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港台华语流行乐坛消失的十大唱片公司上篇

发布时间:2024-12-16 20:27

港台流行音乐是几十年来流行文化最重要的代表之一,而炮制这些风靡一时音乐歌曲,推出一个个享誉亚洲甚至全球华人圈子的歌星要靠背后一家家唱片公司。但是,流行的特色在于风云变幻,真正经久不衰的企业非常之少,尤其主打唱片专辑的时代也就二三十年,因此,多数唱片公司也不过数载或十余载流星一般寿命,的确非常契合“流行”这一特质。随着当今华语流行音乐的变异,梳理一番这些公司的辉煌与没落显得格外有意义,只是本文排除一些至今屹立不倒如滚石、华纳等,或随着整合兼并而新起一些公司如环球、新力、华研国际等。

一、华星

华星唱片是香港流行乐坛如雷贯耳的一家老字号,从70年代初就出现,曾有众多大牌歌星出自旗下。到90年代中期被其他机构收购,虽然华星的名号还在,但90年代后期的华星已不能和之前的华星相提并论。

早期的华星唱片,是一家相对比较本土的公司,没有像八九十年代如日中天的宝丽金、华纳、百代等海外资本背景,这家公司能够独树一帜,撑起近20年比较辉煌的阶段,的确堪称流行音乐史上的一座丰碑了。从罗文、甄妮、成龙、张国荣、梅艳芳到杜德伟、梁朝伟、郑秀文、许志安、古天乐、梁汉文、陈奕迅等等,太多明星歌手的名字在这家公司出现过。

张国荣《风继续吹》发行于1983年

只不过,华星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虽然旗下明星如云,但对于众多90年代之后走红的歌手,华星经常被调侃为“中转站”,因为他们许多人仅仅是出道阶段在华星,大红大紫都是在其他唱片公司,比如杜德伟、林忆莲后来大红都是去滚石唱片,而像郑秀文是跳到华纳唱片,杨千嬅则是到新艺宝。连成龙虽然不以唱歌为主,但他有一些被影迷熟知的歌曲,也是在滚石唱片推出的。

反之,华星唱片之所以能拿下那么多歌手的出道,因为这家公司实际幕后大股东是大名鼎鼎的无线电视台。几乎半壁江山的娱乐艺人都出自TVB,所以有太多艺人的出道自然而然首选是依靠无线的资源。不过,最初阶段的70年代大部分时间,华星还只是纯粹的唱片出版公司,比如为无线电视台的剧集出音乐合辑或专辑,接近于后来的电视音乐原声专辑吧,起初并没有包装歌手。

到80年代初,由陈美龄和张国荣开始,才单独有签约歌手一说,同时与无线电视台联合举办专门的歌手新秀选拔赛,打造出传媒、活动、包装、唱片所谓流水线式的一条龙,这才有华星唱片在音乐事业的繁荣。1982年,第一届新秀歌手选拔的冠军就是梅艳芳。次年,罗文从百代转入华星,再加上有张国荣,一时间实力歌手渐渐云集,华星唱片的名气因此越来越大。

梅艳芳的《梦里共醉》发行于1988年

但华星唱片80年代营造的繁荣仅仅维持到90年代前期,也就十年左右。且不说回归背景对当时香港娱乐产业格局的影响,张国荣首先在80年代末就有所谓专注电影,要告别音乐的噱头,还举行过著名的告别演唱会。当年没过几年,实际他也去了滚石唱片,还是断断续续在唱歌、出专辑。

梅艳芳在90年代中期就公开对华星公司的一系列所为表示不满,没经过同意就擅自推一些精选专辑,而之前正在上升阶段的郑秀文、许志安也对公司一些做法很不满意。据说推出过一张所谓情侣合唱专辑,尽管两人的确是情侣,但毕竟才出道不久,一来就贴上情侣标签,对他们事业发展产生一些影响。

假如透过表面来看华星的做法,感觉是为了打开市场销路,可谓想尽办法搞了一些小手腕。其实这多少已经显现当时整个唱片行业处于歌手竞争最激烈的时期,同时对于唱片专辑的市场销路,除非是一线人物,多数已经明显有了滑坡的征兆。

