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经济行业研究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红经济行业研究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网红经济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随着2016年下半年的11.11和12.12两个电商购物节的落幕,线上消费的持续变革及其取代线下的趋势,俨然已经成为共识。回头看马云与王健林的一亿元赌约,抑或是雷军与董明珠在新制造业的十亿赌局,都成了“互联网+”渐进时代的有趣插曲。
复盘电商购物节的种种成绩与变化,除了节节攀升的销售数据之外,“网红”占据了搜索、点击与流量半壁江山的现实,也在宣告着这一群体的价值定位。不知不觉间,网红的价值已不再是泡沫,开始被业界认可。
上个月,知名智库研究机构Analysys易观了《中国网红经济下的女性社会化电商发展专题研究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其基于易观千帆、蘑菇街平台数据、uni引力平台数据,通过对女性社会化电商的用户特征、行为研究,对电商网络红人特征及需求进行分析,并得出了一系列的结论。报告指出,国内消费市场进入新一轮的消费升级阶段,在网红电商平台通过新模式谋求新爆点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网红电商生态,对商品、用户、网购行为产生的影响已逐渐凸显出来。数据显示,电商平台、特别是女性社会化电商平台,成为网红产业变现的主要渠道。
报告还发现,网民由PC端向移动端转移的千亿流量红利式微,电商寻求新的增长渠道,同时,网红经济时代,女性社会化电商开始不断深度挖掘网红自制内容、自生流量的价值,与网上购物场景构建相结合,直播成为了网红电商重现消费场景的重要工具。
消费的第三极
我们所谓的网红产业,一般是指围绕网络红人及其产品和服务所形成的相关行业有机综合体,包括但不限于社交平台、网红孵化、供应链管理、营销推广等产业环节。网红产业规模是指网络红人依靠自身影响力和知名度,通过商品销售、广告营销、商业演出等方式获得的收入总和。
事实上,网红一词从其诞生伊始,到如今成长为年收入数百亿元的一个群体,其代表的正是技术变革时代所催生的趋势之一。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助力之下,网红已经成为与互联网+、电商并驾齐驱的现象级商业蜕变。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早就表示,网红经济是新经济中诞生的一个全新经济角色,展现了互联网在供需两端形成的裂变效应,这个角色在制造商、设计者、销售者、消费者和服务者之间产生了全新的连接,展现了互联网全面融合新经济时带来的无穷活力。
“红人能够帮助网上店铺提升经营效率、增加用户粘性,红人店平均成交客单价,是普通店平均成交客单价的123.79%,红人店平均成交品单价,是普通店平均成交品单价的126.27%”,易观以专注于女性时尚消费的电商蘑菇街为例,说明了网红在导流、提升消费方面的价值。其中,蘑菇街的认证红人sasa罗从平面模特个人店成长为红人,再从参与店铺经营同时对接供应链,最终实现了人气积累到爆发和红人店铺交易量攀升,其粉丝数目前已超过77万。而另一个红人“大牙珠珠”,甚至创出成交额环比增长率超过2340%的成绩。
根据易观《报告》,38.6%的受访者表示更相信网红直播穿搭时看到的效果。网红特殊的草根群体特征,以及直播的平民化,使得观众很容易产生代入感,继而产生了消费的驱动力。
《2016中国电商红人大数据报告》也显示,2016年红人产业产值(包括红人相关的商品销售额)预估接近580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甚至超过2016年全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同时也相当于国内最大连锁百货百联集团2015年全年销售额。而根据易观的预测,到2018年中国网红产业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电商仍会是网红产业主要变现渠道。网红的价值与前景,着实不容小觑。
网红所带来的奇迹还不仅于此。业内人士认为,一场呼之欲出的消费革命或因此而生。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红”,和微博大V、电视选秀等相似,是新传播时代催生出的“明星”,其成长的草根模式,恰恰是其更容易被粉丝们看重与跟随的原因。网红,将成为互联网消费的第三极。
引爆新消费时代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消费者的心态、行为、侧重点都在改变。但对于年轻消费者来说,不论是十年前还是现在,价格合理、款式时尚、品质可控是他们不变的追求。但显然,在这些基本诉求之外,如今的消费者对商品还有着更加多元、苛刻的新要求。除了高性价比的产品,他们还追求情感的认同、过程的体验,这些超脱商品本身的附加价值,正是网红所能带来的。在网红经济持续升温的当下,电商平台不得不做出精准的判断――如何“变”与“不变”。
2016年,网红及直播成为现象级电商模式,网红店铺的导流作用迎来爆发,成为各大电商平台新的营销手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时尚女性电商社交平台蘑菇街的“网红+直播+电商”的模式,不仅能让产品展示更直观、立体,帮助红人店主实现快速、高额的商业变现,同时还能输出时尚价值观。此外,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蘑菇街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品质升级。在刚刚结束的蘑菇街“至美1212”期间,蘑菇街不仅延续了“红人+直播”的大促模式,还深入到工厂,对每一件团购的商品进100%质检直播,质检合格的商品才可入仓发货。
这些年来,电商已然变革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如今,网红势如破竹,又再度变革了电商的商业模式。网红所改变的是传统线下和初级线上销售模式所不能给予的一种用户体验,而当网红这一颇具门槛的群体成为一种职业时,一个新的消费趋势也随之诞生,被引领的时尚及其所掀起的互联网购物风潮也成为一种新消费理念。而网红也在不断的进化中,从非主流向主流迈进,在构建新消费时代的大潮中凸显着自身的作用。
除了可观的导流作用,网红对时尚引导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据统计,所有走进直播间的用户,有超过37%的几率被成功种草,而77.4%的95后信任网红推荐更多于明星代言。而由于二三线城市对互联网时尚信息的强依赖,这个数值在二三线城市会更高,网红对小城市的时尚引导作用尤为明显。
被誉为“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新文化最敏锐的观察者”的克莱・舍基(Clay Shirky)在他的著作《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中提到,基于爱、正义、共同的喜好和经历,人和人可以超越传统社会的种种限制,灵活而有效地采用即时通信、移动电话、网络日志和维基百科等新的社会性工具联结起来,一起分享、合作乃至展开集体行动。某种程度上,克莱的人人时代,也是在昭示着一种变革未来的力量的崛起。而网红,也可以看作是人人时代那些因兴趣、喜好等连接起来的引领社会风潮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第2篇:网红经济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电商;直播+电商模式;引流转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0199
