的强大力量,心里的冲动很强烈,我要通过这个角色去表现人性中那些善良的品质,报答给予我帮助的人。
遗憾是太像《渴望》
孙力几乎成了阿美路上的绊脚石,我不想让观众对这个人物的感觉是在善良和愚昧之间画上等号。
新京报:听说虽然你在剧中没有语言,但是你却把与你演对手戏的演员的台词全都记下了。
李雪健:这是我的职业,不值得去说。真正的本事是在正式开拍时,佯装把对方的话当成是第一次来听;但是如果之前没有做好准备,那就是你的失职。
新京报:孙力这个角色很容易让观众想起以前《渴望》中的宋大成……
李雪健:在《搭错车》开播的发布会上,我曾说过这部戏与《渴望》没有可比性,但是那时我还没有看过片子。其实看完之后我有些遗憾,完成版本有些地方在刻意做成“《渴望》第二”,这在欣赏价值和观赏性上都会大打折扣。
新京报:能具体说说吗?
李雪健:比如孙力失声后一直想让女儿阿美弥补他的这一缺憾,通过女儿达到一种满足。他很支持女儿唱歌,但是他又怕阿美在那个大染缸里碰到坏人,被人欺骗,所以他的情感很矛盾复杂。
阿美最后去美国而且获得成功的动机原本是应该放在她的生身母亲刘之兰身上的,但是剪出来的版本并非这样。孙力几乎成了阻碍阿美成功路上的绊脚石,我不想让观众对这个人物的感觉是……在善良和愚昧之间画上等号。我知道有很多因素是无法由创作者来控制的,但是对艺术家(创作者)非常珍贵的东西,比如善良,还是应该给予尊重。
新京报:在剧中只有一场你说话的戏,这场戏的用意是什么?
李雪健:那是孙力在朗诵《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歌词。
但这并非是对一个人,而是对天下女人的思念,对一个残疾人来说,也包括理解和无奈。对女人的思念其实是对美的渴望,谁说残疾人和普通老百姓的境界就低于别人,这场戏就是要表现出他的境界,就是大。
新京报:剧中最后安排孙力与女儿在墓地相遇,是不是也别有深意?
李雪健:孙力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是他的信仰不会改变。墓地是最圣洁和安静的地方,这与孙力的里外是一致的。巧的是在拍这场戏的时候,就在离我扫地的地方十米远,我们意外地发现了王洛宾先生的坟墓,墓碑的后面就刻着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
父子更像“哥儿俩”
对于孩子我一直都有一种愧疚,只好把这种情感通过剧中表现出来。
新京报:你在剧中演绎的父女情深打动了观众,在现实生活中你与自己孩子之间的感情如何?
李雪健:我对孩子的关心很不够,他是和姥姥一起生活了十几年的,以前见到我都会感到陌生。因为小时候总是与阿姨在一起,所以当时他喜欢戴头巾,看起来像个女孩子。现在一提起这事他就十分痛恨,他说因为我不在家,责任在我……对于孩子我一直都有一种愧疚,所以只好把对孩子的情感通过剧中表现出来了。
新京报:如今儿子长大了,现在父子关系如何?
李雪健:现在我会和他不约而同地说出一个词,“神交”。我们更像哥儿俩,相互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他现在在准备高考。
新京报:想好将来做什么吗,有没有进娱乐圈的打算?
李雪健:他想和你们一样,做个娱乐记者。他曾开玩笑地说以后我的戏的宣传稿子都由他来写。我也曾有过让他进娱乐圈的打算,毕竟会有很多便利条件。小时候他在一部音乐剧里跑了一回龙套,结果在排练时还把腿给摔了。最后一次彩排的时候,我还带着他拄着拐棍来看,但我想他的兴趣不在于此。
田壮壮经常点拨我
他在我病痛期间给我写信:“你觉得现在很难,那么我问你,有你刚来北京创业的时候难吗?”
