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巴迪的筑梦师
1942年,一位叫约瑟夫-阿曼德.庞巴迪的机械师因为梦想着制造一辆能"浮"在雪上的车辆而创立了庞巴迪公司,从而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行业。大半个世纪后,这家公司漂洋过海为实现更多人的"中国梦"而不断进取。
庞巴迪的筑梦师
--访庞巴迪中国总裁张剑炜
记者 姜阳
每年初秋,世界轨道交通杂志都会准时拜访庞巴迪中国的总裁,张剑炜先生。对于中国轨道行业来说,张剑炜既是做出了巨大经济建设贡献的功臣,也是影响了科技进步的企业家。而对于第一次采访张先生的记者来说,光是"全球500强企业的中国总裁"这个职位就隐隐有着让人紧张的压力,其他诸如"恢复高考后首批大学生"、""全国三好学生"、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蒙特利尔大学管理博士"等光环更是让人肃然生敬。
随着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一声带些乡音的"欢迎",一双有力而温和的手,一个真诚自信的微笑,让人卸去紧张之外也多了一份亲切,眼前这位身着西装精神抖擞的总裁身上比经历与职位都更耀眼的是一种淡定从容的儒者气质。
采访中,张剑炜在谈及整个中国市场与庞巴迪的发展时,那份传统的内敛中又多了些历经磨砺后的自信洒脱。"虽然目前有些困难,但我们相信,未来还会更好,庞巴迪将与整个中国轨道行业一起迎来春天。"
不同寻常的生存之道
来自加拿大的庞巴迪,其实与中国结缘已久,早在1954年,德国车辆制造厂(后被庞巴迪收购)就为中国提供过包括火车与客车在内的铁路运输设备。一路走来,现在的庞巴迪在中国市场的轨道运输方面已获得了超过5000辆轨道车辆和560台电力机车的订单,拥有4家合资企业和7家独资企业,旗下共有4000多名员工,办事处遍布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每年在中国的收入都占全球收入的10%以上。从这些数据中,不难感受到庞巴迪在中国轨道行业的话语权地位,无声却有力量。
而又有谁会想到,这一切都是来源于当年那位背着钢板奔走的小伙子。如果穿越时光隧道,1998年可以算是张剑炜和庞巴迪的第一个里程碑。当时,在庞巴迪刚踏入中国的时候,张剑炜作为庞巴迪运输(集团)副总裁也被一起送了回来,负责开发公司在中国的业务。15年来,人世沉浮,中国市场早已变成价格竞争的泥潭,当年的小伙子也不会想到庞巴迪有朝一日能成为不折不扣的成功者。
在中国轨道行业发展中,庞巴迪这个名字如影随形……例如,为青藏铁路线提供高海拔条件下运行的铁路客车车辆;北京机场三号航站楼无人驾驶"小火车";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多个城市交付城轨车辆并提供服务;与多个铁路局签订维修与备件合同;相继在中国青岛、长春和常州成立的三家合资企业,并对合资企业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系统的转让等等。尤其是张剑炜眼中可以大方讨论的技术转让,他也认为庞巴迪所做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转让,而是更深刻的共同创新,共同发展。可以说,庞巴迪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或间接推动或直接帮助了中国轨道技术的国产化进程。
而现在的中国市场早已不比当年,在迎来高铁时代后,中国又迅速掀起了城轨建设热潮,这其中蕴含的订单之多、商机之大、潜力之广,是现有其他市场都无法比拟的,而这带来的竞争之激烈,也是前所未有。国内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就像东汉末年的三国,三足鼎立,竞争割据。经过长年的发展,以中国南车、中国北车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已经成长为成熟的轨道交通设备制造商,能与国际技术寡头分庭抗礼,不光在中国市场上与引进来的外企互相竞争,也开始走出去到国际舞台上大展拳脚。
