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人从未有过青春
原标题:太多人从未有过青春
今天是专为中国青年设立的节日,是赞美青春的节日。
不过究竟什么是“青春”,或者说,衡量“青春”的唯一标准就是年龄吗?大多数人恐怕从未思考过。
人类历史中一直存在一种对“青春”的膜拜情结。这种情结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原因。斯坦福大学教授罗伯特·波格·哈里森认为,“青春”源于人类身上特有的“爱新” (neophilia)的趋向。“爱新”会驱策人去探险、发现、挑战、征服和在目空一切中做出自不量力的事。要不是我们的物种从一开始配备这种“爱新”的 反趋势,我们大概就不会浪游到天涯海角、发明工具、开创知识和把人类思想这种全然非世间的力量释放到自然世界。而这才是青春的本质,它不以年龄为界限。
以此观点来映照,今天我们言说的许多青春,不过是“伪青春”。随着身体的新陈代谢而速朽的,只是伪青春,就和一盆塑料花没两样。真的青春,是不朽的。与其缅怀它,不如保护好它,它可以在你身上存活得更久。
太多人从未有过青春
文 | 宋涵
来源 | 人民日报微信公号
大学一毕业即成中年人
中国人的青春很短
大多数80后90后,说起青春来,也就大学那几年的青春正宗一点。大学之前,十二年教育只为了一个目的——高考。不能心无旁骛,不能谈恋爱,明明看到喜欢的男生女生心里小鹿乱撞,也要硬生生地把情愫压下去,转移到厚厚的高考真题卷子里;老师整齐划一地说“青涩的果子是不能吃的”,多年来连修辞也不改一下。
大学过后,不,准确的说应该是从大四那年开始,残酷的就业压力如山雨欲来风满楼,大家再也无心在宿舍里煮个方便面,谈个无目的的恋爱,在草地上拨拉点吉他,读点柏拉图哲学了。我们的国情是,房子很快就成为后大学时代的主题。十年前微博上流传的段话:
“中国的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的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的想象力。他们本可以吟诵诗歌,结伴旅行,开读书会。现在,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成为中年人,为了房子精打细算。他们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世故的,而不能体验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
今天看起来,似乎依然适用,只不过压垮青年人的,恐怕不止是房价。
年轻不等于青春
太多人其实从未有过青春期
如果青春指的是一段生理年龄上的时光,那每个人都有。但如果指的是一种朝气蓬勃、勇于尝试、有好奇心和新鲜感、敢于反叛的心态,我想我们很多人未必真的拥有青春。事实上,我们很多人的生活轨迹是“未大先衰”,“未老先衰”。为了高考,我们可以压抑爱好、全盘接受标准答案;为了赚更多钱,我们可以成为自己最痛恨的人——而这些,都很有可能是我们在15岁-25岁时做的事,在我们拥有最年轻的身体的时候。
我们国家对青年的定义是“14-28岁”,而联合国将“青年”的年龄上限延至了45岁。从世界人均寿命走向80岁的趋势来看,联合国的定义无疑是更为合理的。
我并不赞同《致青春》里的青春观。电影里,郑薇对死去的阮莞说:“阮莞,只有你的青春是不朽的”。如果青春就只是一段非常短的年龄区间,那我们所有人的青春都终将死去。相比之下,几年前的《老男孩》对青春的致敬更有诚意。青春是热情,是好奇,是勇敢,是尝试,是不信邪,是在我们体内跳动的一颗小火苗,随时有窒息死亡的可能,它需要我们的呵护,然后可以一直燃到70岁。没错,滚石乐队的老头子在70岁还在舞台上玩摇滚,还唱着“我无法得到满足,我就是要不停去试、去试、去试……”,这应该是对“青春”的更纯正的诠释。
我们习惯在年龄上互相胁迫,尤其对女性
整体观察起来,中国人对年龄,特别是女性年龄的看法,还具有一种动物性的狭隘,仿佛还停留在过了30岁就要挂掉的原始人时代。我们在年龄上的相互胁迫和自我胁迫简直就是一种“集体犯罪”。
最可怕的一种是全社会对女人的胁迫。中国男人择偶,看女人第一就是要年轻。有人发现美国人娶的中国太太多数不漂亮而且年纪偏大——40岁的中国女人在国内根本不受待见,但出了国,境遇就完全不一样。在中国征婚网站上,男人几乎一律要25岁以下的女人,而西方男人对于年纪基本不设限。西方男人并不是不知道二十岁的女孩更能带动荷尔蒙,但他们对女人的欣赏超越了完全动物性的原始冲动。比起纯粹的年龄来,他们更想知道一个女人爱玩什么运动,爱听什么音乐,爱读什么书籍,有过哪些生活经历,是否和自己有共同语言。
“女人30豆腐渣”的恐吓还无处不在,导致女人在年龄上强烈不自信。相比之下,法国女人的青春可以绵延到五六十岁,在我们这儿是老祖母级别的人,仍然可以穿得优雅美丽,谈一场浪漫的恋爱,享受男人的欣赏和赞美。
