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一代巨星风采,让流行文化作香港大使
每个时代、每个地域、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流行文化,不但影响着每一代人,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呈示。
香港的流行文化从上世纪60年代的电影开始大放异彩,到80、90年代已经席卷亚洲,一度在世界舞台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影响了邻近国家及地区的文化发展。
去年10月,香港特首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谈及构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时,提出为推广香港流行文化,将每年举办香港流行文化节,可谓给予香港流行文化极大重视。
4月22日,首届“香港流行文化节”隆重揭幕。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在开幕礼现场表示,香港流行文化不但带动了经济,亦反映了香港人不同时期的生活和故事。时至今日,香港流行文化产业依然人才辈出,他深信大家只要把握机会,将会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光发亮。
开幕节目“赵增熹x李幸倪x《金枝玉叶2》”
作为香港流行文化的经典,又适逢二人逝世20周年,张国荣、梅艳芳成为本届流行文化节的焦点,不少节目都以二人为主题。开幕节目就是在文化中心大剧院举行的“赵增熹x李幸倪x《金枝玉叶2》”,著名音乐监制赵增熹选4首由张国荣和梅艳芳主演的电影歌曲重新编曲,配以电影片段,并由歌手李幸倪演绎,再放映两位巨星合演的电影《金枝玉叶2》(1996)。
此外,香港文化博物馆的“继续宠爱・张国荣纪念展”作为前奏节目,已率先为节日打响头炮。展览在开幕后至今已吸引超过7万人入场,单日入场纪录更接近8000人。
“继续宠爱·张国荣纪念展”由张国荣生前好友陈淑芬、张叔平及夏永康等策展,带来了不少破格意念。
而香港电影资料馆也将于2023年4月22日至12月30日间推出“芳华再续”专题放映,聚焦两人在八十至千禧这段芳华年代主演的二十部作品,以全新风貌延续张国荣、梅艳芳的故事。
张国荣在银幕上形象百变,演活了各式各样的人物。无论是《阿飞正传》(1990)中潇洒不羁的阿飞、《星月童话》(1999)中强悍深情的卧底干探、《纵横四海》(1991)的神偷、《倩女幽魂》(1987)中的戆直书生或《锦绣前程》(1994)机灵滑头的小人物,张国荣的演绎都挥洒自如。
梅艳芳亦不分伯仲,从《半生缘》(1997)心理扭曲的顾曼璐,到《公子多情》(1988)的顶级形象顾问、《东方三侠》(1993)刚柔并济的女侠、《川岛芳子》(1990)的传奇间谍,以至《钟无艳》(2001)反串演出昏庸好色的君王,梅艳芳都能精准拿捏角色神髓。
在乐坛上,两位巨星也是各领风骚。二人在《缘分》(1984)首次合演,亦首度为电影合唱主题曲,哀怨旖旎。梅艳芳在歌舞片《歌舞升平》(1985)中饰演当红歌手,台风淡定。张国荣在《金枝玉叶》(1994)演唱的《追》成为了香港流行音乐经典;他在《色情男女》(1996)结尾的一场戏,担任导演、剪接和配乐,展露了其多方面的艺术才华。
2003年4月1日及12月30日,张国荣和梅艳芳先后离世,但直到现在,来自内地及日韩等地的歌迷,还会专程到香港悼念这两位在歌影视有杰出成就的巨星。此次“芳华再续”专题电影放映活动门票也已全数售罄。这就是香港流行文化的魅力,造就传奇,无远弗届。
有指近年香港的电视及电影业不复当年勇,韩剧早于二十年前冒起,泰、台、陆剧也纷纷迎头赶上,对此,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助理署长区玉芳认为:“每种流行文化总会有高低潮,难说香港已落后于其他地方。”她补充,“流行文化是香港的重要软实力,特别是人才方面,幕前幕后都很优秀,新进的导演和演员在不同影展中大放异彩,资深影艺人在国际影坛中发光发亮,这些都是香港流行文化的重要资产。”