说到摸爬滚打多年的中国市场,张剑炜也颇有感叹:"可以说,中国市场不仅仅是现在,未来也仍然会是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市场。目前的竞争还仅仅是开始,在中国市场潜力完全开发后,未来的竞争才更为残酷。但往好的方面想,,未来中国市场完全开放后,采用国际标准进行国际竞标时,我们这些在中国本土经历过夹缝时代洗礼的外企就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在竞争中活下来。"
而关于如何活下来,张剑炜的方式并不是逐鹿中原,问鼎天下,而是"不谈竞争谈合作",虽然合作带来的双赢不一定能保证利润最大化,但比起竞争中可能的两败俱伤,合作发展显然更有潜力。儒家有云:先义而后利者荣。眼前这位来自孔孟之乡的总裁的生存之道处处流露出古老的智慧,显然张剑炜比其他人更懂得如何另辟蹊径,在其他轨道交通外资企业渐渐被挤出中国市场的时候,庞巴迪成了唯一一家仍然继续与中国讨论成立合资企业增加投资的外企。
危机中的柳暗花明
从15年前两手空空从零开始到现在带领庞巴迪在中国市场保有一番天地,张剑炜对这些年来的历程也有着自己深刻的体会与理解,与记者交谈时,他认为,在华投资的外企无一例外的都要经历三个阶段--蜜月期、国内市场竞争期、全球市场竞争期。
蜜月期,顾名思义是指,外企在刚进入中国时,由于其高技术含量受到欢迎,能得到非常多的优惠条件,中国企业与外企间彼此关系和谐互补,互取所需。
而国内市场竞争期是指,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中国通过学习、研究,将技术本土化掌握,中国企业已有能力与同类型的外企展开竞争,资源和市场也不再是外企独享的蛋糕。这一阶段里由于涉及到无法回避的本地产业和经济发展的考量,用户往往乐意选择本土化的企业,因此这一阶段的外企生存非常艰辛,无法生存下去的企业将被淘汰。
最后的全球市场竞争期则是指,市场本身通过不断调整需求、不断选择后日益成熟,最后市场能够面向所有国际企业、采取统一标准开放国际招标。这样一来,无论中外企业都能在统一的平台、统一的起跑线上公平竞争,将会是整个行业都受益的春天。
在轨道行业中,中国的情况却十分特殊,"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尤其是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了取长补短的研究后,中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轨道产业体系。大到整车制造,小到部件螺丝,都可以实现自给自足,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情况。"因此,在评价目前企业发展时,张剑炜认为:"这是更艰难的淘汰期,就像在夹缝中走迷宫,现在的市场还未完全开放,中国企业更有优势,因此,我们需要另辟蹊径去挖掘哪些地方可以达成合作,可以互助双赢。"
困境中求得生机,艰难中放眼未来,张剑炜的乐观让人讶异却信服。也许正是如此,那位在高楼大厦间奋力奔跑的青年才能坚守到今天,与庞巴迪中国公司一起享用挫折与成功。谈笑间,15年的岁月已匆匆溜走,而大浪淘尽,张剑炜与庞巴迪还一直留在这里。
在早年的采访中,张剑炜说过,"中国市场离不开庞巴迪,庞巴迪也离不开中国市场。"而回顾在中国市场的拼搏,几乎每一个重要的节点,庞巴迪都一直以积极的姿态在拥抱中国伙伴--1997年在华成立第一家合资企业,长春长客-庞巴迪轨道车辆有限公司,1998年成立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2003年成立江苏常牵庞巴迪牵引系统有限公司,2012年成立庞巴迪(上海)轨道交通车辆维修有限公司……这其中的艰辛与波折在张剑炜的看来"不足为外人道也",因为对中国和庞巴迪来说,更重要的仍旧是未来的合作与发展。
而这发展过程中,如何协调中方与外企的合作方式,则是张剑炜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合作双赢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就难多了。需要不断沟通,才能不断缩小中外双方的意识差距。"他说,"无论是客户诉求还是市场动态,我们都需要让双方第一时间清晰明确地了解到关键信息。"
而企业资本追求利润的天性决定了合作双赢也要求有利益回报,而中外企业文化的不同也容易产生利益分割的分歧。例如让众多外企头疼的技术转让,这在张剑炜看来,却是双方深化合作的契机。"这需要我们双方彼此信任,"张剑炜认为,"庞巴迪希望与合作伙伴共同发展,构筑一种能促进双方互利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复苏之日长啸于春
