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聚焦丨中国影视产业未来发展依然向好

发布时间:2024-12-16 19:18


编者按回顾2019年的中国影视业,行业仍在稳步发展,无论是电影票房,还是新增银幕块数等都实现了增长,且国产片在票房上占据了绝对优势。与此同时,大量影视公司关停,资本退潮,影视行业“入冬论”不绝于耳。随着行业监管持续加强,从中长期发展趋势看,未来中国影视业向好,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访北京电影学院国家电影智库办公室主任、研究员刘正山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晓红

自2018年以来,行业监管持续加强,行业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影视行业进入了阶段性调整期。一方面,大量影视公司关停,资本市场更加冷静;另一方面,市场成熟度不断提升,对影视内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影视精品和创新内容,在大浪淘沙当中成为市场的中流砥柱。

1

2019年影视产业发展呈现四大特征

中国经济时报:回顾2019年影视行业的发展情况,你作何评价?

刘正山:2019年中国影视行业仍处于稳步发展的阶段。截至12月25日,我国电影票房总计629.39亿元,相对上年增长了3%左右。尽管2019年票房增长率(扣除服务费)处于十年来增速最低的一年(增长率与2016年接近),但是,相对于全球市场而言,这份成绩单实属亮眼。截至12月23日,美国票房105.4亿美元,相对于上年而言属于负增长。

从市场基础看,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新增银幕8800多块,银幕总数达到6.89万块,继续稳居世界第一。这为人们观影提供了便利,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从行业心态上看,日益回归理性。前几年出现的投机思维日益退场,倚重流量明星、“小鲜肉”和“烂片营销”等不再好用,观众并不买账。同时在创作上,更加“接地气”,单纯的艺术家思维或者试图取悦观众的思维均有改变,真正按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理念创作和发展的影片,均出现了口碑与票房的双佳局面。从市场竞争力上看,国产电影占据明显的优势。2019年全年电影票房前25名中,外国电影仅10部;相比而言,2018年票房前25名中,外国片占12部。而票房前10名的影片中,国产电影占8席。

中国经济时报:2019年影视行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特征?

刘正山:2019年影视行业呈现出四方面的发展特征。一是新主流电影真正成熟,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近年来,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新主流电影逐渐崛起,既承载主旋律价值观,又能够按照类型化商业电影的方式运作,实现口碑与票房双高的电影,逐渐在市场上站稳脚跟。2019年以《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等电影为代表,在艺术创新、价值引领和市场表现上均实现了较大突破,为“讲好中国故事”和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了积极探索。

二是电影类型更加丰富。2018年票房前25名的电影,类型集中于动作片,为12部。2019年,票房前25名的电影,类型出现明显的丰富化与分散化,类型最集中的动作片相对下降为8部,剧情片6部,动画片4部。从个案来看,《流浪地球》实现了“硬科幻”题材的重大突破,接近好莱坞的科幻电影制作水准;《古田军号》在历史题材的叙事上作出了探索;《哪吒之魔童降世》深挖传统文化的IP,传承了优秀文化,也在动画片方面打破了票房的天花板;《少年的你》继续在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方面作出贡献;《误杀》一改过去的改编影片“烂片”的魔咒,在叙事手法创新和“在地化”方面作出积极探索。

三是市场更为成熟,尤其是档期决策更加成熟。如今年国庆档,《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三部主旋律影片,貌似同台竞争,实则“互补”。虽然都是献礼片,但各个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却是不同类型的,影片之间并不存在替代性。而且,档期的定位更为准确,如2019年国庆节期间上映的主流电影均与国庆的特征相关,已经成为市场有意识的选择。

四是电影“工业化”实现突破,并成为业界的自觉意识。工业化是提升电影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而标准化是电影工业化的基础和特征。典型案例是《流浪地球》,在制片环节,服化道部门就摒弃传统模式,衍生出更细的MDI、UI、希娜魔夫等新的组别,细化的分工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说影视业“寒冬”为时尚早

中国经济时报:今年以来,大量影视公司关闭和注销。业界认为影视行业进入“寒冬”,您怎么看?

刘正山:说影视业“寒冬”为时尚早。一些影视公司关闭与注销,除了正常的更替之外,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经营的问题。影视业作为“轻资产”行业,本身就存在高风险,甚至一旦某一或者几部影片票房失败,可能导致公司整体经营出现困难。二是前期投机资本的撤离。这几年,“三外”(即外行、外部企业和外来资金)大量进入影视行业,一时之间,泡沫膨胀,涌现出数千家新增公司。这两年,随着行业监管的进一步加强、市场秩序日益走向良性化,于是一些试图寻找“风口”的投机企业淘汰出局。三是外部环境的变换,尤其是经济下行,对于一些中小影视公司而言,融资日益困难,加上没有找到好的商业模式,难以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对于影视公司发展而言,你有何建议?

