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人战疫口述档案⑦

发布时间:2024-12-17 18:45

历经近两个月的战役,湖北现有疑似病例清零,各省医疗队也陆续撤离。

当我们在说,「谢谢你,为疫情拼过命」时,不仅应该致敬一线医护工作者,也应该致敬一线电视新闻人。

这里是《电视新闻人战役口述档案》专题系列,《传媒1号》与《之媒》联袂全国14家省级广播电视台,借此7篇口述,记录了多位来自全国各地、投身于抗疫一线报道的电视新闻人们真实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今天,传媒1号以创号以来史上第一次特殊版面日,从头条到七条全版面刊载这一系列,致敬那些为疫情拼过命的电视新闻人们——

你们报道疫情,1号报道你们;你们以新闻留下视频档案,1号则以文章留下口述档案。


2020年的开局,我们认识了数不清身着白衣的面孔。他们中有人的名字成为了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一道被铭记的社会和历史符号,有人的发声和研究成果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所期待和瞩目;有人在国内疫情趋缓之际再次集合向世界伸出援助之手。

他们中的更多人,藏在防护服和口罩背后,化为群体印象后的数据记录。3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已有346支医疗队抵达武汉和湖北其它地区,援鄂医务人员总人数达4.26万人。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统计并不包括尚未明确统计的湖北本地医务人员人数,以及其中被确诊感染甚至死亡的病例数字。

医患关系长久以来一直紧张且复杂。疫情还未结束,暴力伤医事件又开始出现。在这场需要用生命守护生命的灾难中,我们听了太多有关医务群体在抗击疫情道路上的无奈、挣扎与坚守。新闻人善表达,谈起自己在一线见过的医务人员,都是关不住的话匣子;同时总不忘提醒,希望人们能够给予医务人员更多的同理心,而不是只有在需要他们的时候,再想起他们原来也是普通人。

1

一天搬运3.5吨氧气瓶

广东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民生采访部记者 臧穆


第一次进医院,刚到门口就全部人员下车了,路边三个大垃圾桶,全部扔满了口罩。医生们立刻呼吁保持距离,因为这些很可能都是病人扔掉的。刚拐个弯,就见到里面大批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那种白色的衣服特别扎眼,刚好那天天气阴沉沉的,有点透不过气。我自己和同事说话,感觉都要小心翼翼,好像整个医院上方笼罩着什么。医院门诊里还有很多患者在排队,穿着厚重的棉袄,蜷缩着身体,还有一些步履蹒跚被人搀扶着走出医院。坐在树下一个老奶奶,一直不停地咳嗽着,感觉很痛苦。此时心里都是纠结着,看到这一幕很心酸。

广东首批医疗队接手汉口医院的第二天(编者注:1月27日),我们才进入重症病房。有点不敢靠近,也怕他们不愿意面对镜头,不过大多数的患者表示理解,因为广东医疗队接手了,让他们看到了希望。首批进入的都是精兵强将,来自于广州各大医院的专家及专业对口的医护人员。很多人都在坚持,有的患者还主动打招呼,说自己很有信心。

医生们从进入病房的第一天,就开始了轮班制度,所有人都是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一定打赢这场疫情。一天四个班次,每天走路上下班。在我进入病房也穿着和他们一样的防护服,才真的体会到了他们的痛苦,后来我同医护人员说,这套衣服穿上就是折损三成战斗力,他们说:对的。闷,喘不过气。病人的心态很重要,所以他们都会耐心地去解释和全方位地护理。有大小便失禁的,没有护工,医生护士一起上。氧气瓶55公斤一个,一天要搬100个左右。我最真切的感受就是,他们才是最辛苦的白衣卫士。他们也是有压力的,女护士会在洗手间偷偷的哭一会,说哭过了就好了,住在我隔壁的男医生,每天洗澡都会放声歌唱,都是一种减压的方式吧。

2

离这扇窗500米不到的地方就是我的家

北京卫视医疗纪实节目《生命缘》记者 赖一锐


在危重症监护病区,北京佑安医院第一例插管的老年患者,医院护士长开始并不同意记者进入拍摄,患者气道插管比起任何时候都是最危险的,患者在不适的情况很可能会咳出颗粒物,而这些带有新冠肺炎病毒的颗粒物会悬浮于空中,对于近距离接触的医护还是记者都是有极大感染风险的。

在北京佑安医院的二十几天,我待的时间最长的就是重症监护室的隔离病区,在医护人员工作的狭窄走廊,她们每天穿梭在这个走廊上,憋气难受并没有让她们停下治愈患者的脚步。重症监护室隔离病房王辉护士长说,那有一扇唯一开着的窗,如果能停下来上窗台吸一口凉气,就能缓解憋气的状态。


北京佑安医院重症监护室隔离病房护士长王辉(赖一锐供图)

而对于她来说这扇窗却仅仅在她交接班的时候才能看上一眼,我好奇的问,你都可以交接班走了,为什么要到最后站窗台透气呢?她给了我一个让人心酸难受的答案,她说我每天只能有这么一次机会,因为我要把这次机会留给看我家房子,离这扇窗500米不到的地方就是我的家,家里有我一个多月未见的女儿。而就是这样一些小小的细节,让人感受到的是疫情当下,我们医护人员最真实的情感流露,最负责的职业担当。