新京报:《搭错车》这部剧的收视很好,有观众认为主要是因为这部戏是对“人性本善”的回归。
李雪健:近些年我一直都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韩国剧会成为“流”了?其实韩剧里面表现的情感与中国很相像。但是我们这么大一个民族,情感上要比他们大得多。我想只要观众爱看,就一定是因为他们在某些方面得到了某种满足,这种满足感是不分年龄和成长环境和经历的,因为人性是共通的。
新京报:我发现,你现在的表演有时会有一种“恍惚”的感觉,敢于松弛和“留白”,这似乎是在你以前的角色身上看不到的?
李雪健:过去我在表演上太追求具体了,具体到让某些东西局限了自己。我觉得田壮壮对我的评价十分准确,他说我的表演在局部段落上处理得很好,但是整体把握不完美。后来我每接演一个角色都会琢磨这句话,随着经历的不断丰富和对一些事情的感悟,我开始学会“松弛”,开始敢于表现你说的那种“恍惚”。
新京报:大家都知道你与田壮壮私交一直很好,你们俩在生活中经常像这样切磋技艺吗?
李雪健:我可以透露给你一个秘密。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对自己完全失去了信心,再加上病痛的折磨,我忍不住流着泪给壮壮打电话,当时他因为有事无法抽身,结果给我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你觉得现在很难,那么我问你,有你刚来北京创业的时候难吗?你现在缺的是神,一个演员如果没有了神,那么还能演好戏吗?”
从那之后,我每接演一个角色的就想起田壮壮这句话,先找这个人物的神。在表演中,我就可以在很多潜台词中找到最准确的一个词来表达。壮壮是一个真正把电影当作事业来对待的人,他说的话经常会点拨我,给我信心和勇气。
下一部戏是《赵树理》
《赵树理》处理成艺术作品会好于传记的表现形式,遗憾的是,很多时候创作者无法自己做决定。
新京报:你出演的影视剧不一定部部经典,但是你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好角色。
李雪健:有些东西是演不了的,需要切身感受,感觉到了就自然真实表现出来了。就像演《焦裕禄》时,我强迫自己在一个月内瘦了30斤。在片场,我看到儿子扔掉窝头时我是真的心疼,那种饥饿的眼神是真的,不是“演”出来的。
我现在的表演其实就是得益于这种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这次的《搭错车》也是一样,你们一定要通过这次采访告诉观众,感谢观众对哑叔孙力的厚爱,感谢投资方和导演给我这次机会。
新京报:最近你的新剧《赵树理》刚刚杀青,能给观众介绍一下吗?
李雪健:这是一部用人物传记方式去表现的电视剧。赵树理这个人物太有意思了,他的工作是与政治打交道,但他的小说又与政治无关。他一到城里就犯错误,而在农村却如鱼得水。他是一个学习西方先锋戏剧文学的作家,写的却是生动鲜活的老百姓的故事。赵树理的一生是“苦乐一支笔,生死一场戏。”我个人认为把他处理成艺术作品会好于传记的表现形式,不会受到太多的局限,遗憾的是,很多时候,创作者无法自己做决定。
在《搭错车》中,李雪健和“女儿”阿美之间的亲情感染了很多观众,但现实生活中,李雪健自称对孩子有一种愧疚,只好通过角色表达自己的情感。编辑:尔东网址:李雪健《搭错车》:没声,好戏也出得来 https://mxgxt.com/news/view/290483
相关内容
李雪健《搭错车》:没声,好戏也出得来老戏骨李雪健演戏37年仅接过一次代言:连胡歌都说受之有愧(2)
李雪健何以“封神”?
李雪健隐藏多年的老婆,原来也是大家熟悉演员,出道比他还早
这个徒弟李雪健是又爱又恨,至今都没有和解!
65岁李雪健近况曝光,戴助听器苍老太多!拿几十万片酬却遭质疑? 近日,网上曝光了李雪健戴着助听器演戏的视频。从视频中可以明显看出,李雪健的左耳戴着助听器,他本人也在采访中提到过自己的听...
《你好星期六》嘉宾新阵容,杨紫搭配檀健次,何炅李雪琴有看点!
1990年焦裕禄妻子反对李雪健出演,他做了一件事令她眼含热泪
李雪健近况
德艺双馨李雪健老师,拍摄《焦裕禄》点滴往事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