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贾乃亮工作室针对“卖假货”质疑发布声明,称所售商品“由官方旗舰店统一发货”,迅速登上热搜榜单。这已非明星直播带货首次陷入假货争议,亦不会是最后一次。明星带货频频“翻车”背后,折射出一条由粉丝信任、明星人设与商业利益编织的脆弱链条。
明星带货本质上是信任的变现。粉丝基于对明星的喜爱与信任,愿意购买其推荐的商品,而明星则以自身信誉为产品质量背书。然而,当商品“由官方旗舰店统一发货”成为明星团队的标准回应时,信任与责任之间的裂缝已然显现。这种回应试图将明星的责任限定于“推广者”而非“销售者”,实则模糊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边界。
电商直播的商业模式决定了明星往往不是商品的直接供应方,而是连接品牌与消费者的桥梁。然而,这种“桥梁”角色不应成为责任豁免的借口。根据《电子商务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直播营销人员应当对商品服务提供者的主体信息、资质等进行核实。明星团队若仅满足于“官方渠道”的表面保证,而缺乏对商品质量的实际把控,实则是对消费者信任的辜负。
假货争议频发的深层原因,在于明星带货模式中权责利的失衡。明星收取高额坑位费和销售佣金,却常以“中介角色”规避实质责任;品牌方借助明星影响力快速变现,质量把控动力不足;平台方在流量至上的逻辑下,监管时常缺位。这种失衡最终由消费者买单,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侵蚀着电商行业的诚信根基。
要修复断裂的信任链条,需构建明星带货的全程责任体系。明星团队应当建立严格的选品机制,对合作品牌进行实质性审查,而非仅满足于“官方授权”的形式要求。同时,平台方应强化监管责任,建立更完善的溯源体系和消费者保护机制。而相关部门也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明星在带货过程中的法律义务与责任边界。
每一次明星带货“翻车”事件,都是对行业生态的压力测试。贾乃亮工作室的回应引发的讨论,不应止于单一事件的真相查明,更应推动行业对明星带货责任标准的重新界定。在粉丝经济与电商融合日益深入的当下,唯有建立透明、负责、权责对等的商业规则,才能让明星光环真正照亮品质之路,而非成为假货的“遮羞布”。
信任建立非一日之功,却可毁于一旦。明星带货作为新兴商业模式,其可持续发展终究离不开诚信的基石。当消费者不再因明星光环而盲目下单,当每一方参与者都真正承担起应有的责任,电商生态才能实现良性循环,明星价值也才能实现长久共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