张国荣的《一片痴》发行于1983年

不过,在90年代后期音乐市场大变局阶段,华星唱片虽然没有像其他一些公司经历收购整合就彻底注销,但本质也差不多,仅仅是保留这个名头罢了,实际这家公司从1996年已经被收购(南华早报集团)。2008年又一次被收购,由新起的大腕林建岳名下丰得丽公司入股,熟知香港娱乐圈都知道,林建岳正是2000后才涉足这一领域,一开始是主持寰亚综艺集团,以打造了著名的《无间道》系列一战成名。他原本另外拥有一家东亚唱片(都是“亚”字号),旗下有黎明、杨千嬅、陈冠希等一些歌手,然后实际东亚与华星也进行了合并,换句话说,华星唱片除了一个名头空壳,在90年代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二 、飞鹰

飞鹰唱片相对比较冷门,可能除非资深歌迷,多数年轻一些都估计完全不知道。这家公司主要活跃在80年代港台流行音乐最轰动的阶段,由老牌歌星刘文正退出演艺圈后自组成立,之前刘文正属于台湾宝丽金的重要歌手。但关于飞鹰到底什么时候成立却有一些争议,有说1983年就有了,也有说1985年。

实际上刘文正离开宝丽金,按合约算的确是1984年,要说有合约就暗中另组公司可能性不大,所以1985年相对靠谱一些。以推出三个性格迥异的女歌手吸引不少关注,就是方文琳、伊能静和裘海正,外界往往称为“飞鹰三姝”或“飞鹰三姐妹”。

飞鹰旗下歌手主要是三姐妹和巫启贤

如今还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当然只有那个早已没有唱歌,也不怎么演戏的“姐姐”伊能静,实际多数人恐怕也不怎么清楚她到底是怎么出道的了。

实际上就在当年,这三个风华正茂的少女级歌手,个人感觉她们之间也很有一些声音特质各异,其实并不大合拍和匹配。不过就80年代中期的组合来说,要想出位自然重在个性和吸引力,也许考虑真要完全各方面都很相似,反而又无法吸引歌迷注意了。

严格来说,三人之中裘海正的声音是明显实力派,声线比较浑厚饱满,她也最先推出个人专辑,跟着方文琳、伊能静都在1987年各自单独出道。方文琳的声音比较温柔婉转,很有亲和力;而伊能静形象最好,声音靓丽细腻,其实很独特,经过不同定位包装后,明显她们的个人发展比走组合路线更容易发挥。短短三年多时间,三姐妹都非常成功,成为当年偶像组合走红的一个模板。据说还有媒体专门深挖她们各自成名道路,然后汇集一些报道,推出一本画传类的书,就叫《飞鹰三姝》。

但是刘文正这家公司并没有维持很长时间,最后在1990年关门大吉,三人合唱专辑就五张《青春缤纷1、2、3》《在世界放光芒》以及《假面的舞会》。

个人专辑里,裘海正主要有《其实你不懂我的心》《跟夏天说再见》《情歌不好唱》《看不见的温柔》,方文琳主要有《不一样的女孩》《百分之百的男孩》《泡沫恋情》《永远的火凤凰》,伊能静主要有《有我有你》《十九岁的最后一天》《我是猫》《悲伤的朱丽叶》《落入凡间的精灵》。

伊能静《十九岁的最后一天》发行于1988

在飞鹰结束后,裘海正加入上华唱片,伊能静加入飞碟唱片,两人人气持续增加。而方文琳一度加入不大知名的公司,没有师姐妹发展的好,实际外界后来都认为,方文琳在比较走红阶段急速事业陷入低谷,多少可能受与飞碟旗下王杰的感情关系困扰。

方文琳还在飞鹰阶段状态就已经很不稳定,据说方文琳为私人感情生活方面还与老师兼老板的刘文正发生过矛盾。据说两人是1988年拍《养子不教谁之过》(播出是在次年年底)擦出火花,有的观点说方文琳对这段感情的投入很深,还为王杰剪了头发,还帮他照顾私生女筱翠,之后有个人专辑《重新爱过》是为王杰而表达心意。

也有站王杰立场的说方文琳其实比较狡猾,主要当时王杰更走红更有钱是以此骗取感情等等,王杰也很受伤,当时1989年《她的背影》是唱给方文琳(收在《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专辑第一首),分开以后又写了一首《孤鹰》表达自己的心情,还搭配发行一本写真集,详述成长和出道经历,为他自己继续制造漂泊浪子形象。

