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才子黄庭坚,是如何在宋代书法圈脱颖而出的?

发布时间:2024-12-18 07:26

书法是汉字的艺术,说得更确切一点,书法是书法家以个人的用笔技巧和审美能力,把汉字的笔画和结构重新排列组合后,让汉字变化出更多造型美和结构美的视觉艺术形式。

汉字的历史,实际上是汉字不断简化的历史,是汉字朝着笔画与结构的简洁凝练,容易辨认和书写的方向发展,最终成为人们书面交流的好工具。

汉字跟中国人相伴数千年,中国人对汉字结构的造型美早已如数家珍,因此,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能力具有天生的敏感性,一幅书法作品写得好不好,大多数普通人还是能看出子寅卯丑来。


黄庭坚《松风阁诗》右

书法虽然有固定的笔画和结构,比如,点、横、撇、竖、捺、钩,在起笔、行笔、收笔中怎么用笔,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这个程式就是书法的“法度”。法度可以看作是书法的共性,是每个书法家必须遵守的书写规范,跟历朝历代的文化导向和审美共性有很大关系。

但是,过于重视法度的书法,往往会丧失掉艺术个性,只因为书法是书法家以个性气质催动毛笔挥洒出来的线条艺术,每一条线条凝结了书法家的功力、才华、情感,以及对自然美的理解,如,书法术语中的屋漏痕、锥画沙、折钗股等,是书法家通过笔法的模仿,把自然美上升到艺术美的见证。

因此,如何在书法中体现个性,塑造个性化的线条语言,成为历代书法家毕生追求的目标。


《松风阁诗》中

不过,从书法共性的角度,还是能看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书法所表现出来的大同小异的艺术趣味,代表了一个时代共有的审美情怀。

在清朝著名书法家兼书法理论家梁巘(1710年——1788年)眼里,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宋代的书法创作,由于之前有晋代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超然洒脱的书风,以及唐代雄浑庄严,重视法度的书风作为参照,给宋人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因此,宋代人在书法创作中,完全可以避开这两种风格,开拓出一种适合宋人气质的书写。

宋代的文化优势在于词令的创作,跟唐诗一样取得了高峰。宋词主体上以婉约词为主流,节奏舒缓、柔和,带有鲜明的柔媚格调,大多是表现花前月下的流行小调,其风格宛如江南水乡滋润下的喃喃细语,非常适合小姑娘抱着琵琶吟唱。


《松风阁诗》左

宋代的这种文化特征自然而然影响到宋人的审美情趣,所以,在个性气质上,能看到宋人骨子里不缺乏柔媚、婉约的基因。

宋词的审美标准,深刻影响到了书法艺术的审美标准。

宋人的书法创新,实际上是把笔法意趣和书卷气作为开拓书法艺术的突破口,它们为宋代书法打开了另一番天地。

要完成这种风格的开拓和营造,积累个人的文化修养就显得格外重要。所以,我们能看到,宋代在书法史上留名的书法大家,首先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如苏轼、黄庭坚等人都符合这个标准。

他们都以深厚的文学修养滋养着个人的书法趣味,把书法中的书卷气和意趣美体现得淋漓尽致,是深厚的文学素养让他们在宋代众多书法家的比对中,占据了先机。


黄庭坚雕像

黄庭坚(1045年——1105年)比苏轼(1037年——1101年)小几岁,曾经拜在苏轼门下,是“苏门四学士”中让苏轼最欣赏的一个,从宋代200多年的历史来看,在文学与书法上的成就,黄庭坚跟苏轼齐名,他们并称“苏黄”,都堪称一代宗师。

从书法层面来看,黄庭坚与苏轼都以行书见长,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样不相上下。

放眼书法史,我们能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大凡那些被书法史记载的书法家,他们的作品有三大特点,一是创造了一种独一无二的新书体。二是从字体线条中能看出鲜明的个性与情怀。三是他们的书法作品如果脱离书法,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黄庭坚的所有书法作品亦如此。

如果说杜甫是黄庭坚在文学上的精神导师,那么,晋代书法巨匠王羲之无疑是黄庭坚书法上的精神导师。


苏轼《寒食帖》

黄庭坚有一首没有冠名的诗作,诗曰: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从此诗中可以看出,黄庭坚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杨凝式的《韭花帖》有着一见倾心式的喜爱,只因为这两幅书法作品都是行书,在用笔中以侧锋为主,写得随心所欲,以书法线条直抒胸臆,流露出洒脱、自然、飘逸的格调,是书法家情感状态积聚到饱满程度时,一气呵成的巅峰之作,也都是不可复制的臻品。

这样的书法作品,自然能触动黄庭坚身上的敏感神经,因此,黄庭坚对这两人的作品进行了长期的临摹。他把它们的结构拆开又重新组合,对每一笔一画的布局都做了深入研究,最终把这两种字体风格融会贯通,转化成为自己的书写技巧,为今后个人的推陈出新打下了根基。


黄庭坚楷书

跟文学上择善而从一样,在书法上,黄庭坚做得更彻底,除过吃透王羲之和杨凝式两位大师的用笔技巧外,对碑体书法的痴迷,同样是他构建自己书法景观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唐代书法大师颜真卿那种雄健厚重的笔法,是书法阳刚美的代表,这对从小出生在江南水乡,看惯了秀美风格的黄庭坚来说,诱惑力自然不小,他对颜真卿的名帖,如《颜勤礼碑》、《多宝塔碑》、《麻仙姑坛记》、《祭侄文稿》等,进行了长时间的研习,又获取了一项书写技巧。

书风飘逸清秀,又不失遒劲飞扬的唐代草书大师怀素,同样让黄庭坚两眼放光,黄庭坚从怀素书法里,学会了非理性的忘我状态,参透了醉心于挥毫时的快意人生,把书法线条完全变成了心灵的狂舞,这从黄庭坚的草书里,完全能看出端倪。


黄庭坚《花气熏人帖》

除过以上几位大师,同时代的周越和苏轼,同样给黄庭坚的书法带来了不少影响。尤其苏轼,以旷达正直的个性入书,因为在苏轼看来,书法是心性的直观流露,更是人格的映射。苏轼的这个观点对黄庭坚影响极大。

正是通过对以上书法大师的深刻钻研,黄庭坚掌握了许多用笔技巧,最终,在营造个人风格中,他把书法的秀美和壮美结合起来,对字体结构和笔画做了拉伸变化,同时,在用笔里侧锋和中锋并用,让字体呈现出既张扬又内敛的特点。

这种特点尤以他的代表作《松风阁诗》最为突出。张扬是因为笔法瘦劲,字体奇崛险峻,整体上向外开张,呈放射状。内敛是因为字体内部结构严谨,紧缩,单个结字呈现出鲜明的视觉对比,体现出强烈的个性气质,后人只可欣赏,难以模仿和学习。

网址:北宋大才子黄庭坚,是如何在宋代书法圈脱颖而出的? https://mxgxt.com/news/view/280923

相关内容

诗意江西丨北宋文坛“大男主”黄庭坚的人生起点
与苏轼齐名的宋词大家黄庭坚,为何很少出现在语文教材中?
黄庭坚:宋代文学巨匠的诗香人生
黄小龙:黄庭坚书法在明代的接受——以沈周为例
黄庭坚书法的人文精神和现代品格
如何评价黄庭坚的诗词?在历史上的地位又是如何?
苏轼与黄庭坚的书法调侃:蛇与蛤蟆
黄庭坚对陶渊明的阐释与接受——从唐宋陶诗接受的整体出发
苏轼与黄庭坚的故事
《中国书法史》:自成一家始逼真——黄庭坚的行书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