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万个账号被处置,AI仿冒明星带货要凉了!

发布时间:2025-11-28 13:47

AI仿冒名人带货美妆,

行不通了!

1.1万余个仿冒公众人物账号被处置,AI仿冒公众人物带货要“凉”了!

近期,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抖音、淘宝多平台发布公告,针对仿冒明星等公众人物、未经明星等公众人物授权使用其直播、视频等个人形象的带货行为,开启专项治理行动。

公告一出,舆论一片叫好。

“早就该整治了!”

“严惩不贷。”

“希望有关部门严查这些造假者们!”

……

当多平台出手,大众及商家纷纷留言支持,AI仿冒公众人物带货的野蛮生长行径,正迎来强监管。

抖音、淘宝平台

整治AI仿冒名人直播带货

作为社交电商的后起之秀,抖音美妆在流量变现的商业化道路上高歌猛进。据蝉妈妈数据,仅2025年上半年,抖音美妆电商的GMV就超1000亿元。

然而,平台重流量的生态叠加美妆护肤行业“重营销、背书”的特性,使抖音成为AI仿冒名人带货的“高发地”。

早在今年9月初,面对AI造假的门槛越来越低,抖音集团副总裁李亮在微博公开表态:“针对这些滥用AI、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我们会坚决治理”。

9月8日 ,李亮再次发文称,“今年一季度我们发现平台出现大量利用AI仿冒‘于东来’语音、形象,违规营销带货的账号和内容,这些黑灰产的行为不仅侵犯了相关企业的权益,还严重误导了消费者。”

经过抖音平台治理,1000多个黑灰产团伙账号被封禁,有关监管部门也介入监管。

11月初,演员温峥嵘AI盗播事件持续发酵。在此之际,抖音电商安全与信任中心发布了第二期名人仿冒治理专项的阶段成果。

图源:抖音电商安全与信任中心官博

内容显示,抖音电商10月已启动“仿冒名人宣传”专项治理行动。10月专项启动以来,已严厉处置涉及侵权仿冒违规的达人账号1.1万个,处置仿冒名人带货的商品6700余个。同时,平台也积极引导多位达人开通“阻止相同侵权内容传播”功能, 截至目前已主动拦截处置数万条侵权视频。

无独有偶,作为美妆消费的核心阵地,淘宝平台也关注到AI技术滥用的问题。2025年来,该平台陆续开展了系列 “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

今年5月9日,淘宝安全中心宣布,开展为期3个月的专项行动。其中,第二阶段的整治重点就包括“利用AI假冒他人实施侵权违法行为”。据官方公布的6周统计数据,涉AI侵犯知名人士肖像权违规营销商品及肖像、配音合成服务 商品达1014件,目前涉事商品均被拦截下架。

8月31日,在《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正式施行前夕,淘宝安全中心还严正声明,会落实AI生成合成内容标识,禁止利用人工智能制作、传播虚假或侵权信息。

而在“双十一”大战即将落幕时,淘宝安全中心再发布《关于仿冒明星等公众人物进行直播带货的治理公告》,声称将在11月11日起针对仿冒明星等公众人物、未经明星等公众人物授权使用其直播、视频等个人形象的带货行为,开展为期1个月的专项治理行动。

从系列举措和数据来看,抖音和淘宝两大平台在整治“利用AI或特效仿冒名人进行营销的行为”确实下了不少功夫。

不止名人演员

国家运动员也“中招”

多平台施行严厉整治举措的背后,系AI伪造公众人物直播带货的乱象愈演愈烈。

事实上,AI仿冒名人带货已经不是个例。除了演员温峥嵘被AI仿冒带货不知名护肤产品,不少公众人物的形象都被某些不法商家利用AI技术违规使用过。

譬如,演员孙俪、邓超工作室都曾发文,打假网络上大量利用AI技术伪造两人形象和声音进行虚假广告宣传的行为;今年4月18日,张馨予也在微博声明,有商家利用AI技术复制其声音售卖减肥药,将依法追究到底;戚薇也曾不自知为一款名为“胶原蛋白人皮面膜”“道歉”。

