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与父母和谐相处——《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教案

发布时间:2024-12-17 10:39

资源简介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逐字稿)
【讲座背景】
“孩子现在大了,不听管教了,说他一句顶回十句来。”“孩子几乎不和我们交流,一吃完饭就回自己房间。”“我家孩子每次都是左耳进右耳出,今天答应要改,明天照做不误,我实在没有办法了。”从家长们的诸多留言中,可以看出家长们的苦恼、焦虑与迷茫,这些留言的背后也反映了亲子关系不佳或较差。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正面管教》一书中也提到:“在纠正孩子的行为之前,要先建立情感连接。”可见,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家庭教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家长若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把亲子关系建立好。因此,本次讲座将帮助家长感受到良好亲子关系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理清其当前的亲子关系以及帮助家长掌握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的方法,以期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实现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
【讲座思路】
为什么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必要性→亲子关系的影响→良好亲子关系的表现→家庭教育相关政策法规)——亲子关系的类型→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的方法(当前孩子成长的客观环境与心理困境→如何建立高质量的亲子关系,从观念和方法两个方面展开讲)。
【讲座对象】小学五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家长
【讲座时间】1h-1.5h(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删减)
【讲座准备】课件、视频
讲座过程
(P1代表是第一页PPT,以此类推,结合课件一起看)
P1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大家好,非常高兴能有这个机会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个话题。可以说,亲子关系,是我们在谈及家庭教育时绕不开的话题,不少家长都为如何拉进与孩子“心”的距离而感到焦虑、苦恼和无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可以变得事半功倍。
一、为什么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一)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必要性
P2-3
下面我们先通过一个视频来感受一下视频中这对父子的亲子关系是怎么样的?
播放视频《父与子的锁》
家长回答。
再次询问家长:结合过往的实际经历,你认为亲子关系在家庭教育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P4-5
感谢家长们的积极分享。我想趁此机会来做一个小调查:当你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困惑时,你更愿意和谁谈心?接受谁的建议?
家长回答。
教师揭晓:通常是和你亲近的、信任的人。同样一句话,由不同的人说出来给我们带来的情绪也会不同。比如同样是一句调侃的玩笑话,从不熟的人口中说出来,你可能会觉得对方冒犯了你,让你心里感到不舒服,但从闺蜜老友的口中说出来,你有可能只会觉得搞笑、欢乐。
P6
孩子也是如此。
《正面管教》一书中提到:“在纠正孩子的行为之前,先建立情感连接。”
P7
对于孩子来说,我喜欢你,我亲近你,我信任你,我佩服你,那么,你说的话我愿意听,你做的事我愿意模仿,甚至你的批评我都会认真反思。然而,当我讨厌你,我远离你,我鄙视你,甚至我憎恨你,你说的话、做的事,我不仅不听不学,甚至还会故意反着来,你不开心我就快乐。
可见,亲子关系在家庭教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孩子之前首先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我们在孩子心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也会大大增强。
(二)亲子关系的影响
P8
