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人文脉·“守艺人”】以珠绘万千,匠心绣制非遗活化长卷
文、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蚁璐雅 马思泳 实习生 林文惠
2021年7月15日羊城晚报A9潮人文脉报道
“做珠绣就是以针为笔,以珠为墨,以布为纸。”今年5月,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粤绣(珠绣)被列入扩展项目名录的“传统美术”项目,令许多珠绣工艺传承人信心大增。自市级非遗项目的申报,到国字号头衔的落地,这离不开该项非遗工艺背后许多潮人的坚定“守艺”初心。
非遗项目粤绣(珠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黄伟雄就是其中一人。他自小便与珠片针线结伴,将大量时间精力投入到珠绣工艺的钻研、创新和非遗项目的申报中,更以打造潮州乃至中国的一张工艺文化名片为己任,致力于传承潮汕传统非遗文化。羊城晚报记者日前走进潮州市百师园创意馆,听该馆执行馆长黄伟雄讲述他的守艺故事。
黄伟雄正在创作珠绣作品
结缘:6岁男童拿针线,非遗种子埋心中
针起珠落,三两下之间,一小朵灵动的珠绣牡丹花便出现在绸布上。黄伟雄拿着绣针熟练地游走其间,他向记者介绍道:“我的母亲和祖母都是绣娘,我6岁时就拿起绣花针学绣花了,从帮母亲穿针线起,到描花稿,到绣出一对枕头花给自己交学费……就这样渐渐与刺绣结下不解之缘。”黄伟雄笑着说道,如果从拿起绣花针就开始算起,那么他的“绣龄”就超50年了。
如今,已是中国刺绣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的黄伟雄,回想起儿时的“绣花时光”,他颇为感慨:“很小就对绣花针产生兴趣,在心里种下一颗小小的文化种子。”比如,他总是围着母亲的绣花绷架打转,常趁母亲离座不备的时候,拿起绣花针就在织物上乱弄一通,闹得母亲哭笑不得。又比如,看到漂亮的花稿时,他总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白纸描画,从描图再到独立创作花纹图案,黄伟雄积累了一叠又一叠厚厚的花稿图纸,这些练习也为他后来的珠绣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潮人文脉·“守艺人”】以珠绘万千,匠心绣制非遗活化长卷
视频请戳
“逐渐长大,我意识到自己作为家中长子的责任,于是,我开始拿起绣花针帮助母亲分担一些简单的绣活。”据黄伟雄回忆,他上手很快,熟能生巧,七八岁时已经能利用暑期时间独立绣出一对完整的枕头花了。在当时,一对枕头花可挣得工费两块钱,用来为黄伟雄缴纳下一学期的学费,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初中毕业。
儿时在心中埋下的关于刺绣艺术的种子,在黄伟雄17岁那年有了破土而出的机会。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潮汕地区的服装行业掀起一阵快速发展的热潮,此时,黄伟雄也进入工艺美术学校学习服装与刺绣设计,开始系统化的课堂学习。毕业后,黄伟雄被分配到了地方国营潮绣厂珠绣分厂工作,开始了他对刺绣工艺更深入的探索和创新。
“逢年过节穿新衣,但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有限,我那时想,如果学了服装专业,那家人的新衣服我都能承包了!”黄伟雄回忆道,事实上,有了专业技术的加持后,他不止包揽了一众亲朋好友的衣橱,更走上了一条推动工艺创新和传承之路。
珠绣作品
创新:打响潮品牌,首创“珠绣画”
1993年是黄伟雄事业上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在国营企业积累了丰富工作经验的他决定创办一间自主品牌的珠绣公司。创业之初,黄伟雄身兼数职,从打版、定珠、裁剪,到洽谈订单、开拓市场,他亲力亲为。
其间,黄伟雄将珠绣元素巧妙融入服饰设计制作中,相继推出珠绣钱包、披肩、腰带等各类衍生产品,形成了鲜明的品牌风格,这不仅让传统珠绣工艺得到极大推广和创新,也让这个自主品牌迅速打开了东北市场,顺利跻身东北地区的婚纱礼服产业。
提及当年的创业史时,黄伟雄脸上难掩自豪欣喜的神色,他说:“我们推出的改良旗袍可以说是风靡东北地区,那时常常有人带着我们产品的吊牌,专程携带现金从外地跑到潮州来找我们下单,旺季时婚纱订单量高达一万多件。”
