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展|“米开朗基罗最后三十年”特展的专注与缺失

发布时间:2024-05-04 08:40

原标题:评展|“米开朗基罗最后三十年”特展的专注与缺失

2024年5月2日起,“米开朗基罗:最后的三十年”特展在大英博物馆展出。该展览呈现文艺复兴大家米开朗基罗的多件绘画草稿,包括《最后的审判》草图,以及新修复的《神显》草稿等,以此展现其生命最后三十年的艺术人生。在艺术评论家乔纳森·琼斯看来,展览专注于米开朗基罗的艺术灵性,却省略了作品中的戏剧性故事,也省略了他与贵族的柏拉图式爱情。

英国贪婪的收藏家们从四面八方攫取了如此之多的艺术杰作,难道他们就不能去收藏一尊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吗?他们没有这么做。英国收藏的伟大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米开朗基罗的唯一一件大理石原作是皇家艺术学院的圆形浮雕。大英博物馆和皇家收藏机构则收藏了大量的绘画作品。遗憾的是,大英博物馆只是低调地使用这些纸本作品来试图揭示米开朗基罗的晚年生活。

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研究

展览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在被米开朗基罗最有才华的学生达尼埃莱·达·沃尔特拉(Daniele da Volterra)所绘的米开朗基罗老年的、内向的、留着大胡子的肖像所打动后,观众便进入了他在 1536年至1541年期间绘制的《最后的审判》(Last Judgment)的设计之中。米开朗基罗在60岁出头时回到了他早年创作的穹顶壁画之地(西斯廷教堂)。他在深蓝色的背景下创作了层层叠叠、跌宕起伏的尸体升入天堂和坠入地狱的景象。这里有他画的肌肉裸体素描,他们在挣扎、搏斗,又或是拥抱。他们都渴望加入被祝福的行列。

米开朗基罗的不朽艺术与其说是永恒,不如说是时刻发生的。他的绘画则不然。令人惊讶的是,与其大型作品相比,这些素描并不那么亲切。也许是因为米开朗基罗的生活及艺术的规模很大,他把自己视为英雄,在雕刻巨像或是在城市之巅的穹顶上绘画时,那才是最真实的自己。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的绘画展览变得乏味。大英博物馆的展览通过剔除他生活中的戏剧性来实现这一点。展览没有提及《最后的审判》这幅极具个人色彩的杰作所面临的风险和冲突。当他还在画这幅画时,他曾被指控用裸体画把教皇礼拜堂变成了“澡堂”。展览也没有任何关于男性对米开朗基罗有吸引力的流言蜚语。

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研究(局部)

米开朗基罗为托马索·德·卡瓦列里(Tommaso de' Cavalieri)绘制了希腊神话中令人陶醉、极富感染力的场景。作为爱情礼物,这的确令人兴奋。这在当下应该被称为先驱者。不过,展览并没有这样描述。相反,展览将这一艺术故事描述为“朋友”,以此避免对画作做任何情色解读。因此,《提堤俄斯的惩罚》(The Punishment of Tityus)这幅浓墨重彩的雄鹰图被解释为“对欲望的警告”。

在这幅作品的上方,展墙上的文字选择性地引用了米开朗基罗写给托马索的一封信。他告诉托马索,他忘记自己名字的可能性不亚于忘记吃饭的可能性:然后一个个“圆点”盖住了关键的部分。省略号漏掉的内容是他告诉托马索,自己对他的意义大于食物,因为食物只能维持身体,而爱人却能滋养“身体和灵魂”。

当你看到米开朗基罗的《法厄同的坠落》(The Fall of Phaeton)时,你可能不会马上意识到这一点。这幅画描绘的是罗马诗人奥维德重述的一个希腊神话:过于自信的青年法厄同借用了他的父亲太阳神的飞行战车。但他失去了对马匹的控制,而朱庇特为了阻止他的战车将大地烧成灰烬,将他击倒在地。这是雕塑家的画作。你可以感受到马匹的重量,以及法厄同赤裸的上身正在自由落体。地面上,他的姐妹们正在蜕变成白杨树,为这位逝去的青年哀悼。另外还有一位男性哀悼者。 奥维德说,赛克努斯(Cycnus)深爱着他,并为他的死而悲痛欲绝。在悲痛中,他变成了一只天鹅。米开朗基罗以天鹅的形象来描绘这位失恋者。

