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赛飞老师拍戏时,差不多有三分之二的镜头被制片人叫停了。“你得让戏,粉丝不高兴。”她当时完全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后来才明白,所谓“让戏”,就是删掉自己的台词,减掉自己的镜头,甚至连反应镜头都得给那些流量小生腾出位置。作为一名国家一级演员,越剧的泰斗人物,何赛飞被粉丝团逼得如此难堪,还得咬着牙忍着,最终身心俱疲。
旁边的刘嘉玲听了,直言:“难怪现在的戏拍得越来越烂!”这一句话,将这些年观众心头积压的怒气全都爆发出来了。
一路繁花2本来是让一群五十岁左右的姐姐们去旅行、享受轻松时光的节目,谁知道到了第四期直接爆炸——何赛飞、刘嘉玲、宁静三个影后轮番开炮,把内娱这些年被流量明星搞得千疮百孔的真相,毫不留情地摆了出来。
最令人心痛的,当然是何赛飞自曝的那段经历。她没有点明是哪部戏,也没有提到具体哪个流量明星,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种事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拍戏时,制片方接到粉丝团的“警告”,立马改剧本、删掉老演员的戏份,甚至把反应镜头也让给偶像。这种情况不仅仅影响台词,何赛飞说她许多戏份几乎都没有台词了,只剩下站在那儿“嗯嗯啊啊”地点头,拍完之后,她差点因为这份无奈而得了抑郁症。你敢相信吗?这可是黄梅戏天仙配里演过董永和祝英台的何赛飞啊!她在越剧舞台上一眼神、一段唱腔都能让观众泪流满面,而在电视剧里却被迫到连台词都没有了。
刘嘉玲在旁边也补刀补得又狠又准。她讲起有个男演员,拍戏时只肯露出四分之三的脸,机位稍微偏一点就喊卡,非得固定一个“最帅角度”才行。还有打戏,对手戏演员都憋着劲想真打,结果对方提前喊停,刘嘉玲当场爆发:“我真想一巴掌扇过去!”说完自己也笑了,但那笑里满是无奈和苦涩。最后,她总结:“难怪现在的戏越来越难看了,影视寒冬啊!”这话不是随便说的,作为经历过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人,刘嘉玲亲眼目睹了内地市场从快速增长到彻底畸形的整个过程,发出了深深的灵魂拷问。
宁静则更加直接:“票房毒药也是这么来的。”她没多说,但意思已经非常清楚。现在不少大制作的电影或剧集,表面上是流量明星挂名主角,实际上他们能演的戏份不到三分之一,后期全靠抠图、配音和剪辑硬捧。结果观众不买账,票房崩盘,投资人血亏,最后还把责任推给“市场不好”“观众口味低”。
这三位姐姐敢这么说,实际上是因为她们已经到了这个段位,片约不断,不用看人脸色。但她们说出来并不是为了给自己出气,而是因为她们真心疼这个行业。
不过,我们也得承认,这种现象跟流量明星时代的“无演技、无作品、纯靠脸和数据”完全不同。老戏骨的孩子,从小在艺术氛围中长大,多少还是有些底子,而那些流量明星,很多连台词都不流利,就敢当主角。姐姐们的吐槽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共鸣,但与此同时,也有更理性的声音开始出现。
很多网友表示,虽然同情老戏骨的遭遇,但仅仅停留在抱怨上是远远不够的。大家更希望看到这些行业前辈能够真正行动起来,利用自己的话语权去改变这种不良风气。这种期望并非苛责。当一个行业出现问题时,身处其中的每个人,尤其是有影响力的前辈,都负有责任。如果这些资深演员一边抱怨流量明星,一边又为了片酬或人情继续出演一部又一部的烂剧,为流量明星们“抬轿”,那么他们的吐槽就会变得不值一提,甚至显得有些虚伪。
更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老戏骨应该“从自身做起”,比如停止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人脉,强行将并无表演天赋的“星二代”推向台前。近年来,很多“某某之子/女”的年轻演员,演技青涩尴尬,却能频频担任主角,消耗着父母积累下的观众缘。这样的行为,本质上和资本强捧流量明星并无二致,都是对行业公平竞争环境的破坏,也同样拉低了整体剧集质量。
真正的改变,需要的是双向努力。一方面,我们应该支持老戏骨们勇敢发声,揭露行业的积弊,唤醒更多从业者的良知;另一方面,我们也期待他们能以身作则,坚守艺术底线,拒绝与烂剧为伍,用高质量的作品为年轻演员树立榜样。同时,对于自己子女的职业选择,应该有更多理性的判断,而不是盲目地“为爱发电”。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