除了将珠绣创新运用在服装产品外,“珠绣画”产品也是黄伟雄的另一创新与突破——他以珠为墨绘画,将珠绣传统技法与国画、油画技法巧妙融合,创造性地将珠绣工艺从实用装饰发展成纯艺术观赏用途,赋予了珠绣更多可能空间。2006年,“珠绣画”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代表作之一的珠绣屏风《百鹤图》获广东省人民政府珍品认定,黄伟雄的多项作品也在国家级及省级的展览评比中获得金奖四十多项。
“别人是用笔、墨创作,我是用针线、珠子在布上创作。以针为笔,以珠为墨,以布为纸,创作出无限可能,这正是这项潮州非遗工艺的魅力所在。”黄伟雄感慨道。
黄伟雄将珠绣工艺融入服饰产品设计中
传承:申报非遗项目,打造文化招牌
“传统技艺需要传承,才能‘活’得更久。”黄伟雄认为,文化传承是促使文脉生生不息、永葆活力的唯一渠道,因此在打造珠绣品牌之余,黄伟雄也不忘在艺术领域潜心钻研,将传统技艺琢磨深、琢磨透,并积极探索传统珠绣技艺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路径。
2010年,黄伟雄决心开始着力推动珠绣申报非遗项目,漫漫申遗路也由此开启。从市级非遗项目的申报开始,而后逐级向上,如今,珠绣已然上榜于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对于激活民间传统工艺文化的再生活力,打造潮州的文化品牌无疑注入一支重要强心剂。
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对珠绣非遗工艺的重视、申报和保护工作的开展,一系列珠绣传承进社区、进校园传承活动也不断推进,非遗文化展示平台和载体也在不断丰富,这在黄伟雄身上就可见一斑。据他介绍,近年他就受邀多次走入各高职院校进行珠绣文化的交流分享与课程传授、被邀请到港澳台地区进行珠绣文化交流等。 2014年,黄伟雄与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合作,也在校内设立“中国刺绣艺术大师黄伟雄工作室”,并担任客座教授7年,开设珠绣选修课,教授学生超过500人。
不仅如此,2016年11月,潮州市百师园创意馆正式揭牌,也是潮州传承传统工艺探索实践路上的小小缩影。当前,集文化研究、展览、知识传播、研学体验等服务于一体的百师园品牌已在深圳、北京、上海、广州多处落地,汇聚三百多位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近年来,又相继开展了“2016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精品展”“2017中国刺绣艺术(各种绣)交流展”“2018广东文创迎春交流展”“2018潮州国际刺绣艺术双年展”等大型活动。作为百师园发起人,黄伟雄显得信心十足,他表示,接下来,百师园将继续以“线上+线下”为经营发展模式延长产业链,将该模式推广至更多城市,借助文旅融合发展的契机打造一张百师园特色文化招牌。
【文脉一线】
探馆潮州百师园,超300名大师齐奏传承进行曲
潮州这座古老城市中,到处都彰显着城市历史文脉,潮州市百师园创意馆就是其中一处文脉缩影。近日,记者前往探馆发现,该馆汇集超三百名工艺美术大师及非遗传承人,馆内琳琅满目、不同种类的展品超三千件,一个集传统工艺美术展示、研学、旅游、文创开发于一体的非遗平台正徐徐打造。
百师园创意馆中的多种非遗文化展示
云集数百巧匠,合力传承潮字号非遗
八月夏日,沿着潮州大道驶入潮州市经济开发试验区北片高新区,一栋门口挂着“百师园创意馆”牌匾的白色建筑物映入眼帘,大门一边被葱郁大树虚掩着,建筑物外表没有过多的装饰,看似平平无奇,殊不知内里却大有乾坤——
记者走进百师园大楼,一块块国字号、省字号的牌匾整齐悬挂,“国家AAA级文化旅游园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潮州市博物馆之城系列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培训基地”等一一落入眼帘。不远处,数百位工艺大师的头像和简介也整齐陈列在百师榜上,成为入馆处一道吸睛风景线。
“百师园创意馆致力于保护传承潮汕工艺和非遗文化,为此,我们已经努力了多年。”据潮州市百师园创意馆副总经理黄钰玲介绍,潮州百师园于2016年11月正式揭牌,以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理念,打造一个以文化研究、传播、服务为主的综合型文化产业平台,目前,已云聚超三百名工艺美术大师及非遗传承人合力传承。