米开朗基罗《法厄同的坠落》

在作品《提堤俄斯的惩罚》中,一只鹰正啄食着一位男子。这是一个受折磨的场景,但米开朗基罗显然在这种痛苦中找到了乐趣:老鹰像情人一样趴在男子身上,而男子的身体倾斜着,以确保能清楚地看到他的生殖器。米开朗基罗没有像其他艺术家那样血淋淋地描绘裸露的内脏,而是让人欣赏到了色调柔和的邂逅场景。

身体与灵魂。没有身体,就没有米开朗基罗的灵魂。展览热衷于从肉欲转向神学,着重介绍了米开朗基罗与诗人维托利亚· 科隆纳(Vittoria Colonna)的友谊。两人在书信和诗歌中的关系确实是贞洁的。我们应该将米开朗基罗与卡瓦列里和科隆纳的友谊看作是完全相似的。但他写给托马索的书信和诗歌中,既有对肉欲的渴望,也有对精神的渴求。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在艺术中对男性身体的热情。

米开朗基罗《提堤俄斯的惩罚》

展出的《大卫与歌利亚》的画作中,是其艺术里反复出现的这一主题,即年轻男子征服年长男子,充满了张力。正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一样。“大卫”的众多含义中,有一部分是关于性的。米开朗基罗正在有意无意地探索他欲望的本质。

米开朗基罗之所以能冒着文艺复兴的风险出山,部分原因是艺术家的身份是特殊的。他们的天才使他们从传统行为中解放出来。既然米开朗基罗被认为是最伟大的艺术家,那么他为什么不能获得许可呢?

米开朗基罗《十字架上的基督》

不过,此次展览对此毫无兴趣。相反,展览坚称米开朗基罗年老时真正关注的是他的精神福祉。《十字架上的基督》(Christ on the Cross),这幅震撼人心的画作就是最好的证明。但他真的是那样不谙世事吗?米开朗基罗当然沉迷于名利,争强好胜,甚至有人说他是为了敛财。当瓦萨里称他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艺术家时,他并不满足,而是向他的学生康迪维讲述了自己的一生。这两人的两本著作都在展览中呈现,但没有探讨其中的故事,也没有探讨其艺术名声的性质。

康迪维说,米开朗基罗确实喜欢男性的身体,但就像希腊圣人苏格拉底一样,他是贞洁的。佛罗伦萨学者马西利奥·菲奇诺(Marsilio Ficino)将“柏拉图式的爱”定义为一种崇高的欲望,引导我们从某人的外形中获得快乐,进而思考精神真理。

米开朗基罗,《神显》(Epifania),1550-1553年

可惜的是,展览将许多有趣的内容排除在外。相反,我们看到了太多米开朗基罗的“学生”。他经常让“学生”们根据他的设计作画。展览中就有许多这样的拙作,乏味地陈列在米开朗基罗的画作旁边。最糟糕的是康迪维的大尺幅绘画《神显》(Epifania)。

1564 年,米开朗基罗去世,享年 88 岁,托马索·德·卡瓦列里守在他的床边。只关注米开朗基罗的精神生活,不仅缩短了他的故事,也缩短了他的艺术生涯。

展览“米开朗基罗:最后的三十年”将展至7月28日。

(本文编译自《卫报》,作者乔纳森·琼斯系艺术评论家)

责任编辑:

网址:评展|“米开朗基罗最后三十年”特展的专注与缺失 https://mxgxt.com/news/view/2736

相关内容

“光影新河星城梦——纪实摄影家罗斯旦作品展”开幕
以总统最新表态:以色列并不寻求“与伊朗开战”,但袭击“必须得到相应回应”
“花开敦煌——常沙娜从艺八十年艺术与设计展”在京开幕
保罗·奥斯特:我是被选中进行写作的
呈现十年来创作最新成果 全国优秀话剧展演将举办
欧洲的皇帝也曾热衷中国风: 乌菲齐在上海两展齐开
日暖花香欲醉人,98岁鲁慕迅罗湖美术馆推出年度第三展
有葡萄酒也有当代艺术的银川 办了一场藏家不缺席的展览
“花开敦煌——常沙娜从艺八十年艺术与设计展”在工美非遗馆开幕
关秀媚的巅峰十年,就连邱淑贞也变得黯然失色,成为最美晶女郎!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