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观潮丨根治“饭圈”乱象,推动“流量”向上、向善、向美

发布时间:2024-12-17 03:25

  全新妙想投研助理,立即体验

  徐坤杰

  从借贷为偶像高额消费、集资打榜到倒牛奶式疯狂浪费、应援打投,从“饭圈”老师组织学生追星到吴亦凡“粉丝”非理性发声应援,从“粉头”鼓动粉丝攀比炫富、奢靡享乐到“饭圈”粉丝一言不合就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人肉搜索,再到黑粉产业雇用网络水军,“养号”刷量反黑、控评、“蹭热点”“造话题”……“饭圈”生态俨然已误入“歧途”,严重干扰了舆论和传播秩序。

  与此同时,部分被追捧的流量明星和偶像又未能担负起榜样引领的社会责任,论文造假、吸毒嫖娼、偷税漏税、违法代孕……丧失底线的失德违法行为屡屡刷新公众认知,影响恶劣,示范极坏,整治“饭圈”乱象迫在眉睫。

  泡沫终幻灭

  ——被想象的养成系“偶像”

  不是凭借优秀的文艺作品被家喻户晓,当前部分“偶像”的出道方式多是通过“选秀”综艺。经纪公司、演艺娱乐、商业平台等相关偶像产业资本运作方通过造势,包装练习生,“粉丝”则因喜好选择“站队”、报团,通过一次次打榜投票、反黑控评等数据劳动,“护送”自选的“偶像”出道,并在“偶像”的胜出中获得“自我胜利”和“群体认同”感。

  所以,不同于真正意义上的“偶像”,当前被追捧的部分“偶像”在本质上更像是一种快消品,他们迎合粉丝喜好,为粉丝提供情感抚慰,在练习和选秀中,更像是被量产的产品,鲜少个性,且更新迭代快。在互联网社交媒体加持下,养成的“偶像”与“粉丝”在互动上更为直接和频繁,关系更为“亲密”。甚至在一些“顶流”明星屡屡突破道德和法律底线、不能以身作则的情况下,一些不理智的狂热“粉丝”仍然罔顾事实、力挺“偶像”。吴亦凡“粉丝”组织“救援队”和“探监大队”就是一例。

  现实让我看到部分养成系“偶像”并非“货真价实”,他们只是存在粉丝一厢情愿的想象中,完美无瑕的泡沫也终有幻灭,唯有“德艺双馨”才能在当榜样、行示范这条“偶像”之路上走好,走远。

  翻手云覆手雨?

  ——被“迎合”“赋权”的粉丝

  区别于传统层面中“默默无闻”的粉丝,互联网场景下,粉丝的力量被可视化、数据化,实现了表面上的“赋权”,在打造与追逐偶像中成为极为重要的力量级,粉丝在“粉”与“脱粉”中享用这一加之于“偶像”身上的决定性“权力”,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到愉悦,得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替代性满足感。

  在“饭圈”内部,粉丝还出现圈层化,有前线粉、数据粉、氪金粉等,并在粉丝社群内部形成了细致的分工,打投、宣传、反黑、控评、净化……他们参与“偶像”成长蜕变全过程,他们付出情感、时间、精力和金钱,并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发帖、发微等各种数据劳动。“饭圈”粉丝成员在这种消费、互动和团结中感受群体归属和认同。

  值得警惕的是,我们说的“粉丝”中除了“女友粉”“姐姐粉”“阿姨粉”“亲妈粉”外,此类虚拟情感还映射给了青少年群体,这对处在价值观形成期的青少年易产生错乱引导。

  人类追求“偶像”的情感需要本身无可厚非,更不是非得避拒的洪水猛兽,问题出在盲目、狂热、不理智地追逐“偶像”。我们看到一个残酷的事实,即看似被“赋权”的粉丝实则是流量造星游戏规则的被动接受者,而后才成为直接推动者。那么,又是谁定的游戏规则?

