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名言
采访名言
1.我不是去采访明星官员的,也不是在采访权力者,我在采访的是一个权力者能决定何种现实,和这个现实背后千万人的生活。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记者 柴静 《能否问得准确是我惟一需要担心的——<南方周末>访问》
2.我这两天在接待各路媒体的采访,比较忙乱,希望能够尽快得解脱出来,也希望媒体把关注的热点转向别的更重要的方面,这件事已经报道的足够多了,至于我的书,我希望你读一下我的中短篇小说。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
3.法庭采访记者描写报告的时候,总是极力用一般通用的文雅口吻;可是批评家先生们严厉批评我们这些既非强盗又非窃贼的人的时候,却使出这么可爱的辞藻,例如“流氓”“小狗”“小娃娃”……我们哪方面不如一个被告呢?俄国小说家,戏剧家 契诃夫
4.我认识日本电影演员栗原小卷,在上世纪80年代她是中国女人的偶像,我前不久去日本还跟她见了一面。我很高兴,她都60岁了,一点也不像那个年纪的人。很多年前,可能在她40岁的时候,我看到记者采访她时问,你怎么还不结婚?她说还没做好准备。当时我还很小,很不理解,我想她都40岁了,怎么还没做好准备?我想现在我理解了。她现在也还是单身,可能也还是没有做好结婚的准备。我想我也是。当代女作家 铁凝
5.直播,始终是一个记者的狂欢。谁都喜欢那一瞬间,肾上腺素急速分泌的感觉。忘掉一切世事。但前提是,看的,问的,是人想知而未知的。还有,懂得在何时沉默,因为事件的自然声有时胜过人的千言万语。昨天三联记者为调查十周年采访,问我从调查中学习到的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说,是我始终对新闻的现场有一种敬畏之心。因为我自知无知----这是我所有观察和思考的起点。现场,并不代表真实。我们所能探寻到的真相,取决于我们对人和世界的认识。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记者 柴静 《直播!直播!》
6.我知道你根本就没看过《檀香刑》,你是人云亦云。因为,《檀香刑》中被人认为是“残酷”的那些描写,是到了书的二百多页之后才出现的。“记者从来不看书”,你们看不过来,这可以理解。而不看书又要评书论书,这是你们的职业需要,也可以理解。这是半开玩笑的话,你不要认真。但你发表时不要删去这段,因为这很好玩,是我做为被采访者的一次温柔的反抗。我们这些作家,被你们这些记者,像橡皮泥一样,捏了几十年,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说几句反驳的话,希望你们也有点雅量,不要删改。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
7.二十岁的我,是个刚刚读完财会专业的女生。我不知道十二岁的胡适,背诵抄写的的是《新民说》、《天演论》、《群己权界论》。老师们出的作文題目是“论日本之所由強”和“言论自由”。在采访陈丹青离职事件时,他说“我们的政治考试是反政治的,没有人尊敬这个学科"夜里翻书,才发现我的问题,胡适在一九三○年早就问过:少年的朋友們,请仔细想想:你进学校是为什么?你进一个政党是为什么?革命是为了什么而革命?政府是为了什么而存在?许多年之后,电影导演柏格曼突然想通了自己为什么会那样拥戴希特勒,“我们从来没听过自由这个词,从来没尝过自由的滋味。在一个权威体系里,所有的门,都是关着的。”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记者 柴静
8.前几天做了一个采访,由于我自己表述不清,一些地方容易被误解。我和太太相识多年,经过分合波折,到最后在一起。当然,其中分手都是因为我的不是,复合都是因为她的宽容。十二年里我也有过其他的感情。和前女友在一起的几年时光里,我们都视彼此为亲人,遗憾最后我们分开,无法在一起。我太太和前女友互相都认识,于是我希望他们能和睦相处,不要记恨,甚至成为朋友。如果不能,也没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就是这样。我回答问题向来跟小学生做作业一样,知道什么就说什么,薪水,感情,想法甚至连住址都会毫不回避的告诉大家,但世界只需要符合需要的情绪,不需要那么坦率,人们只会关心标题,不会关心内容,说多了反而伤害她人。我将不会再多谈自己的感情,这些都没必要让大家知道。我只需要对得起自己在乎的人,不需要对得起大家的好奇心。一切都留在小说里。
