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毕加索:空间、时间和动人心魄之美
爱因斯坦·毕加索:空间、时间和动人心魄之美
这本让人着迷的关于爱因斯坦和毕加索的平行传记,其重点集中在他们还是年轻人时所取得的最伟大的成就: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和毕加索那幅将艺术带入20世纪的作品《亚威农少女》。爱因斯坦和毕加索取得这些令人惊讶的突破时,才二十出头,默默无闻但精力充沛,一无所有却注定麻烦不断 [1]。
在本书中,这两个青年天才如何生活和工作真相跃然纸上。照相术、电影、当时的前沿学科以及哲学家兼科学家庞加莱思想的影响在《亚威农少女》中都有所显示。爱恩斯坦跟大学老师格格不入,没有一个人推荐他去谋取一个大学的职位。
20世纪两个最具有原创性的心灵,几乎同时颇为相似的氛围下,经历敢他们最伟大的创造时期。爱因斯坦以相对论、毕加索以立体主义表征空间和时间。在最重要的意义上,他们俩其实解决同一个问题。 [2]
阿瑟·I·米勒,伦敦大学学院科学美史和科学哲学教授,美国物理学会会员,国际科学史研究通信院士。在科学哲学、现代科学史、认知科学、科学创造以及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方面造诣很深,著有《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科学思维中的想象》、《天才的洞见》、《恒星帝国》等,并在诸多电视节目和电视节目担任科学主持。 [2]
书评
许多人都感觉到了爱因斯坦和毕加索之间的联系,但很少有人能深入地探讨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阿瑟·米勒写了一本引人人胜且发人深省的书。
——加德纳(Howard Gardner),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
为什么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于20世纪初在物理学和绘画两个领域中同时经历了根本性的和摧枯拉朽式的变革?这对当代的文化史学家来说是最大的问题之一。米勒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基础,据此可以第一次提出令人信服的答案。米勒像测定云室的原子粒子的轨迹一样勾勒出了爱因斯坦和毕加索的事业轨迹,他显示了这位画家的创造力与爱因斯坦思想的爆发力是如何互动的。
——肯普(Martin Kemp),《牛津艺术史》主编
爱因斯坦和毕加索,在其明显不同的领域里,作出了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贡献。阿瑟·米勒娴熟地把他们的生活,尤其是两人卓越的创造力爆发编织在一起,平行展开。他认为两人都深受庞加莱几何学思想的影响,这一看法特别令人着迷。
——布拉迪(Michael Brady),皇家学会会员,皇家工程学会会员,牛津大学信息工程学BP教授
这是一部激动人心的书,充满了让艺术史家和科学家惊奇的东西。阿瑟·米勒深入探讨了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和爱因斯坦的物理学革命的复杂性,找到了它们之间真实的联系。他那生动的文笔不仅让这个题材顿觉新鲜,而且让来自“两种文化”的每一方的人士都能理解。
——格林(Christopher Green),《立体主义及其敌人》的作者 [2]
对本书的评论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中译本序
插图目录
致谢
第1章 两具世界合为一体
第2章 漂亮的擦鞋匠
第3章 动人心魄的男性美
第4章 毕加索是如何发现《亚威少女》的
第5章 布拉克和毕加索共同探索空间的
间秦曲
第6章 奇迹年:爱因斯坦是如何发现相对论的
第7章 我真没有想到爱因斯坦会这么能耐!