1农产品电商发展瓶颈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产品电商支持力度加大,农产品网上销售取得了惊人的成绩,2015年农产品网上销售额1500多亿元,预计2016年达到2200亿元,年均增长率预计达到50%,占全部商交易额的4%[ZW(]《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5―2016)》,数据来源: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ZW)]。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的开拓,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阿里数据显示[ZW(]《农村网商发展研究报告2016》,数据来源:阿里研究院。[ZW)],从事网商的农村家庭比没有从事的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增加2万多元。然而,农产品电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瓶颈,总结前人研究可以归类为以下三点。
第一,从农产品电商整体发展看,产品标准化、质量安全、物流技术、物流成本、专业电商人才缺失等都是限制农产品电商发展的重要原因。受地域、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农产品生产质量不可控,标准化生产不易形成。而且它们多种植于远离城郊且交通不便的乡村,需要冷链物流技术支撑,保障其新鲜价值,而农产品作为初级产品,市场价值较低,使用冷链物流必然增加其物流成本。另外,国家虽然在倡导发展农村电商,鼓励大学生当村官、创业,但是农村电商市场环境的不成熟也让很多人止步,造成专业人才的缺失。
第二,从经营者角度看,经营规模小,服务专业水准低。目前活跃在农产品电商市场上的卖家多以单个家庭农民、小农场主和不从事种植的中间商为主的中小卖家,由于土地、气候、经济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他们种植产量少,销售规模有限。而这些经营者,要么缺乏电商运营知识,要么缺乏对农产品本身的认识,呈现在顾客眼里都是服务不够专业,顾客满意度低。
第三,从运营销售角度看,品牌建设意识弱,营销手段陈旧,引流难、转化率低成为经营者销售的重要难题。多数农产品网商对电商的认识仅局限于在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上销售农产品,依靠国家政策和平台扶持,以出售产品为目的,缺乏在销售过程中建设自身品牌意识。在营销模式上多通过打折促销和参加平台活动来引流转化,在大量卖家进入市场之后,这些营销方式引流局限性日益突出,流量成为经营者运营的重要难题。
对于农产品电商发展遇到的三大瓶颈,针对前两类,多数研究者在宏观的角度上给予建议,比如物流问题需要国家层面建设,人才缺乏可以通过国家和电商平台共同培养,经营规模小可以通过以村或者社区为单位联合生产经营,形成产业化。但对具体运营上遇到的问题,给出的意见相对较少,特别是在引流转化具体意见几乎没有涉及,本文试图引入直播+电商模式探讨这一问题的解决途径。
2网络直播+电商模式
21网络直播+电商模式定义
网络直播+电商模式也叫直播+电商模式,是一种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宣传推广产品,引入流量,并最终实现在线交易的商务模式。与网络直播一样,这种模式具有传播内容立体多样、传播直接便捷、实时互动性强等特征。它们皆以打造主播IP的“粉丝经济”为主,通过虚拟礼品、广告、销售产品盈利。
22网络直播+电商模式发展现状
由下表可知,直播+电商模式的应用在2015年已小有成效,2016年达到一个小,促成了“双十一”1207亿元惊人交易量。其成就:一是得益于直播业务自身的发展;二是这种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电商发展遇到了痛点,即买家对商品图文展示的审美疲劳造成决策困难以及现实生活中购物社交体验的缺失。到目前为止,这种模式已发展成三类形式:一是电商平台开通直播功能,如天猫直播、唯品会直播;二是新型直播+电商模式平台,平台一出生就带有直播+电商的标签,如小红唇和波罗蜜新型公司;三是直播平台附加经营网上交易,即以直播为流量导入口,转至第三方电商平成交易,主要体现直播平台主播代言或卖家秀。
23网络直播+电商模式优劣势
231优势
网络直播+电商模式自被应用以来,不但受到电商平台的追捧,也被广泛中小卖家使用,这主要受益于这种模式的天然优势。
第一,流量聚集,容易入门。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数量达到344亿,占网民总规模471%[ZW(]《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ZW)]。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万[ZW(]《2016年中国在线直播网红行业专题研究报告》,数据来源:艾瑞咨询。[ZW)],蕴藏了巨大的消费潜能。在注意力经济时代,直播能够为卖家增加产品曝光度,聚集消费人气,获得经济利益。另外,目前直播平台注册无特别限制,设备一台智能手机联网即可,操作简易,容易上手,适合中小卖家应用。
第二,展示全面,提升购买转化率。图文是传统电商展示商品性能的重要方式,也是其发展痛点之一。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市场,消费者光看图片和文字难以决策,特别是“照骗”越来越多,跳失率也不断增加。直播可以真实地、多方位地展示产品,让消费者看到产品真实形态,通过与主播现场互动,体验产品的真实性能或者效果。还可以和主播一起了解产品生产过程、使用原料、加工工艺等,为消费者购买决策提供一个有力的实证,提高购买转化率。
第三,展现个性,实时交互,培养用户忠诚度。卖家长期直播会形成自己的风格,与在线粉丝通过吐槽、刷礼物、发红包等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加深粉丝对卖家个人及其产品的认识,逐步吸纳沉淀自己的忠实粉丝。
232劣势
然而,直播+电商模式毕竟是基于直播业务基础发展起来的模式,发展过程中直播行业固有的问题也体现在这种模式当中。
第一,引流成本大,小卖家难易承受。刚入行的商家皆以明星或网红做开路引入粉丝,这种方法效果是显著的,如杨颖天猫直播2小时,创造140多万元销售额。但是,不论是邀请明星、网红或者自己培养主播成本无疑是高昂的。对于实力雄厚如美宝莲公司问题不大,但是对于一般的中小卖家而言,这种前期的大量投入是难易承受的。
第二,内容同质化,内容创作需要更多的精力。就目前的直播+电商模式应用而言,实力强厚的卖家多以邀请明星、网红来坐镇,中小卖家主要以自己直播为主吸引粉丝,二者在直播内容上多以和粉丝娱乐聊天、现场试穿试吃、送优惠券、红包之类的活动为主,同类卖家展示的内容惊人相似,卖家为了能蛭引粉丝,就需要花更多精力制作出独特又具有吸引力的节目。
第三,粉丝容易流失,卖家转移成本大。简单来讲,网络直播平台用户大部分观众观看的不是直播的内容而是主播这个人,如果主播从一个平台调到另外一个平台,那么用户也会随之转移,对受众而言只要额外去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了,但是对卖家而言转移一个平台经营,投入成本是不言而喻的。
3农产品借用直播+电商模式突破途径
对于经营农产品网商而言,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通常会遇到两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一是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二是流量引入和转化。直播+电商模式本身具有传播立体、曝光真实、流量聚集的特征,运用得当会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对于如何将直播+电商模式运营到农产品电商上,本文提出以下思路。
31清晰定位直播内容,建设独特标识性账号
使用直播+电商模式中小卖家不断增加,同类流量竞争激烈。农产品电商在借用这种模式时,首先根据自身条件明确直播方向,制作差异化内容。同质化是目前所有“直播+”都会遇到的问题,农产品经营者若想借直播风口占有市场一席之地,必须根据自己产品特征明确受众,制作针对性精良内容。比如更多消费者关注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加工过程、运输过程等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生产环节,直播时,可以根据消费者这些需求制作在直播节目中。避免内容同质化,可充分发货直播娱乐本质,融合产品特征赋予品牌故事,将自己独特的故事,在故事互动中传播产品价值,逐步让受众认可,形成对产品或者品牌的忠诚。
其次要建设独特标志性直播账号。直播行业中经常出现粉丝随主播迁移而迁移的现象,因此,农产品中小卖家在开始运营直播时就要注重账号培养,依靠流量大主播宣传的同时,要培养自己的主播,特别是要打造自己的账号,形成标志性账号,通过独有的标志性账号建设自身品牌,避免“随播逐流”。
