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梅艳芳》:人与时代的精神共振
本文转自:光明网
电影《梅艳芳》剧照
电影《梅艳芳》采用年少成名、挫折与隐忍、涅槃重生“三段式”结构,通过刻画中国香港明星梅艳芳充满传奇又令人唏嘘的一生,再现了她对舞台的热爱和执着、对身边人的至情至性的爱,以及乐观地与命运抗争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是伴随她成长、深入到她骨髓的自卑与要强激发的,也是她逆境涅槃、跳出自身局限、成就光彩人生的终极力量,更是中国香港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巨变在以梅艳芳为代表的一代人身上的烙印。 《梅艳芳》要表现的不单是人,还有这些人身上的精神,是人与时代的精神共振。
梅艳芳作为个体,是《梅艳芳》中“立体”的人,带有人性的魅力与光辉。在影片中,梅艳芳的形象被处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舞台热爱、对朋友仗义、对后辈提携、对慈善不遗余力、心中有大爱的梅艳芳的“超我”层。这样一个形象所拥有的正能量是显而易见的,但这种“高大全”式的表现方式也让她成为“神坛”上的人物而显得有些不真实。第二个层次则实现了梅艳芳的真实化,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营造:一是通过各种细节展现她对爱情的渴望和失恋后的伤怀;二是通过她只有在嘈杂的环境中才能睡着的情节显示出她内心的孤独;三是她对姐姐梅爱芳出嫁的“嫉妒”和小心思。这一层面展现的是梅兰芳精神世界的“本我”,她内心世界的复杂被表露出一二。可惜的是,这一层面并未深入展开。第三个层次是梅艳芳无意识的“自我”层。当她说从小没见过爸爸时,泪水潸然而下,观众可以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酸楚和难过。或许自始至终,她想要的只是以父亲为标志的家的关爱。由此看来,梅艳芳的形象是清晰的、有层次的,尤其把梅艳芳的社会性和自我意识表现得节制而又自然,带有人性的魅力与光辉。
作为人物传记片的《梅艳芳》是历史照进现实的真实载体。香港电影善于创作充满娱乐精神的商业类型片,对人物传记片并不擅长,像《阮玲玉》《叶问》《跛豪》《五亿探长雷洛传》《黄金时代》《南海十三郎》等具有人物传记电影特点的影片,要么以类型片立足,要么用类型元素支撑。如《梅艳芳》一般夹在艺术与现实中间、走纯文艺片路线的影片很少。影片采用了最规矩也最安全的编年体来讲述梅艳芳的一生,虽然像是在记流水账,显得有些平铺直叙,但其实除却缘于创作的实际困难以外,也能够从中看到创作者的“野心”——用艺术照进现实,彰显人与时代的共鸣。真与假、艺术与真实之间形成的张力或许才是《梅艳芳》创作者最大的考量。影片要呈现的不单单是一个真实的梅艳芳本体,还是一个活在大众想象中的曾拥有美好生活、爱情和精神世界的“真实”的梅艳芳。这个“真实”的梅艳芳才是观众心中的梅艳芳,才是真的具有无限生命的“梅艳芳”,才是艺术创作的升华之所在。同时,那些被刻意忽略的或者虚化的人和事也在历史和现实的时间和空间中被重塑。梅艳芳真实地经历了什么不是重点,重点是创作者想让观众通过她的经历看到什么——是中国香港经济起飞时期社会中涌动的生命力,是中国香港娱乐文化的影响力,是“明星制”对以梅艳芳为代表的艺人的成就与压抑,还是梅艳芳对艺、对人、对事的热爱与执着?笔者认为,《梅艳芳》想让观众看到的是梅艳芳背后的人与时代的精神共鸣,是通过影片的真真假假与现实世界的真真假假对照所得出的对人、对时代精神的思索——这才是影片本质的目的。
当前,娱乐化已经成为很多艺术创作的底层逻辑。然而,电影的功能和价值远非单一的娱乐,还有其更为深层的精神意义,这也是《梅艳芳》所承载的。在香港电影创作中,对“草根”人物、生活和文化的展现是有传统的,不论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许氏喜剧”通过对草根人物的极尽嘲讽、戏弄以表达“笑看生活”的目的,还是20世纪90年代中“笼民”式人物所展现的人文关怀,抑或是当下已然没落的香港电影对于“麦路人”式小人物的精神关切,每个时代的“草根”人物的精神都在香港电影中得以展现,这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也是“香港精神”的彰显。在影片中,从梅艳芳小时候登台养家到她和姐姐穿梭于酒吧、喜宴演出,再到匆忙中只来得及和朋友打声招呼的细节表现就可以看出,梅艳芳的生活正是大多数“草根”的日常。她一路成长为明星,也是她乐观、积极和坚忍的“草根”精神的成就。所以,梅艳芳能够代表“草根”阶层最大众化、最平民化、最根本的文化和精神——积极、乐观、坚忍,充满不息的生命力,这种力量深入她的骨髓。从她成为明星开始,她所代表的“草根”阶层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梦想的最高点,就已经成为一种象征和符号,其社会内涵和符号意义已经超越了她自身,成为“香港精神”的标识之一。但当她通过做慈善再回归到“草根”阶层时, “人”的本真又回归到她身上。事实上,梅艳芳所在的时代是中国香港社会发展、文化发展需要娱乐精神领袖的时代。她之所以备受喜爱,与她的经历、精神与中国香港社会发展、地域精神的高度契合有莫大关系。与其说梅艳芳是“香港精神”的代表,不如说“香港精神”已经内化到每一个中国香港人的心中。大而化之,这种精神何尝不是中国精神的体现呢?
当然,《梅艳芳》也存在明显的问题,如叙事平淡、缺少冲突、刻意回避了梅艳芳生活中的负面信息、不同阶段的梅艳芳具有一定的断裂感等。但该片犹如一剂强心针,优异的票房成绩使该片成为中国香港地区2021年的电影票房冠军,为低迷的香港电影产业和市场注入了新的力量。现在,北上的香港电影人已经充分融入内地电影中,成为电影强国建设的强劲动力;而留守的香港电影人依然在顽强地生存着,在承继香港电影美学特色、赓续香港电影人文理念的同时也不断受到内地电影的影响。这是时代造就的,也是这个时代中人和精神的所向。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编审)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网址:电影《梅艳芳》:人与时代的精神共振 https://mxgxt.com/news/view/258273
相关内容
梅艳芳我们怀念梅艳芳,在这个没有巨星的时代
梅艳芳林忆莲共唱《明星》悼念张国荣
《梅艳芳》——粉丝与明星的“准社会关系”
《梅艳芳》曝新预告 新人演员王丹妮致敬一代芳华
梅兰芳与梅艳芳是什么关系?
《梅艳芳菲》“借壳上市” 走出名人“怪圈”
梅艳芳:“香港的女儿”是如何成就的
梅艳芳的成就和贡献是什么?
梅艳芳传记电影定档,为何会引发圈内众多艺人集体强势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