第8章 艺术与科学中的创造性
注释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译后记 [2]
《爱因斯坦·毕加索》被译成中文,我感到非常荣幸和高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巴勃罗·毕加索是20世纪的偶像。他们的名字在全世界都是高度创造力的同义词。他们的照片无人不识。 毫无疑问,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而20世纪艺术上的每一场运动,要么是由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派生出来的,要么是对它的反动。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用来表达自己思想的语言完全是普适的。不存在所谓的中国方程式和西方方程式。虽然存在着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但是在这里,一种创造性的强烈欲望把它们联系起来。无论身处何地,艺术家们都有这种探究超越表象的实在的强烈愿望。在这种探究过程中,巴勃罗·毕加索与中国艺术家们的愿望是一致的。
与毕加索从未到过中国不同,爱因斯坦曾经访问过中国。他在1922年11月15日抵达上海,人们把他当成电影明星来欢迎。爱因斯坦则为中国人的恬静沉着、喜爱思考和彬彬有礼而着迷。在德国受到过分夸大的颂扬后,他喜欢这种不同的欢迎方式。
我的书仔细考察了他们一生中最富有创造力的岁月,即20世纪头15年的情形。正是在这段时间里,爱因斯坦于1905年和1915年相继发现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这些理论改变了我们对自己所在世界的看法。如果我们认为空间结构是受它所包含的物质影响的话,广义相对论就是一种几乎纯粹通过推测得到的结果,这种推测是有关宇宙应当是什么样子的。广义相对论常常被视为人类曾经构造出来的最美的理论。我关注的焦点是狭义相对论,因为其中一个绝顶精妙的结论是:被视为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对于相对静止的观察者而言是同时性的,但是对处于作相对运动的观察者而言则不具有同时性。而且,按照爱因斯坦的理论,不存在任何优先观察这一现象的方式,因而也就不存在真正的同时性。同时性是一个相对概念。你观察它的方式,就是它存在的方式。
虽然毕加索在1907年很可能对爱因斯坦1905年的狭义相对论一无所知,但艺术家们一直都在思考着如何表现空间和时间的问题。事实上,这是当年席卷整个欧洲的被称为先锋派的思想浪潮的核心问题。毕加索是从他远离立体主义的一步、1907年的杰作——《亚威农少女》开始探究这个问题的。在这幅画中,不存在一个真正的透视点,更确切地说,很多面部表情和身体形状都是从多个视点同时表现的。你观察它们的方式,就是它们存在的方式。
爱因斯坦和毕加索实际上是在探究同样的问题。这是在我认真地考虑科学与艺术中的创造性之间关系后,得出的一个令人惊讶的结果。在创造性开始出现的时刻,学科间的障碍就消失了。在这个关键时刻,科学家和艺术家都在寻找新的审美形式。对爱因斯坦而言,它是一种将空间和时间统一在单一框架里面的极简主义的审美形式;而对毕加索而言,就是将所有的形式简化为几何。
爱因斯坦和毕加索在创造这些惊世之作的时候,并不是后来为人们所熟知的年老体衰的著名人物。他们才20多岁,默默无闻,精力充沛,穷困潦倒,麻烦不断。与朋友、同事和情人在一起时,凭着旷世天赋和才华,他们发挥着挡不住的个人吸引力。他们的个人魅力和创造之美动人心魄。他们沉浸在工作中时,是超凡脱俗的局外人,做着他人从没有做过的梦。
他们有时厌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抛开这一点不谈,他们的经历催人奋进。通过一种超常的自信和不屈不挠的拼搏,他们在一个几乎令所有人都陷入绝望的环境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智力伟绩。
阿瑟·I·米勒
2003年7月,伦敦 [2]
网址:爱因斯坦·毕加索:空间、时间和动人心魄之美 https://mxgxt.com/news/view/284099
相关内容
毕加索、爱因斯坦 艺术与科学的神交科学网—爱因斯坦与毕加索:科学与艺术的交响
毕加索与斯特拉文斯基之间是什么事情让他们成为了朋友
爱因斯坦写下6
毕加索:17岁的美少女,47岁成了他的缪斯
毕加索的女人们:强大的男人不是美女的保护者,强大的自我才是
马蒂斯与毕加索,“相爱相杀”的现代艺术巨匠
毕加索与他的七位情人:每劈一次腿就变一次画风
毕加索营销自己的6个秘笈
毕加索:看大师如何把自己炒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