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俩有啥恩怨?豫剧大师常香玉临死前,坚持收回“小香玉”艺名
“在这世间的万千事情当中,我始终认为戏是最为重要的。”
常香玉从事演艺工作七十多年,演过的剧目起码有100个呢。
好好唱戏,唱好每一场戏,这一直是她从艺以来最为根本、最为持久的坚守。
1928 年的秋天,在河南巩义县的一个小村子里,四村八乡的人都聚过来了。这可不是因为谁家有婚丧之事,也不是逢年过节,而是因为这个村子当天要“开台唱戏”。
在那个时候的老百姓看来,“唱戏”算是最高级、最贴近百姓的“娱乐项目”了。
甭管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只要有空儿,那都得去“凑个份子”,凑个热闹。
五岁的张妙玲跟着家里人,从隔壁村过来听戏。她这么大的孩子,大多都听不明白那些“咿咿呀呀”的唱词,不过是跟其他孩子凑在一块儿,吃着糖,玩闹着。
张妙玲可倒好,听得那叫一个专注,趴在土台子边上,眼睛都不眨一下,看得那是相当入神。
听大人讲,台上正在演的是梆子戏,叫《甩大辫》。
张妙玲根本听不明白,不过这场看着挺简单甚至可以说简陋的表演,却在她那小小的心里埋下了“火种”。
“要是以后长大了,能够登上台去唱上那么一段,那可就太棒啦!”
在张妙玲心里头,这可不单单是她小时候的一个梦。这还是她逃离原本命运,给自己谋一条“活路”的唯一办法。
张妙玲的爹以前是个唱戏的,可后来嗓子坏了,没法再登台唱戏啦。没办法,为了维持家里的生计,他就在戏班子里做些杂七杂八的活儿。
就算是这样,家里还是穷得叮当响,都快揭不开锅了。
小时候的张妙玲,吃不好穿不好她倒不怎么怕,她最怕的是被人当成“童养媳”。
她的三个姑姑全是童养媳,其中两个还被打死了。要知道,对穷苦人家的女孩儿来讲,活下去那可是相当艰难的事儿。
张妙玲可不希望走她那几个姑姑的老路,还好她爸挺心疼她的。
“我宁愿你跟着我学戏,就算我把你打个好歹,也不想你被其他人给打了。”
虽说父亲的话挺冷血无情的,但实实在在给张妙玲谋了条“生路”。张妙玲最初的念头就是,为了不做童养媳才去学唱戏。
那时候,“戏子”没啥地位。张妙玲跟着她爹学唱戏,他们家族里的族老认为这不成体统,让张家祖宗脸上无光。
于是就不准张妙玲再姓张了,而且就算她死了,也不能进张家的祖坟。在旧社会,对女子来说,这就相当于是“没了根基”。
好一番折腾后,张妙玲认了个唱戏的师傅常老大做义父,随后她就改了姓,姓常,还起了个名字叫香玉。
常香玉这人啊,天赋高,还特别勤奋。打从九岁起,就四处上台表演。她为了多攒些表演经验,啥角色都演过,像小生啊,武生啊,丑角啥的。
各种各样的角色,只要有机会,常香玉都会努力去争取尝试一下。这样一来,她的台风变得更加多样,功底也愈发扎实了。
十二岁那阵儿,常香玉就挺出名了。她自己讲:“当时我一个月能挣八块大洋呢。”
在常香玉的心中,她觉得自己的人生能够发生“转变”,那都是因为唱戏。
她一开始把唱戏当作生存的必需,可后来呢,她的态度变了,唱戏成了她心中崇高的理想,更成了她这辈子要为之奋斗的事业。
1938年,才十五岁的常香玉就着手为抗日做宣传、四处奔波了。
她让戏曲研究社排了新戏《打土地》,这可是豫剧史上头一回的现代戏呢!这戏不光把抗日的口号给宣传了,而且给豫剧表演弄出了新题材。
