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且听下回分解到言归正传——单田芳的艺术人生
还记得小的时候,经常住在奶奶家 ,奶奶人老了觉少,晚上经常失眠,总爱在临睡前打开收音机,听上这么一段评书才能安然入睡。所以从小的我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个小评书迷。突然有一天,我和奶奶发现收音机里面评书演员的那原本清脆明亮的声音突然之间变成了一个沙哑的声音。乍一听上去,很不习惯。哪知道,几个月下来,我们祖孙两个竟然听上了瘾。根据节目开头的介绍,我这才知道原来这位评书演员的名字叫做单田芳。
这之后,我就成为了单田芳的铁杆粉丝。什么《乱世枭雄》、《童林传》,什么《隋唐演义》、《薛家将》我都如数家珍。里面的故事情节就算现在回想起来的也是历历在目。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养成了边听评书边写作业的坏毛病。初中毕业的我竟然没有考上高中,后来父母掏高价让我上了高中。初中的基础都没有打好,高中怎么可能学好 啊?最终还是接着高校扩招的机会,才最终上了个不入流的大学。找不到工作,只好做了自媒体,靠卖文为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单田芳要负相当大的责任。
单田芳,原名单传忠,1934年12月17日出生于辽宁营口。单田芳外祖父王福义是闯关东进沈阳最早的竹板书老艺人;母亲王香桂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员;父亲单永魁是个弦师;大伯单永生和三叔单永槐分别是西河大鼓和评书演员,上天似乎从一出生就安排单田芳要做个曲艺演员。
然而,单田芳并不喜欢上天的安排,因为从小的他便目睹了父母漂泊的辛酸,艺人社会地位的低贱。他下决心要改换门庭。
1953年,单田芳高中毕业后,考入了当时的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但是,单田芳由于父母遗传的原因,得了痔疮,而且该相当严重,多次复发,为此单田芳前前后后进行了三次手术,折腾了足有大半年。就这样,耽误了学业。福不双至,祸不单行。早在1950年,单田芳的父亲单永魁因为无意之中帮助了原国民党军统特工“反革命”罪犯佟荣工(化名王子明),因犯窝藏包庇罪,被判刑六年。就在父亲还有不到两年就将出狱的时候,母亲却一狠心和父亲离了婚,丢下他和几个妹妹一去不复返。不久,母亲改嫁他人。生活上和学业上的双重打击之下,单田芳无奈只得退了学。
可是生活还要继续,1953年冬天,单田芳为了生存师父李庆海为师回到了营口,开始学习说书。1954年10月1日,单田芳和大她九岁的师姐王全桂在营口正式结婚。婚后,单田芳仍旧在营口的家中赋闲,生活靠妻子演出的收入维持。
1955年,单田芳跟随妻子来到了鞍山。鞍山,被誉为“中国钢都”。鞍山钢铁厂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炼钢企业。仅整个鞍钢当时职工总数就高达四十万。由于钢铁企业的特殊性,炼钢炉不能随意熄火,工人就得采取24小时三班倒。工人们如何打发接班前无聊时光呢,工人的工资也高,有消费能力。那就是去茶馆喝茶听评书。仅在鞍山市区当时就有大大小小的茶馆、茶社就多达五六十家。几乎每家茶馆都有评书演员的演出。许多原本从外地来鞍山很多跑码头演出的评书演员也就呆在这里不走了,逐渐在这里安家落户。一时间,鞍山市内,群贤毕至,评书名家荟萃。从此,“中国评书之乡”成为了鞍山的另一张城市名片,今天,鞍山广播电台拥有着一个全国唯一的评书频道。评书之于鞍山是一种文化厚重的沉积。
1956年,出师的单田芳第一次登台表演,开始在茶馆里面播讲评书《明英烈》,两个小时的表演,他就进账了四块二,在那个年代,相当可观,随着他在鞍山逐渐开始走红,月收入就高达将近千元。巨额的收入,使得单田芳坚定了继续说下去的信心。随着1958年,单田芳所在的鞍山曲艺团走上正轨,由个体转成集体,单田芳变成了拿工资的体制内国家演员。单田芳的劲头就更大了,1962年,单田芳开始响应号召,说起了《林海雪原》、《平原枪声》、《草原风雷》等新书。当然这时的单田芳的收入也随着名气的增大而水涨船高,在那个年代里面,他已经拥有了不少即便在今天普通人都不曾拥有的奢侈品:貂皮大衣,欧米茄手表等。他平日里面骑得进口凤头莱利牌的自行车在当时的奢华程度不亚于今天的劳斯莱斯。