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持久深刻的。良好的亲子关系一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孩子来到世界上,一般最先接触的人就是父母,孩子最早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对父母产生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可以自在地对外部世界进行探索,自然地对他人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二是有助于增进人际交往。家庭氛围温暖和谐可以有效促进孩子形成自尊、自信、诚实、耐挫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时,也可以从与父母的互动中,学习到更多的人际交往经验,进而促使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三是有助于促进家庭关系。亲子关系的和谐会加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心理依恋,促进家庭氛围的和谐。如果亲子关系不和谐,每天都生活在无休止的争吵之中,只会使孩子想尽快脱离原生家庭。
(三)良好亲子关系的表现
P9
那么,有些家长会好奇,良好的亲子关系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七个相处模式来判断您与孩子之间关系的好或不好。
孩子能够在父母面前表现各种各样的真实情绪。
2.孩子会和父母表达想法,不担心父母的反应。
3.孩子遇到问题时,愿意向父母倾诉、寻求帮助。
4.父母能够对孩子的反馈,不评判也不贴标签。
5.父母会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6.父母会对孩子道歉,并且弥补过错。
7.父母给孩子设置恰当规则,不担心孩子反抗。
(四)家庭教育相关政策法规
P10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管?如何教?不仅是每一个父母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国家关心的问题。因为家庭教育不仅关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安宁,也关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稳定。几十年来,国家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法规以加强家庭教育,2021年,我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标志着中国父母进入“依法带娃”的时代,所以我们作为家长要把家庭教育重视起来。
二、亲子关系的类型
P11-12
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活泼开朗、独立自主,但有的孩子却退缩、冷漠、自私、专断。研究表明,这种差异的形成,除了与先天的遗传因素有关之外,还与亲子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面进行一个现场体验来感受不同类型的亲子关系:家庭雕塑。
请家长们从1到4循环报数,报数结束后,所有数1的一组,数2的一组,以此类推,一共分成四组。接着,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抽取卡片,按照卡片上的内容用表情、动作、姿势来塑造和呈现家庭中的关系模式。其中,需有两名组员扮演“孩子”(蹲下姿势),其余组员扮演“家长”。
(1)专制型关系:挺胸站直,伸出一只手臂,食指指向“孩子”,另一只手叉在腰上,抬眉或者皱眉。
(2)溺爱型关系:一腿跪地,一只手伸出,恳求“孩子”,另一只手紧紧按在心口,软弱的身体姿势。
(3)忽视型关系:转过身去,直接不面对,不搭理“孩子”。
(4)民主权威型:双脚站立在地面上,身体放松自然,面带微笑看向“孩子”。
p13
询问家长:
(分别询问扮演“家长”和“孩子”的家长)你在雕塑里看到了什么?(想法、印象、感受),哪些细节让你感到舒服或不舒服?
你和孩子的关系更接近于哪种雕塑?
当看着雕塑时,你有没有新的想法出现?
P14
感谢家长们的积极配合与分享。爱和管教是亲子关系中的两个重要因素,爱代表的是关爱与支持,管教则代表规则与要求,如何平衡爱与管教是与孩子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的前提。根据爱和管教两个维度,可以把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划分为四种类型:
(1)溺爱型关系:对孩子有关爱与温暖,没有要求与规则。
(2)忽视型关系:对孩子既没有关爱与温暖,也没有要求与规则。
(3)民主权威型:对孩子既有关爱与温暖,也有要求与规则。
(4)专制型关系:对孩子没有关爱与温暖,但有要求与规则。
民主权威型是最理想的亲子关系。这类父母对孩子既有支持又有要求,父母对孩子的支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当时情境和孩子能力不断地变化,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去做,如果孩子做不到,父母再从中协助,让孩子自己完成,这种支持就像给孩子搭梯子,帮助孩子可以越爬越高。
P15
面对相同的事情,不同类型的亲子关系中的家长会有不同的反应。举个例子:孩子轩轩在拼图,有一块怎么也找不到位置,轩轩又调整了几次角度,可是还是没有成功,轩轩直接把拼图扔掉,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溺爱型关系的家长会这么说:“宝贝,别哭了,妈妈帮你拼上。”
忽视型关系的家长会这么说:“你拼不上,那就换一个玩具玩就好了,你不是还有好多别的玩具。”或者很多忽视型的父母根本难以觉察到孩子的情绪变化。
民主权威型的家长会这么说:“你拼不上很伤心,等你平静下来,我们看看哪里出问题了?”
