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琴为友的大师们
文│段宇宏(文史学者)
小提琴被誉为“乐器皇后”,与有“乐器国王”之称的钢琴堪称“天作之合”。就它们在乐器世界地位之尊崇与在全世界的受喜爱程度而言,并不意味着“乐器皇后”的等级低于“乐器国王”。因为钢琴属于键盘乐器,只需校好音,手指按到相关位置,达到音准没有太大难度,但属于弦乐的小提琴则需大量训练才可达到音准,方能奏出美妙旋律,否则效果将大打折扣。所以从学习难易的角度来看,小提琴还要难于钢琴。
小提琴的声音悠扬婉转,表现力丰富,表达喜悦可欢快活泼,呈现忧伤能如泣如诉,所以能迷倒亿万听众。鉴于小提琴的学习难度,它的听众兴许不计其数,但业余演奏者却不如钢琴那么普遍。在小提琴历史上,不乏喜欢把心情寄托给小提琴的现当代名人,其中重量级的小提琴业余演奏者国内有袁隆平等,国外有爱因斯坦和卓别林等。
【袁隆平:一粒痴爱小提琴的“种子”】
袁隆平在中国有“杂交水稻之父”的美誉,众所周知,他把一生献给了田野、土地,献给了农科技术事业。他说话幽默风趣,常常金句不断,“飚英语”和拉小提琴的视频在网上走红之后,网友们十分震惊,这跟他们印象中一贯的“老农”形象反差太大,纷纷惊叹“这些技艺从哪学来的啊”。
袁隆平出身于书香门第,爷爷曾经中过举人,担任过江西省省议员,国民革命之后出任海南文昌县县长,后辞官回乡当医院院长。父亲袁兴烈毕业于东南大学,在江西德安县立高等小学当校长,母亲华静是大家闺秀,自幼在英国教会学校读书,毕业后当过教师,双亲都受过良好教育。华静的妹妹当时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1930年华静在那里诞下儿子,接生者是中国现代妇科的先驱林巧稚。
拥有如此优渥的家庭环境,袁隆平自小也获得很好的教育。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战乱时期,一家人辗转多个城市,母亲在家紧抓孩子们的教育,从小领着袁隆平学英语,给他讲解中外名著。所以袁隆平的英语水平超越了不少同辈人,还培养了诸多文艺特长——对袁隆平来说,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是母亲,给他带来最大生活乐趣的是小提琴。
袁隆平曾写过一篇文章怀念母亲,名为《妈妈,稻子熟了》。他深情回忆:“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还记得吗……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在母亲悉心培养下,1949年袁隆平考入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主修遗传育种学,1950年这所学校因院系调整被并入西南农学院。在校时,袁隆平广泛参加文体活动,最重要的是爱上了小提琴,他将大量的课余时间都花费在练习小提琴上,小提琴成为陪伴他一生的知己。到了周末,袁隆平常常为同学们演奏舒伯特的《小夜曲》和舒曼的《梦幻曲》,有位同学颇为顽皮,也许是想“打击”一下袁隆平对小提琴的痴迷,等他拉完便讲了个故事:有个小提琴家来到农村,村长把村民们召集起来听他演奏,村长特意从家里搬来一张竹椅让小提琴家坐着拉。随后小提琴家倾情演奏了《小夜曲》,一曲终后,发现只剩村长一人站立在身旁。小提琴家尴尬地说:大家可能听不懂吧,难得遇到你这位知音呢!”村长笑了笑说:“等你拉完,我好把竹椅搬回家啊。”袁隆平听完后捧腹大笑,幽默地回道:“是啊,《小夜曲》好,也得看对象啊,对你我就不能拉这个名曲。”
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湖南省农业厅下属的安江农校工作。大家都知道那里位置偏远,条件艰苦,担心袁隆平吃不消,他轻松地对亲友们说:“我会拉小提琴,到了那里,寂寞的时候就拉琴,可以消遣的。”当年,刚参加工作的袁隆平领到第一笔工资,便跑到长沙花费27元买了第一把小提琴。从那儿以后,同事们经常能见到他白天在田里劳作,晚上顶着繁星,在蛙声蝉鸣的伴奏下站在稻田边拉琴。因为他对小提琴的热爱,有朋友打趣地称他是“被水稻耽误的小提琴家”。
