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碰撞

发布时间:2024-12-17 14:06

距离2019年高考还有 297

热点回顾

近日,一篇“请暂时遗忘袁隆平”的文章在网上被大量转发并引起很多人的讨论。这篇名为《请暂时遗忘袁隆平,我们应该认识一下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的文章,呼吁民众多关注水稻育种领域其他科研工作者。

文章引用了大量国内大规模种植的水稻品种、杂交水稻的发现过程等资料,并声称袁隆平的光辉把其他所有科学家都掩盖掉了,其成就被“过度放大”,应该被“暂时遗忘”,把“舞台”留给其他科学家。

素材聚焦

▽正向思考

我们应该遗忘袁隆平吗?

文章努力想说明这样几个问题: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名不符实;“给我们米饭吃”的人,除了袁隆平还大有人在;袁隆平的成就被“过度放大”,应该被“暂时遗忘”,把“舞台”留给其他科学家。那么,事实是否如其所言?袁隆平凭什么成为“杂交水稻之父”?我们应该遗忘袁隆平吗?

随着这个话题社会关注度的提高,《科技日报》发布了《我们应该遗忘袁隆平吗?》一文,详细介绍了杂交技术与杂交水稻的区别以及袁隆平在学术界的贡献,总结得出几点:首先发现“水稻杂种优势现象”;为世界杂交水稻发展定调;每一次升级都与袁隆平关系密切;我国推广面积前三的杂交稻品种都源于袁隆平团队发现并原创性利用的“野败”。

思辨速写

在舆论场上,借名人话题写文章、搞宣传,是能赚来噱头的“经典套路”。如果写作者的态度是客观公正的,就没必要故意把科学家的贡献排个三六九等,更没必要借袁隆平的事迹说事。本就是无谓之比,却入戏太深,言之凿凿地好似在为其他科学家鸣不平,深究起来,不过又是套路。

袁隆平对农学和社会进步的贡献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他曾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可以说,这是中国科学家能获得的荣誉最高的奖项之一。袁隆平之所以能获得至高荣誉,能成为舆论场上口碑首屈一指的科学家,除了本身过硬的业绩,更在于他的不慕名利的道德风范、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在实验现场的钻研精神。

事实上,从没有哪个官方教材说袁隆平是中国唯一的杂交水稻专家、或者贡献最大的科学家,等等。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并不真正了解袁隆平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科研过程,引发人们关注的是他作为科研工作者的专注与奉献精神,而一些人对袁隆平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指责”,则多集中在其科研方法、研究模式上,双方讨论的并不是同一个问题。

对待严肃的科学精神,没必要偷换概念,更不需要制造对立情绪。“遗忘袁隆平”并不会让人真的全面了解农学家们的贡献,客观公正始终应该是评价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时最重要的态度。(中青报评论)

▽逆向思考

从“袁隆平现象”到“明星科学家”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鼎鼎有名的大科学家,可以说家喻户晓,被称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8117)被命名为“袁隆平星”,可以说袁隆平“誉满宇宙”,他是中国科学家中最耀眼发光的学术明星。

一提起水稻,必提起袁隆平,一提起有关粮食安全吃饭问题,都会谈起袁隆平贡献。但最近社会也出现了部分质疑袁隆平的声音,从“海水稻”到暂时遗忘袁隆平,说袁隆平其实没有那么神,贡献没有宣传的那么大。作者将这种现象称为“袁隆平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关注,关系到如何正确认识我们的科学家,特别是明星科学家。

思辨速写

毋庸置疑,袁隆平是中国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代表,兢兢业业,刻苦攻关,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也不能否定,现在的舆论宣传也将袁隆平有些神化,将他由扎根大地的农民科学家塑造成无所不能的“神”。“海水稻”让人想象利用海水可以种植水稻,不仅可以解决吃饭问题,还能解决水资源危机问题,“中国人的饭碗是袁隆平打造的”,等等,相信这个结论袁隆平也不会笑纳,也不是袁隆平原意,是过度宣传出现了误导,将袁隆平神化。

“袁隆平现象”提醒我们,科学家是人,无论他在自己的领域做出多大的贡献,他也是人,如果将其神化,那么他就由“人”的科学家变成无所不能的“神”的科学家,这肯定是违背初衷的。袁隆平是我们科学界闪闪发光的明星,同大众熟知的娱乐界相比,我们的科技工作者虽然很多,但几乎都是默默无闻地工作,没有被大众所认知和推崇。所以,我们应该给这些无私奉献的科学家更多的关注与尊重,让他们的成就为更多人所熟知,让他们的形象更深入人心,获得社会与大众更多的认知和尊崇。(红辣椒评论)

热议导写

认识那些给我们米饭吃的科学家,就该暂时遗忘袁隆平?

