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元买隐私,1000元转卖:艺人隐私岂能成“摇钱树”?

发布时间:2025-11-23 23:41

#热点观察家#央视曝光的艺人隐私买卖链条,让人脊背发凉:航空公司外包客服偷记信息,粉丝转手加价20倍兜售,一条身份证、航班信息最高卖1000元 。这场以“追星”为名的黑色交易,早已越过法律红线,戳破了“公众人物无隐私”的伪命题。

链条的运作简单又猖狂。外包客服舒某利用职务便利,把艺人隐私记在纸上带出公司,50-80元一条卖给“代拍”张某;张某再加价转卖给粉丝,热门艺人信息能炒到千元天价 。短短时间,两人交易上百条信息,分别获利1.3万和2万余元。更可怕的是,这种交易并非个例,小红书等平台上,“白菜价自查航班”“1万个明星身份证号”等帖子暗藏玄机,用“hb”“飞机符号”等暗语逃避监管 。

这些被贩卖的隐私,正在变成伤害艺人的利器。李沁在综艺休息时被偷拍沙滩照,湿透的衣物被恶意聚焦传播,让她陷入舆论风波;艺人们被精准围堵在机场,私人行程完全暴露,连正常出行都成奢望。有人说“明星是公众人物,就该被关注”,但公众人物的隐私同样受法律保护——工作间隙、私人出行的信息,从来不是“公开福利”。

这条黑链的每一环,都藏着贪婪与漠视。舒某明知有保密制度,却把职业操守换成碎银;张某从追星族变成“信息黄牛”,把“热爱”变成牟利工具;平台对暗语交易视而不见,放任违规内容传播。更值得警惕的是,购买者不乏初中生、高中生,饭圈文化的畸形导向,正在让年轻一代误以为“花钱买隐私是追星常态” 。

法律从不会纵容这种嚣张。张某被判有期徒刑7个月,舒某缓刑1年且禁止从事航空客服工作,两人还要公开道歉、赔偿公共损失。我国法律明确规定,非法获取、出售50条以上公民个人信息就构成犯罪,获利5000元以上即可判刑 。这起案件的判决,正是对“隐私可以买卖”的严厉否定。

要斩断这条黑链,光靠判刑还不够。航空公司得拧紧“保密阀”,对外包人员加强监管,不能让内部系统变成“隐私提款机”;平台要主动清理暗语交易,堵住算法漏洞,别让“流量至上”凌驾于法律之上;粉丝更该明白,真正的喜欢是尊重,不是窥探隐私、助长乱象。

艺人也是普通人,需要私人空间;隐私不是商品,不能明码标价。央视的曝光,既是对黑产的震慑,也是对所有人的提醒:无论是明星还是普通人,隐私权都是不可侵犯的底线。当追星回归理性,当监管不留死角,当每个人都守住法律与道德的边界,这种“买卖隐私”的闹剧,才不会再上演。毕竟,靠侵犯隐私赚来的钱,终究要付出血的代价。

疑似使用AI生成,请谨慎甄别

举报/反馈

网址:50元买隐私,1000元转卖:艺人隐私岂能成“摇钱树”? https://mxgxt.com/news/view/1894680

相关内容

从50元到1000元:一条明星航班信息背后的隐私黑产链条
叫卖明星隐私信息能挣多少?卖家:轻松日赚千元
花几元钱即可买到知名艺人的各类信息 “隐私微商”让艺人信息在网上“裸奔”
杨幂斥叫卖艺人信息 200元就能查到你所有隐私
王一博手机号泄露,谁在买卖明星隐私?
艺人行程“白菜价”!央视曝光买卖艺人隐私链条
买卖明星隐私信息会受到法律的处罚
明星个人隐私泄露 身份证号两元可买
买卖明星隐私信息违法,粉丝应理性追星
花几元钱即可买到知名艺人的各类信息“隐私微商”让艺人信息在网上“裸奔”—天下连载—信阳晚报数字报刊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