袁隆平接受采访时,曾如此分析文体活动与科研的关系:“在文体方面我一直有广泛的兴趣,尤其喜欢球类运动,但我打球只是三流候补队员的水平。游泳技术是一流的,没有哪个能游得赢我,不吹牛,我高中时就曾拿过武汉市第一名、湖北省第二名。这些运动给了我一副好体魄,对工作是有帮助的,环境艰难身体也可以扛得下来。”他认为拉小提琴与自己的科研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说到小提琴,当年进雪峰山时我是带着一把小提琴的,每天黄昏都会在我住的木板楼里演奏,也带着学生们一起开展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我一直说,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是相通的,两个互相升华。”
除了自娱自乐,袁隆平晚年也不时参加一些小型表演会。2000年左右时,袁隆平已是蜚声中外的科学家,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媒体关注,一次,他在单位团拜会上演奏《小夜曲》的消息不胫而走,这次表演甚至吸引了中央电视台。2001年人民大会堂连续举办两场主题为“科学在中国”的文艺晚会,71岁的袁隆平被邀请登台献艺,但他这次演奏的不是作曲家们谱写的乐曲,而是地质学家李四光创作的小提琴曲《行路难》。“这首曲子告诉人们,探索科学的道路是艰难的,但再难科学工作者们也要走下去”,演奏完他向大家说了这么一番话,引来了热烈掌声。
袁隆平曾说过一句名言:“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健康的好种子。”只有健康了事业才能根深叶茂,维持身心健康的秘诀除了心怀理想主义,还要有文体生活。在妻子邓哲眼中,袁隆平是个“多才多艺,浪漫有趣”的人,退休后的袁隆平与妻子更是开启了丰富的音乐生活,先生拉小提琴,太太用钢琴伴奏。2008年1月袁隆平在记者的摄像机面前演奏《我的祖国》,演奏到一半袁隆平可能认为拉得不好,有些难为情,喊了一声“哎呀,不行了”,立即躲回屋子里去。
2021年,袁隆平先生以91岁高寿逝世,11月15日的葬礼上,人们注意到他的骨灰盒用国旗包裹,而他的灵堂上摆放着一把小提琴。
【爱因斯坦与他的至爱“莉娜”】
“头发蓬乱,衣衫不整,穿着有点任性的黑色裤子,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突出的风格,手里拎着一个破旧的小提琴盒,就像一个正在巡回演出的专业音乐家”——1921年,这是爱因斯坦第一次来到美国时,给记者们留下的初步印象。爱因斯坦可能是物理学界最高水平的小提琴手,同时也是音乐界最顶尖的物理学家,他的一生除了其“科学巨匠”的名头广为人知,其实还有另一个身份——业余小提琴家。爱因斯坦为当代科学贡献了相对论和著名的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式,当他在黑板上写下“E=mc²”时,大脑里正在流淌的很可能是莫扎特C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爱因斯坦人生中有两个“宇宙”,一个是物理学的宇宙,另一个是音乐的宇宙。1929年他接受《星期六晚报》采访时说:“如果我不是物理学家,我可能会成为一名音乐家。我经常在音乐中思考,我在音乐中做白日梦,我从音乐的角度来看待我的生活,没有音乐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他这么说,并非因为过度自信,其实他具备这样的家庭环境。爱因斯坦的母亲波琳·科赫本来就是一位颇有成就的钢琴家,通过家庭的熏陶,爱因斯坦与音乐结下了终身缘分。
赏遍音乐大师们的作品后,爱因斯坦擅长用带有科学哲理意味的话去点评他们。他至爱莫扎特的音乐,对此曾给予很高评价:“莫扎特的音乐如此纯洁和美丽,我认为它反映了宇宙本身的内在美。”对于贝多芬,他的态度有点复杂,他理解贝多芬作品的宏伟,但他不喜欢其交响乐的激烈冲突,在他看来这是作者好动和好斗的个性表现。谈到巴赫时,他觉得对巴赫的音乐只能洗耳恭听,而没有说三道四的权利。巴赫曲调的清澈透亮、优雅和谐,每每使他联想起耸入云霄的哥特式教堂和数学结构的严密逻辑。
5岁那年,母亲送给爱因斯坦一把小提琴,并教他如何演奏,他虽然从那时起开始练琴,但对小提琴仍然兴趣淡漠,只是在家长的敦促下偶尔拉一拉,他宁愿建造他非常擅长的纸牌屋(他曾经建造了一个14层楼高的纸牌屋)或做其他任何事情。直到13岁时接触到莫扎特的小提琴奏鸣曲,少年爱因斯坦被那欢快悠扬的旋律所吸引,从此爱上了小提琴,坚持自学一直到老。
