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资管信托基金等金融产品融到的钱层层包装或直截了当的都流向了房地产”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当前中国没啥其他资产是房地产一样的硬通货,像一颗坚硬的4C钻石支撑着女人虚荣心一样,支撑着投资者最后的信心。但毕竟投资还是要追求多元化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去杠杆大环境下焦虑得像芸芸中产阶级一样的金融大佬们不少把目光投向了文化娱乐这一常青树行业。口红效应、“奶嘴乐”理论(Tittytainment),种种说法都表明经济增速放缓、社会阶层趋向固定的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娱产业将是一块不错的沃土。文化娱乐产业范围很广,网文、动漫、影视、游戏、综艺,以及短视频如抖音、FM音频如最近第四次传言IPO的喜马拉雅,等等等等,凡是让你感觉到身心愉悦沉浸其中的,都是文化娱乐范畴,所以说这产业是常青树还有一个原因:深刻地契合最基本的人性,永远不用担心需求端。
今天简单讲讲影视项目投资中常见的套路与坑,本文主要受众对象为需要融资的新人制片方出品方小白老师、私募里投资影视项目的小白经理,以及勤勤勉勉提供信息撮合交易的小白FA。资深大佬们请绕行,请轻拍。
(一)影视投资合作模式
影视投资分为电视剧、电影、网络剧、网络电影(网大)四类,以下的合作套路通用于这四类。以下都是从融资者角度说的,投资者换个角度思考就行了。套路总结起来大致分五种情况:
1、影视项目中可以扮演什么角色:码盘主控再出让份额、共同参投、收承制费承制、收发行费发行,以及这四者的组合。
2、手里有剧本/小说IP怎么变现:IP版权入股,或者版权转让收转让费。
3、手里有份额想马上变现怎么办:份额溢价转让收取转让费。
4、手里有份额想马上变现,但又看好前景怎么多捞一笔:约定超额收益部分分成。
5、有好项目想做又缺钱怎么办:手上份额找人代付投资款出让部分投资收益,或者找人来固定收益投资,或者让上下游合作方来垫款。
下面举几个亲身经历的项目来说明一下,请大家体会套路。
1、项目A,甲方有小说版权但没钱,甲方找来乙方,甲方小说版权入股,乙方现金入股,各占50%著作权,共同根据小说IP开发剧本。
2、项目B,甲方码盘,拿到主投权,有资源,但剧本还没有开发,且缺钱,于是找来乙方,乙方支付几百万的转让费从甲方获得参投权,乙方出钱开发剧本,甲方负责搞定政审和销售(如果搞不定乙方可以要求退还所有资金投入),制定一个超额收益线,未超额部分乙方独享,超额部分甲方还可以从中分成。
3、项目C,甲方已有一个好剧本但没钱,找来乙方开发,甲方将剧本作价1500万占投资份额,甲方投资份额=1500万/总投资额,不管最后乙方码了多大金额的盘,甲方就以1500万从中占比例,乙方可获得90%剧本著作权,甲方保留10%,同时设置一个超额收益线,未超额部分按比例分配,超额部分甲方可以以更高比例(例如50%)分配。因为乙方签合同时没有任何资金投入,所以同时还约定如果一年之内乙方没有启动开发,甲方将收回乙方的权利。
4、项目D是一个上市公司主控的利润丰厚的古装头部影视项目,甲方获得了20%的参投权,但是没钱支付,于是找来乙方替自己支付,获得的收益先返还乙方支付的投资款,盈余部分甲方占大头80%,乙方占小头20%。
(二)影视投资一定要小心的坑
讲完了合作模式,再来讲坑。
投资的坑千千万,落实到影视项目,无非就是三类风险:销售风险、政策风险和公司风险。
先说销售风险,就是观众买不买账。影视投资其实是主观性比较强的领域,凡是涉及文艺创作的,主观性都强,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评判作品将被追捧还是被吐槽。话说能被全民吐槽的某种程度上也算是爆款了,这年头影视作品不怕烂,大众审美太分散,再烂如小时代也有铁杆粉,就怕完全没有话题度。规避销售风险其实有个很简单的方法:投剧(电视剧、网剧),不投影(电影、网大)。剧是to B的,影是to C的。剧的购买方是电视台、网络视频平台,通常在一部剧拍摄之前,出品方、制片方会拉着编剧老师和各大电视台、优酷腾讯爱奇艺翻来覆去的讨论剧本大纲,充分论证这部剧是否会受欢迎、演员成本预算是否合适、平台会默默掂量这部剧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广告收入/会员收入等等,一旦论证通过了,平台会签一个预购协议,销售收入的问题就此解决了,伴随着也基本确定了利润空间。所以如果一个电视剧/网剧项目有了电视台或优腾爱的预购协议,风险会降低很多,当然,风险低了项目份额的价格也会变贵,有预购协议的头部大剧是稀缺标的,一般投资方花钱也抢不到份额的。基本上,剧就像量体裁衣的定制服装,买家早就有了,销售风险低。而电影则像批量生产铺向市场的成衣,销量好坏波动很大,掏钱买票的直接就是千千万万观众,若是口碑不好,影院减少排片量,片子分分钟变成“影院一日游”。网大也是一样道理,刨去部分买断、保底模式的网大,主流的分账模式网大收入完全取决于观众有效点击量,是一个绝对的to C市场。
