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袁隆平与广东海洋大学的四十载情谊:因杂交稻结缘,海水稻续缘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唯
通讯员 张艳梅
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国士无双,一生尽瘁。作为国内较早开展杂交稻和耐盐碱水稻研究的农业类院校,广东海洋大学曾得到袁隆平诸多无私关爱和大力支持。惊闻噩耗,师生们万分悲痛。因杂交稻结缘,因海水稻续缘,四十多年间割舍不断的情谊,早已将海大人的心与这位老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5月23日,学校向袁隆平院士治丧委员会发去唁电;校党委书记曹俊明、校办主任李育芳主任、滨海农业学院院长郑殿峰、耐盐碱水稻团队成员周鸿凯教授北上长沙,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吊唁袁隆平院士,表达全体海大人的沉痛哀悼之情。
因杂交稻结缘,拉开合作序幕
袁隆平生前常念叨“湛江是个好地方”,曾拜访过袁隆平的广东海洋大学领导专家几乎每人都听到过这句话。
上世纪60年代,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并利用海南作为试验基地。在研究培育和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的艰辛历程中,袁隆平与湛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留下了难忘的足迹。海大前身之一湛江农业专科学校的前辈们自此与袁隆平结缘。
上世纪80年代,海大的张建中教授在杂交稻育种领域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培育出杂交水稻良种“籼优直龙”,在广东省早稻区域和全国籼型杂交水稻晚熟种区试种,均获得第一名,被定为广东大面积推广稻种。
此事引起了国内同行的关注,也吸引了袁隆平来校设点选育杂交稻种。那时袁隆平便和张建中经常一起讨论杂交水稻育种问题。
上世纪80年代中,袁隆平来湛江农专和杂优公司了解和指导杂交水稻科研和生产情况,海大滨海农业学院郭建夫研究员当时还是刚刚大学毕业的小伙子,他陪着袁隆平到田间地头调研,亲耳聆听袁隆平的教诲。
1987年于湛江农专,袁隆平(前排右4)、张建中(前排右5)、郭建夫(后排右1)、方良俊(后排右2)
“袁老师是那样平易近人且幽默风趣,这些不仅对我后来的杂交水稻研究帮助很大,而且在为人处事上也受益匪浅。”郭建夫回忆,“80和90年代,我有幸陪湛江搞杂交水稻的同志多次到袁老师长沙的家和海南三亚师部农场拜访他,请教相关技术问题并商谈杂交水稻科研开发合作事宜,袁老师待人特别热情诚恳,教人印象深刻。”
当时湛江的杂交水稻科研和推广得到袁隆平的充分肯定,1995年底,袁隆平带领《杂交水稻在中国》外国摄制组到湛江湖光镇柳畔村等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拍摄,郭建夫参加了拍摄活动。这部专题片引起世界对中国杂交水稻成果的高度重视。
2009年至2015年,郭建夫作为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稻创新团队品种选育岗位专家,先后陪同袁隆平到珠海、惠州、茂名和湛江等地考察调研超级杂交水稻的科研生产情况,听取袁隆平的学术报告。2012年,郭建夫还协助袁隆平研究团队在湛江进行超级杂交稻的示范推广。
袁隆平对海大的杂交水稻研究一直都非常关心支持,双方开展了很好的合作。郭建夫等利用袁隆平研究团队育成的优质两系法不育系Y58S,与海大水稻研究团队育成的香型优质抗稻瘟病恢复系弘恢3088配组育成的Y两优3088,于2012年和2014年分别通过广东省和海南省品种审定,并成为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广东十佳优质稻米品种。
2019年9月,袁隆平(右)和海大郭建夫、鲁义善、陈进军、周鸿凯一起观看80年代照片
25年后再访校,受到师生热烈欢迎
2012年6月28日,袁隆平率队到湛江雷州超级稻工程建设基地参加现场观摩会。该超级稻示范工程项目由广东省农业厅立项,广东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和广东海洋大学共同建设。
据时任海大农学院院长、广东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郭荣发教授介绍,广东省于2009年启动了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组建了广东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并于2010年与袁隆平院士团队进行合作,启动广东省超级稻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在广东省建立了若干个示范基地,雷州附城镇的广东海洋大学示范基地正是广东省超级稻示范基地之一。
2012年6月28日,袁隆平率队到湛江雷州超级稻工程建设基地参加现场观摩会
