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探第108案丨当“网暴”来敲门,如何自救和他救?记者调查网络暴力现状,实测各平台“一键防护”功能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玉凡 王晓雯
因评论一杯奶茶好不好喝,没想到招致网友的谩骂;因谈论针对一部影视剧情节的看法,就引来“键盘侠”的辱骂和诅咒……近年来,网络暴力的层出不穷,令不少网友“噤若寒蝉”,青岛市民朱女士和在校大学生小怡就经历了网络暴力。记者调查发现,像朱女士和小怡类似被网暴的遭遇并不是个例,近年来,因违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网暴之下悲剧频出。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提供“一键取证”功能,回应了网络暴力取证难的现实困境。
事件:
一杯“奶茶”引来网络恶评
“前两天我在社交平台发了个帖子,说某品牌的某款奶茶不好喝,评论区有热心网友解释奶茶的配料,有些人就语气很冲,甚至骂脏话。也有人评论说,他也吐槽过不好喝,被一群人给说了。”7月11日,市民朱女士说道,她因在社交平台“吐槽”某款奶茶与价格不匹配、口感不好,就有人对她恶语相向。
青岛一位网友遭遇“网暴”
“之前我发了一个鞋子试穿的分享,就有人说我腿粗等等,我朋友看不过去,就去回复,结果那说我的更来劲儿了。”朱女士表示,她和朋友不同程度地被在网络上被言语攻击过。“我的一个朋友,谈了一下她对一部影视剧情节的看法,就被喷子点进主页去看她发的东西,说什么诅咒你考不上研究生,真的很伤人,甚至说一些不堪入目的脏话,弄得我朋友心情特别不好。”
7月12日,在青岛某高校读书的小怡(化名)表示,她因为在社交平台表示喜欢某位流量明星,就被恶意人身攻击。“因为从影视剧里了解到这位明星,然后我就发了欣赏演技之类的话。有人刷到之后,就跑过来评论骂我,甚至对我进行人身攻击,骂的很难听,甚至是私信骂。”小怡说道,看到被谩骂的留言,起初她非常生气,想与对方讲理。“他们根本不辨是非,没有逻辑,就是什么难听说什么,你越去回复他们,他们可能骂的越厉害,他们深夜都等着回复你、攻击你。”
调查:
“按键伤人”悲剧频出
近日,一位青岛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几年的证件照变化,却遭到网络暴力,被一些人恶意攻击相貌。对此,有网友表示“评论区恶意太大”,谴责网络暴力行为。
“说实话,我个人觉得在网络上去攻击一个素未谋面的女生的外貌真的挺没素质的。 她又不是做了什么违反道德的事,你们何必呢?”一位网友评论道。
“有些人到网络上来找存在感,把恶语调侃当成自己网络上的风趣,真够无语。我朋友就是在短视频上发了一条视频,被网暴得了抑郁症,考研没考,吃药胖了一圈,有些人管管自己的键盘吧!”另一位网友留言称。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因网络暴力酿成的悲剧并不鲜见。此前,网上寻亲的少年刘学州引起关注,认亲后因种种原因,刘学州遭遇网络暴力。刘学州发布一封七千字遗书后,在海南三亚自尽身亡。
各大平台推出“一键防护”功能
在被保研到华东师范大学后,24岁女孩郑灵华拿着录取通知书去医院看望爷爷,并将照片分享到社交平台,却因染着粉色头发遭遇大规模网暴,身份背景被恶意抹黑,照片在网上大量传播。2023年2月份,其好友发文称,郑灵华因抑郁自杀去世。
近日,七岁男孩被撞身亡,其母遭网暴跳楼轻生;网红“管管”因不堪“黑粉”网暴,喝农药自尽……一桩桩网络暴力导致的悲剧刺激了网友的神经,种种悲剧令人心痛的同时,也让更多人开始思考网络暴力所带来的危害。
实测:
多平台推出“一键防护”功能
今年3月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多家网站平台发布防网暴指南手册和网暴治理情况》,针对近期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网暴问题,抖音、微博、快手、腾讯、小红书等重点平台加大防范处置力度,强化识别预警和实时保护,严肃查处组织参与网暴、借机营销炒作的信息和账号。
7月12日,半岛记者随机测试了几个社交平台的防网暴相关功能。在抖音平台的个人主页,记者拓展功能里有“抖音小安”。点击该选项之后,界面跳转到小安保护中心,安全功能包括一键防网暴、心情暖宝宝、账号安全锁等。一键防网暴打开后为防打扰保护工具,用户可选择开启陌生人不可以评论我、陌生人不可以私信我、仅自己可以发弹幕、陌生人不可以搜索我等选项,保护时间分为3天、7天和30天。此外,在该界面还可以选择私信网暴批量举报。“选择开启心情暖宝宝后,小安会为你推荐更多正向优质内容,让你每天心情暖暖”,点击心情暖宝宝后,界面弹出该提醒。在搜索框输入网络暴力,平台优先推送抵制网络暴力的视频和微电影,并提供了援助热线。