再来说政策风险,政策风险主要体现在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电影片公映许可证拿不到、电视剧上星许可拿不到、被下架、被撤档等几种情况。电视剧发行许可证还会规定该剧可播放的时段,是否能黄金档播出不仅会影响在电视台的售价,由于现在很多剧都是网台联动,电视台播出时段还直接影响了网络平台销售价格。如果碰上日播变周播、黄金档变深夜档,收入会大打折扣,而如果碰上播出延期,则回款周期会延长。这些政策风险一旦碰上,资方片方都是哀鸿一片。有些政策例如“建国之后不得成精”大家都懂,剧本创作阶段就会避开风险,但有些政策例如“史上最严限古令”突然就来,防不胜防,加上影视项目长周期的特点,动辄几年,很多项目前期一直没问题,重金投入,后期突然碰上一个封杀政策就凉了。对于规避政策风险有三个建议:一是对于军旅、公安、刑侦这类题材最好与官方合作,例如与公安部金盾影视文化中心合拍之类的;二是对于题材上打政策擦边球的项目一定不要投,例如涉及软色情、黑社会、妖魔鬼怪的网大,说被下架就下架;三是尽量参投大资方大片方的头部项目,和业界大户的利益绑定,万一项目要凉大户们也会动用资源给加热回来。
最后来说说公司风险,这里面需要明察秋毫、斗智斗勇的地方太多了。最容易出问题的是作坊式的中小影视公司,甚至一些新三板挂牌的影视公司。影视项目是众所周知的长周期,不仅拍摄、后期制作时间长,发行排期不知道会排到猴年马月,连剧本阶段就折腾五年八年的项目都不在少数。一年完成剧本,几个月搞定拍摄,杀青后一年就播出已经是极好的了,更不用说现在电视台回款极慢,即便是芒*TV、北*卫视这种第一梯队的电视台,也有不少播出收官半年多都没回款的项目。长周期、不可控因素多,决定了影视行业对现金流的要求很高,要么家大业大,要么融资能力极强,但往往作坊式的中小影视公司不具备这些特点。如果选择风投,要做好回款周期长、收益不如预期的准备,如果选择固投,也需要做回款违约、进入法务诉讼的最坏打算。不管风投还是固投,投资中小影视公司项目的风险都很高。应对公司风险的建议主要有以下三点:
1、做好基本资金保障措施,保障力度从小到大依次为:共管账户、第三方担保、股权质押。一般投资方会要求获得被投方账户的查看+支出审批权限,这个共管账户一般是被投方与他的下游在合同中约定的回款账户,取得这个共管权限主要是为了第一时间知晓项目有回款收入,并保证回款在支付自己投资本金和收益之前不被挪用。第三方担保在固定收益投资中用的比较多,就是找担保公司来保证投资方的本金和收益,但只有进入法律诉讼流程才能要求担保公司担负连带责任,不到法律诉讼的份上,担保公司是不会替被投方还钱的。如果真到了法律诉讼层面上,这投资项目也是比较失败的了,诉讼过程通常漫漫无期,哪怕本金收益能足额偿还(通常并不能),资金成本也基本把项目利润都吃掉了。股权质押是比较有力的保障方式,虽然不排除大股东恶意质押套现跑路的可能性,但对于大部分略具规模、运营良好的公司,股权质押还是很有保障力的,再不放心的还可以提高对价么,给股权估值打个对折之类的。
2、做好事前尽调,详细了解被投资公司情况、项目情况、参与项目的其他公司情况。这种尽调不光要看公开的信息,更多的是通过圈内的私人消息,影视圈其实不大,公司口碑、项目情况多问问圈内熟人、熟人的熟人,就能摸清个大概。说一个亲身经历的项目,老板朋友牵线搭桥的固定收益项目,因为是朋友介绍,比较信任,收益率又高(有20个点),直接就投了。一年过去,到了该回款的时候,对方公司称电视台还没有回款,所以没钱支付给我们,一拖就是半年多(血淋淋的6-8个点的资金成本啊),最后通过其他渠道一打听,才知道这家公司在和我们签合同之前,就已经把电视台的发行收益卖给另一家了,就像把已经卖出去的房子作抵押来借钱一样……竟然还借到了……这个项目到现在已经在走法律程序了,所以投资之前一定要多多打听,做好尽调。
3、如果能抢到份额的话,尽量投资上市大影视公司的项目。这个就不多说了,现在投资人的钱都金贵,整个一级市场都在追逐头部、稳妥的明星项目,马太效应很明显,影视投资也不例外。
以上就是总结的影视项目投资中常见的模式和一些避坑方法。现在影视项目融资PPT都很花哨,模板Fancy的不得了,拟定的主演个个都是一线大牌(注意,是拟定),有的PPT最后连“为投资方提供不少于三次探班机会,亲身深入剧组一线,与明星真人面对面,为您增添茶余饭后见闻谈资”之类的宣传语都出来了,估计是给煤老板土豪们看的……
《哪吒之魔童降世》累计票房已经突破40亿了,影视行业这几年大有作为,本文简单说了些自己入行以来的经验教训,投资是一项需要长期修炼内功的工作,路漫漫其修远兮,与投资行业的小伙伴们一起努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