自该基地建立到2012年,先后引进、示范水稻新品种20多个,品种主要来源是袁隆平院士团队、广东省农科院、广东海洋大学等育成的水稻新品种。基地在引进水稻新品种的同时,研发、应用水稻栽培新技术。
郭荣发经多年的潜心研究,形成“水稻水肥耦合调控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要点是“攻前、控中、保后”施肥法和“无水层栽培”灌溉法相结合。良种加良法应用于水稻栽培中,可增产8~10%。
观摩时,袁隆平在田边停下来,仔细观察稻穗,并向身边的项目主持人郭荣发询问抽穗数、结实率和成熟期等情况。
袁隆来非常肯定地说:“雷州半岛上有这么好的平原,这么肥沃的土壤,种两季超级稻,每亩每季700公斤没有问题,加上冬季的马铃薯,口粮就解决了。广东是缺粮大省,如果超级稻推广开来,完全可以实现粮食自给有余。”
参加现场观摩会前一天,时隔二十五年,袁隆平的足迹再次踏进了湖光岩畔的广东海洋大学校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要来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两天前就通过校园网的预告传遍了校园。傍晚,平日下班后一片寂静的主校区博物馆前竟然聚集了上百名学生。
在时任学校党委书记刘卫国、校长何真、副校长章超桦和湛江市有关领导陪同下,袁隆平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学校水生生物博士馆,并在参观结束后与校地领导和年轻学子合影留念。
2012年6月27日,袁隆平在海大水生生物博物馆与同学们合影
因海水稻缘分“升温”,接受特聘院士聘书
国家粮食安全,一直是袁隆平心心念念的大事。在完成杂交稻亩产3000斤的梦想之时,年近九旬的他,没有选择功成身退,而是选择了“海水稻”作为新的攻关方向。共同的理想和抱负让他和广东海洋大学的海水稻创新团队的专家有了密切的交集与合作,40年前因杂交稻结下的缘分持续升温。
广东海洋大学海水稻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是该研究领域的先行者。张建中、方良俊、郭建夫、周鸿凯、郑殿峰及陈日胜等一代代海大人坚守保障国家粮食与耕地安全、振兴乡村盐碱地稻花飘香的初心,从海水稻种质资源、遗传育种、生理生态调控、生态高值种养等领域,几十年如一日开展海水稻研发。
海大毕业生、特聘讲座教授陈日胜在1986年发现了第一株野生海水稻“海稻86”,被袁隆平评价为继杂交稻之后水稻行业的又一次重大革命性突破,称他为“国内最早发现耐碱性强、抗病性强、生命力强的野生海水稻的专家之一”。
2016年9月3日,袁隆平给陈日胜写了一封短笺:“海水稻种的发现,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希望利用这一宝贵资源,选育出很多高产、优质、高度抗盐的品种,为人类造福。”
在方良俊教授的率领下,海大耐盐水稻研究团队1996年采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培育出耐盐、抗倒伏、高产、优质的“海红11”“海红12”。2019年5月,海大主办了2019中国海水稻论坛,以本校海水稻(耐盐碱水稻)研究团队为依托,挂牌成立中国东盟海水稻研究院。
当年6月,海大海水稻研究团队通过与袁隆平院士团队的深度合作,在海水稻发源地湛江市遂溪县建新镇卜巢村海河潮汐区域,建设了第一期面积1100亩的耐盐碱水稻品种测试与展示基地。
当年6月18日,海大校长潘新祥带领学校农学院耐盐碱水稻团队去长沙拜访袁隆平。原定安排见面5分钟。但是一见到老朋友陈日胜、周鸿凯等,袁隆平非常激动,话匣子就打开了,当即就嘱咐湖南杂交水稻中心的领导,一定要加强与广东海洋大学的合作,共同研发推广耐盐碱水稻。
袁隆平当即提议将广东海洋大学列为正在申报的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的核心成员之一,并负责华南中心的建设。当潘新祥向袁隆平提出请求,能否受聘为学校特聘院士,并作为学校耐盐碱水稻研究院的名誉院长时,袁隆平欣然同意,并愉快地收下了名誉院长聘书。
2019年6月18日,袁隆平从潘新祥手中接过海大耐盐碱水稻研究院名誉院长聘书
当年12月18日,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基地,袁隆平从海大党委书记曹俊明手中接过聘书,成为广东海洋大学特聘院士。
他希望能与广东海洋大学教授专家共同努力,研究选育耐盐碱高产水稻,并将第三代杂交水稻尽快应用到生产上,为国家粮食生产作出更大的贡献。聘任仪式后,袁隆平欣然写下“滨海农业学院大有可为”寄语,并为“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题名。
2019年12月18日,袁隆平从曹俊明手中接过海大特聘院士聘书
袁隆平寄语海大滨海农业学院
2020年4月,在三亚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的试验现场,郭建夫育成的耐盐碱杂交水稻品种(品系) 万胜优天弘4号和海优2号种植表现耐盐性优异,赢得鉴定专家一致赞誉,袁隆平竖起大拇指以示赞赏。
他语重心长地叮嘱海大专家:“要将第三代水稻杂交技术运用到陈日胜的‘海稻86’上,让海水稻插上腾飞的翅膀,要在世界上率先搞成海水稻优质高产!”