据悉,在这次文化节筹划的20多项活动中,已确定举行的共有7个表演艺术项目、4个专题展览、4个电影放映系列,以及各种外展延伸活动,展现香港独特的文化和多元融合的魅力,期望吸引包括年轻一代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观众。
《声·影马拉松》香港流行文化节活动
香港的流行文化经过多年累积,根基极深,可塑性高,探索空间非常广阔。其实,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香港就曾举办过类似的全港性文化活动——“香港节”。
1960年代内地爆发文化大革命,香港亦发生了一些社会骚动,造成社会严重撕裂,也衍生了不少社会问题。当时的殖民政府在事后检讨时,认为香港需要举办一个大型文娱盛事以疏导社会的负面情绪以及安抚民心。另外,政府也希望这个节庆活动能够结合更多香港的元素,加强年轻一辈对香港的归属感和凝聚力,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因此,以营造歌舞升平、国泰民安气氛的节庆活动——“香港节”便由此诞生。
第一届香港节在1969年12月9日至12月15日举行,耗资400万港元于香港不同地区举办一连串的文化艺术活动,为全港市民、尤其是年轻人,带来“娱乐、享受、轻松”的气氛。港英政府甚至曾考虑将香港节的第一天,定为法定公众假期以吸引公众参与盛事,可见当时香港节备受重视的程度。
1969年 第一届香港节
为配合不同年龄和社会阶层的喜好,务求全民参与,首届香港节举行了470多项活动,当中包括一系列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歌剧、舞蹈和时装表演,亦有嘉年华会、舞会以及各项运动体育赛事;展览的题材更是多不胜数,例如邮票、古董、花卉、手工艺,甚至赛车展等,盛况算得上是空前绝后、万人空巷。当中,各区街道和维多利亚海岸上布置的华丽灯饰,还有节日压轴的花车巡游最受瞩目,当年警方估计,观赏花巡游车的市民多达80万,是当时全港人口的五分之一,而这两项节目也因其受欢迎程度延续至今。
弥敦道举行的一场盛大花车巡游,当时一共有40辆花车参与,图为龙舟主题花车。
第一届香港节反应热烈,参与人次超过50万,让殖民政府决定继续举办香港节。香港节后来于1971年和1973年再度举行,活动数目更是屡创新高,其中包括极受注目的“香港节小姐”选美比赛和“香港节健美先生”比赛,另有当时崭新的“丽的映声”游艺大会,电视红星如沈殿霞、黄沾在露天场地表演“欢乐今宵”节目,以及歌唱比赛、杂技大会,大大提高了香港节的趣味。
政府原定在1975年举办第4届香港节,但因香港经济转差,有质疑称引举劳民伤财,令香港节最后无疾而终。不过,节日期间,政府与各民间团体群策群力,的确增强了人们间的联系,建立出紧密、正面的网络。此外,香港节大部分活动是免费让观众参与,更是成功俘获了不少民心,对推广本土文化艺术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信只要把握机会,香港流行文化将会继续在国际舞台发光发亮。
编辑丨东方
东方财经杂志 东方文化杂志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东方文化杂志(ID:dfwh_hk)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址:重温一代巨星风采,让流行文化作香港大使 https://mxgxt.com/news/view/199635
相关内容
盘点上世纪七、八、九十年代香港流行乐坛的歌星及其代表作上海文化周在香港开幕,在港一睹海派京剧、民乐、非遗风采
香港殿堂级十大男歌手 香港最有影响力的十大男歌手 十大香港乐坛殿堂级天皇巨星→买购网
香港乐坛十大巨星 香港十大歌手 香港十大著名歌星→买购网
十大70年代香港歌坛巨星 70年代香港乐坛十大著名歌手 70年代港娱十大实力歌手→买购网
招商局C ME FLY丨“香港故宫学生文化大使”北京文化之旅圆满结束
香港乐坛十大男歌手 香港十大著名男歌手 十大香港男歌星
刘德华,一位跨越时代的香港巨星,他的歌声陪伴着无数人的成长
香港一代巨星陨落
香港七八十年代的歌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