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明星访谈节目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宣传工具。最近,欧美的一档节目《HotOnes》成为了全网热议的话题,甚至让明星们在镜头前“辣到灵魂出窍”。
伍迪·哈里森在节目中一边狂喘一边笑着对主持人肖恩·埃文斯说:“你差点要了我的命。”这句话不仅引发了观众的爆笑,也揭示了现代名人访谈的一场革命。过去的访谈节目往往是经过精心排练的剧本,主持人问,嘉宾答,一切显得得体却空洞。而现在,观众们更期待看到明星们真实的反应,想要体验他们的窘态和笑声。
《HotOnes》正好迎合了这种心理,主持人肖恩·埃文斯让嘉宾们一边吃着十级辣鸡翅,一边接受问题的轰炸。从珍妮弗·劳伦斯边咳边笑,到奥尼尔辣到脸红直呼“停不下来”,这些失控的瞬间,比任何宣传语都更能吸引观众。埃文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人被辣到流泪,他们就不再表演。”这正是节目最大的价值,用痛感换取真实的对话。
数据证明,观众们确实买账。这档节目在十年内从小众网络栏目成长为全球级IP,YouTube播放量更是突破了30亿次,成为明星巡回宣传的必经之地。除了《HotOnes》,英国的《ChickenShopDate》也在快速崛起。由阿米莉亚·迪莫尔登伯格主持的这档节目,场景固定在一家炸鸡店,明星们围坐在油亮的桌子旁,聊尴尬、聊理想、聊爱情。阿米莉亚那种“冷面+尴尬提问”的风格,让每一次约会都变成了现实的喜剧。
此外,YouTube频道JOLLY的两位主持人乔什和奥利也在不断探索食物与文化的连接。他们请美国嘉宾挑战英国的黑布丁、苏格兰蛋,甚至让亚洲艺人品尝炸鱼薯条。正如奥利所说:“食物的多样性,就像一个国家的性格。”这档节目也在不断累积播放量,成为BBC称之为“最有人情味的文化出口”。
传统媒体也开始加入“餐桌战场”,《纽约时报》推出了《PizzaTalks》,明星们一边揉面一边聊创作,Vogue重启的烹饪栏目《NowServing》则以厨房为访谈现场。美食节目开始“社交化”,把吃饭变成了“真心话大会”。
不过,这种“食物访谈”的潮流也面临隐忧。《HotOnes》的主持人埃文斯坦承,如今节目太多,观众可能会感到厌倦。传播学者杰萨·穆尔在《卫报》中指出:“食物是文化的粘合剂,但如果变成套路,反而失去温度。”一些平台为了追求流量,开始玩“极限吃法”,如超辣、超量、猎奇食材。这种视觉刺激虽然能一时吸引眼球,但也在逐渐消耗观众的信任。
值得注意的是,成功节目的共通点并不是“吃得多”,而是“聊得真”。在中文互联网中,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势。抖音和Bilibili上,许多创作者开始进行“边吃边聊”的互动,有的邀请演员喝奶茶畅谈拍戏的焦虑,有的让歌手尝辣锅讲述成长经历。
从传播逻辑上看,“吃+聊”的形式兼具感官刺激与情绪共鸣,天然适合算法推荐。只要主持人设计好问题节奏,保证“吃得有梗、聊得有料”,观众就会被吸引。
这为中国的内容创作者提供了新的灵感:不一定非得模仿《HotOnes》的辣味挑战,可以是“奶茶访谈”“早餐问答”或“夜宵对谈”。关键在于让场景真实、情绪自然、内容有温度。明星们的真实反应和人性的共鸣,才是吸引观众的核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