这段时间,开封、洛阳这些地方接连被敌人占领了。常香玉一路撤到了西安,就算战火连天,闹得厉害,她的义演也没中断过。
国家的起起落落,百姓的喜怒哀乐。这一切都在一场场戏里被安排得极为巧妙,情节曲折。
在常香玉看来,她一直觉得“戏子也是有感情的”,像他们这样的戏剧从业者,一直都有着爱国救国的职业品德。
1951 年,咱全国上下都热烈地投入到抗美援朝当中去了,掀起了一股热潮。
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号召开展捐献武器的运动,目的是以尽可能小的牺牲,去歼灭尽可能多的敌人。
这会儿常香玉弄了个香玉剧社,这剧社里大大小小的演员拢共也就五十来个人。
然而常香玉郑重地发誓:靠着香玉社进行义演,要在半年时间里给国家捐出一架战斗机。
为达成这个目标,常香玉把家里的卡车给卖了,还把家中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用来支持义演。而且,为了能一心一意搞义演,常香玉把她那三个还小的孩子都送进了幼儿园。
“这次的捐献飞机义演,就跟战士上战场似的,要是不取得胜利,那是绝对不会罢休的。”
得知常香玉这次义演的缘由后,河南的老乡们纷纷互相传递消息。大家都满心期盼着常香玉能来自己的家乡表演,都等着能出一份力呢。
那时候啊,就连上了年纪的老人家,都不辞辛劳地走了老远的路,给送来了一篮子鸡蛋,想用他们自己的那份心意,给抗战出把力。
在半年时间中,常香玉领着剧团的演员们跑了好多地方,行程达万里之遥。他们去了河南、陕西,还到了湖南、湖北等地。一共演了 170 场,观看的人有 30 多万呢。
一部《花木兰》获得众人称赞,而常香玉的爱国举动以及报国热情,也完全可以被称作“当代花木兰”。
常香玉的这次巡演特别顺利,获得了圆满成功。而且,她把所有演出赚来的钱,都依照一开始说好的那样,拿去买了战斗机。
那架叫作“香玉剧社号”的战斗机,现今还摆在中国航空博物馆里呢,它可是常香玉那辈传统艺人爱国的象征,就好比是他们的“勋章”。
在常香玉看来,豫剧可不单单是他们那代人付出心血的成果,它还是中国文化与情怀得以延续的一种方式。
因此,给香玉剧社找个“接班人”,这在她心里可是件重要的事儿。
常香玉十九岁的时候,有一场演出完事儿了,好多有名的人都开始表达自己的看法。
有个叫陈宪章的男的让她注意到了,这男的跟她说她台词有问题。
“我觉得说他眉清目秀人忠厚,这话不太对。不能因为一个人眉清目秀,就认定他忠厚啊。”
常香玉禁不住乐了,心里觉着这男的说话挺有意思,对戏也挺明白。
她那时候不懂啥是恋爱,就清楚一见到他,心就慌得厉害,脑子里老是他的影子。
哎呀,可遗憾了,那时候陈宪章已经有老婆孩子了。常香玉的父母不同意他们来往,这样一来,常香玉就跟他不再联系了。
谁能想到,过了一年,陈宪章竟然又出现了。常香玉瞅着眼前的这个男人,心一狠。
“我才不嫁给当官的呢,给人当小老婆那更是不可能的事儿,谁要是因为我是唱戏的就嫌弃我,那我绝对忍不了!”
她讲这话,就是为了让陈宪章彻底死了心。
嘿,谁能想到呢,她把话一说,对方听完就只是笑笑。
“我离婚了,工作也不干了。说嫌弃你是个唱戏的?那不可能,我喜欢的就是你唱戏时的模样。”
常香玉压根没想到,这人居然为了能跟她在一块儿,啥都不要了。那她还咋能拒绝人家呢?