刘正山:对于影视公司而言,第一,以“内容为王”,讲好故事,做好创作,确保影片的“质量”。影视企业的核心产品是影视作品,影视作品唯有适应了观众的需求,满足了人民的美好生活的文化需要,才能够取得好的市场效益。第二,影视公司也要注重产业与商业模式的搭建与运作。轻资产的行业,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因此需要与其他产业进行搭配。例如,横店的影视产业与旅游产业形成了互补,使用影视为杠杆撬动文旅产业,反过来又促进了影视产业的发展。又如迪士尼公司,影片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迪士尼乐园的内容填充,因此,迪士尼的商业版图之中,影片的票房只占很小的一部分。第三,需要有“耐心”,不能急功近利。影视企业产品是文化创意产品,很多是需要慢工出细活的。就如《哪吒之魔童降世》《捉妖记》,均是经过多年的打磨,才得以成功的。世界上没有随随便便的“爆款”电影。

影视产业中长期发展面临利好

中国经济时报:你对影视行业下一阶段发展趋势有何判断?

刘正山:从中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影视产业面临利好。一是通过中国电影产业指数这个综合评价体系分析,2015年以来,中国电影产业处于“跃升”阶段。而且,各方对中国影视业均持乐观态度,比如2019年6月普华永道的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将在2020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二是从电影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人均GDP在8000-10000美元左右,电影产业开始步入稳步上升的通道。而今,中国的人均GDP即将达到1万美元,基于国际的经验,中国的电影产业将步入稳步发展的新的黄金时代。三是中国发展处于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的阶段,文化服务业将逐渐成为支柱产业,对影视行业是利好。

中国经济时报:下一阶段影视行业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刘正山:我国是人口大国,影视消费市场巨大。从政策上看,2019年中央深改委发布《关于深化影视业综合改革促进我国影视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从完善创作生产引导机制、规范影视企业经营行为、健全影视评价体系、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加强行业管理执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统筹推进改革。各地也不断出台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这不仅有助于提振行业发展的信心,也将为行业的大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影视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影视生产仍然存在小作坊化、经验化,创作质量与观众的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尤其是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从容展开竞争的影视作品,因此亟须打造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主流电影作品,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电影成为“文化名片”,在国际上树立良好中国形象。二是市场效率低。近年来,影院基础设施的外延式扩展依然存在。从单银幕票房看,2010年以来处于持续下降的局面。一些影院经营日益困难,甚至选择退出市场。三是电影人才储备不足,能在剧组里从事“摄美录服道化”的制作人才,以及在电影后期阶段可以从事电影特效、声音制作、剪辑调色,甚至字幕翻译、包装宣发的人才,也就是能够适应电影的工业大发展、适应电影国际化竞争的电影工业人才严重不足,而现有的影视教育体系不能满足这一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

资本退潮 影视业回归“内容为王”时代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晓红

2019年已接近尾声,对于影视行业而言,资本热度褪去、高压的内容监管、政策加码等一系列的变化,在这一年走得艰难曲折,但依然是稳中前行。

过去十年,内地电影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令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票仓,银幕总数稳居世界第一。特别是从2011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拉开了影视产业投资的热潮。过去几年,有上百家影视私募基金成立,一些不是专门做影视投资的基金公司也开始涉足影视公司股权和项目投资。

随着大量资本涌入行业,产能急剧扩张,影视产业迎来高光时刻,但同时行业内也出现了诸如令人所诟病、制约产业发展的“天价片酬”,某些为避税而产生的“阴阳合同”等,将影视业推向只有高投入才有高收益的悬崖,造成许多中小企业和中小成本项目处境艰难。

2016年以来,监管层相继多次出台政策,从广电总局的内容监管,到证监会的资本监管,再到不断发酵的税务监管,影视行业的资本热潮逐渐趋冷。影视行业的投融资案例逐年减少,尤其是从去年到今年,下降幅度明显加剧。

有业内人士认为,影视行业现在进入了“调整期”,“钱荒”的确存在,但少了资本的泡沫,影视行业也朝着更加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资本在退潮之后,更适合冷静地思考,这是影视产业走向体系化秩序和规则重建阶段,行业要回到以内容为主导的健康体系下。

记者注意到,在资本热潮涌入之前,影视行业有着自己的规则,尽管也有题材跟风、同质化严重等现象的存在,但产业体系整体仍然井然有序,创作才是内容价值的根本驱动力。如今,影视行业经历了野蛮生长之后回归冷静,尽管钱少了,但“内容为王”被重新提上了议程。

值得注意的是,影视行业在任何时候都属于高风险领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影视企业要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单靠内容产出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影视需要跟科技等进行结合,未来只有那些生态完善的影视公司,才能具有强大的商业前景。

在资本的重压下,影视行业势必会放慢增速,并趋于理性发展,进入内容为王的精耕细作时代。观众口味的变化之快,需要创作者不断与时俱进的创作能力,也需要影视公司有敏锐与卓越的市场判断力。