实际两人关系是非当然外人不得而知,只是假如方文琳与伊能静在1991年都能加入飞碟,或许后来事业境遇就完全不同了。恰恰方文琳为了避免外人再就感情一事非议,她选择签约小公司,自然就牺牲了自己的事业。而王杰却在1992年与拍MV的莫绮雯相识(这首歌很讽刺地叫《我能感觉你在说谎》,无独有偶与《孤鹰》收在同一张专辑《All by himself》),后来王杰和莫绮雯还拍了一些MV,像《她》《Baby I'm Your Man》,两人很快结婚(从认识到结婚就一年时间),只不过婚姻仅维持三年。

相反看伊能静,据说她在1986年就和同样刚出道不久,同样属于创作型歌手庾澄庆认识,两人由于没有在一家公司,尽管双方一直比较低调,但并不大影响各自事业发展,反而后来大家都知道,他们的感情至少当时算比较稳定,两人交往超过10年才结婚,这段婚姻也维持了差不多9年。

方文琳到1995年度过感情困扰才又转入上华,但也只推出了《困沙》《脱轨》两张专辑,虽然水准不差,可当时上华人气歌手实在太多,方文琳在1996年与于冠华结婚后就逐渐就淡出了。但方文琳和于冠华的婚姻也在十年后因于冠华出轨而散场。

而飞鹰当年唯一加入过的男歌手只有巫启贤,但没有太多空间,甚至有传言当时刘文正等音乐人并不看好巫启贤,所以巫启贤在飞鹰唱片貌似就推出一张专辑,还不如早年在新马地区的成绩。飞鹰公司于1990年结束以后,巫启贤两年后加入百代唱片,很快就凭《红尘来去一场梦》《等你等到我心痛》《太傻》迅速脱颖而出,完全证明他有不俗的实力。

三、飞碟

飞碟唱片一般肯定是很多资深乐迷最爱的华语音乐制作公司前列,这家公司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结束。实际辉煌时间也就84到94这么十年左右,赢得当时华语流行音乐最有原创性,最具高雅品味的极好声誉。作为当时华语流行音乐充满竞争的环境里,飞碟这家公司从诞生之际就充满与其他公司对抗和较劲的味道,飞碟出品的音乐拼的就是创作实力和雅俗共赏的审美水准。

王杰《我要飞》发行于1990

1982年,原来属于滚石唱片的音乐人吴楚楚和彭国华,由于跟滚石公司的经营理念不合,一起离开之后联手成立了飞碟企业有限公司(UFO Group Co., Ltd.),并以“飞碟唱片”(UFO Record)的品牌进行经营。而之所以这家公司会起名叫飞碟,一个坊间说法他们就是专门针对“滚石”的名号,像是比喻“地上有滚石,天上有飞碟”。而“飞碟”的命名出自集广告人、音乐制作人和摄影师于一身的杨立德,他也是飞碟一位重要作词人,好比苏芮早期《亲爱的小孩》,小虎队第二张专辑几首名作《男孩不哭》《热雷雨》《沙丘魔堡》都出自杨立德。

公司创始人吴楚楚本就是老牌民歌风的音乐人,可随着时间发展和潮流趋势的走向,吴楚楚、彭国华等人一直感觉敏锐,他们渴望寻求一种不同的,有原创味道,且不失中华底蕴的流行乐,最主要地感觉是他们非常想确立一种属于他们一类志同道合的集体印记。

飞碟唱片能够成为一道华语流行音乐史上最耀眼夺目的光芒,因为80年代以后的流行音乐实在太多太杂,假如没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品位,很难让一代人留下深刻印象。尤其笔者以为,飞碟最最重要的一点,其他的唱片公司视为灵魂的往往首推歌手,也就是所谓“造星”,因为歌手是本钱,甚至是摇钱树。

而飞碟虽然也造星,好比万人迷的小虎队,但飞碟真正高人一筹的其实是汇聚最有实力的词曲音乐人,他们做流行音乐是真正把音乐和歌手是并重的,甚至可以说某些时候这些创作者比歌手更重要。而不像短平快的公司就是捧人挣钱,反正很多音乐公司其实只能生存那么几年。