结婚后,陈宪章把家里的大小事儿都揽了过来,就是想让常香玉能更专心地去唱戏、去演出。
常香玉尽全力关爱着他们的孩子,还有陈宪章和他前妻所生的儿子。
虽说常香玉和继子没啥血缘关系,可他俩感情特别好。因为这,常香玉对继子的女儿陈百玲也是特别疼爱。
陈百玲的爸妈都是常香玉的徒弟,打小她就生长在一个戏曲之家。因为奶奶和爸妈的缘故,她对豫剧那是相当热爱。
常香玉对她期望可高了,盼着她往后能把自己那一套给接过去。
陈百玲在郑州市戏曲学校毕业以后,顺顺当当进了郑州市豫剧团,凭借《木兰从军》一下就出了名。
常香玉觉得孙女是个能培养的好苗子,琢磨了一阵儿之后
常香玉把陈百玲招呼到跟前,瞅着面前这青涩的姑娘,好像能想起自己往昔的样子。
咱自己总会有变老的那一天,可豫剧不能没了后人来传承啊!
“你愿不愿意把常派正统豫剧给搞红火了?要是能行,我就把‘小香玉’这个艺名给你啦。”
常香玉和小香玉,就这艺名,其中的意思那是相当明显了。陈百玲那是高兴得不行,对她来讲,这可是莫大的荣耀与期望啊。
她毫不迟疑,立马点头说道:“我肯定能行。”
常香玉乐了,心里头压了好些年的那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就为了能让陈百玲配得上小香玉这个艺名,常香玉决定自己出马去指导她。
常香玉原本是想让小香玉常常演出《白蛇传》《拷红》《花木兰》这三个代表剧目,从而把常派豫剧的表演艺术给传承下来,并且让它得到发扬。
常香玉这辈子的表演心血和经验都凝聚在这些传统戏剧里,正因如此,她对小香玉的教导那是相当严格。
起初,小香玉确实是完完全全按照奶奶的要求来训练和表演的。几场精彩表演过后,又顶着“小香玉”这个名号。
没多久,陈百玲在豫剧领域迅速走红。与此同时,小香玉也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了解。
小香玉火了起来,给豫剧带来了不少新东西。常香玉特别高兴,觉得自己给豫剧界培养出了一个够格的接班人。
然而还没等她放心地转到“幕后”去,就察觉到有些不对劲儿了。
小香玉出名以后,就不再演那些传统的戏了
据她自己讲,她不停地搞创新,把舞蹈、武术这些新的东西,跟传统表演融合到一块儿了。
原本的戏剧被各种“折腾”,表面上看似绚丽多彩,实际上却把戏剧表演的原本意义给弄丢了。
常香玉认为,她所开创的常派豫剧表演慢慢“走样了” 。
她觉得,要是一个传承者,光是一个劲儿地“搞新花样”,把原本的核心给扔了。那这人压根就不能算是个合格的“传人”。
常香玉认为,小香玉的各类举动属于“离经叛道”之列。
她确实有生气的缘由,不过在此之前,她专门去问了小香玉为啥要这么干。
那时候,小香玉体会到了成功的滋味,面对老人的好言相劝,她压根没认为自己有啥不对,还觉得奶奶太“古板”。
现今这时代,发展速度那是相当快。要是不能赶紧搞创新,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那肯定就得被甩在后头,面临被淘汰的结局。
瞧着孙女脸上那股子朝气劲儿,还有那股子“野心”,常香玉老半天没说话。
嗯,她年纪大了,跟不上时代的步子。这时代发展得太快,有些新玩意儿可能一时挺耀眼,可没法一直那么吸引人。
戏曲这门艺术那可是很有“韵味”的,得经得住时间的打磨和检验。就算要搞创新,也得把“根”守住喽,只有这样,才能一直“长盛不衰”。
她孙女太过于盲目地追求当下的成绩了。不过,自己能说她不对吗?说不定在她孙女看来,自己倒是错的那个呢。
要是她顶着小香玉的名字,可那些常香玉的传统曲目却老是不演,那这艺名啊,就只是空有个名头罢了。
