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梁晓声:独自走过悲喜,不装深刻

发布时间:2024-12-17 17:40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人世间》掀起的现实主义阅读和影视改编热潮,让读者记忆犹新。近期,《人世间》作者、著名作家梁晓声陆续推出了《独自走过悲喜》《不装深刻》等新书,坦诚交代了自己的成长、家庭、思想变化的轨迹,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揭晓梁晓声何以为梁晓声,《人世间》为何是这样一个温暖的《人世间》。

书封

人生本来就是一堆责任

喜乐悲欢交织的人间,作家同样有作家的难处和痛楚,梁晓声也不例外。

梁晓声的家庭兄弟姐妹众多。作为建筑工人的父亲,在梁晓声还没有上小学时,就支援建设大西北去了,退休前一直转调于大西南、大西北。《人世间》中大家庭的父亲周志刚的原型,就是梁晓声的父亲。梁晓声在《独自走过悲喜》中刊登了几张父亲的照片,一张是1965年,他的父亲从四川回哈尔滨探亲与五个儿女的合影;一张是梁晓声与晚年父亲唯一的一张两人合影;一张是四十几岁的父亲的登记照,梁晓声认为中年的父亲性格写在了脸上,“正直、倔强、宁折不弯、好打不平”,《人世间》中的“父亲”周志刚的性格特点也是如此……

梁晓声小时候兄妹五人与母亲的合影

梁晓声一生背负的还有他的哥哥。梁晓声的哥哥从小成绩优异,考上大学,却在大学里得了精神病。那是一段非常艰苦的岁月。哥哥去了精神病院后,梁晓声帮着挑起家庭的重担,“在复旦三年,我只探过一次家,为了省钱。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后,我又将替哥哥付医药费的义务承担了。为了可持续地承担下去,我曾打算将独身主义实行到底。两个弟弟和小妹先后成家,在父母的一再劝说和催促之下,我也只有成家了。接着自己也有了儿子,将父母接到北京来住,埋头于创作,在北京‘送走了’父亲,又将母亲接到北京,攒钱帮助弟弟妹妹改善住房问题……各种责任纷至沓来,使我除了支付住院费一事,简直忘记了还有一个哥哥……”直到他的母亲过世前,提及他的哥哥,他答应母亲一定照顾好哥哥,办完母亲丧事的第二天,他把哥哥从精神病院接回来安置……

梁晓声(右)与父亲的唯一一张合影

梁晓声写道:“我晚年的打算从不曾改变——更老的我,与老态龙钟的哥哥相伴走向人生的终点,在我看来,倒也别有一种圆满滋味在心头。对于绝大多数人,人生本来就是一堆责任而已。参透此谛,爱情是缘,友情是缘,亲情尤其是缘,不论怎样,皆当润砾成珠。”

民间本就是有温度的

梁晓声1982年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奖;1984年又同获中、短篇小说奖,风光一时。

谈及自己的写作之路,梁晓声在新作《不装深刻》中坦诚:“我得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当年有写作动力,主要是由于出名带来的好处在前方向我招手。那名不但使我自己常被刮目相看,也会使父母获得极大的欣慰,他们更受街坊邻居尊敬了……我的兄长也多少沾了我些光,在精神病院颇受医生护士的关照。”心有名欲,会不会影响创作质量呢?梁晓声说在他那里不会,“若要维持名的不衰,当然只能以好作品的水准为水准。”

书封

谈及影响《人世间》创作的阅读积累,梁晓声表示,托尔斯泰源于真诚的庄重文风,屠格涅夫和都德反映普通人之人生那种发自内心的温暖,都在精神和情感上伴随着《人世间》的创作。创作《人世间》时,四川作家周克芹的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也一直影响着他。

梁晓声坦诚,“我所了解、理解、体会的民间,本就是有温度的民间。他的温度暖和着我由青年而中年而老年,也使我与它的关系是一种有温度的关系。故而我眼中的民间,推而广之,我眼中的人世间不可能是完全由丑态和邪恶组成的。那不是事实。中国之民间也罢,人世间也罢,往根上说,是中国人百代千年生生不息的景象。对此景象反映得客观一些,再客观一些;全面一些,再全面一些,应该是作家对自己的起码要求,也是现实主义文学起码应具备的品质。”

谈到批判与温度的问题,梁晓声说,“该否定该批判的方面我已融入小说了,我要求温度是它的品格。因为我所感知的人世间,某时期温度会少些、低些、隐些,但从未完全丧失过。”当有记者问他,这么写会不会削弱深刻性,梁晓声回答说,“可我已经不愿再装深刻了。”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网址:著名作家梁晓声:独自走过悲喜,不装深刻 https://mxgxt.com/news/view/259922

相关内容

活动|梁晓声新作《不装深刻》上市:活到今天,我再也不想装深刻了
梁晓声:作文“关乎一个人一生”
作家梁晓声:东北文化是一座富矿
梁晓声的主要作品是什么
第15届“读者大会”名家齐聚 梁晓声曹文轩等畅谈阅读与写作
“人世间”幸得梁晓声
论童年经验对梁晓声《人世间》创作的影响
理解梁晓声的三个关键词
你所不知道的梁晓声
著名作家琼瑶女士在家中自杀身亡!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