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明星自降片酬甚至自掏腰包,明星投资人和商业片公司纷纷转战文艺片市场“蓝海”,一向“缺钱”的艺术片导演就此走上了“不差钱”道路。
文| 庞宏波
很显然,戛纳并不是中国电影最后的“夜晚”。一小时3D长镜头的《地球最后的夜晚》背后有汤唯+黄觉+张艾嘉的“三人组”,被戏称为“亲儿子”的贾樟柯五度冲击的《江湖儿女》有廖凡+导演版“F4”。
尽管“出口“受阻,但”内销“似乎一片看好。然而遇上《复联3》的《路过未来》,并没有遇到艺术片的“未来”。投资1000万,有尹昉、杨子姗两位商业明星,有安乐、猫眼等五大公司战队,《路过未来》在选择艺术院线联盟专线发行的情况下,目前票房仅过150万。
不过从另一面来看,艺术片导演、商业明星、“明星”投资人或商业影视公司正在努力“抱团”。商业明星“不要钱”,艺术片导演“不差钱”,明星投资人“不图钱”正成为文艺片的新生态。我们采访了黄觉,也采访过李睿珺、忻钰坤等艺术片导演,希望从多方位来解析,文艺片新规则是否真的会成为一个主流。
「黄觉们自降片酬,只求“未知”」
其实商业明星参演艺术片,早就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但像今天这样,如此大规模扎堆,倒是尚属首次。《地球最后的夜晚》在戛纳并未获奖,但这部引发轰动效应的艺术片显然成为了内地艺术片的“新代表”。
这部电影除了毕赣的“3D长镜头”,最吸引人的莫过于汤唯产后复出首战大银幕,黄觉、张艾嘉联手出演。因此,我们采访到了黄觉,企图扒开他参演这部艺术片的心路历程。
黄觉自称自己的性格让他注定不会大红大紫,但作为“明星”,参演一部处女作成本不到30万的导演新作,多少还是需要一些勇气。
黄觉表示,自己决定出演《地球最后的夜晚》,主要是因为这部电影有着足够感动自己的细节。像看《路边野餐》的时候,感动我的并不是那个长镜头,是长镜头里面的一个段落、一个细节,女孩看陈升唱《小茉莉》时候的一个反映镜头的表情,她的眼神。像《地球》这部戏里面也是有这种东西存在,就是感动我的东西。
而汤唯因为曾经担任过First青年影展的评委,对于中国青年导演的生态有了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所以推掉多个剧组的邀约,将这部作品作为她产后复出的首秀。
汤唯表示,“担任影展评委时,看到了很多有才华的年轻创作者。我也常被他们的执着和热情所感染。这次很高兴,能与毕赣这样有才气的青年导演合作,期待我们能够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共同呈现出一部奇妙的电影。”
从许多明星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商业明星参演艺术片,第一考核标准是电影的“细节”。例如像毕赣电影,属于极其晦涩的类型。但这并不妨碍电影对于细节的放大处理,而黄觉从一开始就明白电影的独特, 在出演时,虽然看了剧本,但是怎么拍、怎么表现,完全不知道。
这种深入“江湖”多年,犹如初犊的“未知”恰恰成为了吸引商业名单的第二个要素。必须承认的事,对于许多商业明星而言,参演艺术片最大程度接近获奖是其必然考虑的因素,但从新找回表演的刺激感在他们的表述中显然同样重要。
例如黄觉在参演《地球最后的夜晚》钱,最初见面时候没剧本,就是有2D的,有三场戏,拍摄方式他跟我阐述了,然后男女主角的名字,然后就是一个2D转3D长镜头这么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和黄觉在往常表演中所遇到的所有“概念“都不同,表演上的未知自然也成为了他追求的一个要点。
不过钱,仍然是永远无法绕开的话题。在普遍“缺钱”的艺术片里,黄觉表示几乎所有人都自降片酬,当初黄觉提出愿意给出半年时间,但毕赣也只能满足黄觉片酬的一半。但最终,双方还是走到了一起。
其实目前,类似于黄觉和毕赣这样的组合并不在少数。黄觉肯自降片酬并给出半年档期,姚晨却投资了自己主演的《送我上青云》。
「艺术片导演“平视”明星,提升电影工业化」
明星扎堆艺术片究竟有多严重?曹保平导演的《她杀》刚刚杀青,主演是范冰冰和黄轩;王小帅《天长地久》请来了王源;娄烨《兰心大剧院》的主演是赵又廷和巩俐;刁亦男《南方车站的聚会》,集齐了廖凡和胡歌两位“男神”;处女作票房仅为300万,第二部开拍《蓝色列车》的张大磊,邀请到了海清。
如果说,明星选择艺术片,可以重新寻找表演上的刺激感。那么艺术片导演,选择商业明星难道完全不考虑流量价值?有了明星,或许方励就不用争议性的下跪来求排片;有了明星,或许王小帅就不用微博开炮,声称这是“文艺片最黑暗的时代”。