袁隆平对广东海洋大学推进耐盐碱水稻研发寄予厚望。2020年10月,全国第二届海水稻论坛在湛江举办,袁隆平为第二届全国海水稻论坛大会录制致辞视频,在随后的谈话中表示,希望海大滨海农业学院努力发挥作用,推进耐盐碱水稻研发工作,“争取早日实现耐盐碱水稻推广一亿亩的目标”。
提携后辈,继往开来
每个跟袁隆平接触过的人,都铭感于他对后辈的关爱和提携。
跟袁隆平的每次会面,都让陈日胜终生难忘。首次见面,袁隆平见面就问他怎么来的,当听说他是搭普通火车来的之后,马上让秘书安排差旅费,让他坐飞机回去。
第二次见面,秘书报告说有个市长来找,袁隆平说:“我已经说过了,我今天只见陈先生!”第三次见面,袁隆平把他带到办公室,拿出两瓶酒让他中午喝。每次陈日胜到长沙,袁隆平都安排自己的儿子袁定安亲自到车站、机场接送。对于搞海水稻研究的寂寞与坚持,陈日胜觉得袁隆平是最懂他、也最支持他的人。
袁隆平与陈日胜
在第二届中国海水稻发展论坛筹备期间,滨海农业学院副教授沈雪峰等参加论坛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与给袁隆平写信并得到回信,袁隆平号召全国农业青年科技工作者“携起手来,使我国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推进,以促进粮食生产的进一步提高”。
“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用伟大的胸怀与无微不至的关爱,改变了我的人生。”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党委书记、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拔尖人才讲座教授马国辉说。
“合影时,院士微笑着把我向身边拉了拉,让我靠他老人家更近一些。”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院长郑殿峰念念不忘的这些小细节,如今都化成了精神力量,激励他和海水稻创新团队同事一起“继承袁院士的未竟事业,大力发展耐盐碱水稻,建好华南中心,让南方盐碱滩涂绿起来、美起来,变成生态粮仓。”
“伟大的生命,不会真正地离去。袁老留下的财富,是中国人饭碗里的米香,是淡泊名利、奋斗一生的精神财富和‘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坚定信仰。”校长潘新祥表示。
潘新祥表示,“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刚刚获批,华南中心在袁老的指导下已经成立,我们将永远铭记他的殷殷嘱托和期望,潜心钻研耐盐碱水稻技术,让耐盐碱水稻在中华大地开花结果,并惠及世界人民。广东海洋大学将全力建设好华南中心,发挥中心在华南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积极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科技事业贡献海大力量!”
“我们真诚感谢袁院士、深切缅怀袁院士,不仅要学习和继承他的伟大品格和崇高风范,把他一心为国为民的精神发扬光大,还要沿着袁院士的足迹,努力开创杂交稻和耐盐碱水稻研究的新境界,为把他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变成现实做出海大贡献,以告慰院士的在天之灵,造福国人,造福世界。”学校党委书记曹俊明说。(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学校供图
责编 | 吕航
网址:追忆袁隆平与广东海洋大学的四十载情谊:因杂交稻结缘,海水稻续缘 https://mxgxt.com/news/view/255284
相关内容
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一颗种子改变世界特稿|86岁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他的超级稻
谢华安院士追忆袁隆平: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杂交水稻在中国没人吃?!袁隆平的贡献大在哪儿?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体现了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的哪些观点
袁隆平:稻田逐梦 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新闻—科学网
袁隆平:电脑和书本里长不出水稻,必须得下田
袁隆平:再见了!稻田里的守望者
为大家详细讲讲“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的故事,谈谈他是如何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
痛悼!“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愿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