这位科学巨匠一生中除了主业物理学研究,最大的享受就是音乐。据说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做梦都想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一天,他去请教一位老琴师,琴师说:“孩子,你先给我拉一首曲子听听吧。”一曲终了,老琴师沉吟片刻,问道:“你为什么特别想拉小提琴呢?”爱因斯坦说:我想成功,想成为小提琴演奏家。”老人又问道:“那你拉琴快乐吗?”“我非常快乐”。于是,老琴师把爱因斯坦带到自家花园里,说:“孩子,你现在非常快乐,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对不对?你拉小提琴的目的是为了成功,获得快乐,而你现在已经是这样了。你看,世界上有两种花,一种花能结果,一种花不能结果,可它们同样美丽,比如玫瑰,比如郁金香,它们在阳光下开放,虽没有任何明确的目的,但这也就足够了。”这一番话,让爱因斯坦恍然大悟。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不再对拉小提琴那么狂热了,只把它当作调节生活、获得快乐的一种方式。
爱因斯坦给自己的小提琴取名为“莉娜”,他曾说“我生命中最大的乐趣就来自我的莉娜”。爱因斯坦的第二任妻子埃尔莎说过:我爱上他,是因为他把莫扎特的小提琴演奏得太美了。”1933年,纳粹上台后开始推行排犹政策,当时爱因斯坦正在美国,途中他听说纳粹分子找借口闯进他的度假小屋,没收了自己心爱的小船。爱因斯坦深感绝望,知道不能再返回德国,随后来到安特卫普的德国领事馆上缴护照,宣布放弃国籍。
不久,爱因斯坦获得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工作邀请,并于当年10月来到这座大学城定居。乘坐远洋客轮抵达美国后,两位助理把他接到了新家,他们那时就注意到爱因斯坦随身带着自己的小提琴箱,爱因斯坦的普林斯顿文艺生活也从一场演奏会开始拉开序幕。
1934年1月17日,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举办为犹太难民筹款的慈善音乐会。爱因斯坦要与其它专业乐手一起上台献艺,演奏巴赫和莫扎特的乐曲,很多人是冲着爱因斯坦去观看演出。这是爱因斯坦首次在美国正规舞台公开亮相,演奏会当天,爱因斯坦先练习了三个小时,据《纽约时报》报道,爱因斯坦希望大家不要批评他的演奏,“他不反对别人批评相对论,但不愿意人们对他作为一个业余小提琴家的能力品头论足”。
尼古拉斯·哈萨尼是具犹太血统的匈牙利小提琴家、指挥家,1938年离开匈牙利移民到美国,受聘于普林斯顿室内交响乐团,担任总指挥和团长。哈萨尼刚到普林斯顿,就被一位女士邀请到家里参加为爱因斯坦举办的生日派对。很自然,哈萨尼当然要为派对演奏几首曲子,爱因斯坦听得如醉如痴,随后强烈要求哈萨尼下周三到自己家开音乐派对。
爱因斯坦拥有一个“音乐朋友圈”,会定期举行音乐派对,不久后哈萨尼就变成爱因斯坦的普林斯顿音乐朋友圈三名核心成员之一,另一位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巴格曼博士,一位拥有钢琴才华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对音乐的痴爱以及对自己的重视令哈萨尼深为感动,他几度邀请爱因斯坦担任普林斯顿交响乐部副团长,爱因斯坦认为“这个玩笑开大了”,他幽默地反问:万一团长去世了,想想会发生什么?”但对方的邀请非常诚挚,并非开玩笑,爱因斯坦最终答应了这个要求,从1952年起担任副团长职务,直到去世。
爱因斯坦一生通过小提琴与诸多世界名人结缘,积累下音乐之谊。访问比利时的时候,他被邀请到王宫里与伊莎白女王共同演奏室内乐。罗伯特·卡萨迪索斯夫妇都是美国顶级的钢琴家,他们是爱因斯坦家庭音乐派对的常客。爱因斯坦极少参加公共演出,拉小提琴的照片人们见得较多,但遗留下的影音资料很少,现存有一首据说是他拉的莫扎特的奏鸣曲,如果是赏乐新手,可能会觉得拉琴者的水平不错。