其中,放置在展厅中央、足有八尺长(折合约2.67米)的珠绣画作品《春满人间》便吸引了多位参观者驻足。这幅作品中花与叶之间相互映衬、微微闪着珠光,盎然春意仿佛就要跳出画框,其精巧程度也彰显着工艺制作过程的不易。
拾级而上,楼上还设有雕刻馆、陶瓷馆、珠绣博物馆、茶艺培训室、陶艺工作室等多个功能馆,精心陈列着潮州木雕、潮彩、潮绣、朱泥手拉壶、大吴泥塑等不同展品,同时开发出多种品类的珠绣文创产品,令参观者大饱眼福。黄钰玲告诉记者,位于四楼的潮州市黄伟雄珠绣博物馆,还是当前国内唯一一家珠绣博物馆。
“看+学+吃”,研学平台创造性转化
“百师园的打造核心在于创新发展思路,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黄钰玲告诉记者,百师园不仅能观赏传统工艺展品,还有得“学”和有得“吃”。
跟随着黄钰玲的步伐,记者来到五楼研学活动中心。该活动中心集展览、会议、课室、讲坛、百师文创馆为一体,是百师园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培训、研学体验等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是其打造文化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的重要载体。
据黄钰玲介绍,百师园研学课程以非遗为主题,内容由十大课程组成,分别是珠绣、刺绣、茶艺、陶艺、剪纸、麦秆画、彩瓷、手拉壶、传统小食、潮菜。同时,另一个百师园文化品牌百师讲坛,也定期邀请各大师到百师园进行开讲,成为推动非遗传播的重要阵地。
据悉,百师园机构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潮州等地设立,同时在潮州、深圳两地都落地研学游园区。黄钰玲向记者自豪地介绍道,截至目前,“百名大师进校园”系列活动开展上百场次,百师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培训基地、广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港澳台青少年研学基地,吸引了来自日韩以及汕头大学等多个院校和中小学生到此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近年来接待非遗研学体验人数超四十万人次。
小学生在百师园研学课堂学习珠绣(由百师园供图)
【文脉链接】
珠绣起源于唐朝时期,鼎盛于明清时期。珠绣早在明、清时期已广泛盛行于潮汕民间,从民间戏剧舞台上珠光宝气的戏服,到妇女的头饰、衣服、珠花等,无所不有。珠绣品是由一粒粒的珠粒串绣而成的,其纹样基本上都以图案形式,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装饰效果。作为原料的珠种类有圆珠、角珠、竹珠、彩晶珠、透明珠、米珠、泡珠、钻石珠及胶片;颜色有黑、白、金、银、咖啡、蓝、深红、桃红等。珠绣的针法主要有垫针、平针、掺针、乱地、过桥、喷点、锁枝、排管、满珠、串针、竖珠针等20多种。珠绣工艺是潮汕传统优秀民间艺术,具有独特的装饰手法和艺术风格,具有较高的美学、文化、经济、社会价值。
总策划 /汪一洋 刘海陵 林海利
编委会主任 /曾颖如 孙爱群 孙璇 胡泉
主办单位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羊城晚报社
本期统筹 /马汉青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李斯睿
网址:【潮人文脉·“守艺人”】以珠绘万千,匠心绣制非遗活化长卷 https://mxgxt.com/news/view/211523
相关内容
非遗日百米长卷绘画活动,绘出文化绚丽篇章创办“非遗连锁博物馆”的 珠绣大师
贵州麻江:擦亮非遗文化金字招牌
探访赣鄱非遗,看非遗传承人如何用发丝绣出大千世界
非遗类综艺让匠人成为明星
传承“莫高精神”,“传匠心·铸国魂”马可波罗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行动走进敦煌
“90后”叶雕非遗传承人:让千年技艺焕发新彩
传承非遗文化,讲述红色故事,湖北红安绣活进校园受师生欢迎
公主岭市:传承契约精神 守护非遗文化
文化遗产日|去宛平剧院感受“非遗戏韵·游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