3

那一刻的沉默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通联部副主任 何晓艺


左一为何晓艺

黑龙江省援鄂医疗队有一位很年轻的重症监护专家。曾先后参与抗击非典、汶川地震和甲流等多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他,向来都是自信满满。在我们眼里,他每天巡视病房,脚下走路都带着风。

有一天发生了意外情况,两位危重病人的病情突然急剧直下。事发之前,这位医生已经准备要下班了,他在下班前好似有了心电感应一般,不放心地坚持一定要在临走前,去重症监护室再检查一下那两位病人的情况。

考虑到白天查房的时候病人的病情都比较稳定,我们当时都没太当回事,觉得不会有什么问题,于是一起在病房外等他下班。一个小时过去了,医生还没出来,我们感觉到有点不对劲,就请清洁区的护士赶紧打电话问一下里面的情况。随即被通知说,里面正在抢救,医生已经一个人进行了半个小时的心肺复苏。平时医生们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正常走路都会闷热地喘不过气来,可想而知他在整个按压过程中的辛苦。

等我换上防护服进入到重症监护室里时,抢救已经结束了。安静的病房里,其他医护人员已经在按部就班地处理后事了。在那个瞬间,我突然发现这位平时我们印象中的「医学大咖」孤零零地站在走廊里面,一动不动,任凭周围的人来回走,他却没有任何反应。

我站在他后面,默默地打开了手机录像,本想过去采访下他当时的感受,想听听看他在独自操作半个小时的心肺复苏后个人整体状态如何。我慢慢靠近着,他却依旧一动不动,只有两个手指在不停地转。

当下那种情况,一个平常信心满满的人在那一刻的沉默,让我没有办法也不忍心去打扰他。我相信他内心一定泛起了剧烈的波涛。曾经力争不允许有任何人死亡的他,这样目睹了两条生命的逝去,内心一定痛苦且复杂。最终我没去打扰他,看着他一直在那里站了很久,默默地走开了。隔天再次看到他的时候,他说自己昨天晚上回到驻地后,一个人出去在空荡荡的大马路上,疯狂瞪了40分钟的自行车。

他没有把患者单纯,只当作患者。

4

「要是我高中时遇到你们,我可能会立志学医」

山东广播电视台电视卫星频道《此时此刻》栏目制片人 韩璐


左二为韩璐

大年初三(编者注:1月28日)接到需要针对疫情进行报道的任务时,我正好在值班。随后我和团队其他成员就开始陆续策划选题,连续跟拍采访济南定点收治医疗单位,也记录了第三批山东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的情况。

与医护人员平时相处聊天,他们闲暇时经常会嘻嘻哈哈地开点玩笑,但是家庭、父母或孩子绝对是聊天的禁忌区。一旦不注意跟他们谈到这些,他们的精神状态很容易就绷不住。第三批山东支援湖北医疗队有一位护士,孩子只有三岁半。临行前,她告诉宝贝,「妈妈是奥特曼,要去打『怪兽』了。等妈妈胜利归来,再好好陪你。」他们的很多故事,不需要记者去做过多解释。

医务人员们的辛苦,换来的是治愈患者们发自内心的感谢。济南市中心医院感染科的护士杨慧给我们展示过一封特别的感谢信。写信的是一位姑娘。今年春节她从武汉返回济南后有发热症状,就在医院隔离留观。前几天她出院时,有感于医护人员连日来的照料,她想写点什么表示感谢。可是隔离病房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纸张,所有的物品都有被污染的风险。于是,她就把自己的感受留在了病房内清洁用的医用湿巾上。

这封感谢信以「小姐姐」开篇,字迹因为留在湿纸巾上看起来有些模糊,全文写道:「谢谢你们这几天的照顾,你们都是白衣天使。桌上是今天下午刚买的……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吃。出院太仓促,也不能临时准备什么,你们是我见过最温柔的护士、医生啦!要是我高中时遇到你们,我可能会立志学医吧!再次感谢你们,要抽时间多休息呀!哦,对了。下面有个抽屉里放了今天下午刚买的牙膏和牙刷,还没拆封。如果可以的话就留给下一个患者用吧!爱你们!」


在我看来,字迹虽然有些难以辨认,但是这位患者的感激之情就像这些模糊的字迹,溢出纸张,晕染开来。因为隔离病区潜在病毒的风险,这封感谢信并不能带出病区。当时值班的护士长接到这封信后,激动地双手捧着它,让同事用手机拍了下来。大家互相传阅,相互鼓励。

致敬负重前行,感谢医者仁心!

联络鸣谢 |

崔柳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品牌战略部品牌运维副主任

邓波涛 山东广播电视台电视卫星频道副总监

蒋长安 广东广播电视台广东卫视频道品牌推广部主任

张璐 北京卫视宣传推广及制作部副总监

*排名先后按拼音顺序

网址:电视人战疫口述档案⑦ https://mxgxt.com/news/view/261859

相关内容

高口碑反战电影,以侵略者的角度讲述战争的罪与恶
档案《名人故事》
中国影视2020十大关键词:电影撤档,弃“院”从“网”
个人明星档案(明星的个人档案)
向防疫一线卖假口罩 被告人获刑
档案管理|关于家庭档案的几点思考
歌曲“云合唱”节目“云录制” 抗击疫情影视制作新方式
(档案管理)第一次档案记录(25页)
后疫情时代网络直播电商模式发展策略分析 电子商务专业
捐资捐物、隔空“宠粉”……这些明星战“疫”很暖心!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