各大平台推出“一键防护”功能
记者注意到,小红书平台也上线了相关防网暴功能。输入网暴关键字搜索,界面显示“小红盾防网暴”选项,申诉流程分为提交申请、平台审核、平台处置、结果反馈,申请网暴保护时除了要提供申诉描述、证据截图(清晰的网暴笔记截图,至少4张)、报案材料(或法院受理通知等立案材料,任意一种即可)外,还要添加屏蔽关键词,输入真实姓名、电话、身份证信息等。在个人主页,点击设置中的帮助与客服,同样可以找到该功能。在隐私设置中,也可开启一键防护功能。
在微博输入网络暴力,平台在搜索结果页面提示“文明用语,温暖的不只是他人”图片,并显示了全国24小时免费心理咨询电话。点击图片后,会跳转到隐私功能设置页面。在微博防网暴功能指南中,分别列出了一键防护、优化互动功能、投诉一键取证、微博协管员试行、搜索友善引导的使用方式。“在短时间内感受到大量言论攻击时建议开启,常规时段不建议开启”,指南中提醒,开启一键防护功能后,7天内将不接收未关注人的私信/评论/转发,且账号发布的内容无法在发现位置被搜索到,不再新增粉丝,直至功能到期关闭后恢复。投诉一键举证示例图中,有“涉未成年人的违规内容任何人都可进行投诉,我们会优先处理”的提示,举证内容支持文本、图片、语音消息等。
“平台有网络暴力防护功能吗?”记者向哔哩哔哩平台人工客服提问道。“一键防骚扰功能开启后,7日内仅会接收到指定用户的私信、弹幕,并不再接受@信息。”客服回复表示,平台私信防骚扰设置已经升级为一键防骚扰功能,用户可升级版本进行查看,如果未升级版本,之前设置的私信保护仍然在启用时间内保持生效。“建议可以开启防骚扰功能”,客服补充道。随后,记者再次询问,“遇到网络暴力和不友好的评论,该怎么办”。“可以在前台举报一下。”客服表示,举报评论可以通过移动端、网页端渠道进行反馈,填好举报理由或选择违规理由提交即可。“您提交举报后,工作人员会最快的安排举报的工作来帮助您。”
各大平台推出“一键防护”功能
业内:
“不要陷入自证陷阱”
电影《让子弹飞》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小六子去吃粉,被胡万和小贩诬陷少付了一碗粉的钱,小六子为了自证清白,剖腹取粉。“他掉进了胡万的陷阱,小六子的清白对于胡万来说不重要,他虽然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却付出生命的代价。”针对网络暴力的问题,青岛一位不愿具名的心理专家王宁(化名)用电影中的这一情节举例,表示“不要陷入自证陷阱”。
“不要给网暴者断章取义的机会,如果被网暴了,一旦一回应,就陷入了‘自证陷阱’。”王宁表示,一旦遭到网暴,千万不要解释,解释可能会使矛盾升级,为网暴者提供进一步攻击的机会。“如果你回应了,就会被带节奏,被牵着鼻子走。网暴者擅于利用解释中的漏洞。无论你怎么证明,只要有一个你没解释明白,他们就抓住不放,以此类推,越辩解越不放过,攻击越强烈。”
“他们来言语攻击你,辱骂你甚至是你的家人,如果你生气了,或者是因此做出其它的举动,就中了他们的‘圈套’,他们期待你的回应。”王宁表示,如果遇到网暴,要对信息源进行阻断,进行“断网”,屏蔽掉恶意信息,不要接触相关内容。“有些平台官方提供了防网暴的功能,开启一键防护后,就看不到评论和私信了。”王宁说道,可以暂时关闭社交账号,避免接收到网暴信息。
王宁介绍,若遇到网络暴力,及时寻求法律援助和心理疏导非常重要。“要保留相关证据,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要透露自己的隐私,确保个人信息安全。不要去伤害自己,不要过度的用外界眼光审视自己、评判自己,要建立自己的人际边界。可以去做别的事,转移一下注意力。”王宁表示,如果情绪不稳定、自己无法调节时,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积极寻求心理疏导和帮助。
律师:
“网暴”取证难、维权难
多措并举破解难题
对于网络暴力问题,山东川佳律师事务所的张宝清律师解释,网络暴力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为,而是借助网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对人进行攻击和诬蔑。“网络暴力有多重表现,在形式上,文字语言为形式的网络暴力、图画信息为形式的网络暴力。在内容上,不理性人肉搜索的网络暴力、肆意辱骂他人的网络暴力、编造传播谣言的网络暴力。”
