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时,信任比爱还难?|如何建立一段健康信任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4-12-17 12:16

人们对他人的信任,往往不是因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很多人对他人的无法信任,归根结底是无法相信自己。愿你能体会到相信,选择相信,从而在瞬息万变的生活里找到真正的安全感。

KY作者 / 隋真

编辑 / KY主创们

在后台,我们经常会收到粉丝关于信任的留言。有的人为伴侣的不信任感到苦恼:“我明明从未背叛过Ta,为什么Ta总是不信任我?”也有人为自己无法信任伴侣而感到难过:“我爱Ta但是却无法信任Ta。”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人们总会经历一些脆弱又不确定的时刻,是信任给予人们足够的能力,去超越对伴侣的怀疑,获得安全感,让关系得以持续(Sorrentino et al., 1995)。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亲密关系中的信任包含哪些要素,而我们又该如何培养亲密关系中的信任。

亲密关系中的信任有3个层次

心理学家John Rempel等人(1985)对亲密关系中的信任进行了总结:亲密关系中的信任是一种对伴侣的主观信心感受。

Rempel等人认为,亲密关系中的信任包含了三个要素:a. 可预测(predictability), b. 可依赖(dependability)和 c.信念(faith)。a. “可预测”意味着基于伴侣过去行为的规律,我们相信自己可以对伴侣作出准确的预判。例如,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们能知道当我们犯错时,伴侣是会大发雷霆、还是会温和地解决问题。

b.“可依赖”意味着我们相信,伴侣有被我们依赖的能力和意愿:Ta不单有能力提供支持,也愿意支持我们。这里的能力不单单指伴侣拥有的技能,也包含伴侣本身的生理、精神状态,例如,如果你的伴侣酗酒,可能你会认为Ta是“靠不住”的。

第三个要素是信念,c. 信念意味着,即使在没有充分的事实作为根据的情况下,我们仍然相信对方会继续爱我们、关心我们。研究者提出,我们在亲密关系中体会到的信念感,与人们在宗教中对神的信念感,是类似的。在“可预测”和“可依赖”这两种信任中,人们对于是否相信伴侣还会经过一个头脑中的判断过程,可能从过去的经验中总结出一些证据。但当信念发生时,我们对伴侣的信任不再需要任何理由。

在一段理想的亲密关系中,会同时具备可预测、可依赖与信念三种信任的要素。然而在现实里,不是所有人都会拥有三要素,例如很多人缺乏了对伴侣的信念(Rempel et al., 1985)。

可预测型信任是信任的起点。而我们判断的依据是伴侣过去行为的一致性(consistency)。如果伴侣的行为时而稳定、时而变化多端,我们就很难对Ta进行准确的预判;或者“Ta变化多端“本身会成为预判,而这种预判会直接终止信任的发展。

而当我们冒着可能被对方拒绝的风险,向对方暴露出自己脆弱的部分(比如向对方求助、倾诉等等),并得到了他们正向的回应和支持,这时可依赖型信任就会发生。

而Holmes和Rempel(1985)指出,要产生信念,必须要满足一个条件:我们主观上能够认为,伴侣之所以对我们好,是因为他们真诚地爱着我们,而不是因为伴侣这么做有利于他们自己。同时,也需要我们相信伴侣对我们的爱是独特的,相信伴侣不会用同样的方式去爱每一个人。由于信念是对伴侣情感的信任,心理学家认为拥有信念会给人们提供情绪上的安全感(emotional safety)。

信任在亲密关系中的作用

1. 信任伴侣让人能更坦诚地自我暴露

心理学家Larzelere与Huston(1980)发现,伴侣之间信任程度越高,两人越是能够充分地自我暴露,更愿意让伴侣了解自己内在的想法与感受。信任伴侣的人更少担忧对方会作出负面反应;认为伴侣在了解自己真实一面后,还会一如既往地爱自己;也会更少压抑自己想要自我暴露的愿望。随着信任的提升,我们自我暴露的质量与频率也会增加。

2. 信任让伴侣在遇到冲突时倾向于正向归因

信任程度会影响到伴侣们面对冲突时的表现。高信任度的人们在面对冲突时,对伴侣行为的归因比较正向。归因指的是我们对伴侣行为的解释。正向归因意味着当伴侣与我们发生冲突,我们会认为对方的行为总体而言是出于好意,而不是有意要伤害我们。就算我们因为冲突而情绪不好,对伴侣的评价也不会一落千丈。