32坚持多渠道融合推广和个性化营销
把直播+电商模式转成农产品电商重要流量入口,发挥其潜能,还需要多方渠道的配合,形成多平动,达到效益最大。具体操作可以这样思考。
首先,建立受众面较广的微博平台做展示窗口,一可预告直播内容,预约“粉丝”;二可通过直播后期内容制作“变异”形成二次、三次传播,可留老顾客,也可以吸引新顾客。此方法可以借鉴《捉妖记》官微,在电影前预告,增加“粉丝”,播放之后以“胡巴”为形象后期“变异”,可以给老顾客回味,新顾客认识,再次为《捉妖记2》积累“粉丝”。
其次,使用微信公众号或者私人微信维护顾客关系,微信给人的真实性可以真切感受到产品的可靠度,配合手淘让顾客下单更放心。
最后,在多种渠道联合推广下,要充分发挥个性化营销,体验购物乐趣。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购买,在考虑食品安全问题时,也会有自己的购物想法,比如想吃自己看着长大的农产品,想在成熟的时候选自己想选的农产品。若卖家是农场主或者与农场主有合作中间商,在刚种植或接近成熟可以直播认养,让买家认养;在成熟季节直播现场采摘,支持消费者直播选购。这两种方式都可以让受众远程体验农作物生长和收成,这样不仅能提前预售农产品,也会聚集活跃粉丝,形成规模粉丝经济效应。
此外,还应当支持粉丝各种途径的转化,可以通过手淘下单,也支持粉丝在直播互动时以礼物形式下单,甚至是微博、微信平台下单,只要顾客愿意,给予其一切便利,提高购买转化率。
33举办线下参观体验活动,与线上联合营销
农产品多是种植在环境比较好的乡村,对于邻近城区并有一定网上经营规模的村庄,可以集体举办线下参观活动,消费者一方面可以看到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另一方面体验乡村生活,形成对卖家经营的农产品品质认同。再联合活动现场直播,通过真人带动线上粉丝互动参与,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效果,此方法具体可借鉴桐庐县百江镇“直播+微电商”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宋洁涵,王方园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商,2016(26)
[2] 李隽波,陈薇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创新对策[J].商业时代,2014(34)
[3] 李晏华如何利用电商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J].经营者管理,2016(6)
[4] 吴勇毅电商直播如何赢未来[J].观察思考,2017(1)
[5] 李忠美电商视频直播有效提升成交转化率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1)
[6] 蒋进红网络视频直播兴起的原因及未来发展路径探析[J].新媒体研究,2017(1)
[7] 余训培,余晨农产品电商直播的现状及趋势[J].中国农业信息,2016(9)
第3篇:网红经济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东方大剧院》是由CIBN互联网电视联合海内外众多演艺机构打造的互联网观剧平台,让观众可以坐在家中观赏戏剧国粹。据介绍,2017年《东方大剧院》将启动百场精品剧目计划,全年现场转播100场各类剧种演出,并提供上千小时的戏剧点播内容,覆盖用户将超过两亿人。
“互联网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更扎实地对小众人群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把这些人群服务得更为精准和个性化,足够多的小众就形成了大众。”国广东方网络有限公司副总编辑耿英说。
随着智能电视技术的日益成熟,用户规模与活跃度不断提升,具有大屏化、共享性等特征的智能电视越来越迎合现代家庭的娱乐需求,其承载的视频内容、应用、增值服务具备巨大想象空间。
最新的《2016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5.14亿,占网民总数的72.4%。从网络视频用户终端设备的使用看,智能电视的使用率位居第三,占比比去年增长了一倍以上,仅排在手机和台式电脑之后。
据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综合统计,截至2016年9月底,互联网电视累计覆盖终端达到1.96亿台,激活终端1.1亿台,激活率56%。互联网电视平台上的节目类型以长视频为主,可吸引用户长时间观看,日均开机时长也远高于传统电视。
易观智库的研报指出,智能电视是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之外的客厅第四块屏幕,是客厅的核心媒介形式,而中国经济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与家庭宽带的降费提速,为探索客厅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吸引了众多企业前来掘金,而优质内容将是未来客厅经济竞争的根基。
阿里数娱相关负责人认为,随着内容重要性的不断提升,过去人们选择电视关注更多的是硬件品牌,未来则会同时考虑硬件和内容服务。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田玉红也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网络视频平台意识到,真正能够体现核心竞争力、吸引用户的,还是高质量、有价值的内容。
“站在行业格局的高度来看,实际上互联网视频行业的上半场已经结束了,该覆盖的用户基本上已经覆盖到了;那么到了下半场,大家要考虑做的事就是基于大数据细分市场,给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的用户提供针对性的内容服务。”国广东方副总编辑张雷说。
第4篇:网红经济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2009年以来,包括京东、凡客、当当在内的一批电子商务企业计划上市的消息此起彼伏,却始终没有明确的上市时间表。如今,麦考林这匹黑马的抢先出线让业界始料未及。
被迅速带上纳斯达克的麦考林,向B2C市场放出了信号:上市有戏。这个资金量已经相当充足的行业,无疑将迎来新一轮的跑马圈地,而在这场速度的比拼中,争相上市的热潮必将袭来。
打着“B2C”旗号去上市
“中国最大的线上服装企业”,在麦考林的IPO招股书里,这一称号耐人寻味。
据了解,麦考林1996年成立,是中国第一家获得政府批准从事邮购业务的外资企业,美国风险基金华平投资是控股股东,投资金额超过4500万美元。然而,在成立之初,仅简单照搬国外模式的麦考林一度濒临困境。2000年,麦考林上线“麦网”,并在全国投放大量广告,但收效甚微。
2004年,麦考林实现扭亏为盈,并保持5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2008年,红杉资本8000多万美元注资并控股麦考林,先后建立自有品牌Euromoda和Rampage。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这家公司终于步入发展的快速通道。
根据麦考林公布的招股说明书,2010年上半年,麦考林总营收1.0803亿美元,同比增长41.6%,这样的增速远远落后于整个B2C市场。根据清科研究中心今年6月的《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B2C市场投资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B2C市场规模较2008年增长176.5%,2004年〜2009年的平均增速高达76.7%。
另一方面,在麦考林招股书的业务构成中,其在线业务包含目录销售、电话直销及麦网三驾马车,而实际上,麦考林是“网购+邮购+实体连锁”3条腿走路。
清科的监测数据也显示,2009年麦网的销售额为3.5亿元,占麦考林在线业务的40%,其绝大部分的营收仍来源于目录销售。“严格来说,麦考林是一个目录销售企业,并非B2C企业。”戈壁投资合伙人徐晨告诉《计算机世界》报记者。
在业内人士看来,“B2C第一股”无非是麦考林为上市而造的概念。但这却清楚地传达了一个信号:上市离中国B2C并不遥远。
热钱加速涌入
麦考林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其在2010年第一季度亏损155万美元,净亏损率3%;第二季度净利润大幅反弹至408万美元,净利润率达到7%,增长速度令人咋舌。
