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付费进入下半场 为“知识买单”还是“颜值买单”?

发布时间:2025-11-25 05:45

上周,凭借《偶像练习生》出道并圈粉无数的练习生范丞丞在微博上发了一句“让你们破费了”彻底引爆了粉丝圈。而引发巨大讨论的是他发表的一张“付费阅读”的照片。该照片按照微博的“明星V+服务”规则,用户需要支付60元才能看到该图片,结果竟然有8万人支付了,一张照片带来了480万的收入,迅速引发热议。

有人评论脑残粉拉动中国经济,也有人说原来明星都是躺着赚钱的等等。

对于此事件,微博表发了声明,此次微博的“明星V+会员”活动是由范丞丞所属公司与新浪的合作举办,其他四百多位艺人也发送了相关的“付费”微博以配合宣传,而非范丞丞个人所为。

其实,对于“明星V+会员”的活动,许多粉丝都表示“非常支持”。这也并不是微博才刚刚上线的新功能,其实早在去年的11月份左右,微博CEO王高飞、ID为“来去之间”的微博帐号就已经在微博上介绍过这个产品。其中,60块并不是查看这张明星自拍图的费用,而是开通半年V+会员的费用,用户开通某个博主的会员之后,可以查看博主的所有付费内容——去年,微博介绍过V+会员的相关功能——“V +会员能看到更多的视频、直播、图片、文章等付费内容。”这相当于用户每天只需花费约3毛钱就可以享受明星的贴身陪伴,粉丝纷纷惊呼“太划算”!

此次事件的发生,也只能说是“意料之中”。对于微博而言,会员、群成为了一个社交的突破口。虽然明星“付费看脸”多少会让人觉得有一种“想钱想疯了的感觉”,但从目前的状态来看,作用还是有的。

更早之前,王思聪、郑爽的问答价格已经高达上万,还是有众多用户愿意买单。用户愿意为内容买单,内容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王思聪、郑爽推荐过什么,用户买了就有了一手的信息,社交聊天的时候就有话题。这也正是“粉丝经济”为企业、为平台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也是一种非直接的变现手段。

其实,在这种社交媒体时代,明星效应不见得是坏事。当一种主流的推广手段成为企业的新型运营模式,对产品、对品牌而言都是利大于弊。当然,活的最好的付费产品,依然是粉丝经济。

相比较与为偶像颜值买单的“颜值付费”,为知识买单的“知识付费”似乎开始走下坡路。自从罗振宇和喜马拉雅分道扬镳,罗永浩和papi酱分别停更了在得到和分答上的付费内容,第二季《李翔知识内参》不再收费,由最初的付费产品变成了广告变现,这直接说明围绕精英的知识付费,短短时间内就触碰到天花板。

从去年开始,知识付费的热度比以前消退了不少,但头部应用的一些数据还是处于增长阶段。根据极光大数据发布的移动互联网行业应用报告显示,和去年12月相比,5款头部知识付费应用的市场渗透率均处于上升趋势。不过有一点不得不正视,头部产品的爆款逻辑正在逐渐失效,这意味着什么?单纯依赖营销或KOL个人影响力,已成过去式?

知识付费若不能持续提供干货,愿意为它买单的用户必将越来越少。而明星效应、偶像经济却会有越来越多的为它买单,明星越火就会有越多的粉丝,“颜值付费”就能走得更长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内容付费进入下半场 为“知识买单”还是“颜值买单”? https://mxgxt.com/news/view/1898587

相关内容

互联网教育的创新:知识付费 为有价值的内容买单
三年之痒,「知识付费」进入下半场
内容付费时代,你会为“知识”埋单吗?
互联网企业开启短视频付费元年,这些群体将为知识付费买单!
离大谱!颜值付费打分居然还有这么多受众:上万人为它买单
知识付费 深耕内容还得加把劲
知识付费用户达5.27亿,内容创业的下半场风口在“服务”
提倡付费订阅的今天,粉丝到底该为什么样的明星内容买单?
离开IP明星,消费者还愿为内容买单吗 — 新京报
知识付费用户达5.27亿,内容创业的下半场风口在“服务”品牌新事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