值得警惕的是,被AI“绑架”的公众人物名单仍在拉长,其范围已远远超出了演艺圈的范畴。

图源:央视新闻

今年年初,网上频频出现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为某美白护肤品宣传的视频。后本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澄清:“这些内容全是假的。我从来没用过这个护肤品,也没做过这方面的宣传,更没研究过,所以里边完全是编造的。”

李玫瑾、罗永浩、董宇辉、于东来、雷军、张雪峰等多位名人也无一幸免,均曾被AI仿冒过声音或形象用于带货营销。

不止于此,国家级运动员的光环也成为不法商家觊觎的目标。今年8月中旬,据央视网报道,孙颖莎、王楚钦、全红婵等奥运冠军被多个不良商家利用AI仿冒本人声音及形象,带货土鸡蛋等农产品,不少消费者被误导进行了消费。

从演艺明星到商业巨擘,再到体坛健儿乃至国之栋梁,多个AI仿冒名人营销案例说明,利用AI仿冒名人肖像、声音信息进行虚假宣传和带货营销已呈泛滥之势,美妆电商行业更是重灾区。这些行为不仅侵犯了公众人物的肖像权与声音权,透支着当事人多年积累的观众信任,更利用欺骗了消费者,涉嫌违法违规,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因此,整治这一乱象已刻不容缓。

国家重拳出击

整治AI技术滥用

所幸,针对AI伪造技术滥用问题,我国陆续出台多项治理措施,并对利用AI仿冒公众人物开展直播营销问题保持高压严管态势。

今年3月,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明确服务提供者应当对文本、音频、图片、视频、虚拟场景等生成合成内容添加进行显式标识和隐式标识,新规自今年9月1日起施行。

今年五月起,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该行动第二大阶段重点内容之一,就是聚焦利用AI技术假冒他人实施侵权等违法行为。

6月12日,上海市委网信办公布的专项行动阶段成果显示,上海市委网信办指导小红书、哔哩哔哩、拼多多等15家重点网站平台,集中清理“一键脱衣”、未经授权的人脸或人声克隆编辑、未备案等违规AI产品、商品及相关营销、炒作、推广、教程信息。

就在近期,中央网信部门严厉处置“百货超市小店”“娜娜好物联盟”“环球护肤美妆甄选”等一批违法违规网络账号。同时,督促网站平台发布治理公告,举一反三,开展集中清理整治,目前已累计清理相关违规信息8700余条,处置仿冒公众人物账号1.1万余个。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11月24日,上海网信办明确,“亮剑浦江·2025”专项执法行动将“整治AI滥用”作为年度治理重点。

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实践,《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也由1.0版本升级至2.0版,风险分级持续优化,为推进多边机制下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合作提供了坚实指引。

结 语:

总而言之,技术本身没有原罪。AI换脸、拟声在影视制作、虚拟交互等领域能发挥很大的价值,但当这一技术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用于仿冒他人带货,误导消费时,便成了侵犯权益、扰乱市场秩序的利器。

“温峥嵘”们的“分身”被抖音、淘宝两大平台,以及国家网信部门重拳整治,都在说明:任何试图通过虚假手段攫取流量带货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打击。未来,真实、优质的产品与推荐,才是电商商家获得消费者信任的长久发展之道。

作者/ 陈金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1.1万个账号被处置,AI仿冒明星带货要凉了! https://mxgxt.com/news/view/1911009

相关内容

整治“AI仿冒名人带货”要动真格
AI仿冒名人直播营销乱象将被严打!南都曾起底背后变现套路
AI 仿冒明星直播带货?网信部门重拳整治,乱象当止!
北美社交网站打击仿冒名人账号
中央网信办:从严整治利用AI仿冒公众人物开展直播营销问题乱象
利用AI仿冒知名人士泛滥 微信一个月封杀超3000个账号
假冒明星账号卖货是怎么回事?央视曝光假冒明星账号卖货的什么内幕?
新闻多一度丨张文宏投诉“张文宏” AI仿冒名人边界在何处?
基努·里维斯每月花费数千美元铲除AI假账号,名人被冒充成风
#央视曝光AI仿冒名...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