  光照不到的地方

  ——有“看不见的手”在操弄

  在互联网加持以及流量变现的诱导下,社交媒体、平台、技术、娱乐、品牌赞助、营销公司等多方利益相关的行业资本纷纷联手,巧妙抓住粉丝想要自选“偶像”出道、获胜的心理,并通过“偶像”竞争关系的设置,给粉丝制造出必须出手的“愤怒感”“危机感”和“使命感”。

  “哥哥只剩我们了”“只有我们能救哥哥”……与此同时,还不断生产、推送新的“偶像”,制造新鲜感和话题度,于无形中绑架粉丝“情感”,在类似操弄手段中粉丝甘愿且不计代价、无论报酬地进行数据制作和内容生成,不断搭建起新的、能够“变现”的流量池,循环往复。

  在这种“流量造星”逻辑里,粉丝、偶像、媒介、资本之间被串联、融合,挣不脱也不好逃。“饭圈”随之也具有了规模化、高效率、强执行力等特征,而这又是一把双刃剑。

  由数据算法形成的流量洪流能“成就”也能“反噬”,一旦被技术、商业、娱乐、媒介等行业资本过度掌控,“饭圈”乱象丛生实难避免,“饭圈”中群魔乱舞,充满攻击性和戾气。

  病树前头万木春

  ——“饭圈”乱象的终结在哪里?

  “饭圈”乱象破坏清朗网络生态,尤其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公众反映强烈。要根治“饭圈”乱象,除了对饭圈网络暴力、借贷集资、拉踩引战、侮辱诽谤、造谣攻击、恶意营销等无底线行为进行道德批评、法律制裁并开展相应的伦理呼吁外,还需要对由相关利益方串结成的流量造星全产业链条及背后的娱乐、演艺、经纪、技术、商业、平台、媒介等行业资本运行逻辑进行引导、规范、整治、重塑,以建立达成健康、良性的文娱产业运作新模式,才能治标又治本。

  我们看到,今年6月以来,中央网信办相继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和“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围绕明星榜单、热门话题、粉丝社群、互动评论等环节,深入清理涉粉丝群体违法违规和不良信息,对网络生态里的畸形问题进行重点打击和治理。截至8月初已累计清理负面有害信息15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关闭问题群组1300余个,解散不良话题814个,拦截下架涉嫌集资引流的小程序39款。

  与此同时,微博、腾讯、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在相关监管和督促下也相继发布整治“饭圈”乱象的专项公告,各平台都在严格规范、巡查、禁言并关闭相关违规账号,倡导粉丝理智追星、合理表达。在维护健康文明的网络空间、打造安全绿色的网络生态环境这一重要实践中,媒介平台确需坚定态度、立场和底线,认清自身的公共性和社会责任性。

  而作为文娱消费者的社会个人,更应对“饭圈”乱象加强戒备,时时警惕,避免陷入过于理想化、浪漫化、绝对化、狂热化的盲目崇拜中去。当因为一份热爱成为一名“粉丝”的时候,还是要清醒地保有个体自觉和自省,保有独立的思考和明晰的是非判断。而后,热爱而不迷失,追求真善美,并因此而变得更加美好,这才是我们需要“偶像”的价值意义所在。

  治理之路道阻且长,全社会都在重新审视当下畸形了的“饭圈”文化,除了政府监管部门、平台,身处家庭、学校、行业组织单元里的每一个人都应携起手来,共同向罔顾社会效益、唯“流量至上”和“利益至上”的资本运作方“亮剑”,推动流量向上、向善、向美,共同营造文明健康、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

(文章来源:大众网)

网址:海报观潮丨根治“饭圈”乱象,推动“流量”向上、向善、向美 https://mxgxt.com/news/view/238599

相关内容

整治“饭圈”乱象,遏制“流量至上”歪风
饭圈乱象背后是流量至上畸形导向下的资本黑手
热评丨取消明星艺人榜单!整治“饭圈”乱象当出重拳
【策论】流量为王资本撑腰,如何整治饭圈乱象?
控评、网暴、不当集资……“饭圈”乱象如何依法纠治
中纪委机关报:整治娱乐圈乱象打出组合拳 流量明星“翻篇”了
让更多流量向上向善
“饭圈”治理,“唯流量”观要先破
中纪委机关报:整治娱乐圈乱象打出组合拳,流量明星“翻篇”了
整治娱乐圈乱象打出组合拳,流量明星“翻篇”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