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娱乐圈,真正能从泥泞中爬出并始终心怀感恩的人屈指可数,而于和伟便是这样一个典范。他的故事,远比荧幕上那些光鲜亮丽的角色更为动人。
出生于东北的一个大家庭,于和伟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前面有八位哥哥姐姐。母亲在45岁高龄才生下他,体弱多病,缺乏足够的奶水。那个年代,奶粉稀缺且昂贵,家里无力购买。幸运的是,大姐刚生下外甥,奶水充足,便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他,这口奶水成为了他生命的救命稻草。此后,他一直亲切地称大姐为“小妈妈”,这段温情成为他心底最深的记忆。
然而命运并不宽容,三岁那年,家里的顶梁柱父亲因病去世,留下寡母和十口之家艰难度日。母亲推着破旧的小车沿街卖烤红薯,艰苦撑起全家生活。年幼的于和伟成了母亲的小帮手。家境贫寒,书本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希望。哥哥姐姐们明白无法让所有人读书,便将有限的资源全部倾注于最小的弟弟。二姐卖掉了婚嫁首饰,大哥早早跟工程队干苦力,其他兄姐也尽力省钱、赚钱,只为支持他的学业。
初中毕业后,于和伟对艺术表现出浓厚兴趣,坚定要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追梦。然而母亲担心“戏子”生涯艰辛,不愿他走这条路。此时,大姐挺身而出,为筹集学费做出了重大牺牲——卖掉了那台家里宝贵的星海牌钢琴,换得4000元巨款。带着这笔钱和家人简单的鸡蛋餐,于和伟踏上求学路。
入学后,他如海绵般吸收知识,明白这机会凝聚了家人无数的心血。大学时期,同学们穿着名牌运动服,他却只有借来的呢子大衣,衣袖磨得发亮。大家聚餐时他靠馒头果腹,生活清苦但心志坚定。毕业进入演艺圈后,真正的考验才开始。他经历了长达十四年的跑龙套生涯,演过无数无名小角色,甚至冰冷泥泞中扮演无声的“尸体”,靠烈酒抵御寒冷。这段无人问津的岁月,是对家人的承诺支撑他走下去:他不能辜负哥哥姐姐卖首饰、卖钢琴的血汗钱。
终于,机会降临。新版《三国演义》里,于和伟饰演的刘备一角让观众记住了他。原定演员因故缺席,副导演发现了他的资料。试戏时,他熬夜拍摄,嗓音嘶哑却气势十足,导演惊喜称赞。该剧播出后,他的一句“接着奏乐,接着舞”成网络热梗,也让他正式走入大众视野。之后,《军师联盟》、《一出好戏》、《巡回检察组》、《悬崖之上》等作品,使他确立了演技派的地位。
财富增长后,于和伟首先想到的不是奢华生活,而是兑现对家庭的承诺。2015年,他一次性为八位兄姐各买了一套城里宽敞的三居室,买房时还细心询问三哥、二姐的需求,体现了他浓浓的亲情。他坚持每年春节回家,不是走过场,而是真正融入那个养育他的家乡。他会在三哥的包子铺帮忙揉面、擀皮,陪母亲复刻当年烤红薯的温暖记忆。母亲最初不愿住电梯房,他便特意在新家砌起烤炉,延续那份朴实的烟火气息。
于和伟的故事,是草根逆袭的经典:从喝大姐奶水保命,到吃烤红薯充饥;从全家省吃俭用支持学业,到成名后为兄姐安家立业。这不仅是一个演员的成长历程,更是充满“情义”的人生写照,深刻体现了他对家庭的感恩和责任,也正是这样的真情实感,让他赢得了观众的心。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