而一位做3C垂直B2C的老板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与VC接触,被告知盈利不重要,重要的是增速,而这家网站100%的年增长速度在VC眼里看来还太慢。
“B2C过热了。”亿邦动力网CEO郑敏的担忧也是现在B2C行业的隐忧,“拼速度和圈地是B2C电子商务的现状,讲求盈利的还很少。”
在B2C行业的发展过程中,这样的火热并不是第一次出现。2000年,B2C行业的发展近乎荒唐――资本和媒体的追捧使很多人蜂拥而至,开拓电子商务的金矿。这个时期,网上拍卖、网络旅游、网上百货店、网上手机专卖店、比价网站⋯⋯花样繁多的B2C网站多如牛毛。地铁站、公共汽车、大街两旁、电视上、广播里,到处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易趣、雅宝、酷必得、8848等一连串的名字代表的是新经济、时尚、高薪、前途。
泡沫破灭后,VC的投入趋向理性,但近两年,传统企业的大手笔投入,让这场圈地运动愈演愈烈。“传统企业随便就可以砸一亿元进去。”郑敏说。
清科数据显示,2006~2009年中国电子商务B2C行业及相关领域共发生投资95笔,涉及企业44家,披露投资金额6.04亿美元;而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电子商务B2C领域已经发生16笔投资,其中13笔披露投资金额,总投资金额为1.38亿美元,平均投资金额1061万美元。
“过热情况下,各地疯狂圈地,一旦某个企业增速放慢,不仅投资方施压,更为重要的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稀缺,大把烧钱的企业会不惜血本挖人,动摇团队,让整个市场更为混乱。”
因此郑敏认为,上市对麦考林稳定团队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可以缓解内外部压力。但对B2C市场而言,圈地将加剧。无论是投资人还是B2C企业主都预计,伴随麦考林上市,热钱会愈加涌入,拼速度,争上市。
而另一方面,“如果麦考林上市后,无法及时调整现有的业务模式,价值被低估,将影响后来上市企业的估值,很有可能出现游戏产业持续被低估的现象。”徐晨预计。
下一个麦考林
“麦考林的上市必将会促使一批企业加快速度上市。”郑敏表示,这个判断已经很清晰。
有乐观人士认为,以麦考林为起点,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的扩大将带动更多成熟企业上市。清科预测,2010年电子商务B2C市场增速将达150%,市场规模将增至560亿元;至2012年,市场规模将扩大到1550亿元。“继麦考林之后,当当有望将于今年年底上市。”业内人士认为。而凡客、京东等已经在服装、电子消费品等垂直领域占据优势的B2C企业也将陆续在未来两年上市。
预测并非空穴来风。早前,当当可能在年底赴美上市的传闻就一直被媒体热炒。近日,一名B2C行业的老电商告诉《计算机世界》报记者,当当网最近引进原奥美中国的一名副总,进行品牌推广。
第5篇:网红经济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我在进门对面的黑板上写了三句话。第一句话‘我还有钱’,第二句话‘我还投资’,第三句话‘我希望你是下一个’。”金沙江创业投资公司的投资董事总经理潘晓峰说他最近在同很多企业开会的时候,别人都会问他同样的问题:你们还有钱吗?你们还投资吗?他索性如此公开回答。
对于刚刚募得3.8亿美元的金沙江创投而言,潘晓峰有理由保持乐观。但这的确是萦绕在目前所有企业心中的疑问。回顾2008年的整个投资行业,投资家们经历了从浮躁回归理性、从到低潮的一年。在2008年的上半年,国际资本还在以一种狂热的状态蜂涌进入中国,但随着下半年经济形势日益严峻,投资界的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扭转性的变化,创投机构已倾向于采取更加保守和谨慎的投资策略。
刚刚过去的2008年,对于互联网行业投资来说更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在投资界全面收缩战线之后,严重依赖风险投资输血的互联网企业将何去何从?新的机会诞生在哪里?
互联网还被看好吗?
数据表明:20世纪90年代起出现的互联网企业一统风险投资天下的局面,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根据清科集团所的研究报告显示,虽然2008年前11个月创业投资仍保持着广义IT行业领先的局面,但从行业格局内部来看,广义IT行业投资明显降温,投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占比均降至40.0%以下,而传统行业在2007年比重上涨的情况下,进一步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在2001年到2003年的时候,VC只要投一个传统产业,大家觉得是一个笑话,但是现在每一个创投,不管以前是投IT的还是其他的,95%的基金,已经接受投传统的产业。”清科集团副董事长倪正东分析说。
显然,这跟此时整个投资界在金融危机下的谨慎心态有关。互联网行业投资的一个普遍特征是追求高风险高回报,但很多互联网公司此时盈利状况却并不乐观,商业模式并不清晰,因此遭到了很多投资人的持币观望。而在那些商业模式相对成熟的传统行业,投资界却发现了很大的利益空间。
不过,这并不表明投资界已经不看好互联网行业投资。根据网易科技日前的《风险投资互联网领域投资趋势报告》显示,八成VC依然看好互联网领域投资项目的发展,其中五成表示在未来一年已经有了确定投资的互联网项目。
从整体看来,相比实体经济所受到的巨大冲击,此次金融危机对互联网的影响远远小于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时期。尽管裁员、资金短缺、过冬论已经在整个行业弥漫,但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商业基本面并没有受到特别大的冲击。四大门户网站、百度等大公司的财报依然光鲜漂亮,游戏行业的增长速度虽然已经放缓,但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势头,成了金融风暴的避风港。
2009年会发生什么?
“2009年依然并不是很好的退出时机。”很多目前活跃在互联网投资界的投资人表达了一个共同的观点。
拿以前互联网投资界最青睐的IPO退出方式来看,清科集团的调查报告显示,“受《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和境内外资本市场恶化影响,2008年有VC/PE支持的中国企业IPO表现清淡,上市数量和融资额均大幅缩减。”至2008年11月底,共有34家创投或私募股权投资支持的中国企业在境内外上市,上市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57.5%和88.1%。其中,海外上市比去年同期减少76.0%,融资额不及去年同期的六分之一。而国内资本市场,自2008年9月中旬起,证监会已经停止新股发行审批的工作,低迷的二级市场使得IPO重启的道路变得更加漫长。
在IPO变得越来越困难之后,2009年投资人能做什么呢?现实情况并不像外界判断的那样,投资人将更多的时间消磨到了高尔夫和下午茶上面。很多投资人在接受《互联网周刊》采访时表示,在IPO退出变得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他们对项目的审核和判断会变得更加谨慎,但依然有很多事情要做。
这包括原有的退出机制的转移。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目前作为投资者主要有两种选择,一是在上市渠道受阻的情况下,通过并购、整合的方式退出来获得回报,二是暂时不考虑退出,而是帮助企业做好内控,练好内功,把饼做得更大,然后等待好的时机再退出。
“我们这个时候会建议企业考虑怎么将规模做大一点,收入模式做得更合理一点,或者招揽一些更好的人才进来。甚至在这个情况下,做一些收购。”华登国际董事总经理李文飚说。而纪源资本合伙人李宏玮认为,此时的互联网企业一定要考虑清楚自己的方向和战略,在产品、公司的定位上要更清晰,以前那种试试看的心态要改变,抄袭的思路将是行不通的。另外,人员管理方面要理性,“也许只需要找这个行业里最核心的人就可以了。”她说。
如果说在2008年上半年,很多互联网公司还生活在浮躁、盲目所编织的幻想云端里,那么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他们不得不从云端被摔下来,将脚步踩在坚实的土地上,切切实实的考虑一些实际的问题;商业模式、用户价值究竟怎么去体现?
