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流行语”背后的产业跃迁

发布时间:2024-12-16 13:07

“数智化”“未来产业”“银发力量”等流行语不仅是对社会热点的即时反馈,更是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它们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勾勒出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经济社会画卷

近日,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语言文字权威期刊《咬文嚼字》发布2024年十大流行语。数智化、智能向善、未来产业、city不city、硬控、水灵灵地×××、班味、松弛感、银发力量、小孩哥/小孩姐等入选。

智能时代已经来临

在《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看来,今年流行语折射出的时代特征十分明显,折射出智能时代已经来临。“反映在语言上,人工智能语词大量出现并广泛流行。如数智化、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体、深度学习以及人工智能+工业制造、人工智能+生成设计、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医疗、人工智能+金融等。” 同时,人工智能给社会治理和伦理等方面带来的隐患和风险也引发广泛关注。我国提出的“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发展理念,成为打造全球人工智能良好发展生态的基石。

近日在广州举办的2024数字科技生态大会主论坛上发布的消息显示,我国初步构建了较为全面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接近6000亿元,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数超过4700家,覆盖芯片、算力、数据、平台、应用等各相关环节。

星辰语音大模型支持中英双语及40种方言任意混说;政务、工业、教育等垂直领域专用大模型加快赋能经济社会的数智化转型;“星海”数据智能中台,形成了9万亿Tokens高质量数据集……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在我国百花齐放。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表示,我国大力推进现代化技术产业体系完善升级,初步建成了较为全面的人工智能产业体系。1至10月,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9%。

“当前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发展具备了良好条件。”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认为,过去两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迭代和创新,大模型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从近期实践来看,AI手机、AI PC等智能终端逐步走进日常生活,行业大模型在金融、工业、医疗等领域加快落地,借助大模型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逐步形成共识。

据悉,多方将加快构建信息通信业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

赵志国表示,要超前布局6G、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领域的研发创新,加强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和垂直领域专用大模型的开发,建设高质量的数据集和语料库,持续提升创新能力,更好赋能新型工业化。着力推动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加快制定算力互联互通、算力市场培育等行动方案,建立健全算力网络协同发展的标准规范体系,增强算网的融合能力,加速构建全国统一的算力服务大市场。

国家数据局副局长陈荣辉表示,要加快培育数字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下一代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智能算力等数字产业,推动数字化产品消费,通过数字改造赋能,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产业深度融合应用,激发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

未来产业照进现实

与“数智化”一同入选的“未来产业”,共同映射了智能时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

什么是未来产业?根据今年1月印发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未来产业是指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

打造未来新产品,是发展未来产业的重要举措。以低空经济为例,近年来,无人机赋能各行各业,成为中国未来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从农业植保到电力巡检,从物流配送到旅游观光,从环境监测到应急救援,低空经济正在赋能千行百业,不断催生新业态。

在商业航天领域,中国也已进入发展“快车道”。今年1月,中科宇航发布消息称,“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将于2025年执行首次飞行任务,发射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自主研制的低成本货运飞船,开展在轨全流程考核验证。这是中国商业航天企业首次参与空间站低成本货物运输工程研制及发射任务。

不止如此,2023年,中国商业航天表现也很亮眼。前不久发布的《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3年)》显示,2023年我国共实施了67次航天发射,其中有26次商业发射,发射成功率达96%;共研制发射120颗商业卫星,占全年研制发射卫星数量的54%。

作为提升经济竞争力的着力点,生物制造也是中国发展未来产业的又一个重要抓手。

2021年,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宣布,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全合成,实现了从无机物中创造有机物的突破。这项技术在淀粉的合成能效和速率上远超玉米等农作物,为淀粉的工业化生产打开了一扇窗,并为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复杂分子提供了新思路。

这是中国在生物制造领域实现技术突破的一个生动案例。生物制造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技术,融合了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种技术,具有清洁、高效、可再生等特点。生物制造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利用生物+医药、生物+化工、生物+能源、生物+轻工等全新生产方式,诞生出了一大批全新产品,如重组蛋白药物、生物航空煤油、生物降解塑料等。

入境游热度持续攀升

今年,美国博主保保熊用短视频记录在中国旅游经历在社交平台上火了。视频中他和妹妹对话:“上海city不city啊?”“好city啊!”“city”本义是城市,也可指城市化的。保保熊表示,他对话中的“city”指的是时髦、洋气、现代化,又指刺激、开心的感觉。“city不city”即“时髦不时髦”“洋气不洋气”“现代化不现代化”,“好city”即“好刺激”“好开心”。

保保熊的视频走红后,“city不city”成为超级流行语。自中国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来华观光旅游, “China Travel”已成为当前最火爆的话题之一。

据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今年第三季度,外国人入境818.6万人次,同比上升48.8%;其中,通过免签入境488.5万人次,同比上升78.6%。随着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便利人员往来措施不断优化,外国游客“说来就来”正在成为现实。