中等信任程度的伴侣之间,会在信任与怀疑之间摇摆。当面对冲突,他们会希望能继续信任伴侣,于是会紧紧抓住伴侣的正向行为,把这些行为解读为关系可以持续的信号;但同时由于怀疑,他们又会从负面的角度解读伴侣的行为,担心那些行为是关系变坏的征兆。于是,为了消除自己对伴侣的怀疑,中等信任者会使用许多负面的应对方式(比如威胁、指控),来强迫伴侣把它们动机说清楚。

而在低等信任的伴侣之间,他们选择回避冲突、表现出一种“虚假的良善(deceptively benign)”:他们不去尝试沟通来寻找解决方案,而是双方保持距离,以此来保证自己不会受到冲突的负面影响。表面上他们关系和睦,实际上两人之间的问题只是被压抑了下去,双方对彼此怀有隐秘的怒气(Campbell et al., 2010; Rempel et al.,2001)。

所以如果你和你的伴侣经常争吵,至少说明你们之间还是有一定的信任基础的。

3. 信任简化了亲密关系中人际沟通的复杂性

如果没有信任,我们可能就得在沟通过程中,不断地对伴侣进行测试、分析、考察。但现实中,我们不可能做到每当伴侣说一句话,我们就去验证对方话语的真实性,那样会耗费过多的认知成本与时间成本。

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对伴侣的信任?

1. 个人因素

a. 具备非整合能力的人对伴侣的信任更现实

非整合能力指的是“人们承受认知、情绪上的复杂性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个体,他们能够容许矛盾的信念、情感同时存在,并对此感到舒适;不会试图通过操纵自己的价值观与情感来消除矛盾。他们能够接受“伴侣在大部分时间里是善意、真诚的,而在有些时候也可能会进行欺骗和伤害”。因为他们清楚现实中一个人不可能是纯粹“善”的,总会有负面的部分,而且这是完全自然的。

而欠缺非整合能力的人,会倾向于对伴侣绝对信任或是绝对不信任。在他们看来,如果伴侣爱他们,就不可能伤害/欺骗他们;一旦对方造成伤害,就代表伴侣完全不爱他们。同时拥有互相矛盾的认知(“你爱我,但你也可能欺骗我”)所带来的精神压力,是欠缺非整合能力的人难以承受的(Sorrentino et al., 1995; Lomranz & Benyamini, 2016)。

2. 伴侣因素

a. 双方的自我暴露程度越高,越信任伴侣

了解对方越多,越容易预测对方的行为。同时,伴侣的自我暴露往往会引起我们“响应式的暴露”,让我们更愿意对伴侣倾诉内心的想法:“因为你对我不设防,作为回报,我也对你坦诚相待”。

此外,当我们对伴侣自我暴露得越多,并且在过程中得到了对方认真的倾听与回应,我们会感到自己被伴侣接纳,从而提升了我们对伴侣的可依靠型信任(Rempel et al., 1985)。

b. 伴侣和我们的差异性越大,越不信任伴侣

伴侣与我们的差异越大,越容易降低我们的可预测型信任。“相似”意味着“熟悉”,我们了解一个与我们类似的人会有怎样的行为;而“差异”则意味着潜在的冲突,更容易引起我们的不确定感,比如“我们对感情的看法不一样,Ta会和我想的那样爱我吗?”

这些差异可能体现在比较宏观的层面;但也有时候,生活中一些细微的差异可能会引起我们瞬间的不信任感,比如你惊讶地发现自己和伴侣在装修上意见不一,在那一刻,你意识到自己对伴侣的预判也不全都可信(Kirshenbaum, 2012)。

c. 一贯在小事上保持诚实

伴侣只在大事上保持诚实(例如,不出轨)是不够的,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也维持一贯的诚实,才能获得人们长久的可依赖型信任。如果伴侣在关系中时不时撒个小谎,次数多了后,我们也会认为伴侣是个不可靠、不诚实的人(Rempel et al., 1985)。

3. 关系中权力的失衡会降低人们对伴侣的信任

如果在关系中双方的权力失衡,那么较弱的一方会不相信较强的一方。权力感的失衡可能来源于双方客观的差距,比如收入差距、家庭背景悬殊等等;也有可能是源于主观的感受,比如“我觉得我配不上你”或“我觉得我爱得太多,在你面前感觉卑微”。

当人们觉得自己在伴侣面前更低微、更脆弱时,人会本能地对一切不放心。他们会觉得比起强大的伴侣,他们在这段关系中更容易受伤:因为一旦伴侣试图伤害他们,他们会没有力量去影响伴侣、让伴侣停下伤害(Kirshenbaum, 2012)。

如何提升关系中的信任?