在朋友眼中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演奏是什么水平呢?哈萨尼曾评价:“他的演奏准确但不具感性美……爱因斯坦从来不会听巴托克的话。”(注:巴托克是匈牙利人,20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巴格曼博士这样评价:“大多数单曲演奏者都跑调了,但爱因斯坦没有,他有很好的技巧和华丽的语气。”著名钢琴家阿图尔·巴尔萨姆曾与爱因斯坦一起演奏过,当被问及大科学家水平如何时,巴尔萨姆说“相对来说还不错”,意为在业余中算一把好手。
直到生命中最后几年,爱因斯坦因左手患病,手指无法再灵活伸屈,才忍痛告别了自己的“莉娜”,但音乐情结一直伴随着他离去,他与音乐的故事成为不朽的传奇。2018年3月,纽约一场拍卖会上,爱因斯坦的小提琴被一位音乐爱好者以56.65万美元的价格买走。拍卖行的总监感叹道:“拥有一把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是你最接近他的音乐激情的方式。”
【卓别林:左撇子演奏小提琴】
“我曾经产生过一个幻象,我看到我所有的道具——小拐杖、破鞋子、脏衣服等挤成一团躺在我脚下。那天我决定不再穿那套衣服,而是带着我心爱的小提琴,还有我的宠物,隐居到意大利某个湖边,用化名在那里过着一种有想象力和智慧的生活”。1920年,卓别林接受采访时,眉飞色舞地对记者如此描述自己内心深处的梦想。
作为闻名世界的喜剧艺术巨匠,卓别林有众多如孩童般的奇思妙想,一生创造了许多不朽的经典,堪称无声电影时代的巅峰,他打造的喜剧形象具有强烈的可辨识度,在全世界家喻户晓。当然他还有很多其它面相,如人文主义者、富有道德勇气的演员等,但他一生都是个坚定的业余小提琴手,这一点就鲜为人知了。1920年之际卓别林的事业如日中天,十年前的穷小子如今变成了世界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但这时他却萌生了隐居乡野的念头,只想带着小提琴和宠物。
卓别林的父母是伦敦的音乐厅艺人,父母在他四岁时分居,他与同母异父兄弟随母亲生活,但母亲因为嗓子失声断送了演艺生涯,家境每况愈下,卓别林与哥哥被送到济贫院生活,因此他的童年在贫困与艰辛中度过。10岁时,母亲因患精神问题被送入精神病院,他与哥哥暂时被送到父亲身边,然而此时的父亲已经变成一个酒鬼,两年后死于肝硬化。幸运的是,父母遗传的艺术细胞在卓别林身上发挥了作用,他从小就经常登台表演,四处做巡回演出,当然这并不单纯出于爱好,而是要挣钱养活自己。
在剧团里卓别林接触到小提琴,从此一发不可收,他对这个乐器如痴如醉。16岁时,他每天要在卧室里练习小提琴四到六个小时,就连外出巡演时也带着小提琴。他此时立下志向,今后要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家,如果大功告成就当小提琴家,若失败了,就把小提琴应用于自己的表演中。其实要成为专业小提琴家,不仅需要天赋,还得从幼儿时就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勤学苦练,少年时代才开始练习小提琴的卓别林,想通过刻苦自修达成目的,谈何容易。随着时间推移,卓别林最终选择了放弃,“我意识到我在小提琴上永远不可能取得卓越成就”,不过他放弃的是成为小提琴家的梦想,而不是放弃对小提琴的喜爱。
1913年,卓别林随弗雷德·卡诺喜剧团赴美国巡演,从此开启了新的人生传奇。凭着精湛的默剧表演技巧和各种脑洞大开的想象,借着美国繁荣的商业演出市场环境,卓别林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一飞冲天,在美国闯出了自己的事业。
卓别林酷爱音乐,与很多音乐家成了朋友,其中有不少轶闻趣事。俄裔美籍小提琴家雅夏·海菲兹与卓别林是好朋友,有一次在派对上,海菲兹拿起卓别林的小提琴想试试手,结果傻眼了,根本无法演奏——因为卓别林拉小提琴与常人不同,他是左手持弓,右手按弦,所以琴码、琴弦、腮托全都反过来安装。卓别林随即接过小提琴,演奏了一首巴赫的曲子后,对海菲兹说:你看,这琴被我从里到外都弄颠倒了”,随后又补充了一句:“就像我在屏幕上背对着你时,看起来像一张脸一样有表现力。”
20世纪30年代卓别林已是文艺圈的泰斗,可以随心所欲地接触任何乐团或乐手。1928年,卓别林听了12岁的小提琴神童梅纽因的演奏之后,邀请梅纽因及其父亲和老师到自己录音室,宣布这一天将跟他们共度,还希望他们能跟自己来一趟私人旅行——很明显,卓别林被梅纽因的琴技吸引,与这样的音乐天才惺惺相惜。但梅纽因的父亲内心十分焦急,担心会错过回程的火车,但梅纽因的老师却说:“放弃与卓别林相处一分钟的时间去火车站等候的想法,是荒谬的。”梅纽因父亲这才安下心来。
