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州网
据新华社消息,记者从15日在广州举行的全国体育宣传文化工作会议上获悉,全国体育系统将全过程坚决抵制畸形“饭圈文化”对体育领域的侵蚀。
近年来,消费场景的丰富,“体育+”业务不断扩展,让体育产业、体育消费更加多元。与此同时,名人经济不断发展,明星运动员的商业价值持续攀升,运动员商业化行为逐渐增多,不少运动员拍广告、接代言,甚至有人还参与到电影、综艺节目的拍摄中。众多运动员通过在赛事中出圈出彩的表现,走进大众视野、成为了“全民偶像”。
然而,伴随着“顶流”光环,畸形的“饭圈文化”也开始侵蚀体育界。私信骚扰、接送机、跟车跟拍、网上骂战……种种极端行为,不仅破坏了网络平台的和谐生态、干扰了运动员的训练和生活,还侵占了公共资源,让人忧心不已。当下,体育产业与粉丝经济交织捆绑将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饭圈”走进运动场,强挡根本不可行,立好规矩才是关键。
一要给运动员言行“吹哨”。从运动员到体育明星,角色转变带来的名气与关注,难免让人“飘飘然”。若是再深入粉圈“夸夸群”、听听粉丝的“彩虹屁”,心志不坚定的,恐怕就要“飘”出十万八千里了。对此,需要相关部门在运动员培养阶段就做好思想教育引导,打好“预防针”,让其对“饭圈文化”有清醒的认识;在运动员训练和日常生活中对其言行举止画出“高压线”,严禁运动员“媚粉”“下场”带节奏;此外,还要当好“知心人”,做好长效的心理疏导工作,让运动员科学调节情绪、轻装上场。
二要给畸形饭圈“罚牌”。必须认识到,不同于其他名人身份,体育项目既是个人竞技的展现,又关联国家荣誉,甚至带动着相关运动的全民参与,决不能过分娱乐化、商业化。过去几年,“饭圈”清朗运动一度让娱乐圈各家粉丝“偃旗息鼓”。如今,相关问题在体育圈抬头,说明仍有规则不明确,让人有空子可钻;惩处不到位,没有“伤筋动骨”。就拿“接送机”举例,在没有“明文禁止”的前提下,全靠粉丝与偶像之间的“君子协定”,这种将公众的出行秩序与粉丝素养挂钩的做法,显然值得推敲。
事实上,畸形的“饭圈文化”并不只是在污染体育圈。作家、学者、医生、厨师……不管什么职业、何种身份,只要你在社交平台上有点名气、受到追捧,就极易被极端粉丝“围攻”。从长远看,与其一个个“打地鼠”,不如进一步细化粉圈的活动范围,标出粉丝与偶像的“安全距离”,并做出强制举措,让圈层文化在井然有序中向善发展。
(刘硕)
(编辑: 广州网 龙煜)
网址:中国广州网 https://mxgxt.com/news/view/218217
相关内容
第九届中国戏剧奖在广州颁奖中国数字文娱大会永久落户广州
雅MIYAVI官宣中国巡演,12月7日广州开唱
探营2024年广州国际灯光节
广州明星经纪公司广州明星经纪网广州明星经纪人
2024年广州国际灯光节开幕
广州荔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伦敦手工艺周国内首展到广州
杂技国潮大秀《西游·悟空》在广州首演
哪些明星住广州?有哪些比较出名的明星是广州人?或是在广州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