数据显示,海外游客来华旅游的热门目的地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成都、西安、重庆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吸引了众多海外游客;珠海、厦门等地则以美丽的自然风光热度高涨。今年暑期县域市场入境游订单量激增,大理、义乌、延吉、九寨沟、桐乡等地成为海外游客的新宠。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入境旅游的蓬勃兴起,不仅凸显了中国旅游市场强大的吸引力和中国不断提升的国际影响力,还通过引入丰富的国际客源,有效激发了国内市场的消费活力。同时,入境游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的桥梁,有助于外国游客深入了解中国,增进各国人民间的友好情谊。

“松弛感”成为

消费市场新方向

在黄安靖眼中,以“0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00后”是巴黎奥运会挑大梁的中坚力量,而他们面对压力甚至委屈时轻松自如、爽朗应对,展现出的阳光、自信同样赢得社会赞赏。这就是“松弛感”流行语火遍全网的直接原因。

今年“松弛感”也成为消费市场新方向。麦肯锡发布的《2024年中国消费趋势调研》显示,一二线城市的新中产阶级物质需求相对饱和,更看重解压性和体验类的精神消费,比如外出旅行和文化娱乐。咨询公司知萌今年发布的报告同样表明,64%的消费者更加看重精神消费,96%消费者愿意为自己的快乐买单。

花几千块买二次元“谷子”、买一份“好运喷雾”、下单一份“树洞倾听”……各种花里胡哨的“没用”小玩意儿,正在填满年轻人的购物车。同时,线下商业场所,尤其是茶饮店、咖啡馆以及书吧、电影院等休闲娱乐场所,逐渐成为人们追求“松弛感”的重要载体。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趋势背后,映射出都市群体普遍面临的情绪挑战。工作与生活的压力,迫使不少年轻人通过消费这一途径来寻求情绪上的释放与慰藉。此时,餐饮、娱乐等行业借助这种需求的提升,将“松弛感”作为开店布局和消费体验优化的核心元素,推动了新的商业发展趋势。

长沙新消费研究院与数位大数据联合发布的《2024年消费活跃之城报告》显示,从今年上半年开店类型来看,具有松弛感的商业场所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并显示出日益增长的趋势。这一趋势与当今社会涌现的“松弛感”现象息息相关,而以“休闲娱乐”为代表的服务型消费也正在成为国内消费的需求蓝海和增长引擎。

银发经济迎发展新机遇

当前,老年群体成为社会发展更为重要的推动力量。越来越多的老年朋友参与到志愿服务、文化教育等活动中来,继续在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银发力量”“银发经济”“银龄行动”“银发浪潮”“银发市场”等众多“银”族语词因此得以广泛流行。

近日,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当代社会服务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银发经济蓝皮书: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据相关测算,目前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约占GDP的6%,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占GDP的10%。未来进入“长寿时代”后,银发经济在GDP中的占比还将进一步增加。

随着中国的银发经济持续释放潜能,相关行业企业着眼于满足老年人高品质养老需求,纷纷加速布局新产品。正在举行的2024长春国际医药健康产业博览会上,许多兼具智能化和人性化的科技产品开始赋能养老产业。相关展商介绍,智能护理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个人健康管理系统等,可帮助老年人更好地享受智慧生活。

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加快,以及老年文旅消费群体不断壮大,旅游消费正在成为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内一些品牌已开始布局银发游学项目,规模甚至超过了部分亲子游学产品。以红松为例,作为国内最大的银发在线兴趣服务平台之一,红松的线下游学最初是响应平台学员要求而推出。据了解,在过去半年时间里,近万名银发用户参与了红松的线下游学,足迹遍布12座城市、20个5A级景区以及33处文化艺术地标等。

成立于2016年的艺旅文化,在线上系列课程基础上,深度布局线下游学板块,为中老年用户开发了主题各异的原创项目。此前推出的“佛教艺术·石窟巡礼”特辑中,便包含了13个游学主题路线,遍布甘肃、云冈、龙门、巴蜀等地,满足不同用户的兴趣需求。

专家表示,银发经济的风口,也正强烈激发产业与投资的想象力。银发经济正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据《经济参考报》《人民日报》《中国妇女报》

网址:年度“流行语”背后的产业跃迁 https://mxgxt.com/news/view/219377

相关内容

淘宝服饰20年,一部中国服装产业的变迁史
粉丝文化流变:媒介变迁背景下中国粉丝的成长简史
数字背后的娱乐狂潮:文化娱乐行业年度经济报告
网络“黑公关”背后的产业链
化妆品行业从流量驱动逐渐走向产品驱动 当前线上化流量红利楚顶,未来品牌增长的核心预计将转向产品驱动。销售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过去10年化妆品行业增长的核...
千万“刘畊宏女孩”的背后 万亿健身产业“群雄逐鹿”
音乐产业的变迁:中国唱片业三十年
时装周明星行程曝光,光彩背后折射社会风尚变迁
2000年以后华语流行音乐TOP10
“行走的GDP”背后,泰勒押中的音乐产业转型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