放眼整个华语流行乐坛,可能再没有其他公司像飞碟留下那么丰厚的遗产,在黄金时期就输出过宝丽金、华纳、滚石、上华等几家公司,之后还支撑福茂、丰华、正东、波丽佳音、艺能动音等其他公司许多年。制造了小虎队这种超级偶像,但本质上,飞碟的音乐非常有个性和品味,他们的歌手从苏芮、蔡琴、姜育恒、王杰、叶欢、蔡幸娟、黄莺莺、张雨生、郑智化等等一路数下来,全是清一色有个性特点的歌手,恐怕早期除了诞生过小虎队之外,一直就没有多少偶像元素。实际另有红孩儿也风靡一时,但影响远不及小虎队,这个问题其实飞碟内部也意识到同质化的弊端。要到90年代后,才有伊能静、郭富城、林志颖等偶像歌手增多。

实际后期发掘偶像这个现象渐渐增多,恰恰与华纳公司在台湾开始注资收购飞碟之后(1991,也有说1992),双方经营理念产生分歧,飞碟原班人马为此已经有所抵触。当然,处于最鼎盛的时期的飞碟还没有影响到总体业绩和音乐水准,但到了1995年,一是华纳对飞碟的收购大势所趋,二是,两家公司运作方式的分歧严重到核心管理层难以接受,结局就是原飞碟管理层几乎全部出走,这家最优秀的华语唱片公司就此消亡。

虽然在1996年,并入华纳的飞碟字号还是存在,但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飞碟唱片,名下也根本没有什么原来的飞碟公司歌手存在了。小虎队去了宝丽金旗下的正东,王杰、张克帆(红孩儿组合主唱,声音感觉非常好)去了波丽佳音,蔡幸娟去了艺能动音,张雨生、林志颖、郑智化去了新组建的丰华,一个华语流行音乐的业界传奇从此风流云散。就像广告界的那句老话,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小虎队《快乐的感觉永远一样》

飞碟唱片缔造优秀流行音乐的核心是他们拥有强大的原创凝聚力,李子恒、陈志远、陈大力、陈秀男、殷文琦、刘虞瑞、杨立德、陈复明、陈耀川、姚若龙、陈乐融、戚小恋、宋文善、许常德、陈庆良、张方露、李士先、吴大卫、林一平、蒋东良、张玉美、靳铁章(靳铁章是资深音乐人,严格说不算飞碟名下,之前他知名的歌是捧红上华公司孟庭苇的《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与飞碟合作把他推到一个更知名的段位,后来给刘德华写了古典风的《真我的风采》)……这个名单还可以有很多。飞碟可以通过对音乐的创造和追求,汇聚老中青各种创作人才,这些幕后班底才是歌曲质量的保证,唯有他们的团结才可以推出各种独具特色的歌手明星。

如飞碟的灵魂音乐人李子恒,他几乎是整个流行音乐史上最杰出的词曲作者,放眼几十年的华语乐坛,与他一样用类似“才华横溢”等华丽词汇形容的音乐人没有一百也举得出几十个,所谓流行音乐,能把歌曲朝简单通俗化做的人非常之多,可能朝精致典雅上做的绝对不多,李子恒就是其中一个。但李子恒的雅,并非像今天一些国内音乐人矫情做作的伪古风,李子恒创作的歌曲是一种蕴含意境的古典,旋律和歌词会适当带一些传统元素,但绝对不是风格做作和卖弄辞藻。自有诗词歌赋以来,雅的真正讲究是一种意境,李子恒写的虽然是流行歌,但能够多少达到这种境界,其他的音乐人要么单纯某种方面可以,比如顾嘉辉、黄霑、殷文琦都是作曲,而许常德、姚若龙又只是写词,两方面都可以意境融合的音乐人几乎再没有了。

后期的飞碟虽然距离初衷有些偏离,但为了保证音乐质量,眼界格局还是比较开放,如薛忠铭、陈小霞、黄卓颖、包小松、包小柏、张翰群等等一批与其他公司关系密切的音乐人也都参与过飞碟唱片的合作。而像李子恒、殷文琦这样的飞碟核心人员,其实很早就与其他公司有合作,比如李子恒给上华唱片的孟庭苇写过重要成名作《冬季到台北来看雨》,还给滚石一哥周华健写过《风雨无阻》;殷文琦别的不多说,一首张学友代表作《吻别》,还有同期也是上华公司陈明真的专辑标题主打《情债》,为华纳的郭富城写《付出》《痛哭》《忘不了》等经典抒情曲,早期还为宝艺星时期刘德华写《苦缠》(收录《我和我追逐的梦》,编曲杜自持,刘德华自己作词,坊间八卦有认为这是刘德华写给公开的女友喻可欣),《来生缘》中有非常好听的《有你的地方就是我的家》。当年四大天王,除了黎明,都在事业关键时刻得到过殷文琦的助力,已经碾压其他公司太多太多音乐人。

