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反映的印度社会背景科普

发布时间:2024-12-18 00:23

印度嫁妆问题是近代才开始紧张的,嫁妆底层家庭穷也要上万美元,中层家庭已经到了十几万美元的价格。嫁一个女儿可能直接把一个家掏空,女性数量有减少,男孩娶进媳妇的时间也延长了。加上种姓制度还很顽固,一些家庭还坚持只在自己中兴内寻找配偶,竞争余地更小了。为了家庭经济,很多人直接视女儿为流失财产的祸首,仇敌。

现代印度社会也在急速发展经济,很多男性家庭不只为了婚后生活,还为了接受高等教育、出国留学等筹措资金,有些家庭早早开始娶小新娘,然后想办法制造意外烧死她们,然后再娶新人获得新的一笔嫁妆。甚至娶三次四次的。据说一个女孩在厨房被烧死,她的家人都没有心情去帮她报警伸冤,因为她的父亲或爷爷也正在厨房烧死另一个新娘,谁都怕追究对方,这种事反而成了所有家庭默认的罪恶。印度社会这个问题就是经济发展与传统嫁妆制度之间恶性利用和循环,造成妇女地位不仅低,而且和家中男性关系几近敌对的恶劣状况,亟待改革。

再来分析影片细节:

1影片反映的这个父亲就是一个获得了妻子丰厚嫁妆,并且一直断断续续从妻子家得到馈赠的一个男人状态。电影里有反应男人说他女儿的舅舅“总是把我们家当成垃圾场”,其实就算电脑真是舅舅送的,送的完全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东西,在他嘴里说成给他垃圾了,呵呵。这是一个细节,他之所以不喜欢女儿却并不打算抛弃妻子,就是这个状态。

2影片反映他不准生女儿,理解了吧,他成家,赚钱,但是不想冒一点风险,所以根本不要女儿。印度建国早期,为了维护国内发展,曾经推出过有点脑残的宣传,大力宣传生男孩,称女孩只是生育的副产品,甘蔗渣一样的存在。但是印度也是一个有着较强哲学文明的古国,对女性存在还是有个基本的辩证的态度的,一般家庭第一个女孩还是允许存在的,在生女孩会打掉,一般第一个女孩不会剥夺生存权。没有女孩男孩肯定也增加不了多少,印度人是懂的。在一般家庭来说,电影中父亲这件事也做的比较不近人情,急功近利。

3母亲去父亲钱包偷钱。说明这个父亲积攒的主要收入并不给母亲身边,并不是中式德德那种妻子在家掌钱的关系。他为了赚钱,也为了减少嫁妆风险,钱最大限度的积攒,母女只给生活费。能够帮女儿出嫁见面嫁妆需要的学习,他愿意出费用,双倍也愿意,比嫁妆划算多了。学习可以减免女儿的嫁妆,这是学习的目的。印度本地女性工作旅很低,独立出去工作的只有三成,即使这女儿学习再好,将来家人能不能用得上学过的这些本事还要看婆家是否允许了。无论是嫁给沙特人、外国人,还是本国人,文盲女性都是竞争力最低的。如果不能顺利嫁给外国人,本国人只有开明高素质的家庭才会减免嫁妆,在印度女性被嫁妆拖累的情况下,竞争激烈,文盲女性肯定要付嫁妆。他爸爸挑断琴弦时说:“不好好学习,怎么嫁人”,这句话都不是空的。

4发现母亲卖项链买电脑,父亲让女孩砸掉电脑。当时在影院也很惊讶,从这一点知道父亲家庭并不是真的贫穷窘迫,现在看来,甚至在那个时候,可能她的婚事和对她出路的安排,父亲已经十之八九了。要是真穷,应该卖掉电脑把钱换回来,如果为了嫁妆一直在担心经济问题,也不应该随便砸电脑。父亲的这个行为,就是示威。一方面他一直对这个女儿的存活心怀不满,这是母亲挑战了他的家庭权威的结果;另一方面,印度种姓制度的男女关系传统礼法也习惯,男人绝对决定女人的一切,女人不应反抗,这是一种她妈妈说的那种“命运”一般的存在。种姓制度的传统也使男主容易选择不顾金钱去跟妻女示威,包括对女儿生活成本最低化,精神培养最低化,最后把她尽快嫁出去并且不顾她的幸福,甚至说有些男人就是报复这个女儿,会把她嫁得很惨,为了活着这女性也不得不把自己的家庭经营的尽量幸福,还要与娘家保持进量好的沟通,不然人生更没有关怀可言。这种对女性命运的肆意摆弄和践踏,在种姓制度的围栏里必然形成了女性很有限并且望得到头的命运。而这个男人绝对能促成这些事情,让她们回归“命运”的“正轨”。男主这个父亲对女儿的付出最低化,不和女儿培养更多感情,并且铁一般的权利安排她出嫁。这里面一定带有他的敌视心理的。他不和女儿培养更多感情,对儿子态度更好,十几年了都这样,这不是像中国一样简单的重男轻女而已,他有一种对自己家庭权威掌握和维护的尊严心理在里面。

