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结束后,40%的运动员退役,他们去做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4-12-16 13:35
冬奥赛场上,有关运动员,尤其是金牌运动员的表现成为大众讨论的热点话题。对于谷爱凌和苏翊鸣的追捧甚至已经不局限于赛事,二者商业价值的飙升,赞助不断的消息更是成为各大媒体深度挖掘的信息。“苏翊鸣每天拒绝100个代言”的话题更是登上热搜榜单。作为两位年轻的运动员,在未来的赛场之上还将有诸多的挑战与荣耀等待着他们,但是在这场大赛结束之后,另一个群体却往往被人们所忽略,他们就是即将结束自己运动生涯的退役运动员。相关数据显示,每逢重大赛事结束当年通常都会迎来一波运动员“退役潮”,奥运年、全运会年以后会有40%的运动员宣布退役;而即便是在非奥运、非全运会年里,专业运动员的平均退出率也达到25%。退役运动员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群体,运动员作为体育事业的核心,和平友好的使者,奋勇拼搏的楷模,飞扬青春的偶像。他们是中华体育精神的缔造者,是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先锋力量,更是在世界舞台诠释中国力量的英雄儿女!他们理应在赛场之外,同样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支持。

数据显示,全国每年退役运动员数量接近4000人,运动员从赛场退役后,因长期封闭训练与社会接触较少,导致就业压力大,不能凭借本专业优势顺利进入与之相匹配的职场。

而自1949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退役运动员总数累计已远超30万,这些退役运动员中有的能够顺利完成退役转型,进入体制内或继续在体育事业中奋斗,而有些则面临着就业窘境,甚至需要变卖金牌为生。

运动员退役后都去了哪里,他们都进入了哪些岗位?

去向一:体制内

网易体育曾做过一份调查数据,自1984-2016年夺冠的奥运冠军中,有85.4%的继续选择从事体育行业,63.3%的人则进入了体制内(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国有事业单位就职),而有13%的人离开了体育行业。

通过数据能够看出,退役运动员大都为了求稳,进入了体制内从事自己的专业领域,继续发挥个人优势。进入体制内工作也成为大多数退役运动员转型的首选项。

女排的朱玲曾任职四川省体育局局长、党组书记,现任政协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文体医卫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奥运会男子个人全能金牌得主杨威退役后任湖北省体育局体操中心副主任;短道速滑冠军大杨扬,退役后同样选择进入体制内,现任全国青联副主席、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

去向二:高校就读+任教

退役运动员由于长期接受专业训练,导致与学业脱钩,这也是退役运动员职业转型不畅的原因之一,所以有诸多运动员在退役之后选择进入学校深造,来弥补自己文化课的缺失。

这一领域的典型代表是乒乓球大满贯得主邓亚萍,在赛场上完成惊人壮举之后,邓亚萍继续了她在赛场上的疯狂表现。1997年,邓亚萍到清华大学外语系学习,最终取得英语学士文凭;2001年前往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她又主动前往剑桥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最后从英国剑桥大学基督学院毕业,获得土地经济学博士学位。

运动员在退役之后不仅能够进入学校进行深造,在进修完成之后,有些还会选择留校任教,吊环王陈一冰就是在退役之后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任教,以师者的身份继续在体育事业中作出奋斗。

去向三:做教练

运动员在退役之后,成为一名教练员是理所当然的选择。尤其作为奥运冠军,技战术成熟、大赛经验丰富,在他们的带领下培训出来的运动员或者运动队伍自然也是具备相当实力。

在单项运动项目中,乒乓球运动员退役转型做教练的典型代表是刘国梁,2003他正式成为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男队主教练,在之后的各大比赛中,乒乓球队展现出一贯的霸主地位,制衡世界。

在团体运动中,作为曾经的奥运冠军郎平,退役之后同样选择从事教练工作。1995年,郎平就成为中国女排主教练,并且带领女排打出了“女排精神”,在郎平不再担任教练后,女排成绩明显出现下滑,随后郎平再度出山,立马率领中国女排获得了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足见一位好的教练员对于一项运动的影响。

去向四:创业

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曾发布过一份《中国运动员创业现状及需求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退役运动员的创业热情超过了一般的社会群体:超过80%的运动员认为自己退役后会选择创业。

毕竟在退役运动员中有创业成功的典型代表——李宁。在做体操运动员期间,李宁获得了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1989年退役后李宁就开始创办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李宁”,而今也成长为在我国很具有影响力的国民运动品牌,他的创业故事也激发众多后来者开始投身创业。

包括陈一冰、林丹和邓亚萍在内的一众明星运动员都加入了创业大军中,并在各自领域内取得不错的成绩。

去向五:解说嘉宾

拥有赛场上的实践经验,退役后转型成为一名解说嘉宾现在也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当前最火热的莫过于曾经的短道速滑冠军、多项世界纪录保持者——王濛。在刚刚结束的冬奥会上,她凭借自身的赛场经验,往往是在裁判还未做出判决的情况下,就已经给出了精准的判罚,再结合幽默的解说风格,瞬间让全国观众喜欢上了她,专业解说员黄健翔也是为之钦佩。

退役运动员做解说嘉宾,能够从过往的赛事经验中对比赛进行解读,伴随着各项赛事都在引进退役运动员担任解说嘉宾后,该职业的需求人数也在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退役运动员也走上了该岗位。

去向六:主播


退役运动员转型成为一名主播,是在当前直播大火情况下的一种新型选择。

该领域的典型代表是张国伟,作为曾经的世界田径挑战赛男子跳高冠军张国伟,在退役之后他通过抖音平台发布搞笑段子以及自己的训练日常,迅速收获了大批粉丝的喜爱,成为了一名极具影响力的主播,拥有了一定实力后,张国伟也正式决定自己组建团队,复出征战跳高赛事,延续着自己的职业生涯。

此外,羽毛球冠军龚睿那、乒乓球冠军王皓、九球天后潘晓婷、跳水冠军田亮等也都开启了自己的直播事业。

网址:冬奥会结束后,40%的运动员退役,他们去做了什么? https://mxgxt.com/news/view/220014

相关内容

冬奥名将访谈录|张会:当观众比当运动员更紧张
奥运冠军退役后,如何从体坛英雄到商业巨擘?
退役的运动员们为什么频频转行娱乐圈,混的还风生水起?
奥运会背后那些感人的故事,成长背后都经历了什么?
体育大年明星运动员商业价值暴涨 奥运热潮退后该如何维系?
为何英超球员退役后多遭破产?深度剖析背后真相
足球明星退役跨界花样多 最牛的当了总统
冬奥时刻丨谷爱凌、武大靖……这些中国冬奥“明星”你了解多少
退役后的艾薇女优们都去了哪里?
运动员转型故事:奥运冠军王鑫求学五年华丽转身入职场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