另一种非常显而易见的是长辈对年轻人的胁迫。中国的长辈也大多是一群未老先衰的人,个人生活严重匮乏,自己一辈子没啥指望,就全指望在子女身上了。对老去的恐慌更加剧了他们对年轻人的控制。典型的中国爹妈就是在孩子20岁前千叮嘱万叮嘱别谈恋爱,一到了大学毕业就开始安排各种相亲,各种唠叨:“年纪不小了啊,要抓紧了啊”“你再不结婚生孩子,我就要犯病了啊”,“隔壁的小王,都当爸爸啦”。我们这儿有一大群大爷大妈,年纪大了没事做,就等着抱孙子来填充晚年,要是孩子一说“不急,还早着呢”,他们就开始追溯他们的年轻时代,“还早啊!想当初我在你这个年纪,都几个孩子的爹(妈)了呀。”他们火急火燎地提醒着你:你已经老了。哪怕你才刚毕业两年。
还有一些特别喜欢自我摧残的。穿梭在80后90后里,你会听到大量的抱怨:“我老了。”“我已经是个资深剩女了。”“再不嫁人就没人要了。”“00后都要出来了呀,岁月不饶人哪。”——我的感觉是,这群人从来就没有年轻过,接着又迅速地老去了。
伪青春必然速朽,真青春无需缅怀
随着身体的新陈代谢而速朽的,只是伪青春,就和一盆塑料花没两样。真的青春,是不朽的。与其缅怀它,不如保护好它,它可以在你身上存活得更久。
THEEND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梁漱溟文化思想|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周晓虹对话钱锁桥|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群学君对话舒国治|群学君对话叶兆言|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杜春媚对话郭海平|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谷岳:我的行走之旅|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周志文:人间的孔子|严晓星:漫谈金庸|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毕淑敏读者见面会|徐新对话刘成|谢宇教授系列演讲|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叶檀读者见面会|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8)|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谢辰生口述》|《袍哥》|《年羹尧之死》|《朵云封事》|《两性》|《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东课楼经变》|《旧影新说明孝陵》|《光与真的旅途》|《悲伤的力量》|《永远无法返乡的人》|《书事》|《情感教育》|《百年孤独》|《面具与乌托邦》|《传奇中的大唐》|《理解媒介》|《单向度的人》|《陪京首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诗经》|《霓虹灯外》|《植物塑造的人类史》|《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拉扯大的孩子》|《子夜》|《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骆驼祥子》|《朱雀》|《死水微澜》|《通往父亲之路》|《南京城市史》(新版)|《被困的治理》|《双面人》|《大名道中》|《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九王夺嫡》|《乡土中国》|《白鹿原》|《冯至文存》|《在城望乡》|《海阔天空》|《遗产的旅行》|《城堡》|《被遗忘的一代:第四代导演影像录》|《了不起的盖茨比》|《南京城市现代化路径研究》|《湖中之云》|《社会变革的棱镜》
责任编辑:
网址:太多人从未有过青春 https://mxgxt.com/news/view/2739
相关内容
太多人从未有过青春奋斗的青春 成长的故事
邮储银行六盘水分行:五四青年节活动充满“青春力量”
“青春之友·乐享未来”中俄青年音乐会在京成功举办
他们的青春 我们的青春
惊人的竹子定律:年轻时太顺的人,过不好这一生
正观漫读|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
未来网评:让书香墨韵陪伴青少年健康成长
“青春之友·乐享未来”中俄青年音乐会在京举行 用音乐见证友谊
百年蒲剧正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