专制型关系的家长会这么说:“这个多简单啊,你再各种调整方向试试,你自己一定能拼上。”
非常明显,在民主权威型关系中长大的孩子能够自信的成长,更重要的是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也能够跟融洽。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的方法
(一)为什么感觉如今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
p16
在家庭教育备受关注的新时代,怎么做父母是一门大学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部分未成年人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0.7%的受访家长平时在家庭教育中有很多困惑。部分家长产生了一些疑惑:“我们小时候,父母好像也没太管,但都成长得不错。现在很注重孩子教育,反而困惑更多了。”那是因为现在的环境与之前的环境不一样了。接下来,我从当今孩子成长的客观环境和心理困境着手分析,进而为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提供一些建议。
(二)当前孩子成长的客观环境与心理困境
p17
从孩子成长的客观环境而言,孩子的成长环境和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我们的社会处在高速发展之中,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价值观念多元并存,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信息来源海量无限。大多数孩子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下长大,在物质层面没有太多的匮乏感。他们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数字原住民,从小就接触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接受新事物快,学习能力强。在互联网自由开放的文化熏陶下,他们有了更多平等意识,不迷信权威,更强调个人的兴趣。但与其父辈相比,他们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性和抗挫力有待提高。
二是竞争激烈的学校环境。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充足和分配的不均衡、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模式仍然存在,使得孩子一进入学校便进入激烈的竞争环境,从小学一直“卷”到大学。过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不仅会破坏孩子学习的内驱力,还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
三是普遍焦虑的家庭环境。社会快速发展极大地增加了整个社会的不确定性,也使很多父母陷入焦虑状态,产生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非理性观念。同时,有些父母没有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确立适当的目标和期望,用成人的标准或者心目中的“完美小孩”来要求孩子。孩子拼尽全力都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使父母和孩子都陷入焦虑情绪。
p18
从孩子成长的心理困境来说,心理困境是孩子成长的外部环境与其内在需求之间的矛盾所造成的,这种矛盾使有些孩子困在其中不能自拔。以下三个矛盾需要特别关注:
一是高焦虑的环境与追求安全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人都有获得安全感的需要,孩子一生下来就会通过各种方式建构属于自己的安全感。而适度的焦虑是必要的,但是现在的孩子往往处于高焦虑的环境之中,很多父母通过过度关注、过高期望等不同方式给孩子制造了高焦虑的环境。高焦虑的环境“困住”了我们的孩子,让他们不那么容易感到安全和快乐。
二是高控制的环境与自我控制的需求之间的矛盾。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特别是到了青春期,孩子的独立意识会变得非常强烈。但是,一些孩子却往往处在父母高度控制的环境中。成人的高控制源于高焦虑,增强控制感可以减少焦虑。但是高控制往往会遭到孩子的反抗,会让成人觉得更加失控,从而更焦虑,陷入一个“焦虑—控制—反抗—更焦虑—更控制—更反抗”的恶性循环之中。
三是高虚拟的环境与追求真实的生命体验之间的矛盾。当代孩子的生活环境虚拟化程度越来越高,他们从虚拟世界中得到的快乐越来越大于从现实世界中得到的快乐。但是,个体都有追求真实生命体验的内在需求,渴望在现实世界中有深刻的生命体验。一味沉溺于高虚拟的环境,可能让孩子缺乏深刻的、真实的生命体验,容易形成对生命的疏离。
客观环境的变化和孩子成长的心理环境的变化让孩子们变得更有自我的意识,更容易感到焦虑、更难感到快乐,也更容易受到网络的影响,对于父母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p19
那么,如何更好地双向奔赴,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呢?
p20-27
一方面是从观念上,我们应该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掌握孩子的成长规律。不同年龄段孩子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掌握了孩子的成长规律,我们也能更好地“顺势而教”,成为孩子成长的陪伴者。
小学五年级
(1)心理特征
1.竞争意识增强,对学习优秀的同学开始产生敬佩之情。
2.独立能力增强,喜欢自发组成小团体。
3.不轻信吹捧,自控能力逐步增强。
(2)教育方法
1.帮助孩子建立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
2.接触社会对孩子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迎接更复杂的挑战有积极作用。
小学六年级
心理特征