要是说前面那些只是祖孙俩在传统和创新方面的不同看法,那小香玉把艺术学校给关了,这可着实让常香玉心寒了。
2004 年,小香玉为把戏曲发扬光大,在山西弄了个艺术学校。她办这学校,就是想让更多年轻人晓得豫剧、学好豫剧。
为了给孙女的“光荣”决定提供支持,常香玉即便身患疾病,也亲自赶到学校,帮小香玉解决各类问题。而且那些各个部门的帮忙,那都是常香玉一趟又一趟地跑,才争取来的。
在常香玉的心中,办学校是把传统艺术传承下去的不错途径。作为豫剧的一员,传承传统艺术是他们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他们应尽的义务。
然而在学校后续的经营管理时,碰到了资金不够的情况。小香玉感觉没啥好处可得了,为了不让自己再浪费更多时间和钱财,就想着把这所艺术学校给关了。
她自己是这么说的:“我啊,就想快点弄出一些作品来,然后赶紧完事。”
这可把常香玉给弄得挺失望的,在她心里头,当下的难处再怎么着也比不上她年轻那会的遭遇。
现在时代变好了,条件也变好了。可年轻一代反倒没前人能吃苦了,也许在他们心里,对艺术早就没了那种“敬重和畏惧”的感觉。
小香玉呢,在面对奶奶的质问以及事业陷入停滞的状况时,这个以前没怎么受过挫折的人,干脆就来了个“破罐子破摔”。
“我算啦,不学了,不演了,也不打算干了。”
后来,豫剧表演的舞台上有好长一段时间都不见小香玉了。她呢,倒是在各种小品、综艺以及影视的舞台上变得活跃起来。
在老一辈艺术家眼里,艺术那可是没价的。要是仅仅把艺术当成挣钱的手段,那简直就是对艺术最大的不尊重。
常香玉对小香玉就剩俩字——失望。
2004 年,常香玉老人病得挺重。她可是中国近代豫剧领域的“大前辈”,一辈子都在为自己热爱的豫剧事业努力拼搏着。
真的把“戏大于天”这一理念贯彻到每一场表演里。
现在老人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特别遗憾豫剧找不到“接班人”了。心里又难过又着急,然后就下了个决心。
可惜啊,一直到老人去世了,小香玉都没能够有所改变。
她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谁对谁错,可不是简单用一句对或者错就能评判得了的。
当下,让中华传统戏曲重新焕发生机的声音愈发强烈,河南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之地,也逐步扛起了“文艺复兴”的重任。
“一招一式见真功,唱念做打有门道。”
台上的人把人生的各种模样,世间的人情冷暖都给唱了出来。台下的人则感慨那飞鸟一闪而过,啥痕迹也没留下。这便是咱中国文学艺术所特有的那种浪漫和吸引力。
以前常香玉老人留下的好东西肯定会有后人接着往下传,而小香玉走的创新这条路呢,也肯定能搞出新的成绩来。
网址:祖孙俩有啥恩怨?豫剧大师常香玉临死前,坚持收回“小香玉”艺名 https://mxgxt.com/news/view/277633
相关内容
豫剧大师常香玉为什么会把孙女小香玉的艺名收回常香玉祖孙“小香玉”艺名之争
豫剧大师常香玉与小香玉,常大师晚年谈收回艺名一事有惋惜和无奈
常香玉为什么收回小香玉的艺名?
常香玉因为什么要把小香玉的艺名收回去?原来是两人“理念”不合!
豫剧演员小香玉缺席央视《常香玉》节目,作为综艺常客的她不应该
常香玉和小香玉是什么关系?
豫剧大师常香玉不是戏霸,其捐赠飞机不容置疑,替代高洁也是无奈
豫剧名家小香玉:性格强势,3婚2离
王为念曾说,我和小香玉离婚前,我们...@史学喀的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