5嫁沙特人不用多说,不但沙特人不要嫁妆,而且还会给巨额聘礼,而且还能有助于他的工作关系。这里说,三样好处里,工作关系的好处是最次要的。主要的就是减免嫁妆并能赚回来很多钱,甚至超过他多年养女儿的费用。这一点我直觉判断他也是有预谋的,有些人认为不至于这样。就算不预谋,但是我认为从允许女儿活着以后,嫁妆是个重要威胁,他一定不是短时期内考虑女儿的出路问题了。就算不是长久预谋,也一定是在他工作接触到各个国家可能性的情况下,短期考虑过。沙特人是最优选择。至于他女儿幸不幸福,他并不在意。他给女儿找有钱人,为的是能让自己有钱起来。至少假装不用出,他原本也是个有钱人了。他的家庭房产,在中国人眼中很破烂,但是在印度家庭水平来说就不是这么回事了,满地的瓷砖,很多木质家具(在印度人家庭里,家具比较全就是很不错的家庭了),大尺寸的彩电,墙上还有装饰线,虽然显旧,但是干净。他家不是穷人,甚至是小富,他自己究竟攒多少钱电影没叫到,妻子项链没了以后挨了顿打,然后又给买了一条。

6母亲不是不自强,是父亲不允许她出去工作,家里两个孩子一个姑母,绝对的有个人照顾。就算她母亲强行出去工作,就算文盲真能幸运有高收入,只要父亲回家打她几顿,就不可能持续。何况印度贫富差距更大,同工不同酬更严重,文盲出去连半个月饭钱都未必能挣来。所以女儿有收入以后这个母亲才有机会反抗。

7他的姑母住在他家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姑母是爸爸家的女性亲属,她如果结婚有儿子,应该在儿子家终老。一辈子不出嫁的可能性很低,她说过自己一生很苦,很可能就是没有儿子才回到自己家。或者儿子夭折等不幸。她能活到现在并且在侄子家安度晚年,很可能是出嫁生过孩子,还是被送回来。她被安排在侄子家,印度有家族共同商议,决定每人赡养的老人的赡养问题,好一点的家庭相关人会出一些钱,把老人安排在愿意接收的亲戚家。他这姑母估计这样。也就是说姑母的到来也给侄子增加一点收入,关系才会正常。不排除姑母天然和侄子关系好,但是鉴于侄子有女儿嫁妆的压力,她要是只来坐吃山空,我觉得按男主的人品,怕是不会关系这么好。

8有人质疑对女主歌唱特长的现实性。影片只是想说你要自己有本事,不管是唱歌还是老老实实学习,用你最优秀的特质,为自己争取活着和前进。

大致几个最容易让大家理解误会的细节,就上面这几项已经说了。总体来说,很多人在乎男主本人究竟是一个善或者恶的存在。我个人评价一下:

男主就是个在印度经济发展和嫁妆问题极端化以后,急功近利,对女儿存在持鲜明排斥价值观的人,他对妻子的工作安排和收入支配,也反映出他是那个对种姓传统不思改变并轻松利用的人。他的所有反应,是对家庭传统的需要和习惯,对自身感受和利益更重视,对妻子的家暴就是满足内心需要和外部压力的常用手段。对儿子正常给予关爱和培养,对女儿是一只隐隐敌视,只要实现自己利益,才会允许女儿过得好一点或者有开心的余地。女儿说过:“我们甚至连喘吸的空间也没有”,很贴切,不满足他的利益,只是顺从也没用,他很强的掌控着别人的经济和情绪。

这个父亲,在印度普通人群里,也是个性格自私不堪的人,他不算主动作恶,但是他和家人的关系,并没有大家期待的互动的那种爱,有一点唯一在他儿子身上。这是他儿子还小,如果儿子长大结婚不打算管人家要嫁妆,你猜这个父亲会怎么对待儿子的决定呢?

父亲是个普通人偏小恶的一种人。但是这种小恶是对他自己心里的出发点来说的,施加到别人身上,是别人一生都很痛苦的大恶了。

----------

这影片反映的就是正视女性起码的人权,觉醒女性个人奋斗的意志。还要知道闯荡和反抗,大家应该认识嫁妆对家庭关系男女关系的极端化的破坏。如果没有嫁妆这么狠的经济流失,爸爸不会不允许妈妈们生女儿,也不会一直对女儿态度冷漠敌视。也不会无视女性发展,但有机会立刻会把女儿推出家门,其他学业、幸福不管不顾。这一切种种,不是某些人理解的女权极端或肤浅,而是没有好好活着的资格了,必须伸张女权。

阿米尔汗的电影,无论从立意,细节安排,都还算圆满,唯一遗憾是这中间过渡不够丰满,所以显得有很多让人质疑不爽的地方。
----------
印度在没有成为国家之前,是散乱的邦国和部落状态,数量成百上千,穆斯林加入以后结构更复杂。印度从古至今流行邦国和村落间的武力冲突,有佛教和穆斯林以后还有宗教冲突。种姓制度分层细化以后还有多层级冲突。印度是一个经常有男性暴力冲突的国家。所以死命生男孩除了维护国家生产人口之外,也是维护家族人口的一种不良因果。很多人少的老家族会在这些冲突中直接绝户。相信看印度电影多的朋友,一定能看到电影中这些类似的社会背景反应。

中国用周礼和儒家思想限制人们争斗的烈度,印度比中国更天然。虽然文化灿烂,但是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天然。这是印度社会及时到今天也非常依赖男性人口的重要原因之一。

网址:关于电影反映的印度社会背景科普 https://mxgxt.com/news/view/270397

相关内容

印度的影视家族科普
印度总理莫迪背后的社交媒体“水军”
周冬雨亮相电影《如父如子》首映礼,素颜状态看起来真的很普通!
印度的神棍文化:从人妖神明到各类离奇神话,印度的“大神”们到底有多离谱?
为争睹明星风采,印度电影首映会爆践踏事故,致母子一死一重伤
首届莫斯科国际电影周开幕 8部中国电影将进行展映
'好形象!' 影视剧深度剖析:魅力背后的艺术力量与社会影响
专访阿米尔·汗:印度电影并未领先中国电影很多
作为电影研究社会维度之一的明星研究
体育明星成名背后的因素与社会影响深度剖析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