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公司制和师徒制并行,相声行业创举,利益最大化的保障
德云社之所以能成为相声历史上最大的团体,同时也是商业化最成功的相声社团,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德云社拥有奇特的公司运行双轨制。
简单说就是:公司制和师徒制并行。这在相声行业历史上属于一个创举,前无古人的。这对德云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相声历史上的团体和师徒制
相声行业刚开始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团体概念,师徒观念也没那么强化。早期艺人们主要以单打独斗为主,逗哏和捧哏也没有长期固定搭档,表演场所从高档的堂会到杂耍场子甚至画锅都有。
后来相声行业逐渐红火起来,陆续有不少相声艺人进入戏院之类场所,他们的身份相当于签约艺人,靠包银也就是工资生活。这种工作一般都要签合同,合同到期随便走,但合同的执行也不是那么严格,提前跑路的艺人有,临时毁约的戏院也有,在这家戏院上班,平时还可以跑其他场子的也有。
和戏院等场所共存的还有专业的相声茶社,这种茶社的组织形式要灵活很多,艺人们公推一位掌穴的,由他负责分配每天的收入,从整份到七厘份再到半份,最后还有拿零头的。这种茶社对艺人基本没有什么限制。
极端情况下,你到了茶社想混口饭吃,掌穴的觉得你水平不够不让你上台,但茶社的同行依然会凑钱给你,让你当盘缠另找吃饭的地方。所以那时候的相声茶社有时候也像互助社。
旧社会因为相声艺人们普遍都穷,很多师徒之间的关系也比较简单,学徒时徒弟给师父家里干活,出去卖艺挣的钱都归师父,一旦出师以后师徒之间的来往就少了,师徒之间不再有依附和被依附的关系。
当然也有个别师父比较黑心,比如高凤山的师父,徒弟出师以后也不让他走,整天让高凤山去卖艺,自己吃喝嫖赌抽样样俱全,每天只给高凤山够吃饭的钱。当然,师父这么欺负高凤山估计也是因为高凤山是孤儿,没有人给他撑腰。
师父整整扣了高凤山四年多,直到有一天高凤山没挣到钱不敢回去才一口气跑到天津脱离了师父的控制。在天津高凤山火了起来,两年后他回到北京,师父已经穷困潦倒病入膏肓还欠了一屁股债,高凤山给师父养老送终还帮他还清了欠债。
二、体制内的相声演员
建国后,相声演员普遍作为文艺工作者进入各大曲艺团成为体制内演员,这时候他们就跟普通人上班一样了,为单位创造效益同时拿工资奖金和福利,这种形式从解放后一直延续到现在。
体制内相声演员的师徒关系相对来说就更淡了一些,相比较而言,曲艺团的师徒关系和工厂里的师徒关系更为接近,和旧社会相声界的师徒关系反而较远。
三、德云社的双轨制
郭德纲一开始当北漂时就跟旧社会的艺人性质差不多,到处找地方演出赚钱,没有生活和收入上的保障,所以他渴望进入旱涝保收的体制内,并且为了进入体制内曾经想拜师李金斗,后来还是拜了侯耀文,这边拜师结束那边签约铁路文工团说唱团,打磨个几年如果能拿个相声比赛大奖估计很快就能获得正式编制。
德云社的前身相声大会在组织形式上有点儿类似旧社会的戏院,也有点儿像相声茶社,总之就是一个比较松散的曲艺团体,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收入分配办法,能明确的就是三个创始人张文顺、郭德纲和李菁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比较大。
2006年底郭德纲一举走红,紧接着2006年初德云社立刻注册了公司,郭德纲的妻子王惠成了绝对大股东,原来德云社的三个创始人就都成了德云社公司的签约演员。
随后,2006年郭德纲搞了一个摆知仪式,正式将何云伟、曹云金等人收入门下。德云社也从此走上了公司制和师徒制并行的道路。
德云社的双轨制在相声行业历史上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创举,对德云社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商业上,公司制带来了组织架构上的正规化,公司股东、管理人员和艺人之间的责权利比较清晰,有利于公司的快速成长和扩张。