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早期,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还会对老师、家长的干涉进行反抗抵制,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和人生观。
教育方法
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在关注学习的同时,还需让孩子有健康的心理发展。逐步为小升初做准备,对心仪学校的考试范围和特点多做了解。
初一年级
心理特征
初一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特点。顺利时盲目自满,遇挫折时盲目自卑,有从众心理。不愿让大人管,但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具体困难时,还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教育方法
1.关注适应性
从小学生转变为中学生,对环境、教学方法、生活节奏都需要适应,要帮孩子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2.养成学习习惯
初一是打基础的年级,重视“养成教育",让孩子尽快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初二年级
心理特征
此阶段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身体上发生了许多变化。由于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出现严重的不平衡,导致了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的出现。此外,另一心理特点是表面什么都不在乎,实际上从众心理很重,既想标新立异又担心脱离集体。
教育方法
1.引导认识爱情
怎样去认识爱情、处理对异性的好感需要正确引导。
2.重视沟通
孩子进入青春期,比较逆反,和家长的交流逐渐变少,对一味地说教非常抵制,所以这段时间家长一定要多和孩子进行沟通,随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
初三年级
心理特征
独立性获得较大发展,喜欢同老师平等地讨论问题,自己自由独立地组织开展一些活动。“成人感”更加明显,自尊心大大增强,更渴望教师和家长的尊重与理解。
教育方法
1.查漏补缺
孩子要有计划地开始针对薄弱知识点进行重点突破,把初一、初二各科的知识点在脑海中过一遍,查漏补缺,为中考打下良好的基础。
2.压力调节
随着中考的临近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压力,家长要多关心孩子,能够观察到孩子的变化和不安,可以请专业人士给予孩子帮助。
p28
另一方面是从方法上。
(1)关系要有关爱
你是否曾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你不听话,爸爸妈妈就不喜欢你了,就不要你了。”“这次期末考试你考到90分以上,妈妈就奖励你,否则有你好受的。”“我每天起早贪黑、辛辛苦苦赚钱,结果你不好好学习,你对得起我吗?”这在心理学上也被称为“有条件的爱”,当孩子表现好,父母才爱他;当孩子表现不好,犯了错,父母就不爱他。与之相反的是“无条件的爱”,它是指孩子表现好,父母爱他;孩子表现不好,犯了错,父母仍然爱他,而并不取决于孩子做了什么。
p29
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有条件的爱与无条件的爱的差别。
当孩子犯错时:
有条件的爱:“孩子屡教不改,他一定是故意的,我怎么会生出这样的孩子?!”
无条件的爱:“孩子屡教不改,他一定是遇到困难,我怎样才能帮助他呢?”
当孩子考试/比赛得了第一名时:
有条件的爱:“每当孩子得第一,我就觉得特别有面子,表扬他为我争气。”
无条件的爱:“每当孩子得第一,我都觉得替他开心,欣赏他为梦想努力。”
p30
大量研究表明:孩子从小得到的爱,越是附带着各种条件,自我价值感就越低,因为他感受到真实的自己是不被接纳的,只能努力满足父母的期望。
P31
那我们该如何向孩子表达关爱呢?下面介绍爱的五种语言来帮助家长学会表达爱:
肯定的言语
连续一周,每天对孩子说不同的赞赏的话,寻找孩子的优点,并告诉孩子你有多么欣赏那些优点。
服务的行动
孩子希望你为他做某事时,你设法为孩子提供服务来表达爱意。注意不是你认为孩子需要你做的事情。
高质量的陪伴
让孩子写下他喜欢跟你们一起做的事情或活动,然后把它们安排进你们的计划里。
身体的接触
拥抱、亲吻或是拍肩膀、握手、击掌等也可以是你们亲密接触的方式。
接受的礼物
礼物不一定是物质的,给予有意义的礼物给孩子。
p32
(2)关系要有沟通
以下“四忌”“四宜”父母可以参考。
忌居高临下,宜换位思考。少跟孩子说“你应该/一定/必须这么做”,多说“我理解你的感受”。
忌指责攻击,宜欣赏鼓励。不要说“一看你就没多大出息”,多说“看着你为目标而努力,觉得你长大了,我很欣慰”。
忌没有信心,宜积极期待。不要说“做得好不好、学得好不好都无所谓”,多说“爸爸妈妈相信你可以完成”。
忌与人比较,宜自我比较。不要说“那个同学好厉害,你像他一样就好了”,要说“你比上次有进步,努力有了收获”。
p33
(3)关系要有界限
我想首先介绍一个心理学的效应:刺猬效应。
“刺猬效应”来源于西方的一则寓言,说的是在寒冷的冬天里,两只刺猬要相依取暖,一开始由于距离太近,各自的刺将对方刺得鲜血淋漓,后来它们调整了姿势,相互之间拉开了适当的距离,不但互相之间能够取暖,而且很好地保护了对方。
这告诉我们什么?(人际关系中需要一些距离,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之间亦是如此。)
p34
在婴幼时期,孩子一切都需要父母的照顾,没有边界感。
在儿童时期,孩子自我意识出现,强调“你的”、“我的”,父母要有意识地注意界限。
到了青少年时期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渴望得到尊重、理解和自己独立、自主的空间。
因此,健康的亲子关系,离不开清晰的界限。家长把握好界限,明白哪些是自己责任范围内的事,哪些是孩子的事,不过度包办、干涉,让他自己负责,孩子才能长成人格独立、能力发展良好的成年人。
最典型的例子:孩子学习相关的事情,家长应该把主动权和责任交给孩子自己,而不是比孩子做得还多。比如孩子自己收拾书包、记住学习任务、按时完成作业、检查作业;当孩子磨蹭、不好好完成时,不要表现得比孩子还着急,只需引导孩子意识到后果,自己调整行为,慢慢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P35-36
(4)关系要有平衡
最近一个月,你有多少时间是留给自己独处/运动/娱乐休闲/培养兴趣爱好的?