而在产业里面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整合越来越多的成为有实力的企业正在考虑的问题。北极光创投合伙人邓峰分析,在当前企业应该考虑几个方面的整合;一方面,有宴力的企业可以通过横向并购一些有大量客户群或者前景不错的小公司来扩大实力,由于此时价格普遍偏低,因此是很好的并购时机。
2008年,以互联网行业为代表的TMT的并购活动仍保持活跃态势。典型代表事件如最近被业界关注的新浪并购分众户外数字广告业务,以及更早以前的澳洲电讯收购泡泡网、巨人阿络注资控股、盛大收购锦天科技、收购韩国Actoz、入股NC Soft中国子公司、腾讯控股深圳网域、EA参股九城等资本层面合作等。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与资本相关的并购事件。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2009年,我们在2009年将会看到更多的与VC/PE等投资相关的并购案例。
但邓峰认为,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企业更应加强整个服务体系上的整合和价值链上下游的整合,借此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比如,红孩子网站在供应链和物流方面的整合和专业化能力,给当前的电子商务企业,是否有一些启发?下一座投资金矿在哪里?
但上述一切都只是正在发生的现象。求生存是第一位,但并不是唯一,目前除了帮助企业做好内控之外,很多投资人正在思考的却是更长远的问题:经历过2000年互联网泡沫和此番经济危机,互联网产业的下一个十年飞跃是什么?更巨大的投资潜力隐藏在哪里?而 这次经济危机无疑给了所有互联网从业者冷静下来思考的机会。
在风险投资全面收缩战线的表象背后,隐藏的另一个实质是,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投资潜力远远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依然有一些被看好的互联网细分行业,成了投资人目光中的“香饽饽”。
通信行业首当其冲。随着2008年中国运营商重组和3G牌照的发放,通信产业无疑将在未来几年的投资中,上演着炙手可热的局面。正如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指出,围绕着3G牌照发放后形成的通信产业链,在未来3年内,将拉动1.8万亿元到2万亿元的社会投资。而在整个3G通信产业链中,移动互联网应用将成为投资热点。清科集团的研究表明,“利用移动特征(如位置服务LBS、联系人、手机号等)的新的应用会出现较好的创业和投资机会”。如手机媒体、手机游戏等。
但更太的投资潜力,并不仅仅蕴含在某个具体行业,而是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进一步的紧密结合当中。
从这次经济危机来看,为什么互联网行业是受到冲击比较小的一环?因为从整体来看,目前的中国互联网业务并没有深入到实体经济的业务层面,作为虚拟经济的一环,并没有跟实体经济更紧密的结合起来。但这也意味着互联网目前在整个经济中发挥的作用有限。李宏玮指出,越是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越是体现互联网效益的时候,因此越是呼唤互联网创新的时候。在此次经济危机中,人们将重新认识到互联网创新对实体经济的重要意义所在。
中国的互联网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创新,但这种创新不是目前普遍的对美国模式的拷贝,而是应该:实的方面更实,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起来;虚的方面更虚,像“第二人生”那样的模式,创造更加丰富的虚拟娱乐生活内容。从支撑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几个基本动因――广告,娱乐,通讯,企业应用来看,也理应是这样的。
尽管从表面上来看,2008年下半年中央政府出台的4万亿扩大内需计划,对应的是基础建设为主的工业,跟互联网投资仿佛关系并不大。但领航资本合伙人杨镭认为,如果换个角度来看,不管是基础设施的发展和工业发展中,都少不了IT。4万亿投入当中,肯定有相当一大部分也是与IT相关。他坦言自己最近在看案子时也经常看到类似这样的商机。
其实,联系到中央政府提出的口号:“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其中的信息化,就是跟IT、互联网有关联的。换句话说,就是用互联网带动工业化。因此,未来的互联网行业,不再是单一的行业,而是围绕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将互联网行业在虚拟领域发展的同时,还扩展到实体经济的任何一个领域。
第6篇:网红经济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北京CBD;产业融合;融合效应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4-34 -03
产业融合是产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学术界至今尚没有规范的关于产业融合概念的定义。植草益认为由于技术革新与限制的放宽,产业间界限渐趋模糊,逐渐达到彼此融合。马健认为技术融合在微观上优化了产品特性和创造了新的需求动机,带来中观层面市场结构与市场行为的改变,最终使产业界限渐趋模糊或消失,实现彼此融合。本文认为,产业间的融合以技术融合为前提,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部,相互交叉、渗透、渐趋融合。
CBD主要聚集着城市的商业和商务活动,处于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北京CBD作为北京地区,乃至全国地区高端要素、高端人才和现代服务业汇聚中心,随着产业融合的不断演进与发展,其不断加强的集聚效应、集群效应、辐射效应等必将对北京地区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一、北京CBD 产业融合效应的机理分析
从宏观层面来讲,产业融合使得集聚或集群产业之间的边界模糊化,两个或多个产业之间形成了相同的技术基础和市场基础,使得某些产业容易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化,迅速从一个产业过渡到另一个产业,实现产业创新和发展。而在产业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兴产业成为一个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加速了产业升级的步伐。反之,集聚或集群产业内部企业间的横向一体化也会加速产业融合的进程,促进产业创新的发展。产业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提高了产业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能力,使产业竞争力得到提升。从另一个层面来讲,产业竞争其实就是基于产业融合的产业价值链各个环节的竞争。当两个行业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基于技术的共性、市场的共性等某种强关联性时,两个行业的价值链就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逐渐融为一体。融合后的产业通过实现产业链的拓展与延伸,比原有产业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和更大的利润空间。
从中观层面来讲,结合SCP范式可知,产业融合会通过产品供给的增多、引致需求的创造、企业成本的降低促进企业创新,进而改变企业的市场结构。企业在新环境中为获得竞争优势,必然会调整其市场行为,主要表现为企业的竞合战略和争夺标准战略的实施,企业竞合战略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企业集群的新型合作形态。由企业竞争的加剧会产生许多新产品、新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开发共同平台,最终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而企业集聚是企业集群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在此意义上,企业集群与企业集聚的理解是相通的。从而促进产业集群和集聚效应的加强。
从微观层面来讲,产业融合催生了许多新产品和新的服务项目,满足了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后对更高层次消费品的需求。“供给创造自身需求”定律告诉我们,产品最终需求会随着产业融合而不断得到提升,形成巨大的消费带动效应。李新权在《基于产业集聚的区域品牌相关问题分析》一书中提出:“区域品牌的出现表明产业集群已发展到一定阶段”“区域品牌可以增强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发展区域品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区域品牌是产业集群升级的关键举措”。而产业融合作为推动北京CBD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趋动力,随着产业融合的不断发展,必定会推动北京CBD区域品牌的建设,促进北京CBD产业集群的升级发展。