业内人士指出,在国内影视行业发展乱象频现的情况下,这一轮的政策监管收紧将推动行业的规范发展,通过专注于高质量影视内容开发及衍生品生态建设开拓市场的发展路径会被重新重视,有助于改善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影视内容有流量没质量的尴尬局面。


图片来源/新华社

“互联网+” 重构影视产业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晓红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影视业成为一个重要流量入口,其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和机遇。随着互联网与影视业融合的不断深入,逐渐改变了中国电影的产业格局和生态。

互联网影视成为影视市场主要力量

2019年的影视行业在争议声中曲折突围,互联网影视公司则逐渐渗透到了影视行业的方方面面,已经成长为影视行业中无法忽视的新生力量。

“前几年,某些传统影视公司对互联网还是排斥态度,但是,随着影视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的深化,不仅影视行业拥抱了互联网,甚至与文旅等其他产业也开始融合发展。今年以来,奈飞(Netflix)成为美国电影协会第七名成员,标志着互联网影视成为主流影视业的代表之一。我国的阿里影业、腾讯影业等也已经成为影视市场的主要力量。”北京电影学院国家电影智库办公室主任、研究员刘正山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记者了解,自2014年以来,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影视业,比如诞生了阿里影业,腾讯成立了腾讯电影+,百度成立电影事业部,优酷和爱奇艺则分别成立了合一影业和爱奇艺影业等。互联网公司拥有强大的社交、搜索、大数据等方面能力和资源,通过大数据技术与影视项目结合,可以在投资前期知道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情感色彩和价值观,帮助影视企业把握商业趋势,精准划分市场。互联网企业的进驻改变了电影行业的发展模式,创造出更多的商业价值。

刘正山指出,“互联网+”影视产业也推动了创作端改变创作模式。“通过在线票务平台等沉淀的大数据,有助于创作方和宣发方动态把握观众的消费偏好,了解消费者的习惯,从而由‘供给侧’入手,优化整合作品类型,创新叙事表达手法,不断提升制作水准,创新影视品类,比如网络电影。”

影视业与互联网的全面融合,不仅为影视行业搭建从上游创作到下游宣发、放映等全链路助力,而且互联网为电影带来新的观影场景、市场空间以及新的内容形态,最终促进电影整体质量的提升。

重构影视产品的市场模式

“互联网在线售票,便利了观众购票,并通过缩短‘窗口期’,甚至通过影院与网络视频平台等互动或者同步融合发展,让越来越多无法上院线的电影通过网络发行,不仅为片方开拓了新的市场,也通过增加市场有效供给,更好满足观众需求。”刘正山表示。

此外,在内容输送渠道上,相较于线下单一的输送模式,互联网开创了更多的平台,建立了更多的商业模式。互联网运营商利用开放的互联网,建立统一的内容管理与分发平台,通过电视、电脑、手机等不同的终端传播内容。

在市场营销上,利用大数据资源深度挖掘主流观影人群消费需求、消费习惯等方面信息,进行精准化营销。更为重要的是,未来互联网的营销模式会取代传统的电影发行模式,改变完全依赖线下院线票房收入的单一渠道,实现互联网观众接受“付费模式”。从近几年的视频发展来看,线上付费是个大趋势,网上付费观看慢慢被大家所接受。

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与影视行业的融合已不仅仅再是购票方式、宣发模式的更迭,而正在从制作拍摄的“数字化”到人才孵化,深刻地影响整个行业。在整个电影的制作拍摄阶段,如今无论是素材储存的“云技术”还是以互联网为支撑的管理系统都不可或缺。而在创作阶段,创作者也通过互联网重塑了与观众的距离。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曾指出,互联网改变着中国电影的产业格局和生态,在未来,互联网不仅能够推动中国主流电影做更大的市场,也能够助力电影人创作出更多差异化的电影,同时帮助不同的观众更容易地找到自己喜欢的电影,驱动电影产业向数字化升级。

“互联网对影视行业进行了某种程度上的重构,将改变电影业的未来。”刘正山表示。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马 原


网址:产业聚焦丨中国影视产业未来发展依然向好 https://mxgxt.com/news/view/228012

相关内容

中国影视产业集聚区的产业链分析
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项目带动影视产业发展 厦门一批影视项目集中签约
《2024年中国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趋势报告》发布:透视未来经济增长新动力
中国影视高质量发展需要全产业链同步提质
“豆豆”:为补齐影视行业发展短板,推动产业要素聚集,四川如何打造生态链,让更多的知名产业和公司聚集落户?
中国影视明星行业成长历程与文化产业发展前瞻
展会聚焦丨媒体关注2024中国文化旅游博览会
影博会来电|“影动广州 绽放世界”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办,构筑全产业链电影发展格局
中国影视产业规模化发展中问题与潜力并存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