心理学家荣格说过:“父母对孩子最不好的影响,莫过于让孩子觉得他们没有好好过日子。”知乎上有一个话题父母有哪些习惯影响了你一生?
一位网友回答:
“十几年来,我的爸爸坚持每天6点半起床,看书充电。而我的妈妈,只要有空闲,也会拿起书本认真阅读。
每天晚饭后,父母总是相约在楼下空地打打球,或是跑跑步,回家后乐此不疲地交流运动的好处。
多年以后,我才惊觉这些是父母’刻意为之’的教育。
曾经的我,早上起不来,一看书就发困,一运动就犯懒,可当我看到父母都还在坚持,就突然觉得早起也没有那么痛苦了,读书好像也没有那么难,运动也成了每天的习惯。”
因此,教育最好的模样,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不要忘了自我成长,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兴趣爱好上,不断提升自己,给孩子做好榜样。
P37
关系要有稳定
一位父亲由于受到公司老板批评,回家把正在玩耍的儿子臭骂了一顿。儿子很生气,于是转身狠狠踢了身边小猫一脚。小猫受到惊吓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经过,司机紧急避让,却撞伤了站在路边的孩子。像这种由于负面情绪传递而带来的连锁反应,在心理上成为“踢猫效应”。
如果父母的情绪不稳定,孩子将成为“坏情绪”链条上弱小的“受害者”,这会极大影响孩子的安全感。
p38
《社会和个人关系杂志》中指出,“那些生活在父母为日常生活琐事争吵家庭的孩子,他们面对情绪的处理时也会受到影响。”
如果父母情绪稳定,家人之间的沟通模式是健康、平和的,那么孩子将会习得正确的沟通方式,能够控制好情绪,懂得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感受和需求。
而如果父母情绪管理能力差,经常争吵、互相指责,朝孩子发脾气,孩子会变得敏感、自卑,也会复制父母错误的情绪处理模式,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P39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其实很多事情不需要通过发脾气的方式,也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比如孩子犯错,重要的是教孩子认识到错误,学会如何改正,一味地责怪孩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想要管理好情绪,家长可以从这三个步骤来做:
首先需要觉察情绪,当一个人能够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反应机制就会产生变化,控制能力也会更强。
然后暂停冷静,给自己一些缓和的时间,暂时远离这个环境,等会儿再和孩子沟通。
最后是理智反思,可以在内心和自己对话:我为什么会生气?真的是因为孩子吗?是不是我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除了发脾气还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
经过这三步,相信家长们可以更理智地面对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
p40
最后,我想用一段话来结束今天的讲座。
好的亲子关系:是共情,是陪伴,是关怀,是尊重,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您是个什么样的人,您跟孩子关系怎么样,比您对孩子怎么做要重要得多。毕竟,亲子关系好了,教育才能变得简单有效。
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网址:第七课 与父母和谐相处——《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教案 https://mxgxt.com/news/view/248963

相关内容

黄杰教授: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字看六亲——如何看父母关系是否和谐?
如何处理好家庭关系:建立亲密关系的九个步骤
心理学家:与父母的相处模式和关系,早已决定了你的命运
母子关系最和谐 我们应当如何关爱自己的母亲 图
娱乐圈中的明星父母:如何优雅地教育孩子
如何在剧组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理解母亲,治愈自己,重建美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如何形成
十本改善亲子关系的好书推荐 亲子类书籍排行榜 教你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