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汽车业饭圈化
当今社会,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互联网思维的渗透,各行各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饭圈化的影响。这种现象在娱乐行业尤为明显,粉丝群体的形成,使得明星的影响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大。然而,这种现象并不局限于娱乐圈,它已经开始渗透到其他领域,包括汽车行业。
汽车品牌的粉丝群体逐渐壮大,他们不仅关注产品的性能与质量,更是开始将情感投射到车企高管乃至整个品牌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汽车业饭圈化。这一现象犹如一场风暴,席卷了整个汽车行业,将理性的消费市场卷入了一场情感的漩涡。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市场活跃度,但背后的隐患亦不容忽视。
维护自己品牌忠诚度无可厚非,但对其他品牌极端化的过度拉踩令人遗憾。一些粉丝为了维护自己喜爱的品牌,采取控评手段,通过点赞、评论、转发等方式操控舆论导向,无论产品出现何种瑕疵,他们总能找到理由为其辩护。而对于其他品牌则进行无端的指责和攻击,甚至编造虚假信息来抹黑竞争对手。在汽车论坛和社交媒体上,不同品牌的车主和粉丝之间经常发生激烈的争论和骂战,有时甚至演变为网络暴力。例如,腾势N7与极氪001的粉丝就曾因产品对比问题在微信群聊中展开骂战。
恶意攻击与诋毁、拉踩引战与控评,这无疑违背了汽车行业应有的公平竞争原则与和谐共生理念。频繁的网络骂战和负面舆论不仅损害了特定品牌的形象,也波及整个汽车业。消费者对行业的信任度降低,影响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些车企高管因其个人魅力或成功故事,被粉丝群体视为偶像。他们的言行举止、公开露面,乃至私人生活都成为粉丝关注的焦点。粉丝不仅关注其产品,更对其个人充满敬仰与追捧,这种对车企高管的崇拜和追捧也是汽车业饭圈化的一种表现。一些汽车品牌开始模仿娱乐圈的营销策略,通过打造创始人的个人品牌和粉丝文化以吸引消费者。
在“先有流量,后有销量”的逻辑下,卷完技术卷服务,卷完服务卷价格,如今要卷老板了……今年的北京车展制造了不少“名场面”,直播、出镜、唠嗑等成为车企老板的“必备技能”,车圈甚至流行“不会当‘网红’的企业家不是好老板”的说法。在这风口浪尖中,出现了对车企高管,甚至对业内人士的恶意攻击和指责。
不久前,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主席贾可发表了反卷演讲,认为“卷”是互害式、低水平过度竞争,而“强”才是冲破丛林法则的公平竞争。反卷演讲结束后,如潮水军朝贾可扑了过来。除了统一步调爆料贾可之外,更有诸多赤裸裸的威胁:“贾可,像个汉奸,更像个倭寇!”“贾可坐牢的前奏!”……诸如此类,无法直视。贾可的观点可以商榷,也许不对,可以被批评,但不至于遭到蜂拥而至的各类网暴吧。
这些攻击往往没有事实依据,而是基于个人或某品牌的偏见及情绪化的表达,不仅损害了车企领导者、行业人士的声誉,影响了消费者对车企的信任和忠诚度,也破坏了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消费者理性选择的权益。同时,它有可能引发更广泛的负面舆论和公关危机。
流量虽好,亦不可“贪杯”。在享受这种饭圈化带来的独特体验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警惕其潜在的风险,并倡导理性消费和客观评价,共同维护一个健康、公正的汽车市场环境。汽车毕竟是一种需要自身强大技术支撑的工业产品。而一款汽车产品到底是“好”还是“坏”,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有所谓“公论”存在的。“饭圈”能放大自家产品的“好”,夸大对手产品的“坏”,但终归是无法颠倒黑白的。
面对汽车业饭圈化,车企应当加强品牌自律,摒弃流量崇拜心理,避免过度依赖饭圈化,加强对粉丝行为的管理和引导,避免利用粉丝情绪进行过度营销,防止其走向极端化。
汽车企业要想走得远,还是要回归技术、产品、质量、服务的本源,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和服务提升上,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推动汽车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通过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提升整个行业的影响力和竞争水平。
同时,我们呼吁汽车圈的粉丝们,无论是支持自家品牌还是表达对其他车型的态度,都应该保持理性与尊重。
网址:理性看待汽车业饭圈化 https://mxgxt.com/news/view/208131
相关内容
“饭圈” 文化:疯狂与理性的边界汽车行业竞争分析
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动态跟踪报告:前2月自主SUV翻番增长
2024年汽车广告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汽车广告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趋势分析
整顿“饭圈文化”,引导理性追星
邀您看报告:汽车:明星主机厂产业链系列深度之二
传化吉利强强联合 共建汽车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
一点资讯金治发布赛博轩辕AI汽车行业垂类大模型
汽车改色专家“车非常色”品牌发布会
明星代言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