二、北京CBD产业融合效应的表现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产业融合在微观层次上,导致了许多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出现;在中观层次上,会改变市场结构、市场行为,提高市场绩效;在宏观层次上,会加快产业升级,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北京CBD产业融合的效应,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来的。结合北京CBD产业发展的特点,本文对其融合效应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北京CBD产业融合的发展对产业集聚、产业集群、辐射效应及对京津冀一体化的推动作用上。
(一)北京CBD产业融合的发展有利于产业集聚效应的加强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从宏观层面产业融合对产业创新、产业价值链的拓展、产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从中观层面产业整合对企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改变;从微观层面新产品、新服务的创造,消费需求的带动。产业融合的这些效应也正是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发展的效应。因此,北京CBD产业整合的发展有利于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效应的增强。
近年来,北京CBD在产业融合的作用下已经表现出对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加强促进的作用,表现为广告业、传媒业等众多带有融合属性的产业在北京CBD集聚发展。如CBD广告业,2006年~2013年,企业数就由872家扩大至1310家,增幅50.23%;税收贡献从17738万元增长至68909万元,增幅高达288.48%。与此同时,国际广告业大量入驻北京CBD,广告产业链不断完善,促进了广告业在国内范围内,甚至国际范围内的整合发展。投资与资产管理行业在总部企业引领下也得到集聚成长。2010年到2013年,它就由原574家增长至2530家的数量,增幅高达340.77%;税收贡献从15913万元增至139524万元,增幅高达776.79%,实现了该融合产业的飞速发展。目前,北京CBD已经成为首都国际金融机构主聚集区、北京市国际传媒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和高端服务产业聚集地,集聚效应显著。例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特征的融合型消费业态纷纷亮相。人们的消费方式更多地从“线下”转到“线上”。2015年前6个月,网络消费增速达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近4倍,成为我国消费领域的一道风景。
(二)北京CBD产业融合的发展有利于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
由波特对产业集群的定义可知,它是指大量专业化的行业或相关支持企业以及机构(如大学、科研机构、政府等)柔性集聚形成的合作创新网络。在北京CBD集群式发展的各种产业类型中,以最具创新性、最具融合性的传媒产业为例。传媒产业的集群性在于它是由很多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企业(如电影、广播等)与支持企业(如广告、公关等)在支撑机构(如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等)的帮助下相互集聚而成,通过紧密的分工与协同作用带来规模与竞争优势。
截止到2014年,北京CBD区域内及周边地区聚集了全北京80%以上的传媒机构。包括美联社、路透社在内的167家国际新闻机构和CNN和BBC在内的40多家国际传媒机构,以及中国最具权威性的报纸和最有影响力的电视台、最大的因特网门户网站。北京CBD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国际文化传播枢纽和国内核心媒体的聚集区,还以此为信托带动了一大批与之相关的广告、出版、网络、会展等企业在CBD及其周边聚集,传媒产业集群特色明显。
产业创新能力在现代科技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集群内的产业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的作用下,会由于技术融合的作用而逐渐形成产业融合的趋势,在产业融合机制的带动下,会促进集群效应进一步增强。例如,传媒业与新闻出版业、互联网业的融合。尤其是信息产业与传媒产业的融合,使新媒体在北京CBD得到了快速发展。如网络传媒、移动传媒、数字传媒、大数据等多种形式的融合发展,这些融合性产业的发展必定会不断丰富传媒产业结构、完善传媒行业的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的深度发展。
(三)北京CBD产业融合的发展有利于带动辐射效应的增强
北京CBD的因其核心引领地位,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强大的辐射带动力。这种辐射劳动力主要是通过人口、资金的流动,以及企业间并购、合并等方式实现的。随着北京CBD产业融合的发展,以及产业集聚效应、集群效应的不断加强,必将通过对周边地区的扩散得以释放。特别是因为产业集群极化与涓滴效应的特性,使它不仅通过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集聚而使集群效应更加显著,而且更加可以实现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和带动机制。
根据中国商务中心区发展报告可知,北京CBD产业融合效应的不断强化,可以实现对奥运功能区、电子城功能区、定福庄功能区的引领作用;对北京东部顺义新城、通州新城和亦庄新城的发展也可起到辐射带动的作用。其中顺义新城以发展监察产业及先进制造业为主,可通过与北京CBD的联动发展,承接国际交往、会议会展等功能的外溢;通州新城的文化发展,通过与北京CBD的联动发展承接商务服务、金融后台、休闲会议等功能;亦庄新城以发展高新技术及现代制造业为主,可通过与北京CBD的联动发展承接商务、现代物流等外溢功能。
(四)北京CBD产业融合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需加快进行。因此,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已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对北京CBD产业融合效应的研究也因此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产业融合对京津冀发展的带动,从理论层面,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由企业间形成的网络化组织结构带动,增强区域经济之间联系;通过区域间贸易活动和竞争的加强,加速区域间要素的流动与重组;借助北京CBD的极化效应、扩散效应,改善津冀地区的空间二元结构。因此,随着北京CBD产业融合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对北京地区及津冀地区产生更加强大的辐射力,从而带动北京地区和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
根据中国商务中心区发展报告可知,在京津冀一体化驱动下,北京CBD作为龙头,将辐射带动天津河西区、滨海新区、河北石家庄等各级CBD联动发展。凭借北京CBD优势产业,如国际金融、高端商务、总部经济等,实现地区间产业链的拓展、延伸。具体表现为在CBD金融后台服务基地、文化传媒产业孵化基地、人才培养基地等的打造与建设。从而可以实现在京津冀区域内的CBD产业链的融合打造与联动发展,加速京津冀一体化的步伐。
参考文献:
[1].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企业并购研究 [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05):1-26
[2]李新权.基于产业集聚的区域品牌相关问题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北京CBD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01):42-47.
[4]张弘,蒋三庚.北京中央商务区(CBD)产业布局与发展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CBD发展研究基地2014年度报告[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5.
[5]陈晓涛,产业演进论[D].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
[6]蒋三庚,张杰:CBD发展研究报告2005[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277-281.
[7]魏后凯,李国红.中国商务中心区发展报告:打造国家经济战略转型的新引擎.NO.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01).
