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跨界“学术圈”又有何妨
明星跨界“学术圈”又有何妨
2024年06月27日 14:19 来源:南方日报
娱乐圈“顶流”杨幂跨界“学术圈”的消息持续发酵:有网友将其发表在C刊扩展版的文章——《浅谈影视剧中演员创作习惯——以电视剧〈哈尔滨一九四四〉为例》进行查重后发现,相似度“仅有0.9%”。针对“是否达到发刊标准”的质疑,期刊主办方回应称“中广联合会会有一个统一意见”。
在热搜“一天一个样”的常态下,为何此话题热度不减、多次“霸榜”?原因不外乎一种“反差感”。相信不少人会有这样的印象:忙于“搞事业”的明星往往档期紧凑、时间宝贵,鲜有“坐冷板凳”的耐力“精磨”学术论文。更关键的是,娱乐明星的个人实力,是否足以“问鼎”学术期刊?
北大博士后翟天临直言“不识知网”、时代少年组合团团长马嘉祺“硬凹”学霸人设结果高考数学只有25分、数位艺人发文哀悼某院士时将“国士无双”写成“国土无双”……近年来,不时有明星因“没文化”“不识字”引发群嘲。眼球经济下,急功近利的文娱市场更是助推了“重颜值轻素养”之风,以致大量低质偶像进入公众视野,“九漏鱼”“绝望的文盲”等特定词汇便由此而来。在此背景下,舆论场众声喧哗,有人赞亦有人弹,似乎在所难免。
值得注意的是,争议论文发表在学术期刊的“交流之窗”栏目。相较略显严肃、强调创新的理论文章,突出实践心得与个体感悟的题材,或许正好符合该栏目的定位。当然,主观上,我们乐见“娱乐圈”精进业务本领、提升文化素养。毕竟,内娱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都具有示范效应,一个爱学习的“顶流”无疑会带动粉丝补足“文化之钙”。
从一众明星在《人民日报》发表高质量文章,到内娱演员张静初“直播考研”成功考入美国电影学院,再到演员林更新被拟录取为上海戏剧学院博士研究生,一系列“拼实力”“卷学历”的励志故事不断上演。积极的变化正在“娱乐圈”发生,亦潜移默化地扭转着人们的刻板印象。“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文娱生态中同样适用。
此外,在呼吁艺人修好“内功”之余,也需要“外力”催动。管窥近年来的“大动作”: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逐步提高艺考生的文化课成绩;广电总局举办演员和经纪人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年轻从业者业务能力和品德素养;多位知名导演呼吁演员们心怀敬畏之心,努力增强文化水平……如此内外兼修、双管齐下,从业者的“明星”桂冠才能实至名归。
(责任编辑:臧梦雅)
中经评论| 中经天天评| 网言众议| 经点热评| 理论前沿| 声音| 经济学人| 经济眼| 观察家| 专题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网址:明星跨界“学术圈”又有何妨 https://mxgxt.com/news/view/275812
相关内容
杨幂发C刊、林更新考博士,不妨乐观看待明星跨界发展明星跨界搞学术,审稿机制应透明
书画艺术成时尚 明星纷纷玩“跨界”
揭秘明星圈:人工智能时代,明星如何跨界领跑?
王一博:跨界的典范——从娱乐明星到学术讲台的启示
明星跨界办“展” 能否与艺术共赢
跨界学习的重要性
章子怡综艺质疑跨界:明星界限模糊,跨界圈钱引争议
如何看待明星跨界的现象
我来挡,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