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的通信业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24-12-16 03:25

        随着科技快速更新,通信方式在我所经历的近三十年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站在现实的基点回望过去,不禁感慨万千。

        在上世纪八零年代,我还是一个乡村少年,跟祖祖辈辈一样,过着极为简单的乡下生活。那时候,似乎也与外界没什么联系,都对“通讯基本靠吼”的生活方式习以为常。正式入学前,在原大队部的一间空屋里参加幼儿班,对搁在木板壁洞里的那台摇把子电话机充满了好奇,常常偷偷地摘下话筒学着大人的样子喂喂几声。但不知道电话线的那一头通到哪里,更不知道怎么去真正地打电话。倒是因为电话线与广播线串线了,常常能在电话机里听到唱歌的声音。

         1989年秋季,我上了初中,便要到离家约十里多路的乡中学读书。一个周末的上午,一位堂伯母来找我,请我给她远在邵东的兄弟写封信。按她的口述的意思,信很快写好了,只是往外寄信的事情还没有经历过。第二天我特意到乡邮电所详细地咨询了寄信方法,买了邮票和信封,认真地填写好后郑重地投进了邮筒。这是我第一次给人写信,也是第一次知道,除了收信地址之外,还要一个“邮政编码”要弄清楚。由此我也记住了我的家乡所在地的编码“415128”。

        在县城读高中阶段,紧张而单纯,依然没有什么对外联系。纵然与两个在其他学校的读高中的同学偶尔联系,主要还是写信。那时已是90年代初期了,城镇已经开始普及程控电话了,常德市电话号码好像还是六位数。第一次打电话是在书报亭里使用公用电话,是要找一个住在武陵镇的亲戚一点什么事。当时还是把号码写在纸上,请老板帮忙拨的号,接通了再交给我通话。后来又打过几次,胆子逐渐大了些,终于可以直接按键拨打了。

   后来,大概是1995年吧,我到了常德西郊的那个大学里读书。似乎就是当年吧,常德电话号码升7位,到处都是宣传标语和横幅。但当时的我,对于升不升位的意义,并不十分了然。这个时候,常德已经出现了很多“大哥大”,经常看到一些腋下夹着皮包、腰里别着call机,手持大哥大,大声说着话的人。时不时话里还夹着几句粤语。听到的最多的是一句“小意西啦”。

   在常德“西郊大”毕业的时候,已到了1998年,家父也弄了一部“大哥大”,尽管常德已经有了139手机,但那个900……号码(7位数)的大哥大仍然算一个稀罕玩意儿。因为除了座机费之外,还要打进打出双向收费。一般人买得起也用不起。除此之外,那玩意儿离开市区,也便成了“某庙里的菩萨——有时灵有时不灵”了。因为基站有限,通话质量并不好。这个时候call 机也逐步普及起来。现在打开那时的同学录,好多同学留下的联系方式除了家里的电话号码之外,有不少也有call机号码了。对于乡村,电话仍然还是很少见。在我们乡,好像只有一部程控电话。记得1999年3月,单位里通知我来上班的时候,打的我的call机,我骑着自行车跑了近十里路到邻近朱家铺镇上才找到一部电话回复。

  我买第一台手机是在2001年。当时从同事手里花了1200块钱买的一部诺基亚8850,银色的滑盖,很小巧、但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电池太小。也许是手机本身的故障,也许是天然的不足,大概人家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才转让吧。反正没用多久,我不堪其烦,终于咬咬牙又换了一个诺基亚5510,虽然很长很笨重,但电池起码管两三天。况且那时候,还不能收发中文短信,手机除了接打电话之外,只有一个“贪食蛇”的游戏,因而也不费什么电。在新世纪的头几年,手机以飞快的速度普及。从当时坊间的一句戏言“而今捡垃圾收潲水的都带手机跑的了”可见一斑。

  手机大范围普及,但资费居高不下成为很多人不小的负担。自从1998年原邮电部门一分为三(邮政、电信、移动(含传呼)),到新世纪初,电信部门试水移动通信,开发出了“小灵通”,资费标准跟座机电话一致,呼入免费。而移动公司所谓的四通卡、集团卡等优惠套餐相继推出,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用户的一些通信开支。如同最初使用大哥大的人还要随身配带传呼机一样,很多人在保留数字手机的同时,还配有了“小灵通”。

        在我的周围最早使用手机的人,大约有几大品牌,先前是爱立信、索尼,后来有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等,都是外国牌子。国产中兴手机无论是式样还是功能,反正赶不上外国品牌。虽然后来出现了一个“波导”的牌子,广告做得很不错,“波导,手机中的战斗机”,但市场份额很是有限。从印象中,在智能手机全面普及,也就是华为、小米等民族品牌崛起至前,国产手机一直是不温不火,主要还是外国大牌的天下。

       如今已记不清智能手机是什么时候开始兴起来的。真正的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曾经有过一种过渡性产品,即带有手写功能的手机。记得金立的广告打得特别猛,请的是当时号称“师奶杀手”的濮存昕做形象大使。金立商务手机,待机时间长存储空间大,很是令人向往。我也曾买过一部“金立手写王”的机子。当时确实用起来还不错。但与当今的只能手机携带的一些软件相比,无疑还是太小儿科了。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陌陌等交流工具应运而生,极大的方便的人们联系沟通。过去抵万金的“家书”终于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随时随地的视频语音通话。通信之顺畅,联系之便捷,是前人做梦也无法想见的。

       我有幸生长在这个时代,我愿倾我所能来记录和讴歌这个时代。

网址:我经历的通信业发展历程 https://mxgxt.com/news/view/207976

相关内容

智明星通发展历程
中国影视明星行业成长历程与文化产业发展前瞻
饭圈文化的由来和发展历程
常州工业明星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及经验启示
音乐专业人员个人简历(通用15篇)
周深分享节目经历:从紧张到成长的心路历程
新浪微博发展历程及趋势
好莱坞黑人电影事业发展历程
如何成就好莱坞电影:发展历程、全球影响
六神的发展历程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