伊能静《流浪的小孩》发行于1993年

回看飞碟最后阶段的开放式创作,当然有吸收、接纳、交流等等好的一面,比如后期像王杰自组超凡音乐工作室,为躲是非把工作室设在加拿大,可也挂在飞碟名下。自谋发展是王杰妻子莫绮雯的建议,这家工作室实际老板是他们夫妻档。但在工作上,王杰依靠的搭档是多年老友李士先,名声相对较低,不少人还误以为王杰大红大紫以后选择与新人合作,实际他们早在出道前就认识了,甚至还是李士先最先发掘王杰创作与演唱的巨大潜质,把他介绍给著名音乐人李寿全,这才有了飞碟唱片为他打造《一场游戏一场梦》的辉煌。

王杰非常感激李士先,当年最穷困潦倒的时候,李士先帮他付女儿的医疗费和生活费。从1988年第二张专辑《忘了你忘了我》就开始携手合作,一直是编曲制作人身份,只不过前期李士先不算主打,往往在陈志远、李子恒这些飞碟大腕背后,十分低调。直到参与王杰的超凡工作室后,《梦在无梦的夜里》《情愿不自由》才完全整张专辑由王杰和李士先两人自己打造,选择曲目上基本去除了过去飞碟班底,像《情愿不自由》标题主打作曲是黄庆元,之前也仅在《候鸟》合作过一次《爱得太多》。黄庆元按说是宝丽金的音乐人(但他与飞碟姜育恒早期有合作,可能与飞碟建立了联系),之前在宝丽金旗下的宝艺星与刘德华合作较多(《把今生忘掉》《浪淘沙》《今天》都是他的作品),之后与张学友合作较多,《吻别》《祝福》《偷心》等国语专辑都有黄庆元参与制作,但张学友的合作写词反而多一些,如《别问》。

后期的飞碟除了运作上开始有一些灵活方式,可实际上这些工作室模式并不算多成功,像王杰在离开飞碟前闹得很不愉快,还扯上官司。飞碟在1995年风雨飘摇,王杰控告公司没有按照过去合约继续每年制作发行粤语专辑,1993年《她》之后,到1995年打官司期间才迫使飞碟又推出了一张《哑巴的杰作》,当时王杰官司是胜诉的。貌似这也是飞碟最终以关门收场的一个标志事件。当然,王杰个人并没有因此得到太多好处。实际他经营超凡工作室,加盟波丽佳音也没有继续风光多久,超凡工作室倒闭后来同样也成了王杰与莫绮雯离婚的一个重要因素,他的音乐成就应该是公认的,可毕竟远没有成为飞碟当年宣传语预言的“明日的传奇”。

另一方面伴随飞碟后期运作的灵活和开放,感觉太多其他音乐人不同风格的汇聚,同样有些违背飞碟原来主张品味与个性的定位,其实这种所谓多元化的包容性,恰恰使得飞碟与其他音乐公司同质化现象在加重,这也是飞碟核心人员希望另起炉灶的根本原因。飞碟本身渴望独特的特质被华纳这种商业化理念所完全吞噬。飞碟的核心创作班底还希望要保持个性,于是就有了1996年重新打开局面的丰华唱片。

网址:盘点港台华语流行乐坛消失的十大唱片公司上篇 https://mxgxt.com/news/view/229578

相关内容

盘点港台华语流行乐坛消失的十大唱片公司上篇
2004华语乐坛年度十大唱片
华语流行乐坛十大至尊歌手!
华语乐坛十大女唱作人 华语音乐创作女歌手盘点 能唱能写的女歌手有哪些
盘点十大华语歌手历史地位排行榜: 周杰伦上榜, 第一位名至实归
十大港台乐坛天王巨星 港台歌坛十大最受欢迎男歌手 十大港台乐坛天王级歌手→买购网
华语乐坛十大男唱作人 中国乐坛创作男歌手排行榜 华语音乐创作人有哪些
盘点上世纪七、八、九十年代香港流行乐坛的歌星及其代表作
华语流行乐坛代表人物
细数华语歌坛十大唱作才女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