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街头“疯狂的追逐”:詹姆斯中国行安保风波引发的“饭圈”乱象
北京时间9月4日,洛杉矶湖人队的超级巨星勒布朗·詹姆斯在中国行的行程中,于上海遭遇了一场意想不到的“围堵”,再次将“追星”这一话题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当天中午,当詹姆斯乘坐车辆抵达上海交通大学参加活动时,大批狂热的球迷蜂拥而至,将他的座驾团团围住,现场瞬间陷入一片混乱。
根据现场流传的画面显示,情况一度失控。不少球迷情绪激动,不顾一切地扑向詹姆斯所在的车辆,试图近距离接触这位篮球偶像。这种近乎疯狂的场面,让维护现场秩序的安保人员倍感压力。为了詹姆斯的绝对安全,其安保团队不得不迅速介入,采取强硬措施驱散人群。期间,一名安保人员情绪激躁,面对不断逼近的球迷,发出了类似“给我滚开!”(get the fk off, you bastard!)的怒吼。这句包含粗口的斥责,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点燃了网络讨论的热情。
舆论场上,观点迅速分化。一部分人认为,安保人员此举过于冲动和不妥,有辱明星形象,也伤害了球迷的情感;而另一部分人则表示理解,认为在极端情况下,安保人员是在恪尽职守,履行保护“老詹”安全的核心职责。
抛开情绪化的争议,审视当时的场面,球迷的狂热程度确实令人咋舌。身披湖人队球衣的狂热者们,如同潮水般涌来,一路紧随其后,甚至有人不顾危险,直接攀附在詹姆斯车辆的车门上。这场面,比起传统婚礼上的“抢亲”场面有过之而无不及,透着一股不顾一切的拼命劲。然而,一旦在这种混乱中发生任何意外,导致球迷受伤,责任链条最先指向的,无疑是詹姆斯本人及其安保团队。
事实上,这暴露了一个两难的困境:如果安保人员选择“放任不管”,媒体和公众势必会指责詹姆斯“漠视中国球迷的人身安全”;而一旦安保人员采取了必要的保护措施,又会被贴上“耍大牌”、“放任保安辱骂球迷”的标签。这种“怎么做都是错”的局面,充分体现了公众舆论的复杂与苛刻。
更为讽刺的是,从现场视频分析,许多球迷的“一拥而上”似乎并非出于个体自发,而是带有明显的“组织性”。这种有预谋的集体行动,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追星”范畴,更像是“饭圈”文化中典型的“扑车”行为。这不禁让人怀疑,其中一部分所谓的“粉丝”,并非真正热爱詹姆斯,而是借此制造轰动效应,通过博取眼球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现场秩序,让整个活动乌烟瘴气,更将詹姆斯及其安保团队置于了风口浪尖,成为了众矢之的。
作为一位享誉全球的超级巨星,詹姆斯的安保级别本就极高。即便是在他更为熟悉的美国本土,面对如此近距离的危险接近,其安保措施只会更加严厉,甚至可能动用更强的武力制服。这不仅是因为他是一名杰出的运动员,更是一位身价不菲的商业巨头,其所伴随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安保人员的核心职责,就是将一切不确定性和潜在危险隔绝在外。用最直接的话说,无论你是何种身份,只要对安保对象构成潜在威胁,就必须被阻止。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此次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是当下“饭圈化”追星现象的弊端。许多年轻的追星族已经丧失了理智,他们的行为不仅扰乱了公共秩序,更将明星及其团队置于“背锅”的尴尬境地。詹姆斯此次中国行的初衷,原本是为了与球迷进行积极互动,推广篮球文化,却因为少数“扑车式粉丝”的失控行为,让整个行程充满了尴尬和负面。最终,承担误解和谴责的,依然是詹姆斯本人,而那些真正理性、渴望正常交流的球迷,却失去了宝贵的机会。
在这起事件中,安保人员的处置并无过错,詹姆斯本人更是无辜的。问题的根源,在于那些少数不理智、失控的“疯狂粉丝”。追星可以,但必须有度,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切记,球星也是普通人,并非可以随意侵犯的“公共财产”。给予勒布朗·詹姆斯应有的尊重和安全距离,也是在保障每一位参与者——包括您自己——的安全。"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