2012年9月某周刊发表了韩寒的一个采访。在受访中,韩寒称:“我和我太太的感情非常坚固,但也许和其他姑娘也早已如同亲人。我甚至希望她们之间能够友好互助和平共处。”此番言论立刻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下午,韩寒发博客做出澄清,称该周刊断章取义,自己的原意是表达对前女友的内疚,并希望太太和前女友成为朋友。
赛车手、作家、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 韩寒
9.最近一段时间,媒体、专家、民众都在呼吁讲真话,并坦承讲真话的不易,这就很耐人寻味。真话的反面,不仅有假话,还有大量的空话、套话与为自己利益脱口而出的奉承话。大家之所以不说真话,是怕有人不爱听,对自己不利,归根结底,是“利”字在作怪。曾经以为,长江后浪推前浪,年轻人会改变一切,可突然发现,在现实的压力下,现在的弟弟妹妹也能很自然地使用这套话语。一想也没办法,爷爷爸爸都这样,你能指望孩子们脱胎换骨吗?毕竟还要相信遗传。而实际上,并不是大家不知道真话是什么,可长此以往,常识也就在人群中退避三舍了。记得到《新闻1+1》之后,有人采访我:“做一个新闻评论员,最重要的是不是要特有思想?”我乐了,“思想并不是最重要的,它就像真理一样简单,并没有多到满地都是的地步,好的思想也如此,做一个新闻评论员,最重要的是敏锐、勇气和方向感。缺了这三样,你毫无价值;而这三样,我想都与常识有关。我们需要的,并不是努力地去发明常识,而是捍卫常识。”1+1=2,这多简单。没压力的情况下,谁都知道,但环境稍有改变,1+1=3会得到好处,都不要说坚持1+1=2者会受惩罚,仅仅是有利可图,就会在一瞬间,让相当多的人脸不红心不跳地脱口而出“1+1=3”。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新闻评论员 白岩松
10.1993年,我刚刚走进《东方时空》,制片人时间告诉我:“有两件事是忌讳,不能做。一是要坚决去掉形容词,二是不要叫被采访对象为老师。”为什么要去掉形容词?我们是做新闻的,而形容词的作用是修饰,生活不需要修饰,不管是好还是不好,新闻都该客观地反映生活原貌,而不是用形容词来粉饰太平或刻意打压。为什么不许叫被采访者为老师?因为我们不能把观众提前预设为学生,电视不是让观众来听课,我们与观众,我们与被采访者,观众与被采访者,都该是一种平视并平等的关系。于是,我记住了,一记就是十几年,不一定都做得到,起码时常反省。时间长了,又有所悟,感觉这两个要求不仅是在说如何做电视做新闻,或许对社会也有用,当然,也与做人有关。然而,时常让人疑惑的是,这两个提醒,对于今天很多年轻的同行来说,依然新鲜,显然,它在当下还有价值。没办法,形容词在新闻里总是随处可见,“老师”的称谓被进一步泛滥着,而可怕的是,打算制止并修正的人却少了。也许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许是大家都更实际或更麻木,于是,时代经常被热烈地赞美并形容着。不是时代有多糟糕,而是更好的时代应当听得到更多的批评和忧患,听得到监督中的理想,听得到面对批评与监督时,时代特有的坚强与自信。我们不是时代的学生,时代更不该是我们求学时为得高分而写下的虚假作文。看样,十几年过去,依然有必要旧话重提。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新闻评论员 白岩松
网址:采访名言 https://mxgxt.com/news/view/192888
相关内容
不愧是好剧代言人 采访艺人采访发言稿模板.docx
英文采访稿对话式范文:名人英文采访稿对话式
四位“采访收费”名人的收费标准
檀健次采访还是有点太全面了 采访言之有物侃侃而谈对答如流 内娱都来学学
采访报告范文(32篇)
媒体采访名人时需要支付费用吗?
人物采访类节目叫什么名字好
明星采访问题大全
娱乐圈三大奇人,采访的鲁豫,代言的成龙,走哪都下雨的萧敬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