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影:实力偶像派的自雄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偶像派的定义并不简单。
起码并不是只需要一副“好皮囊”就可以的。
娱乐圈历史上。
有太多“流星”可以证明这件事。
演艺的意义,其实并不在于万众瞩目,又或者得到过多少“宠爱”,还或者曾经是一棵商业“摇钱树”。
这些东西都只是过眼云烟。
真正的价值,恰如郭富城经纪人小美说过的一句话。
大意是说,借由郭富城,团队站在了更高的平台,接触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这就是偶像的力量。
这种力量,并不依赖于流量与名气。
而是以实力为根基,横跨偶像与实力阵营之上。
香港有三个艺人,皆可入列。
即周润发、梁朝伟和郭富城,皆称得上实力偶像派。
若以影路而论,其实他们又皆可当得起一句李翰祥昔年给予周润发的评语:「在周润发最不得意的时候,周润发可能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电影演员。」
他们的履历说明一个道理,并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剖析来路轨迹与涉猎领域,它们有各自的特点,但又颇多相似性。
比如都是在外力因素作用下,才踏上演艺路途,也都经历过低潮时期,但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很明确的方向规划,同时也在专业层面走到了相当的高度。
复盘来路,就变得很有意思了。
有一个观点甚嚣尘上。
也就是说,「在《英雄本色》之前,周润发是“票房毒药”。」
这句话有没有合理性,或者说是否属实?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数据说话,即不但要回顾当年周润发的票房情况,还要拿同时代其他演员的票房数据来作对比。
1976年,周润发以配角身份出演个人第一部电影《投胎人》。
出道第一个五年的时间里,他出演了十一部电影,其中三部破百万票房,都在1980年。
这个阶段的周润发当然拿不到什么好资源,看电影名字就知道,基本就是一些乱七八糟的剧情片,比如什么《池女》、《神鹰蝴蝶碟鱼头》和《萌女大贼傻侦探》之类。
虽然这个时候,转投嘉禾的成龙,凭《师弟出马》已经夺得了自己的第二个香港年冠,并打破了影史纪录,将香港票房首次推高过千万层级,十大票房榜的最后一名也已经超过了三百万。
但周润发尚属新人上阵,当然也没人会去苛责他的商业票房。
继续观察他的第二个五年。
这个五年拍了十三部电影,票房开始相对走高,在1984年凭一部于仁泰《灵气逼人》破了千万,另有四部电影票房低于百万,这个阶段的香港票房纪录,在洪金宝和成龙的喜剧动作加持下,冲破了三千万,十大票房排行榜上,也仍然没有出现周润发的名字。
这个时候,周润发就被称作了“票房毒药”。
但其实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他的电影类型。
在香港这个商业繁荣的城市,喜剧、动作和猎奇电影一向是票房的主力军,所以前有李小龙、许冠文,后有成龙、许冠杰和洪金宝,甚至包括拍喜剧电影的黄百鸣、谭咏麟,拍僵尸系列电影的林正英,都纷纷闯入了十大票房排行榜,唯独缺了周润发。
他在这个阶段的主力作品是《胡越的故事》、《花城》、《倾城之恋》、《等待黎明》及《女人心》,不是爱情就是文艺,而那部过千万的《灵气逼人》恰恰就是猎奇类型的恐怖电影。
当然并不是说文艺电影就一定票房不好,比如他拒演那部《投奔怒海》的票房就高达1542万。
即便如此,他的票房成绩其实也比同剧的狄龙和张国荣更好一些。
而这个时候,他已经来到了爆发的前夜。
1986 年的《英雄本色》,在周润发入行第十年,第一次闯入了十大票房排行榜,同时夺得年冠并打破了影史票房纪录,也宣告了他个人事业的巅峰期到来。
创下四年内三夺年冠、两破影史纪录,以及四年内连庄并三夺金像奖影帝的成绩。
他的一飞冲天,其实是用了十年的时间去做铺垫。
那些票房惨淡甚至都没有多少人看过的电影,那些午夜梦回的惆怅,都尽数化作了他表演上的养分,以及笑对人生的态度。
梁朝伟曾经只想做好一个电器销售经理的本职。
如果没有“损友”周星驰,可能我们就不会看到一个“最强影帝”的诞生。
他性格内向,不喜争斗。
踏上演艺路途之后,最开始也只是很单纯地将表演视作“好玩又能赚钱”的生存技能,也并没有太多野心,但他的影路,很巧合地同样以小众文艺电影开局。
撇开龙套表演的《疯狂83》,他在第一个五年的作品包括《颠佬正传》、《地下情》、《人民英雄》、《杀手蝴蝶梦》和《悲情城市》,虽然是配角戏份,但是遇到的导演则是尔冬升、关锦鹏、谭家明和侯孝贤这样的影坛顶级人物。