第7篇:网红经济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平台普遍拿大头
传统秀场时代已经被全民移动直播所代替,直播娱乐化的兴起在今年催生了200多家直播平台。网红经济的热度直线上升,传说中的“不出家门就能挣大钱”成为现实。不过,数钱的不只是主播,直播平台更是坐收渔利。
记者选择了6款移动直播App作为调查对象,分别是映客、花椒、一直播、哈你、易直播、ME直播。根据ASO100实时下载热度榜单显示,前5款App在社交板块依次名列1、9、14、26、189,ME直播在娱乐板块位列46。
在映客直播中,记者共收到了友人打赏的价值5元人民币的虚拟礼物,共计获得了50映票,可领取红包是1.56元。由此算出的主播收益分成比例是31.2%。
随后,记者在花椒直播上消费6元为友人打赏虚拟礼物,该名友人赚到了60花椒币,可兑换的收益是4.2元。主播收益分成比例是70%,花椒平台获得另外的30%。与该比例接近的还有易直播。记者在易直播上消费10元为友人打赏,该友人收入为7元,收益分成比例也是70%。
另外,记者在一直播上直播后收到了价值6元的礼物,总共收获钻石180个,现金账户余额显示为1.8元,主播收益分成比例为30%,平台参与分成约为70%。
而在哈你直播上,记者共收到了价值约为5.9元的礼物,获得星光590,共计获得可提现金额2.36元,收益分成比例约为40%。
ME直播平台中遇到的情况则不太一样,记者直播后收到打赏价值为6元的礼物,但是无法对收益进行提现,只是与赠送礼物的用户亲密度有所提升。
记者向几家直播平台进行确认,各个平台的分成比例基本与调查所呈现的一致,不过也涉及一些额外的费用。哈你直播方面人员对记者解释称,提现金额都需要扣除个人所得税,而分成比例也根据主播的级数不同而呈阶梯式变动。映客方面人员则表示,主播与平台获取的收益分成比例应该是32:68,具体是否涉及个人所得税等费用尚不清楚。另外,ME直播方面人员表示,平台上主播收益要超过10元才能够提现,而主播与平台的分成比例是3:7。
目前来看,30%-70%不等的分成并未对用户选择平台造成太多的影响。记者采访了几位直播玩家,大部分表示是通过口碑和社交工具的宣传来进行选择的,对这样的分成差距并不了解。
主播收入差异大
作为初级主播,收入水平有限也并非网红主播一样具有吸引力。不过,直播平台分成的主力并不是小玩家,经过调查发现,上述6个平台首页热推的网红主播的收益情况便可以说明这一点。
在各个平台这些拥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粉丝的网红个人主页中,几乎都有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虚拟财产在账内,如若按照比例兑现收入十分可观,同样,直播平台从中更是获得不少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网红主播与直播平台是签约关系,因此,分成与收益不一定会维持平台的普遍算法来分配。
陌陌方面人员表示,刚开始时,签约的主播会有保底工资,粉丝上去后就只靠分成的模式赚钱。不过主播分成多少与他们自身所在的公会资源好坏相关,公会资源好抽成会多一些。目前,直播平台都不会透露这部分主播的具体抽成比例。
“现在很多平台都在取消主播底薪,目前内容优秀的主播会存在底薪,但分成与普通主播一样,未来还是要靠主播自己优化个人播出的内容来拿到更好的收入”,ME直播方面人员说道。
映客方面人员则坦言,目前映客是不签主播的。
另有行业人士透露,签约的主播大部分来自于模特公司或者网红经纪公司,由自己的经纪人与专业管理团队等帮助培训这批专业网红,并协助他们做内容与推广乃至接一些商业宣传相关的直播工作。这些公司或者团队与直播平台合作提供主播输出,与平台谈妥分成比例。
公开数据显示,网红产业预计今年的产值将接近580亿元,可见直播平台还有更多盈利空间可开发。虽然大部分独立直播平台并不愿透露自身平台主播人数以及营收,但仍可以通过微博与陌陌的财报对直播业务这部分营收获知一二。
微博今年二季度财报显示,平台上直播场次超1000万场,6月日均观看人次773万,日均观看时长38.7万小时。随财报披露的摩根士丹利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短视频产品(秒拍)和直播产品(一直播)正在推动新浪微博用户增长,预计月活跃用户数将在2018年达到4亿。
另外,陌陌今年一季度财报显示,直播服务在短短几个月时间便成长为陌陌最大营收来源,贡献了1560万美元,占总营收的30.7%。
直播平台的造血能力不用怀疑,而网红便构成了为直播平台贡献收入的主要支撑者。
赚得不如烧得快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日前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其中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占网民总体的45.8%,而在上半年,仅真人聊天秀直播网民比例就占到了19.2%。
“这部分红利不可能由几百家企业共同分割”,比达咨询分析师陈彪分析称,如前几年的“”一般,市场最终只能是几家平台的天下,尤其是在当前没有哪家平台盈利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实际上,普遍意义上的全民直播门槛很低,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参与其中。但是,真正要形成粉丝效应和长久黏性的内容并不容易,对平台这部分投入的要求也十分高。
“有靠山的平台可以通过持续流量和资金的供给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吸引有能力的主播,甚至请明星、名人做宣传。然而,大部分的小平台却必须依靠网红主播的影响,因此命运由模特、网红经济公司主宰,如果还要通过较高的主播分成来吸引主播便很容易被洗牌出局”,上述行业人士直言。
陈彪分析称,网络直播的主要成本在带宽、主播、内容、营销几个方面,尤其带宽压力是一些融资不利的小平台难以承受的。因此,仅依靠虚拟礼物分成以及广告这几种有限的变现方式很难坚持。“直播平台内容比较同质化,监管逐渐严格等因素也将实现劣质平台的快速淘汰”,他补充道。
第8篇:网红经济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征信 中小企业 缓解融资难
作为经济快速发展中的大国,我国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特别突出,是引领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维护社会安定的“稳定器”。但与其重要作用相比,融资难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向做专做精、做大做强方向发展,其中信息不对称是重要诱因,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现状
中小企业融资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融资。内源性融资指中小企业在内部积累和筹集资金,融资成本低,但规模有限。外源性融资指中小企业在外部获取资金,融资渠道广、规模大,但中小企业难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渠道融资,因此,对银行信贷的依赖程度较高,博鳌亚洲论坛研究报告显示,66.7%的小微企业在争取外部融资时倾向于银行贷款,但却面临银行“拒贷”、“惜贷”的障碍。
中小企业贷款规模有待提升,信用贷款占比较低。根据2011年至2015年《中国金融年鉴》统计,中小企业贷款比重由2010年末的56.58%一路上升至2012年末的64.54%,而后又回落至2014年度的62.79%,虽占比过半,但与中小企业数量和国民经济贡献度相比仍亟需提升。同时,2014年,大型企业信用贷款占比为43.51%,而中小企业信用贷款占比仅为14.13%。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企业内因和市场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内部看,产权划分模糊、所有权与经营权混同情况普遍存在。从外部看,金融服务、金融产品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匹配度较低,对中小企业的培育和扶植政策力度有待加强。
信息不对称是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性因素。融资交易中,企业对经营状况、项目风险及还款能力有全面了解,加之,信息披露少、透明度较低。银行缺乏可信度高、应用便捷的手段和途径来全面了解中小企业真实的经营和财务情况,由此引发“惜贷”甚至“拒贷”。
二、征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可行性分析
2013年正式实施的《征信业管理条例》,将征信业务定义为“对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的信用信息和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活动”。其对融资活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是有效缓解信用交易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交易主体提供可靠的决策信息参考;二是显著降低信用信息了解及应用成本,扩大了信用交易规模;三是对交易主体形成有力约束。
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征信作用更为突出。对中小企业进行征信,可对其经营状况、信用状况做出合理、恰当反映,金融机构及社会投资者通过查询征信信息,将更多的资金投向信用状况较好的中小企业,从而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中小企业统一征信平台建设构想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征信建设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如央行征信系统收集了企业基本信息和信贷信息、全国企业信用系统公开了政务信息,但整体来看,与融资交易接轨程度还远远不够。笔者认为应加大信息互联互通,建立全国联网、实时通信的统一征信平台。
(一)统一征信平台建设思路
1.政府推动。统一征信工作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加之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因此,应坚持“政府推动”原则。