卓别林是爱因斯坦的终生好友,他曾在传记中记录过他们的第一次会面。那是在1926年,当时爱因斯坦到美国加州讲学,和夫人、秘书等人一起到了卓别林所在的环球电影制片厂,两人之间友谊就这样结下了。1937年,已在普林斯顿研究院的爱因斯坦携妻子到加州旧地重游,并看望好友卓别林。两人见面非常热情,爱因斯坦告诉卓别林,他是同三位音乐家一起来的,“饭后我们要演奏一回给您听听”。
晚上共同就餐后,爱因斯坦和小提琴音乐家一起,为卓别林演奏了一次莫扎特的四重奏。卓别林在他的传记中说:“虽然他的弓法不太娴熟,技巧有点儿生硬,但是演奏时他……闭拢了眼睛,摇晃着身体。”可那三位音乐家的反应就不一样了,他们都委婉地劝大科学家休息一会儿,爱因斯坦只好同意。这三个音乐家一连演奏了几首乐曲,爱因斯坦坐在那儿有点技痒难耐,私下悄声问卓别林:“我什么时候再演奏呀?”这样的冷遇让大科学家有点不开心,他的夫人更是有点儿恼火,事后她安慰爱因斯坦说:“你演奏得比他们哪一个都好。”
卓别林经常把小提琴元素融入他的电影,其中由他在影片中亲自演绎小提琴的就有两部。
1916年出品的《流浪者》中,小提琴是影片中最重要的道具,卓别林扮演一个街头卖艺为生的小提琴手查理。片中卓别林的小提琴演奏流畅而自信,并非在镜头前虚假地装模作样。电影中,他与另一帮吹号的乐手为了争抢地盘,在酒吧发生了一场打斗闹剧。到乡下游逛时,他在吉卜赛营地遇到被吉卜赛人诱拐来养大的女孩埃德娜,埃德娜在营地里为人们干苦活,长期遭受虐待。眼前的女孩容貌楚楚动人,卓别林扮演的角色对她一见钟情,埃德娜干活时,他就在一旁拉小提琴以及做着搞怪动作逗她开心。
卓别林对演奏小提琴的热情,到了1921年似乎有点冷却,当年他接受《纽约先驱报》采访时说,他开始把精力转移到谱写电影音乐上。不过多年后在自己的收山作品中,卓别林不但亲自谱曲,并在片中再次融入小提琴表演元素。
出品于1952年的《舞台生涯》是卓别林的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电影,根据他自己的中篇小说《脚灯》改编,也是他最后一部公开发行的电影作品。《舞台生涯》名为喜剧,但其实颇为催泪,欢乐中带有感伤色彩,卓别林饰演一位过气的喜剧明星卡尔维罗,电影以一战中的伦敦为背景,主人公曾是一位著名的小丑演员,但人到中年,名气丧失,事业衰败,自暴自弃变成了一个酒鬼。一次偶然的机会,卡尔维罗拯救了欲自杀的舞蹈家特蕾莎,帮助她逐渐恢复自尊,在这个相处过程中自己也找回了自信。
影片在发行时正值冷战形成之际,卓别林因为对共产主义的同情态度而使电影遭到了强烈抵制,商业上未获得成功。不过在1972年《舞台生涯》重新上映后,该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配乐奖,卓别林同时得到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影片开拍时,卓别林听说另一位喜剧大师巴斯特·基顿正处于人生最艰难时光,刚经历了婚姻失败和财产损失,情绪非常低落。他邀请巴斯特参演电影,特意为对方打造了一个角色——在片中饰演卡尔维罗的老搭档,这是当时美国两位喜剧大师首次同片演出。影片中卡尔维罗与老搭档在舞台上重逢后表演二重奏,卡尔维罗演奏小提琴,老搭档弹奏钢琴,这是一段悲喜交加的情节,两位已入暮年的明星在台上的卖力表演,既令人捧腹又让人心酸,分不清这是现实还是电影。电影的结局令人唏嘘,卡尔维罗与老搭档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喝彩,卡尔维罗在演奏小提琴时疾病发作离去——这似乎隐喻着卓别林对自己结局的一种期待,也再次抒发他对小提琴的深厚情结。
网址:与琴为友的大师们 https://mxgxt.com/news/view/247215
相关内容
悲剧师徒恋,斯琴格日乐与臧天朔的爱恨情仇古琴师
京剧中旧时代的琴师和现在的琴师有什么不同?
人物|郎朗:世界钢琴大师的音乐之路
琴师:戏曲演员的另一半
京剧界有好演员就有好琴师,只是演员和琴师之间矛盾也是很多
国际钢琴大师称赞云锦博物馆精品值得一生珍藏
战国时期剑客荆轲与琴师高渐离的关系如何
钢琴家胡雪莎闪耀国家大剧院“钢琴嘉年华”
著名剑客荆轲与琴师高渐离之间的关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