文|新京报评论

每隔一段时间,此类制造对立,混淆是非的论调就会重现。从“姚贝娜之死,张万年之殇”到“黄晓明PK屠呦呦:一生的努力不敌一场秀”,再到这次的“暂时遗忘袁隆平,认识一下这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们”,总有人喜欢将本不冲突的事情强行拉到一起制造话题,脑洞太大,炒作上瘾,却能收割一拨智商粉,屡试不爽。

三年前屠呦呦和黄晓明的pk,科研工作者和艺人被放到了舆论的擂台之上,圈子不同也硬拿来比较。这一次,把袁隆平和其他科学家两相对比,圈子倒是同一个,只不过袁隆平代替黄晓明被推向了对立面。

众所周知,科学研究不可能是一人之力,众人齐心才能推动一门学科的发展,而被推上台面的往往只是少数代表。袁隆平自己也常说 “杂交水稻并非我一个人的成绩,而是整个科研团体的成就。”我们既要认识给我们米饭吃的科学家,也不能忘了袁隆平。

然而,引起舆论的这些文章却只是听其所听,见其所见,兀自布道,不见客观,无视理性。单纯地利用手中键盘,用所谓的大量资料,堆砌华而不实的观点,貌似有理有据,却暗中偷换概念,忽悠大众,冲击我们的三观,暗中把舆论带偏。

文章中的言之凿凿,仿佛我们敬畏袁隆平,就是对其他科学家的不尊重一样。对袁隆平的敬畏,并不妨碍我们对其他科学家的尊重。应当明确社会价值的高低并不能仅仅以公众关注度来衡量,无论袁隆平和其他给我们米饭吃的科学家关注度孰高孰低,他们的贡献都不会因此泯灭一分一毫。

“我们应该认识那些给我们米饭吃的科学家——丁颖、管相桓、赵连芳、黄耀祥等等,他们为水稻事业做出的贡献青史可载,绝不会无人问津。”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暂时遗忘袁隆平,那些给我们米饭吃的科学家的阵营里,袁隆平也是在列其中的。让我们暂时遗忘袁隆平,来认识那些给我们米饭吃的人,显然是过于极端的思维。我们的大脑,容得下那些给我们米饭吃的科学家,也记得住袁隆平。

/ 练一练/

对于“请暂时遗忘袁隆平”这样的声音,你是怎么看的?请在评论区写不少于50字的作文片段,让壹图君看到你的思辨力。

壹图君示范

我们当然可以记住其他科学家的名字,感念于他们的贡献,但是这并非是以“遗忘袁隆平”为代价的,何况袁隆平的存在,也没有妨碍这些科学家的科学研究与个人发展,公众号文章把两者置于对立位置,反而有挑拨离间之嫌了。自媒体时代,我们应该多些理性,少些跟风,多些自己的思考与求证,不要人云亦云,让自己的情绪被别人左右。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网址:思维碰撞 https://mxgxt.com/news/view/254347

相关内容

天宁区:分享智慧 碰撞思维 谋划发展
吴磊赵露思互动,星光碰撞闪耀时刻
《小欢喜》作者鲁引弓:期待与更多艺术人才在良渚碰撞出思想火花
碰撞式读书:把你的对话感官调动起来
“杨紫 ”赵露思 最新视频动态,优雅与青春的碰撞,两位在顶峰相见了
赵丽颖造型遭吐槽,公众审美与明星形象的碰撞
文潇合作陈都灵与文潇的时尚碰撞
当革命火种碰撞,一定会共燃炽烈之光!
林志颖驾车碰撞起火的背后:谁来关心电池自燃?
两代人观念碰撞,父亲从中调解小事化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