但德云社的公司制推行比较快,还遗留了很多问题。比如原先的合作伙伴一转身变成了公司股东和员工的关系,股东的亲戚又横插进来成为管理层,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很多矛盾和问题。就像李菁所说的那样:后台的整个气氛全变了。
再有,初创的德云社公司在收入分配上也存在很多问题,公司收入大增的同时艺人们的收入普遍没有随之大幅增加,像何云伟、曹云金这样能够攒底的演员其收入甚至赶不上普通大城市白领。
收入分配的不均衡造成了德云社从2006年-2010年的动荡,原先的创业伙伴陆续退出另起炉灶,这种现象其实也符合很多创业公司的情况,只不过很多创业公司的合作伙伴一般都带着变现的股份离开,德云社的那些老员工就是单纯的离职。
2010年以后,随着创业伙伴的陆续退出,德云社公司制也进行了大幅改革,这才逐渐走上了正轨。
在形象上,德云社双轨制的另外一半师徒制则主要起到了宣传和竞争的作用。
德云社一直打着弘扬传统相声的旗号,顺便把相声传统师徒制也重新捡了起来,但德云社的师徒制其实并不是传统师徒制,而是一种德云社版的师徒制。
比如所谓的“云鹤九霄龙腾四海”八科并不是相声行业的东西,而是来自于京剧富连成社。德云社用了京剧富连成社的皮,里面的瓤却是德云社自己的。
在相声行业历史上,徒弟脱离师父也就是出师是正常现象,但在德云社内部却总是容易引起轩然大波,原因在于德云社过度强调了“师徒如父子”这样的关系,把徒弟的正常出师上升到了“欺师灭祖”的高度,这也是相声行业历史上没有的。
正因为有了师徒制,所以德云社也就有凭空比普通的娱乐公司多了很多炒作话题,同时也在一定意义上成了德云社炒作和打压竞争对手的工具。
以曹云金为例,他离开德云社时一方面从公司制度讲并没有签署工作合同,不属于违约。另一方面从师徒制讲他也已经给过了三年学艺两年效力的时间,可以正常出师。而且曹云金这个徒弟还和其他徒弟不一样,他还是交了学费和房租的徒弟,这在相声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
离开德云社后曹云金也没有攻击过原单位和师父,不论从哪个方面讲,他都是一个正常离职的员工和正常出师的徒弟,没有什么可指摘的。
但是,由于曹云金和德云社存在商业竞争关系,德云社内部除了郭德纲之外其他徒弟都竞争不过曹云金,因此德云社在2016年突然挑起的师徒之争在外界看来实际上就是一次实打实的商业大战。
虽然在2016年的师徒大战中曹云金赢了理,德云社输了理,但德云社通过师徒制这把大刀却赢了舆论战和商业战,从那之后德云社的年轻演员才一个又一个冒出头。
不得不说,郭德纲曹云金在2016年的论战乃是相声史上甚至商战历史上非常经典的“双轨大战”,德云社用师徒制为武器,在不占理的情况下赢得了商业战。
在郭德纲徒弟吴鹤臣的治病问题上,德云社反其道而行之,又用公司制(吴鹤臣是员工)遮盖了师徒制(吴鹤臣是徒弟)的不利之处。
曹云金和吴鹤臣的事情结合起来是这样的,你说你是郭德纲徒弟?对不起,你是德云社的员工,什么工资、医疗都得按照普通员工来。你说你是公司员工想正常离职?对不起,你是郭德纲徒弟,你离开德云社就是“欺师灭祖”。
总结起来就是,当师徒制有利于德云社时,他们会采用师徒制。当公司制有利于德云社公司时,他们会采用公司制,这样可以最大限度保障德云社的利益。
这套公司制和师徒制的双轨运行就被德云社玩儿出了花,不仅是相声行业的创举,更是商业竞争的典范。
不服不行。
网址:德云社公司制和师徒制并行,相声行业创举,利益最大化的保障 https://mxgxt.com/news/view/262544
相关内容
德云社:“戏班子”如何实现企业化管理 ——中新网郭德纲与曹云金、何云伟的恩怨:师徒情深,何以成仇?
说说杨志刚和郭德纲的师承问题吧,其实现在德云社也不是传统的师徒模式了
“时尚与公益:探讨时尚行业的社会责任”
《2019中国影视明星社会责任研究报告》:粉丝公益行为制度化、专业化、透明化渐成趋势
《2019中国影视明星社会责任研究报告》发布 粉丝公益行为制度化、专业化、透明化渐成趋势
德云社相声大师去世:璀璨艺术人生的谢幕
专业影视制作公司——广东巨星影业有限公司
第五届全国公益慈善理论与政策研讨会在京举行
影视制作公司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洞察报告.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