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根选秀”到“明星选秀”

发布时间:2025-11-23 16:11

近年来,娱乐圈对于选秀节目的开发一直在某些卫视的带领下,高速源源不断地创新着,作为观众自然是大饱眼福,不仅看到了形式不一的草根选秀,从歌唱、舞蹈、主持、小品到Rap 说唱,也看到了关系微妙、剑拔弩张的明星选秀,从“我是歌手”、“乘风破浪的姐姐” 到 “披襟斩棘的哥哥”,相比草根选秀而言,明星选秀天然积聚了比较客观的市场流量,同时又极具持续炒作的话题效应,因此越来越受到部分媒体的青睐。

然而,上面所说的更多是节目类型的不同,基本在某档综艺出品之初便已然框定了,而《说唱听我的2》却是独树一帜地做了更大胆的创新,期望在一档节目中同时兼容上述两种节目类型和赛制规则,于是节目随着赛制的推进也不可避免的获得了一定的争议和质疑,如果说这是市场与观众对一新制作形态的磨合期,那想必这个磨合过程还是比较令人震痛和难忘的。

首先,我们需要提问:草根+明星选手的赛制是否真的有利于选手的实力展现?

众所周知,但凡打着草根选秀标签的综艺节目之所以能有市场,是因为在每一个选秀的领域中,草根文化的影响和基础是比较深厚的,而草根综艺既是对这类群体的激励,也是对领域文化的宣扬,它本身就是一个正向循环的过程,因此大多鼓起勇气参加节目的草根选手们,或是实力超群,或是身怀绝技,他们缺的可能是一合适的舞台,可能是一个慧眼的伯乐,但更多的还是缺少一个发光发热的机遇,可惜这样的赛制或许无法完全释放他们的光彩和能量,在即将闪耀的轨迹中被赛制所淹没,不得不说这是极大的资源浪费,也无疑会真正伤害草根文化背后的那些信仰者。

其次,我们继续追问:草根+明星选手的赛制是否真的满足节目的立意和持续发展?

对于一档节目而言,其健康且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我想主要有2点:其一是节目的制作和包装不断推陈出新、精益求精,在这一点上芒果一直走在行业前列,敢于突破敢约创新;其二是节目覆盖的利基市场需要有一个持续规模化的群众文化基础,而规模化的影响需要媒体和市场的良性宣导和传播,而选秀综艺本身也正是肩负了这样的职责,因此节目在包装自己的同时,切不可失了这份初心,否则便会犯了买椟还珠的错误,没有什么比伤了民心所更加得不偿失的了。

最后,我们还要再问:草根+明星选手的赛制是否真的能实现说唱音乐的普及化?

站在整个音乐市场来看,音乐的未来无论是流行、民族还是嘻哈,唯一确定的一定是音乐形态的多元化和包容性,而随着老一代歌手的逐渐褪去,我们无法再指望通过胡彦斌、吴克群、朱婧汐这些中生代的歌手能有持续创新的动力;也无法相信类似于龚琳娜这样的前辈歌手们能完全理解新的音乐风格和类型;甚至我们也不敢把接力棒仅仅交接给单依存、尤长靖这些新生代歌手,因为我们知道音乐的蓬勃发展和生生不息唯有依靠一代又一代的新生力量,而这些新生力量在没有固化自己的风格和类型时,是最宝贵的,也是最具价值的,所以任何先入为主的框定和模式的束缚,无疑都是对音乐类型多元化的伤害和打压。

我们呼吁,任何音乐综艺节目在赛制的设计上必须要遵循市场的底线:

”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与音乐的多元化发展和创新相一致!“

这篇影评有剧透

网址:从“草根选秀”到“明星选秀” https://mxgxt.com/news/view/1893484

相关内容

草根选秀和明星选秀比较
NBA选秀背后的故事:从草根到巨星
电视综艺节目“三级跳”:从草根选秀到让明星跳水
源自“草根”体现“竞争”平民、明星忙选秀
选秀:从草根到明星的逆袭之路
选秀节目草根明星诞生地.doc
选秀20年:从草根热潮到国际探索的变迁之路
【独家·15年中国电视选秀】选秀15年 从草根狂欢到偶像养成
从火箭少女101队员的家境,看娱综选秀明星,为何都是草根出身?
草根想进娱乐圈依靠选秀 星二代为父母“打工”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