这令他的影路根基就非一般的扎实,也在职业生涯第一个五年里就拿到了两个金像奖颁发的最佳男配角奖。
而他真正的蜕变,则要等到王家卫的崛起。
有人说,拍《阿飞正传》的时候,梁朝伟已经被公认为最好的演员。
观点有待商榷。
这个时候的梁朝伟,其实只有两部做主角的电影突出,一部是侯孝贤的《悲情城市》,另一部是吴宇森的《喋血街头》,对比《阿飞正传》的主角张国荣,他的履历说服力明显不足。
而据说王家卫曾经将他逼哭,并告诉梁朝伟,他身上电视剧的“面”味太重,不论真假,梁朝伟的脱胎换骨,确实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的。
对比看一下他在《重庆森林》和《东邪西毒》前后的作品,或就一目了然。
前文提到的几部配角作品,在表达上都看得出来“用力过猛”的痕迹,比如《杀手蝴蝶梦》里暗恋张立的阿祥,那种爱慕情感的表达,很明显急切而“词不达意”,甚至包括《喋血街头》和《辣手神探》,其实都有滥用悲情眼神的嫌疑。
更明显的例子以前探讨过,就是1994年的《神龙赌圣之旗开得胜》和1995年的《流氓医生》,仅一年之隔,眼神的定性和表演的力度、尺度掌控,可谓天壤之别。
而从《重庆森林》开始,表演功力突飞猛进之余,也开启了他“最强影帝”的征途。
很多人以为他靠文艺片拿奖,其实是实力使然。
就票房能力而论。
撇开八十年代不谈,整个九十年代都是双周一成的天下,而梁朝伟当然谈不上很差,但要居于李连杰、刘德华和张国荣这几个人之下。
但他在新世纪到来后,正式结束了商业上的蛰伏。
很快就凭《东京攻略》、《英雄》、《无间道》、《行运超人》、《无间道3》和《色·戒》、《赤壁》等高票房电影,奠定了自己的商业地位,可与刘德华并称零零年代的香港演员“双骄”,仅次于周星驰。
及至今日。
梁朝伟的影坛地位极高,甚至可称牢不可破。
其根底是表演能力与商业成绩皆优。
如果十九岁的郭富城没有一时兴起拉伤韧带。
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舞王、四大天王以及今天的香港电影扛旗者,他或会安安稳稳“子承父业”,做一个金铺老板。
他与前述两位演员的路径都不相同。
拍了一部电影后,转身做了歌星,进而成为香港乐坛天王,呼风唤雨数年,新世纪伊始,方考虑转攻影坛,而此时的香港影坛,已经开始衰微。
以票房表现而论,郭富城其实开局破为顺利,出道两年后,以主要角色参演的电影连破千万、两千万票房,出道第十年,夺得个人首个一番年冠,在2000年左右,与刘德华、梁朝伟和郑伊健等人并驾齐驱,是当年为数不多的几位具备叫座力的演员之一。
换句话说,他在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十年,是商业表现压过文艺,所以很多人对他的初期演技印象不佳。
但这其实只是一种误读。
无论是提名金像奖男配角奖的《九一神雕侠侣》,还是杜琪峰的《赤脚小子》、梁柏坚的《浪漫风暴》、刘伟强的《风云雄霸天下》以及《安娜玛德莲娜》,郭富城的表现都绝对可圈可点。
但与零零年代及今日,确实不可同日而语。
这就是他的特殊之处。
以《三岔口》和《父子》连庄影帝为标志。
郭富城的影坛崛起之路,“惊爆”了业内外人士的眼球。
对于不熟悉他的影迷来讲,他真的就像《韩非子·喻老》中那只“三年不鸣”的南方大鸟。
一鸣惊人。
而他在零零年代,连续接拍多部小众类型电影,消失在香港十大票房排行榜上几达十年,致使很多人忘记了,郭富城其实是一个商业偶像。
其后在一零年代,以《寒战》宣告崛起。
短短几年,夺得自己的第二和第三个年冠,打破香港影史华语片票房纪录,更连续在内地突破十亿票房大关,声势可谓无可匹敌。
今日而论,它的特点是有商业大爆的潜力,且品质感尤其突出。
这在余晖年代的香港影坛,极为难得。
有极高商业价值,又在表演上登堂入室。
这是很多人的求而不得。
在过去,周润发与郭富城联袂炮制出一部《无双》,可堪“十年最佳”。
而郭富城与梁朝伟联手的一部《风再起时》将上映。
或横扫下届金像奖。
更有成为又一“港影里程碑”的可能性。
实力偶像派,可堪自雄。
网址:港影:实力偶像派的自雄 https://mxgxt.com/news/view/220012
相关内容
港影:偶像派的失落港乐五十余载,谁可担当偶像实力派歌手?
从偶像派到实力派的华丽转身
周润发是偶像派还是实力派?他应该叫“超我派”
偶像派到实力派的逆袭
偶像派歌手举例,实力派歌手举例
在娱乐圈,偶像派和实力派,哪个更吃香?
新生的双胞胎,偶像派(偶像派)
“星二代”影响力排行:偶像派面临瓶颈,实力派正在崛起
实力派明星和偶像派明星有什么区别呢?我现在对实力派明星和偶像派明 爱问知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