2.制度先行。完善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是基础保障,只有具备这个基础,各个环节才能有效运转,对于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尤为重要。
3.多方参与。中小企业征信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充分调动各个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形成合力方能达到良好应用效果。
(二)统一征信平台采集内容及来源
为全面反映中小企业信用,可从各类渠道采集涉及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一是通过工商、税务、质检、公安、法院等行政管理部门,以企业信用公示系统为载体,全面采集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和奖惩信息;二是通过人民银行、银监、证监、保监等金融管理部门,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依托,全面采集中小企业金融信用信息;三是通过水电煤气等公共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等机构,收集中小企业公共事务信息、行业信息及经营信息;四是由中小企业公示自身信息,包括组织管理情况、生产经营情况等。
(三)统一征信平台信息处理及应用
中小企业统一征信平台应按照一定规则,采取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检查、整理和分析。首先,应根据数据性质、项目及具体内容,进行初步质量检查;其次,参照信息发生次序和勾连关系,对数据进行逻辑校验;再次,应将各数据项进行标准转换,应用相同关键索引编码存储;最后,分类提取存储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
在采集数据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金融机构、公权部门、企业自身的信息查询需求,提供多样化产品和服务。一是将信息内容整理、汇总,形成固定格式的报告;二是按企业基础信息、金融履约、政务履约等模块进行整理,提供多索引查询服务;三是参照企业信息公开有关文件,将企业征信信息向征信平台参与方及社会各界进行推送;四是开展行业、地区统计分析,为宏观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刘曼红.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第9篇:网红经济行业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农产品;网络营销;贵州;策略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新一代消费者拥有互联网使用偏好,加上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逐渐健全,线上农产品销售迎来了巨大机遇。BCG与阿里研究院合作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到2020年,线上消费占生鲜总消费的比例将从目前的7%增长到15%[1],农产品被誉为中国电商的最后一个蓝海。农产品供应销售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息息相关,2016年,贵州蔬菜零售价格比昆明、重庆、成都、长沙、南宁周边五个中心城市的平均价格高12.4%[2],但农户并没有从中获得好处,因此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保证优质农产品供应,降低农产品价格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因素。
一、贵州农产品网络营销市场现状
贵州省网民超过1524万,互联网普及率达43.2%[3],但农户网络运用水平较低,阻碍了农产品上行。除了天猫,京东,苏宁等成熟电商平台,贵州本土农产品电商平台很少,知名度很低,而且盈利状况堪忧。网络营销B2C平台面向标准化商品,农产品难以标准化,增加了销售宣传难度。农产品物流体系不健全,农产品在保鲜,运输包装上的要求比较严格,相应的冷链运输,保鲜技术都不成熟。导致贵州农产品供应链前段大量农产品滞销,终端消费者“买菜难,买菜贵”的问题普遍存在。2017年,贵阳乌当区羊昌镇小寨村8万斤原生态红香米滞销。农产品供应中间商利益链长,贵州物价水平持续偏高,而且新社区建设导致大量居民购买农产品非常不便,无法保证质量和新鲜度。
二、贵州农产品网络营销主要问题分析
(一)农户认识不到位,网络运用水平低
受知识水平的限制,贵州农户网络运用水平有限,种植决策大多根据滞后的市场信息,导致供需不匹配,比较被动。传统销售思维根深蒂固,不会利用网络销售产品。另外就是网络交易的虚拟性,存在诚信,交易安全,产品质量,退换货沟通等问题。
(二)农产品B2C平台匮乏,运营成本高
除了天猫等成熟综合电商平台,和一亩田,雨润蔬果此类农产品电商平台,贵州本地农产品电商平台很少,知名度很低。全国超过3万家涉农电商平台大多是在亏本运营,农产品对物流要求较高,相应的配送设施不健全,导致运输成本损耗率高。农产品网络营销客单量小于200元,物流成本和损耗会亏出血本[5]。
(三)网络运营模式不成熟,农产品知名度低
农产品网络营销不同于其他行业从B2B模式,C2C模式逐渐演化成B2C模式,农产品电商直接进入B2C甚至O2O模式,对应的供应链,消费习惯,流量引入都还没有累积,因此平台很难生存发展。此外,消费者知道苹果有山东红富士,大闸蟹有阳澄湖的,但贵州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品牌不多。
三、贵州农产品网络营销优化策略
(一)利用大数据产业优势,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依托贵州大数据产业优势,大力推动现代农业。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户网络运用水平,了解终端消费者需求,有计划的进行生产。利用网络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增加销售范围。建立贵州特色农产品数据库,大力进行宣传,树立品牌形象,加强农产品质量全程溯源技术的开发,促进销售。
(二)搭建农产品信息平台,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鼓励建立农产品交易平台,增加农产品信息传播渠道。开发“农户—企业—消费者”的模式,简化农产品供应链条。贵州很多优质农产品没有“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认证,网络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描述非常看重,因此政府应采取批量检验的方式增加贵州农产品认证数量。出台相关农产品条例,建立完善农产品筛选标准,促进规模化生产。打造“地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构造格局[6],先打造贵州公用农产品品牌,然后大力培育企业主导的市场品牌,利用品牌占领市场,提高竞争力。
(三)加强农产品仓储和物流体系建设
农产品为需求弹性小,但季节性强,分散程度大,易腐烂变质,对于仓储和物流配送要求比较高。所以农产品仓储和物流可以采用批量储存和配送的方式形成规模效应,压缩成本。提高信息化技术运用水平,增加农产品运输车辆,储存仓库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新鲜程度和农产品价格成正比,良好的保鲜技术能降低损失,提高收益。
(四)强化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调控农产品市场运行
贵州农产品大多是“农产品种植基地—本地批发商—贵州当地批发商—农贸市场—经零售商——商超零售商贩”,价格级级抬升,最终施加到终端消费者身上。网络可以优化供应链,促进供应链结构扁平化,要鼓励企业涉足整条农产品供应链,从一个点开始向供应链上下游拓展,实现全程可追溯,利润透明化,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推动农产品销售。保护耕地面积,鼓励人才转向农村,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保证供给。并为农户种植提供参考意见,利用消费需求反向推动生产,实现供需平衡,从而调控农产品市场价格。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增加社区生鲜超市布点,注重农产品质量监督,使农产品市场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证券日报•中国资本证券网.BCG联手阿里研究院报告称:线上生鲜消费高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占城镇生鲜总消费的15%-25%.2016.09
[2]李阳.贵州建绿色农产品大市场助推大扶贫[N].贵州日报.2017.06
[3]2016年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7.01
[4]黄刚.供应链与物流.中国3000家农产品电商“几乎无一家盈利”,问题在哪里?.2013.12
[5]冯居君.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现状及优化策略[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10:218-221.
[6]滕稳稳.贵州农特产品网络营销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33:78-79.
[7]魏延安.美农传播.农产品电商:把一切都从头来过?.2015.10
网址:网红经济行业研究报告精选(九篇) https://mxgxt.com/news/view/194089
相关内容
网红经济行业研究报告范例6篇网红经济市场调研 2021网红经济行业投资潜力及网红经济行业研究报告
网红经济行业研究报告
网红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021网红经济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网红经济发展研究报告范文
网红经济发展研究报告36页文档
网红经济商业模式及趋势研究报告.pdf
网红经济行业报告
2018中国网红经济发展研究报告行业分析报告.pptx
网红经济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