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他们该如何打破宿命,真正为自己活一次
本人真实感受
作为一名中年女性,回看《以家人之名》这部剧,我再次流下了眼泪,
我看到的不是别人的故事,而是我们每个人在家庭、责任与自我之间挣扎的缩影。
作为一个心理学爱好者,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一起剖开这些角色的内心,
看看他们该如何打破宿命,真正为自己活一次。

---
剧中的他们,都像是被“宿命”提前写好了剧本,在名为“家”的舞台上,扮演着一个“正确”的角色,却唯独弄丢了自己。
李海潮:永恒的“奉献者”
他的痛苦是“被需要”的甜蜜负担
从心理学角度看,李海潮是典型的 “利他型人格” 。他的整个世界都建立在“被需要”之上
——需要养子,需要照顾邻居,需要撑起整个面馆和家庭。
他的爱无私得像太阳,温暖所有人,却唯独没有温度留给自己。
他的痛苦是无声的。深夜独自一人时,那无法言说的疲惫与孤独,才是他真实的内心。
他最好的归宿,不是看着孩子们都成家立业,而是学会“被爱”。
他需要意识到,他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付出,他本人就值得被深深地爱着和照顾。
他应该勇敢地接受贺梅的感情,允许自己拥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伴侣,
去体验一段平等、互相扶持的亲密关系,这才是对他一生善良最好的回报。
凌霄:精致的“囚徒”
他的痛苦是内化的情感牢笼
凌霄是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与 “强迫性照顾者” 的结合体。
年幼时妹妹的死亡,成为他一生无法摆脱的罪责感。
他被亲生母亲抛弃,又被内心的道德所绑架,被迫去照顾那个造成他创伤的来源——母亲陈婷。
他的痛苦在于,他用理性的外壳,将自己紧紧包裹在一个由责任和罪责筑成的牢笼里。
他照顾李尖尖,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赎罪和寻求安全感。
他最好的归宿,是完成“课题分离”——明白妹妹的死不是他的错,母亲的人生也不是他的责任。
他需要一场彻底的心理咨询,去哀悼那个受伤的小男孩,
然后真正地、轻松地去爱,不是为了弥补,而是为了幸福本身。
贺子秋:微笑的“弃儿”
他的痛苦是刻入骨髓的不配得感
贺子秋是 “遗弃创伤” 最典型的受害者。他的核心信念是:“我必须足够好,才不会被抛弃。”
所以他会半夜在厕所洗衣服,会对所有人露出最懂事的微笑,他把自己的需求压缩到最小,变成一个“完美”的养子。
他的痛苦是深入骨髓的不配得感。他不敢任性,不敢索取,甚至不敢坦然接受爱,因为他内心深处觉得自己不配。
他最好的归宿,不是事业成功,而是在关系中获得“无条件”的确认。
他需要李爸一次又一次地告诉他:“爱你,只是因为你是贺子秋,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
他需要建立那种即使他“不够好”也不会崩塌的关系,才能真正治愈那份被抛弃的恐惧。
假如我们是他们,如何打破宿命?
作为一位中年女性,我深知“奉献”二字对女人、对母亲、对家庭支柱而言,
是多么顺理成章又多么沉重的枷锁。剧中的他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打破宿命,需要我们鼓起勇气,完成三次觉醒:
1. 觉醒一:看见自己的痛苦,并承认它合理。
别再告诉自己“我没事”、“我应该坚强”。像李海潮,要承认自己也会累;
像凌霄,要承认自己对母亲有怨恨;像贺子秋,要承认自己害怕再次被丢下。
看见,是疗愈的第一步。
2. 觉醒二:进行“自我分化”,厘清谁的责任谁背负。
这是家庭治疗的核心概念。我们要画一条清晰的心理界限:“我是我,你是你。”
凌霄需要把母亲的情绪还给母亲;贺子秋需要明白,母亲的离开是母亲的选择,
与他值不值得爱无关。我们不欠任何人的幸福,除了我们自己。
3. 觉醒三:练习“自私”,把滋养自己的事,排进日程表。
“自私”在这里是褒义词。李海潮应该每周留出半天,关掉手机,去做一件只让自己开心的事;
贺子秋可以允许自己搞砸一些事情,并相信即使搞砸了,爱他的人依然会在。
回望半生,我们为父母、为伴侣、为孩子活了太久。
是时候,像修剪一棵过度付出的树一样,修剪掉那些耗竭我们的枝桠,把阳光和雨露留给自己。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从“以家人之名”的奉献中破茧,真正“以我之名”,活出下半场生命的辽阔与精彩。
·····end······
我是一个喜欢写作的70后心理疗愈师
举报/反馈
网址:《以家人之名》他们该如何打破宿命,真正为自己活一次 https://mxgxt.com/news/view/1900936
相关内容
《以家人之名》他们该如何打破宿命,真正为自己活一次如何查询自己的本命星宿和星宿关系
古今名人八字命理欣赏:我们该如何解读他们的命运之谜?
星宿名字与命 格之间究竟有何关联如何看
于正为自家艺人出头,知心大哥一枚?还有自己算盘要打
一分钟搞定!如何查询自己的星宿关系
“007”每一次的“死亡”之谜,唯独最后一次他是为了自己家人
全神班IG正式回归!新阵容能否打破宿命魔咒?
他曾比毛宁更红,巅峰家破人亡,妹妹相依为命,如今活得如何
如何判断自己适合哪种星宿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