1. 和伴侣讨论如何提升Ta的信任感

和伴侣坦诚地讨论提升对方信任感的方法,比如询问对方:“我做什么可以让你更相信我?”如果你感到你做不到伴侣提出的标准,你需要坦诚地说“不”。不要为了讨好伴侣而答应自己做不到的事、让对方产生虚假期望;不然一旦你在将来达不到伴侣提出的这个要求,伴侣会因此感到你不可靠,反而降低了对你的信任。

2. 如果你撒了谎并被伴侣被戳穿,承认你撒了谎

如果你撒了谎而且被伴侣戳穿,你要立刻承认你撒了谎,不要过多抵赖。我们都有可能在生活中撒谎,但如果一味抵赖,伴侣可能会认为你做不到对Ta诚实,于是减少了对你的信任。在承认撒谎后,你需要真诚地道歉,并需要解释自己说谎时的动机与考量,让伴侣明白你是个总体可靠的人、不会无缘无故地撒谎。

3.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言行一致

即使一件事微不足道(比如“明天提早下班”),一旦你答应了伴侣,就要尽量做到。如果你发现自己无法兑现承诺,要提前告知伴侣,而不是直接爽约、出尔反尔。信任是在一个一个实现诺言的瞬间逐渐积累起来的。

4. 在伴侣对你进行自我暴露时,倾听并作出回应

当伴侣对你倾诉一些个人的感受与想法时,要给出“我在认真倾听”的信号,包括语言信号(例如,及时的语言回应、复述对方说过的话、就对方说的内容进行提问等等)和非语言信号(例如点头、表情的变化等)。这样,伴侣会渐渐相信“如果我对你展现真实的一面,你也会对我作出尊重、善意的回应”,于是更敢于对你坦诚。

5. 为伴侣保守秘密

伴侣在私下里告诉你的、关于Ta个人的事,你要为伴侣保密,不要随意地告诉他人,就算那个人是你们的共同好友也不行。在公开场合中,除非你的伴侣主动向别人提起关于Ta自己的事,不然你不要提起伴侣的私事。另外,即使伴侣在一些场合中、对一些人分享了Ta的个人信息,也不代表伴侣愿意与所有人分享。所以稳妥的做法是,不要随意和其他人谈论你伴侣的私事。否则伴侣不敢相信你会为Ta保守秘密,于是只好选择对你隐瞒一些事。

通过今天的文章我们想强调,不是只有在一些重大、关键的事件才能培养伴侣对我们的信任;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无数个微小的时刻,通过表现出我们的可靠和善意,让伴侣产生信任感。这一个个瞬间,最终会积累起我们对彼此的信念。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很多人对他人的无法信任,归根结底是无法相信自己。愿你能体会到相信,选择相信,从而在瞬息万变的生活里找到真正的安全感。

今日互动:在哪一刻,你感受到了伴侣值得你深深信任?来留言哦~


References:

Campbell, L., Simpson, J. A., Boldry, J.G., & Rubin, H. (2010). Trust, variability in relationship evaluations, andrelationship process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9(1),14.

Kirshenbaum, M. (2012). I love you but idon't trust you: The complete guide to restoring trust in your relationship. Cityof Westminster, LON: Penguin.

Larzelere, R. E., & Huston, T. L. (1980).The dyadic trust scale: Toward understanding interpersonal trust in close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595-604.

Lomranz, J., & Benyamini, Y. (2016).The Ability to Live with Incongruence: Aintegration—The Concept and Its Operationalization.Journal of Adult Development, 23(2), 79-92.

Luhmann, N. (2000). Familiarity,confidence, trust: Problems and alternatives. , in Gambetta, Diego (ed.) Trust:Making and breaking cooperative relations,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Universityof Oxford, 6, 94-107.

Rempel, J. K., Holmes, J. G., & Zanna,M. P. (1985). Trust in close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49(1), 95.

Rempel, J. K., Ross, M., & Holmes, J.G. (2001). Trust and communicated attributions in close relationships. Journal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1(1), 57-64.

Simpson, J. A. (1990). Influence ofattachment styles o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59(5), 971.

Sorrentino, R. M., Holmes, J. G., Hanna, S.E., & Sharp, A. (1995). Uncertainty orientation and trust in closerelationship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styles. Journal of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8(2), 314.

网址:为什么有时,信任比爱还难?|如何建立一段健康信任的关系 https://mxgxt.com/news/view/251508

相关内容

为什么有时,信任比爱还难?|如何建立一段健康信任的关系
建立医患关系信任
HRBP如何与业务建立信任关系?
「管理」团队之间如何建立信任关系?
如何挽救一段没有信任的关系?挽救没有信任的感情的15种方法
空降兵如何与团队建立信任关系
团队如何建立信任
销售员如何与客户建立信任关系
2、如何建立信任关系(2011年8月 第一版)
信任和合作:如何通过合作建立信任关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