流量价值,不可能是艺术片导演完全不考虑的因素。但在此前采访忻钰坤、李睿珺等艺术片导演时,他们选择商业明星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提升了电影的工业化,而非单独渴望商业明星的流量价值。
忻钰坤在《暴裂无声》中,邀请到了姜武和宋洋。宋洋与自己年龄相仿,所以在前期沟通上,比较顺畅。而姜武作为业内前辈,忻钰坤算是“三顾茅庐”,将电影场景清晰表达出来,才最终请动出山。
在忻钰坤的表述中,可以发现商业明星的流量价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表演经验。导演不需要提前花大量时间去培训演员,不需要帮助他建立表演的自信,也不需要导演亲自上阵用简单的模仿为其提供模版,只需要导演告诉演员尽可能做到自然就可以。
所以,在忻钰坤的表述中,商业明星的参演,是电影工业化的一个提升。
另外,正在影市经历着些许“煎熬”的《路过未来》,也有杨子姗和尹昉两位明星,李睿珺在选择明星中,是按照角色的标准,先通过百度百科看照片再通过友人介绍,“曲线救国”。
经过了痛苦的前期筛选,确定明星演员后,开拍时导演和明星演员就基本上达到了一个相对“平等”的状态。赵又廷拍摄娄烨《兰心大剧院》时,一个镜头需要十几二十条才能过,黄觉拍摄毕赣《地球最后的夜晚》时,“最少得30遍以上,长镜头就不用说了。”
艺术片导演通过明星演员让自己电影的工业化得到了一个提升,那么在拍摄时,如何准确提升工业化的同时保证自己电影的完成度,就只有“平视”所谓的明星。
「黄晓明和江志强“不图钱“,只为初心」
在《地球最后的夜晚》这部电影里,不仅有华策这样的大公司,也有黄晓明这样的明星投资人。事实上,如今的艺术片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和关注。
据悉,《地球最后的夜晚》制作成本达到了75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了5000万。相比其处女作《路边野餐》,这部电影达到了一个质的飞跃。
每次,当采访艺术片导演时,都会问他们电影的制作成本和票房目标。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不怀好意”的“俯视”,因为在目前的电影生态环境里,你明明知道他们的制作成本不高,明明知道他们的票房成绩不好,但还是会问。
因为钱,是电影链条上最没有门栏的求知点。钱,任何电影都无法回避。但如今的电影生态里,艺术片依然“不赚钱”,但和往年相比,艺术片似乎并不“缺钱”。
在戛纳的黄晓明此前接受了媒体的采访,表示“实话实说,毕赣导演这次的投资挺大的,因为风险很大,中间很多时候大家都是在不断融资,我们是在最危险、最关键的时候进来的,就单单为了支持好导演、好作品,真的没有想其他的东西,哪怕赔钱也没关系。”
黄晓明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原因在于,他在不惑之年开始追寻自己的“初心”。“这就是我为什么不想去演那些霸道总裁,相反选了《迟到了许多年》这种面对现实的故事。它的结果也许不是最好,但是它是我想要的。包括毕赣导演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可能它不商业,但是它是我想要的。它不赚钱没关系,因为赚钱的那些东西,不是我想要的。”
黄晓明尝遍选择不慎自食口碑恶果的尴尬,在不惑之年终于“解惑”。所以,选择投资《地球最后的夜晚》,相比赚钱,其“赚心”显然更重要。
而正在上映的《路过未来》,尽管选择了艺联的专线发行,但背后却集结了安乐影业、猫眼、威秀等颇有实力的五家公司,因此这部电影也是“A.R.T计划”的首秀。
从李睿珺和江志强第一次见面,江志强就明确表示这部电影希望能够在艺联专线放映。尽管当时,《八月》作为艺联首秀,票房仅有三百万;尽管后来,《路过未来》入围戛纳,成为华语独苗。但选择艺联,江志强的“私心”在于通过一部具备引起热议的电影来改变艺术片的生态环境。
尽管从目前的结果来看,《路过未来》并没有圆满完成任务。但江志强显然并不渴望着迅速收割,而是有计划的推出文艺片扶持计划。
如今,青年导演仍然是“一部定生死”的危难年代,但“一部生”,明星、资本迅速簇拥,让其进入到了“快速通道”,而“一部死”,可能让其自己宣判自己“艺术死亡”。
艺术片的生态里,远比想象的残酷,也远比想象的单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明星和资本的加入,这个生态似乎也在悄然改变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