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叶童在《新白娘子传奇》中演绎的“许仙”依然被人津津乐道,而当时的00后们甚至还未出生。如今,叶童却成为了年轻人心中的“酷姐姐”。有人称她为“飒”,有人则认为她的形象“松弛”,还有人从她身上看到了“女性美不再被单一标准定义”的新潮流。短发、洒脱、爽朗——她不追逐潮流,她就是潮流。网友一句话总结得恰到好处:“时代的审美是会变的,而我总觉得,我们的审美终于追上了叶童。”
最近,叶童参加了一档名为《热浪之外》的节目。在节目中,她与鲁豫聊起了美、表演、年龄焦虑,以及那些超越标准的广阔人生。节目里,叶童不是被“追忆青春”的女演员,也不是被定义为“姐姐”的女性形象,而是一个在镜头前,依然敢于讲述、敢于欢笑的人。《热浪之外》正是这样的节目,它希望走进热搜,去发现那些在浪尖下依旧闪烁光芒的面孔。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谁都想“上热搜”。但是热搜的保质期往往只有24小时,更新鲜的瓜、更新奇的情绪总是瞬息万变,公众的注意力被算法牵着走。连综艺节目也不得不提前制造话题,用短视频思维来吸引眼球,甚至在“造抽象梗”上开始拼速度。然而,《热浪之外》并不玩这一套。它选择在对话中寻找人性,镜头对准那些“话题人物”的生活与处境,拍摄的是流量裹挟下的人,他们的命运、情绪和犹豫。
在节目中,我们看到张子枫,她在大家眼中是“国民妹妹”,但在节目里,她更像一个热爱生活的普通小女孩。她会给家里的植物起名字,出门拍戏前叮嘱它们多喝水。她与每个角色郑重告别,留下小物件来保存自己的部分。黄渤作为“影帝”,在雕塑台前却是初学者。他的父亲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黄渤对这种病的遗传焦虑让人心痛。那一刻,评论区沉寂,观众感受到他心底的恐惧。
在这个时代,“完美”似乎成了一种KPI,皮肤要无瑕,事业要开挂,情绪要稳定。可《热浪之外》却想呈现不那么完美、带有瑕疵的“真实”。节目中的嘉宾们也有情绪黑洞,他们焦虑、怕衰老、会逃避,也会自嘲。鲁豫不再是那个举着麦克风的主持人,而是分享自己的人。她与黄渤的对话中,坦诚表达了自己对记忆力的担忧,瞬间让节目变得更有人情味。
叶童花了四十年才放下“完美”的执念。她是《新白娘子传奇》里俊朗的许仙,也是《乘风破浪的姐姐2025》舞台上闪耀的总冠军。62岁时,她打破了节目史上最年长冠军纪录,瞬间引发热议。她曾在20岁时以《表错七日情》成金像奖最年轻影后,坚信“天赋能定义一切”。如今,她剪短头发,任由镜头捕捉最真实的自己。为了演好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她不顾“形象”,让自己在镜头里真实呈现。她的态度让人感受到,演员不必永远漂亮,而是要敢于不漂亮。
节目《热浪之外》的魅力在于揭示“话题人物”的另一面,更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嘉宾们在脆弱中互相共鸣,那种共鸣足以穿越光环,甚至流量。刘震云说:“凡是好东西,都需要慢慢生长。”在这个追求速度的互联网时代,这句话仿佛在提醒我们:真正好的东西,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
《热浪之外》不仅让观众看到了真实的明星,更让人们感受到彼此的温度。在这档节目中,嘉宾们的故事成为了共情的桥梁,让观众在他们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通过深度访谈,这档节目展现了每个人的真实与脆弱,让观众在瞬息万变的流量世界中,找到了一丝温暖与理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