张宝清介绍,在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规定中,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按《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张宝清表示,网络暴力具有行为匿名性和信息传播快速性的特点,给受害者收集证据带来困难。今年6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三部门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要求“畅通诉讼程序,及时提供有效法律救济”并“落实公安机关协助取证的法律规定”。《征求意见稿》第二十二条明确,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提供针对网络暴力信息“一键取证”等功能,提高证据收集便捷性。
专家:
网络平台应加强监管责任
7月11日,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传播学博士高存玲介绍,近年来,网络暴力有愈演愈烈之势,给网络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给当事人带来困扰,甚至引发严重后果。
高存玲分析,一方面,网络是一个匿名的空间,这里的匿名意味着“姓甚名谁”等身份信息的隐去,也意味着网络空间是一个陌生化的场域,处于同一个直播间、同一个评论区的人们彼此陌生,这样的环境导致一些现实生活中的规范“失灵”。另一方面,网络是一个具备极强聚集性的空间。现实生活中几万人、几十万人聚集在同一空间是很难想象的,但是短视频的评论区动辄有数万人、数十万人留言评论。这种聚集容易导致如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所描述的那样,个人的理性被淹没,情绪化、冲动化、盲目化、群体极化占据主导地位,很多个体被群体的情绪裹挟而不自知。“但是,无论如何,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我们不能容忍网络暴力继续破坏我们晴朗的网络环境,也不能允许网络暴力的乱拳继续砸向那些无辜的人们。”
高存玲认为,维护风清气朗的网络环境,向网络暴力说不,各大网络平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存玲表示,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互联网新闻服务单位的相关责任。在网络暴力事件处置上,“取证难”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瓶颈。《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强化了互联网新闻服务单位的取证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有强大的技术手段,海量的用户数据,掌握详细的信息传播痕迹,当网络暴力发生、当一些网民的行为涉嫌触犯法律,他们有义务帮助有关部门明确相关网民的行为属性和责任情况,助力法律落实,让网络施暴者不再逍遥法外。如此,风清气朗的网络环境才能建构,网络暴力才能不断减少。
网址:真·探第108案丨当“网暴”来敲门,如何自救和他救?记者调查网络暴力现状,实测各平台“一键防护”功能 https://mxgxt.com/news/view/245322
相关内容
社科大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2023互联网平台网络暴力治理机制构建与测评报告(60页).pdf网络暴力
普通人如何对抗网络暴力?
治理“网暴”新规下月出台,法官详解如何惩治“按键伤人”?
网暴之殇|为何网暴受害人会抑郁乃至自杀?
网络暴力成因复杂,应避免随意关联、泛化和滥用
探寻网暴之源:施暴者是谁?为何会不明真相攻击陌生人?
灰色地带的“不良信息”型网暴如何治理
5类网暴行为明确!受害者如何维权?“水军”和“平台”承担什么责任?
暴雨天驾车出行,如何避险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