合作方式可以是多元化的,范围也不会局限于在中国市场。国际市场上,庞巴迪也尝试与中国企业一起探索各种新的合作模式。其实早在如今炒得火热的"中国高铁走出去"这个概念兴起来之前,庞巴迪就在2010年12月的第七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上,与当时的铁道部签署了共同开发国际市场的协议。
在张剑炜看来,庞巴迪与中国企业一起走出去的确是一件优势互补的美事,而走出去的过程中,虽然中国企业拥有"价廉,物美,建设快速"等优势,但 对国际市场了解不足却是其短板,而这些却正好是庞巴迪的强项。有了合作基础,合作条件,就只需要有合适的合作机遇。
现在中国高铁技术得益于第一推销员的努力,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展露头角,未来,除了联合体模式,或许还有供应服务商、采购商等更多更适宜的模式可待探讨。而随着整个中国企业对国际市场中规则的熟悉,对标准的掌握,未来可能独当一面也未可知,届时,庞巴迪这位影响中国多年的"老师"又将如何继续与中国合作,种种可能令人期待。
采访快结束时,张剑炜谈到多年来与客户的相处,让记者不由得想到在业内谈及他使用频率最高的评价就是"靠谱",不是"守信、直率、诚恳"这种单一的形容,也不是"踏实、勤勉、坦荡"这样单薄的词语,一个"靠谱"道来了多年来靠着兢兢业业的努力换来的口碑、信任与期盼。而面对这些纷至沓来的好评,张剑炜微笑着不置可否,但他再三强调的是中国用户和合作伙伴的信任和支持。尽管目前的终端消费者在享受着庞巴迪产品的时候可能对之知之甚少,但这并不影响其进取的决心。这位沉稳的总裁一手执着古老的东方智慧,一手牵引现代的西方技术,带领着庞巴迪喁喁前行,这一路所取得的成绩大概是连创始者都未曾预料到的精彩--全球轨道技术的领导者,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民用飞机制造商。
当初那位一心梦想制造出能"浮"在雪地上的车辆的机械师创造的不仅是一家先进的企业,也用自己的梦想为整个交通界带来了不断变革的力量。而在张剑炜身上,以这股力量为针刃,强大的技术支持为引线,一个映衬着中国轨道强国梦的庞巴迪之梦正初现姿态,以勃发的重生之姿等待在春日暖阳下放歌前行。
链接:人物简介
张剑炜,庞巴迪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总裁兼国家首席代表。2005年9月被任命为庞巴迪公司中国总裁兼首席代表,除继续其在运输业务的职责外,其职责还扩展到宇航业务,其中包括领导、管理和协调庞巴迪与中国各政府机构的关系;同时在管理庞巴迪与其他重要机构的关系上提供战略支持。
1982年张剑炜毕业于天津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学位。于1991年获得了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于1996年获得蒙特利尔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2013年被蒙特利尔大学高等商学院HEC授予"杰出毕业生"称号。他的专业是企业战略。除博士论文外,张剑炜在加拿大和法国发表过多篇管理科学方面的文章。
在2005年,张剑炜博士获得了中国企业联合会颁发的"最受关注企业家"的荣誉称号;2012年,他被评为"改革之星-影响中国改革20年20位企业家";2013年张剑炜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选入"50位站在世界舞台上的华人创新创意领袖"。
张剑炜博士于1995年以项目经理的职位开始了在庞巴迪的职业生涯,此后,他担任各种不同的职务,不断得到快速升迁。1997年被提升为项目及业务开发总监,并于1998年底被提升为庞巴迪运输副总裁。
网址:庞巴迪的筑梦师 https://mxgxt.com/news/view/273806
相关内容
庞巴迪,八十年的飞行史庞巴迪三轮车欣赏
庞巴迪将大裁员
挑战巨头无果 庞巴迪“迫降”
犹豫6年 庞巴迪中国总裁亮相
出售支线客机业务 庞巴迪退出商业航空
林左鸣会见庞巴迪总裁
在外滩“走进”圣家堂,亲历建筑大师高迪的创作之路
庞巴迪公司正式结束民航客机生产
波音败诉反倾销案 庞巴迪免除高额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