挣了这么多钱。难免有些同行会有点眼红,人一眼红,心就会变黑。单田芳是个没有城府的人,心直口快。每每遇到诸如58年大炼钢铁,60年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他都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者无心,听者却有心。单田芳都没有想到一场大祸已经就此惹下。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狂潮袭来,单田芳之前种种的“牢骚怪话”被曲艺团里别有用心的人整理上报,这些都成了他的“罪证”。不久之后,单田芳就被扣上了“现行反革命”的帽子,多次遭到毒打。
1969年4月,单田芳被下放到营口的干于沟“劳动改造”,在这里一呆就是四年多。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面。用单田芳在评书里面说过的一句话来形容最为贴切:遭老了罪了。最终在得知要遭到大批斗的前夜,单田芳决定从这里逃走,凭着从朋友那里学到的制作“水泡花”的技术,单田芳带领一家人在东三省各大城市之间流浪生活了数年。因为文革期间遭受到了非人的折磨加上年轻时候说书的时候不懂得保养嗓子,还有落实政策的事,一直迟迟不能解决。着急上火,单田芳的的嗓子出了问题,几乎说不出话来,吃了很多治嗓子的药也不见功效,右耳朵也聋得不行。后来,又忙着恢复茶社,成立新的书曲队,着急上火嗓子坏了,耳朵聋了。动了三次手术,单田芳的嗓子变成了现在的这般样模样。令他万万没有想到是这种独特的嗓音日后竟成为了他与众不同的标志,被他的书迷们亲切地称之为:“云遮月”。
1979年5月1日,阔别评书表演事业长达十三年之久的单田芳重返书坛,在鞍山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第一部评书《隋唐演义》(又名《瓦岗英雄》),此后先后录制播出了三十九部评书,风行全国大江南北几十家广播电台。其中《天京血泪》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听众多达六亿。
1995年,已经退休了的单田芳离开了鞍山来到了北京,做了一名“老北漂”,成立了北京单田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为全国评书走向市场经济的第一人。然而商海无情,初入商海的单田芳无论是录评书磁带,还是把评书改编成电视剧,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几乎血本无归。痛定思痛之下,单田芳不得不转换了一下思路,无偿为电台录书,只是在开头插播广告。这种经营模式一经推出,便受到欢迎。没过多长时间,全国就有两百多家地级以上城市的广播电台和单田芳签订了合同。三年后,这个数字增加到了五百多家。每天的十二点半钟,单田芳那独特的嗓音同时通务五百多家广播电台的电波中发送到千家万户,日均听众高达一亿。可以想象一下,这是何等的壮观!从此“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单田芳的评书开始火遍了整个中国。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任是谁也逃脱不了生老病死的客观规律。
2018年9月11日下午15时30分,从这一时刻起,世间再无单田芳。,
网址:从且听下回分解到言归正传——单田芳的艺术人生 https://mxgxt.com/news/view/288868
相关内容
再无“下回分解”|单田芳,那个每天1亿人听他说书的老爷子去了,享年84岁单田芳评书成绝唱 网友感叹再无“下回分解”
刘兰芳与单田芳的恩怨关系 刘兰芳打单田芳怎么回事
追忆恩师单田芳:“认认真真学艺,堂堂正正做人”
单田芳出身曲艺世家 母亲19岁时差点把他生在舞台上
评书大师单田芳去世 曾每天有上亿人在听他讲故事
单田芳去世,如何评价单田芳?
“东北版老舍”单田芳,不是艺人乃是先生
如何评价单田芳的作品和人生? 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回忆?
同为评书泰斗,单田芳和刘兰芳之间究竟有何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